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研究說:大齡單身越是焦慮,越難找好對象

前段時間, 有位用戶通過后臺向我們訴說了她的煩惱——

她說自己今年31歲, 未婚。 特別想談戀愛, 但是又很糾結。

一方面, 她想通過戀愛, 盡快找到可以結婚的對象;另一方面, 因為年齡她又害怕沒有結果的戀愛是浪費時間……

后來有了一個相親對象, 是明確也想快速結婚的, 她決定和他開始相處。 過程中發現男生很小氣, 經常不打招呼消失, 而且會在她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嫌她煩人。 她覺得是不是這個人不太好, 但想想自己的年紀, 又想想他條件還不錯, 又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要求少一點。

她的處境, 對于一些大齡單身的人來說,

是很典型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 大家似乎變得更害怕面對脫單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了。 年齡焦慮對人們在戀愛中的心理影響尤其大。

年齡焦慮, 會讓你的親密關系變得更差。 來看今天的文章——

年齡焦慮

是如何影響我們獲得好的親密關系的?

社會時鐘要求我們「什麼年齡做什麼事」, 一旦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卻沒有合適的對象, 人們就會感到巨大的壓力。

對年齡的焦慮感上升, 促使人們迫切地想要擁有好的親密關系。 然而, 當人們對戀愛需求變得強烈時, 心理會發生一些變化——

1)「戀愛宿醉」讓人饑不擇食

前段時間, 關于「Tinder詐騙王」的真人秀很火。

這位名叫Simon Leviev的騙子, 利用了女生想要和「理想型男生」談戀愛的心理, 一步一步精心設計, 讓渴望脫單的女生落入負債累累的圈套。

這種戀愛騙局在國內也叫「殺豬盤」。

當我們看紀錄片和新聞時,

會覺得這些受害者很傻, 「這麼明顯的騙局都會上當嗎?」同時覺得自己肯定不會上當受騙。

但事實是——這只是一種樂觀的偏見。 倘若精心設計的戀愛騙局發生在真實的生活中, 不見得我們能比新聞里的受害者, 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這是因為, 當一個人很想談戀愛的時候, ta更可能在曖昧的氛圍里迷失。

神經科學家發現, 愛情荷爾蒙「催產素」會對身體與酒精類似的影響(Mitchell et al., 2015)。 也就是說, 看到心儀的對象, 人們就像喝醉酒一樣, 產生戀愛宿醉(love drunk)的感覺——快樂和興奮的同時, 自制力降低, 判斷力變差, 對危險的信號視而不見, 甘愿為虛無縹緲的承諾做出所謂的犧牲。

而一個人越急于找到「對的戀愛對象」, 越容易沉浸于戀愛宿醉——ta自己不想清醒,

只讓自己看到了自己渴望看到的東西, 并把那當作真相。

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說, 這種現象在對年齡充滿焦慮的人中非常常見。 當一個人非常渴望親密關系時, 認為自己沒有時間再等待了的時候, 遇到稍微有可能性的人, 哪怕存在大量的問題, ta都愿意「看不見」。 相信對方是好的選擇, 自我洗腦, 只為了達到獲得關系的目的。

2)灰姑娘情結:在關系中自我失去力量

美國心理治療師Colette Dowling(1981)認為, 有一部分女性對「獨立」有一種復雜的恐懼, 無意識中總想要得到依賴男性。 她將這種心態稱為「灰姑娘情結(The Cinderella Complex)」。

有著灰姑娘情結的女性在潛意識中, 會將屬于自己的人生責任, 寄托在未來的親密關系中。 她們就如同童話里等待王子來拯救的辛德瑞拉, 對男性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甚至會偶像化男性(Saha & Safri,2016)。

并且,越想獲得親密關系,這種心態會變得更加明顯——開始相信自己的幸福必須通過擁有一段親密關系來獲得。

在親密關系中,有著灰姑娘情結的女性會逐漸失去自我的力量,淪為關系中的附屬品;也更容易委曲求全,維持不健康的關系,繼續被傷害。

其實,灰姑娘情結在現實生活中影響的也不止是女性。有年齡焦慮的大齡未婚人群,無論男女,都會因為非常渴望結婚,覺得結婚才代表幸福,同時考慮到「時間不多了」,而選擇一些明顯不是「好的選擇」的對象。

灰姑娘情結和愛情宿醉的區別是,后者完全看不到真相,前者則是明明看見了不盡如人意的真相,還是選擇妥協。

3)陷入感情的兩難困境

不僅如此,年齡焦慮還會讓人們陷入感情里的兩難:談還是不談?一方面想盡快開始戀情,另一方面擔心和不對的人開始、反而浪費了僅剩的為數不多的時間。

原本戀愛應該是一件花時間了解對方的事,因為這種兩難,大量單身男女恨不得自己有透視未來的超能力,從第一秒就看清對方是不是可以托付終生的人。

此外,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當人們處于社會時鐘的壓力下時,面臨許多年輕時不存在的考驗,心態會變得過于緊繃:應該找合適的人結婚,還是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找喜歡的人戀愛?

心理咨詢師王薇認為,「應該」的思維,會讓人產生緊張感,一個人愈試圖在行為中去實現ta的應該,那麼緊張程度就越大,「應該」有一定的強制性。當個人「想要」做什麼和社會期望「應該」做什麼不匹配時,很多人因此陷入糾結和自我懷疑。

而另一部分人,干脆在這種兩難中「破罐子破摔」。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說,許多對婚戀特別焦慮的人,可能會從糾結、迷茫直接跳入無所謂模式,以放任自己的消極態度,不再被兩難困擾。

4)過早給關系下斷論

年齡焦慮,還可能讓人們過度謹慎和自我保護。因為害怕耽誤時間,所以迫不及待地排除「錯誤選項」——最終錯過一些本還可以發展得不錯的「關系候選人」。

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認為,年齡越大的戀愛越現實是一個事實。「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的想法,會讓人們更愿意先衡量現實物質層面是否能夠達到要求,再來了解精神層面以節約時間。

然而,直接給關系下斷論(jump to the conclusion)可能導致人們因為表面的東西否定了更深層的、本質的東西,錯過一份本來很美好的親密關系。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年齡焦慮,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獲得好的親密關系呢?

通往好的親密關系的4個tips

1)辯證看待年齡的意義

18歲單身沒什麼,28歲單身就會在社會語境下面臨各種挑戰。社會時鐘對我們的行為有一個年齡預期,這是很多人的主要焦慮來源。

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認為,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優勢。當我們能夠給自己計劃一個完整的自我時鐘,不再被年齡的數字裹挾時,我們會意識到年齡的增長其實也是一種財富:

隨著年齡的增加,一個人會變得比年輕時的自己更成熟和更有決策力,看待問題的視角更豐富。生活智慧和社會閱歷的增加,讓ta對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都有更清晰的答案,而這些都是通往好的親密關系不可或缺的。

這種辯證看待年齡的思維,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年齡焦慮帶來的壓力,讓我們以更加從容自在的心態面對潛在發展對象和未來可能的親密關系。

2)看見自己,才能看見親密關系

一個人在饑餓的時候,眼中只有食物,甚至為了食物不擇手段,ta是沒有辦法顧及到他人的;一個渴望戀愛的人,眼里也只有脫單,其他的ta無法顧及。

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認為,只有我們照顧好自己內心的需求,不再被渴望脫單的饑餓操縱時,我們才能從欲望中恢復理智,真正看見自己,也看見真實的對方。

只有當我們培養對自己的正確態度時,我們才會對他人有正確的態度。消極的自我判斷實際上會降低幸福感,增加壓力,限制自我的發展,而自我認可是一個更強大的抗壓工具。

當我們能分辨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時,好的親密關系的大前提才能被滿足。

3)探索想要戀愛的深層原因 & 保持自己的標準

如果你不能在現在的要求下找到真愛,降低你的標準絕對不是出路。因為它意味著你忽視了自己真正的、核心的需求,為了取悅他人壓抑真實的自己。

降低標準可能會幫助你獲得短期的曖昧對象,甚至男/女朋友;當然如果你的標準降得足夠低,你甚至能夠迅速結婚,但降低標準永遠不會給你健康、持久的、你需要的愛。

試著探索自己想要獲得親密關系更加深層的原因,不僅僅是表面有一個伴侶,而是你在親密關系中最想堅持的東西。

如果你的目的是獲得幸福的婚姻,那麼你需要知道你理解的幸福的婚姻是怎樣的,是有陪伴、有理解、有關愛和支持的?還是其他你需要的樣子。這樣你便不會在通往下一段親密關系的路上本末倒置。

4)在支持中擁抱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最后,不要有單身焦慮,「單身」其實是一件普遍且正常的事情。

學會享受脫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意味著可能性。談戀愛這件事,欲速不達,在它想發生的時候會自然地發生。

另外,作為人類,我們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社會聯系。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中,來自他人的社會支持是很重要的。

研究表明,父母和室友作出的關系預測比本人更準確(MacDonald & Ross, 1999),對異性戀愛關系預測最準確的往往是女方的朋友(Loving, 2006)。

所以,多聽聽朋友父母的看法,也是我們在通往好的親密關系的關鍵。

放輕松,你會找到那個人的。

晚安~

今日互動:你認為什麼是一個人最適合談戀愛的時候?

對男性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甚至會偶像化男性(Saha & Safri,2016)。

并且,越想獲得親密關系,這種心態會變得更加明顯——開始相信自己的幸福必須通過擁有一段親密關系來獲得。

在親密關系中,有著灰姑娘情結的女性會逐漸失去自我的力量,淪為關系中的附屬品;也更容易委曲求全,維持不健康的關系,繼續被傷害。

其實,灰姑娘情結在現實生活中影響的也不止是女性。有年齡焦慮的大齡未婚人群,無論男女,都會因為非常渴望結婚,覺得結婚才代表幸福,同時考慮到「時間不多了」,而選擇一些明顯不是「好的選擇」的對象。

灰姑娘情結和愛情宿醉的區別是,后者完全看不到真相,前者則是明明看見了不盡如人意的真相,還是選擇妥協。

3)陷入感情的兩難困境

不僅如此,年齡焦慮還會讓人們陷入感情里的兩難:談還是不談?一方面想盡快開始戀情,另一方面擔心和不對的人開始、反而浪費了僅剩的為數不多的時間。

原本戀愛應該是一件花時間了解對方的事,因為這種兩難,大量單身男女恨不得自己有透視未來的超能力,從第一秒就看清對方是不是可以托付終生的人。

此外,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當人們處于社會時鐘的壓力下時,面臨許多年輕時不存在的考驗,心態會變得過于緊繃:應該找合適的人結婚,還是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找喜歡的人戀愛?

心理咨詢師王薇認為,「應該」的思維,會讓人產生緊張感,一個人愈試圖在行為中去實現ta的應該,那麼緊張程度就越大,「應該」有一定的強制性。當個人「想要」做什麼和社會期望「應該」做什麼不匹配時,很多人因此陷入糾結和自我懷疑。

而另一部分人,干脆在這種兩難中「破罐子破摔」。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說,許多對婚戀特別焦慮的人,可能會從糾結、迷茫直接跳入無所謂模式,以放任自己的消極態度,不再被兩難困擾。

4)過早給關系下斷論

年齡焦慮,還可能讓人們過度謹慎和自我保護。因為害怕耽誤時間,所以迫不及待地排除「錯誤選項」——最終錯過一些本還可以發展得不錯的「關系候選人」。

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認為,年齡越大的戀愛越現實是一個事實。「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的想法,會讓人們更愿意先衡量現實物質層面是否能夠達到要求,再來了解精神層面以節約時間。

然而,直接給關系下斷論(jump to the conclusion)可能導致人們因為表面的東西否定了更深層的、本質的東西,錯過一份本來很美好的親密關系。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年齡焦慮,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獲得好的親密關系呢?

通往好的親密關系的4個tips

1)辯證看待年齡的意義

18歲單身沒什麼,28歲單身就會在社會語境下面臨各種挑戰。社會時鐘對我們的行為有一個年齡預期,這是很多人的主要焦慮來源。

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認為,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優勢。當我們能夠給自己計劃一個完整的自我時鐘,不再被年齡的數字裹挾時,我們會意識到年齡的增長其實也是一種財富:

隨著年齡的增加,一個人會變得比年輕時的自己更成熟和更有決策力,看待問題的視角更豐富。生活智慧和社會閱歷的增加,讓ta對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都有更清晰的答案,而這些都是通往好的親密關系不可或缺的。

這種辯證看待年齡的思維,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年齡焦慮帶來的壓力,讓我們以更加從容自在的心態面對潛在發展對象和未來可能的親密關系。

2)看見自己,才能看見親密關系

一個人在饑餓的時候,眼中只有食物,甚至為了食物不擇手段,ta是沒有辦法顧及到他人的;一個渴望戀愛的人,眼里也只有脫單,其他的ta無法顧及。

心理咨詢師邵㑳穎認為,只有我們照顧好自己內心的需求,不再被渴望脫單的饑餓操縱時,我們才能從欲望中恢復理智,真正看見自己,也看見真實的對方。

只有當我們培養對自己的正確態度時,我們才會對他人有正確的態度。消極的自我判斷實際上會降低幸福感,增加壓力,限制自我的發展,而自我認可是一個更強大的抗壓工具。

當我們能分辨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時,好的親密關系的大前提才能被滿足。

3)探索想要戀愛的深層原因 & 保持自己的標準

如果你不能在現在的要求下找到真愛,降低你的標準絕對不是出路。因為它意味著你忽視了自己真正的、核心的需求,為了取悅他人壓抑真實的自己。

降低標準可能會幫助你獲得短期的曖昧對象,甚至男/女朋友;當然如果你的標準降得足夠低,你甚至能夠迅速結婚,但降低標準永遠不會給你健康、持久的、你需要的愛。

試著探索自己想要獲得親密關系更加深層的原因,不僅僅是表面有一個伴侶,而是你在親密關系中最想堅持的東西。

如果你的目的是獲得幸福的婚姻,那麼你需要知道你理解的幸福的婚姻是怎樣的,是有陪伴、有理解、有關愛和支持的?還是其他你需要的樣子。這樣你便不會在通往下一段親密關系的路上本末倒置。

4)在支持中擁抱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最后,不要有單身焦慮,「單身」其實是一件普遍且正常的事情。

學會享受脫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意味著可能性。談戀愛這件事,欲速不達,在它想發生的時候會自然地發生。

另外,作為人類,我們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社會聯系。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中,來自他人的社會支持是很重要的。

研究表明,父母和室友作出的關系預測比本人更準確(MacDonald & Ross, 1999),對異性戀愛關系預測最準確的往往是女方的朋友(Loving, 2006)。

所以,多聽聽朋友父母的看法,也是我們在通往好的親密關系的關鍵。

放輕松,你會找到那個人的。

晚安~

今日互動:你認為什麼是一個人最適合談戀愛的時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