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發言就難堪?這樣提高語言的邏輯組織能力,讓你說的話備受贊賞

很多人在表達觀點時, 都會出現表達不清的情況。 明明心里有千言萬語, 卻總是無法把這些話語, 流暢而邏輯地說出來。

一個清晰的表達, 一定是條理分明、層次有序, 如同樓梯一樣, 朝著同一個方向, 有組織、有架構地延伸下去, 直達目的地。

而這個「目的地」, 自然就是聊天對象了。

設想一下, 你在公司開會。

現在老板拿著手頭上的業績報表, 問大家為什麼今年的業績突然差了這麼多, 剛好輪到你發言時, 你會怎麼表達呢?

是不是只能隨便用一兩句搪塞過去, 簡單地說:

「這個問題……我覺得, 應該跟市場的變化有關吧,

畢竟現在疫情導致景氣有不好的趨勢。 」

是的, 你說的可能是真話, 但說得不夠漂亮。 這種「不夠漂亮」的話, 大腦是很難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

于是, 你的另一個同事terry, 就用很漂亮的方式, 包裝這個真相了:

「老板, 對于這個問題, 我覺得主要由三個方面造成。 首先就是疫情, 疫情導致了大家的消費意欲被壓抑著, 因為不確定風險因素的增加, 大家都會把原本用來消費的錢, 留下了用作對抗風險。 所以即便我們的產品曾經多麼受歡迎, 業績也會下滑。

其次就是我們的銷售團隊還沒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能力, 無法投入更多的專注力在工作上, 沒有根據市場反應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調整不及時;至于第三點, 就是沒有挖掘更多潛在的客戶,

當老顧客因為風險因素而減少消費, 而我們又沒有挖掘新客戶時, 業績自然就差了。 」

你聽完之后, 是不是突然會覺得:「哎呀, 我就是這樣想的啊, 為什麼說出來不是這樣子呢?」

其實意思差不多, 但你同事terry通過語言包裝, 讓這番話聽上去更有道理, 更有邏輯, 于是人的大腦自然就會覺得這番話是「漂亮的」, 你的話是「一般的」了。

而這就涉及到語言組織上, 有關邏輯思維的問題了。

為什麼你說的話聽起來不那麼漂亮?

大多數人在表達的時候, 通常都是「隨意而發」,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在日常的對話當中, 這種做法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畢竟我們與他人的對話, 都是你說一句, 我回一句。

但是, 當你需要發表某些比較有分量的觀點時, 如果你還是按照這種「想到哪就說到哪」的方式, 說著說著, 你就很容易讓表達變得混亂, 從而讓聽的人也一頭霧水, 自然感受不到你內容的分量了。

你說話可以喜歡怎麼說就怎麼說, 然而表達, 就需要懂得怎麼去「思考」了。

一個結構清晰的表達,

首先要符合「邏輯思維」的要求。 而符合邏輯思維的語言表達結構, 就是一個論述的過程。

那些很快就能夠形成個人觀點, 對問題有著精準分析, 并以此組織成語言而侃侃而談的人, 并不是因為他們比其他人「聰明」, 而是他們的思維形成了某種表達的「邏輯慣性」。

當你還在想要表達什麼而感到手足無措的時候, 他們就已經通過這種「邏輯慣性」, 在腦海中依照預設的架構, 迅速得出分析的結論, 提煉出表達的中心點, 從而有目的地進行一系列的發言。

可以說, 當一個人沒辦法進行邏輯性的發言時, 通常都離不開以下三大問題:

1, 找不到表達的重點, 也就是無法說明What;

2, 無法對事物進行解釋, 也就是無法說明Why;

3, 不懂得給出自己的意見,

也就是無法說明How;

上文那段話的例子, what代表的重點, 就是圍繞業績下滑的原因進行講述, 除了這個重點, 其他不相關的原因, 都沒必要說。

而Why代表的解釋, 就是列出了三個原因, 以此解釋為什麼業績會下滑, 有序地把原因排列出來, 讓人一聽就懂。

至于這三點的How, 如果接下來去說, 應該就是提供解決方案了, 一般都是放在后面去討論商量。

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構建話語, 一定要根據這三個準則去梳理語言。 當你需要說一大段話時, 解決這三個問題, 就能夠讓你有足夠的內容可以說了。

但是, 即便你知道要說什麼, 你還需要懂得怎麼把話漂亮地說出來, 而這就涉及到內容鋪排的做法了。

構成表達的語言邏輯

有條理的表達,是邏輯思維的體現。

盡管語言層面上的邏輯,與我們思考時的思維邏輯,是出自同一個「母親」,可是運用起來,卻是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小孩。

例如一道簡單的邏輯推理題:2,4,6,8;B,D,F,H;乙,丁,己,(?),括號中的問號應該填什麼?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答案了。但你怎麼把這個推理過程表達出來呢?這個過程,就是語言表達的邏輯思維組織過程。

這個過程,一般都離不開以下幾種組織方式:

1,先說什麼,后說什麼;

2,多說什麼,少說什麼;

3,主要說什麼,次要說什麼;

4,總體說什麼,分層說什麼;

套上上面提到的what、why、how,你可以分別構建出什麼樣的內容呢?

因為你要解釋得出答案的推理過程,所以你要圍繞著這個表達目的,詳細說一說why的內容。

而構建why的內容,先說什麼,或者主要說什麼呢?當然就是先用已有的資料作為切入點,然后再說一說自己的思維過程了。

如,因為2,4,6,8這組數字和B,D,F,H這組英文字母的排列,都是按照間隔的順序進行排列。而第三組的文字,是從「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組文字排列順序中,隔一個字進行排列的。所以,以這個順序去推斷,「己」后面括號的字,就是辛了。

這個推理過程,就是先說什麼(表明前提,讓別人知道你的推理是基于什麼條件上進行),再后說什麼(通過對前提的分析,得出這個結論);用「因為,所以」作為連接詞,最終完成思維轉化為語言的表達。

這樣你就明白了,所謂的「語言邏輯」,其實就是用一種系統的方式去安排語言、調動語言和組織語言的思維過程。

這個「系統的方式」,就是上文提及到的構成表達線的某種邏輯順序。

如果你想要把話說得有條理,你就需要按照某種邏輯順序,把你要說的話編織成表達線。

值得注意的是,這道「推理題」這個例子的表達,是基于現成資料上進行構建內容,你直接引用題目上的字句構建表達,已經有了一部分內容。

反而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卻很難有這種現成的、可視化的說話資料供給自己參考。

為了把話說出來,我們需要根據表達的目的,「搜索枯腸」地去思考適合的表達內容。然后再通過某種組織方式,將要說的話編織成一條表達線。

這里的表達目的,指的是你為什麼要說這番話的「中心思想」;而這里的內容,就是儲存在你腦海中的個人經歷和已經習得的綜合知識。

所以,你要懂得根據圍繞表達目標來組織語言,是隨便說一說,還是需要有邏輯的鋪排呢?不同的語言組織方式,不僅會影響到你的表達效果,而且也會影響到別人的理解。

訓練邏輯思維,提升表達反應

提升你的邏輯思維,你才能夠以更快地反應去組織語言。

一般來說,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有很多種方法,這里只說針對口頭快速表達的邏輯思維的訓練方法。

以下三種方法,都能夠有效提高我們思維的運轉,可以讓我們口頭表達和邏輯思維有機地聯結起來,獲得共同的鍛煉。

無需刻意去做,在日常生活中,結合自己的情況想起來去做就行了。

方法一,讀后快說;

閱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話之后,立刻掩卷復述,不僅可以考驗到你的記憶能力,而且對于你運用已有素材進行表達的能力,也起到訓練的作用。

例如以下這篇小短文,用一分鐘時間快速看完,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后,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人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如果當時這個農民稍有遲疑,可能一個都救不了;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問題:

1:這篇短文主要是說什麼?

2,能夠簡短地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文章?

不管看什麼文章,都針對這兩個問題回答,你的思維反應就會變得更加敏銳。

方法二,用三點法鍛煉去提升表達能力

當你想要進行長表達的時候,你可以運用「三點式」這個表達法則,來構建表達的內容。

閱讀一篇文章或聽別人講話,從中找出三個要點;

這個方法,可以養成你思考語言材料的習慣。

不管你看什麼文章,如果你能夠堅持從這篇文章思考其表達的結構,找到其闡述的至少三個要點,這種表達結構久而久之就會印入你的大腦中,稱為自己的能力一部分。

其次,當你準備要說一大堆話時,先把這些話濃縮成三個要點;

平時說話,我們可以隨意一些,但當我們在某些場合,準備發表一番講話時,我們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最好事先根據表達目的,提取三個要點,以此組織語言進行表達。

這種「提前思考」,可以讓我們塑造出有條理的表達慣性。

當然,不要強求一定要說這三點;

「三點」只是一個基本架構,但這并不是說,你說任何話都要把內容分為三點。

有時候一點可以表達完畢,你就用一點去說完,有時候兩點,你就說兩點。只有你不知道要說什麼,或者想說的話有很多時候,才需要按照這個法則去組織語言和構建表達。

所以不要強迫自己非要這樣去表達不可,最重要的是,你懂得如何濃縮說話的重點,提取表達的要點。這才是需要鍛煉的地方。

只要你能夠堅持按照這些方法去鍛煉,你的表達能力自然就會越來越強了。

方法三,自我辯論;

在生活或者工作場所,只要有適合的時機,大家都可以就時事、社會新聞等發表自己的觀點,以此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確性」。

如果找不到人,一個人時也可以進行「自我辯論」,就是自己充當正方兩方來據理力爭。比如,「我應不應該用下班的時間去玩游戲」這樣的問題。

這種自問自答,能夠很好低鍛煉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思考問題,這對于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很以后幫助的。

多鍛煉自己的思維,就能夠讓大腦有序地運轉。當習慣成自然后,無論你身處何地,只要遇到需要你去「辯論」的情景,你的思維就會馬上進入狀態,表達也會更加清晰自然。

「出口成章」就是這麼來的了。

構成表達的語言邏輯

有條理的表達,是邏輯思維的體現。

盡管語言層面上的邏輯,與我們思考時的思維邏輯,是出自同一個「母親」,可是運用起來,卻是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小孩。

例如一道簡單的邏輯推理題:2,4,6,8;B,D,F,H;乙,丁,己,(?),括號中的問號應該填什麼?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答案了。但你怎麼把這個推理過程表達出來呢?這個過程,就是語言表達的邏輯思維組織過程。

這個過程,一般都離不開以下幾種組織方式:

1,先說什麼,后說什麼;

2,多說什麼,少說什麼;

3,主要說什麼,次要說什麼;

4,總體說什麼,分層說什麼;

套上上面提到的what、why、how,你可以分別構建出什麼樣的內容呢?

因為你要解釋得出答案的推理過程,所以你要圍繞著這個表達目的,詳細說一說why的內容。

而構建why的內容,先說什麼,或者主要說什麼呢?當然就是先用已有的資料作為切入點,然后再說一說自己的思維過程了。

如,因為2,4,6,8這組數字和B,D,F,H這組英文字母的排列,都是按照間隔的順序進行排列。而第三組的文字,是從「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組文字排列順序中,隔一個字進行排列的。所以,以這個順序去推斷,「己」后面括號的字,就是辛了。

這個推理過程,就是先說什麼(表明前提,讓別人知道你的推理是基于什麼條件上進行),再后說什麼(通過對前提的分析,得出這個結論);用「因為,所以」作為連接詞,最終完成思維轉化為語言的表達。

這樣你就明白了,所謂的「語言邏輯」,其實就是用一種系統的方式去安排語言、調動語言和組織語言的思維過程。

這個「系統的方式」,就是上文提及到的構成表達線的某種邏輯順序。

如果你想要把話說得有條理,你就需要按照某種邏輯順序,把你要說的話編織成表達線。

值得注意的是,這道「推理題」這個例子的表達,是基于現成資料上進行構建內容,你直接引用題目上的字句構建表達,已經有了一部分內容。

反而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卻很難有這種現成的、可視化的說話資料供給自己參考。

為了把話說出來,我們需要根據表達的目的,「搜索枯腸」地去思考適合的表達內容。然后再通過某種組織方式,將要說的話編織成一條表達線。

這里的表達目的,指的是你為什麼要說這番話的「中心思想」;而這里的內容,就是儲存在你腦海中的個人經歷和已經習得的綜合知識。

所以,你要懂得根據圍繞表達目標來組織語言,是隨便說一說,還是需要有邏輯的鋪排呢?不同的語言組織方式,不僅會影響到你的表達效果,而且也會影響到別人的理解。

訓練邏輯思維,提升表達反應

提升你的邏輯思維,你才能夠以更快地反應去組織語言。

一般來說,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有很多種方法,這里只說針對口頭快速表達的邏輯思維的訓練方法。

以下三種方法,都能夠有效提高我們思維的運轉,可以讓我們口頭表達和邏輯思維有機地聯結起來,獲得共同的鍛煉。

無需刻意去做,在日常生活中,結合自己的情況想起來去做就行了。

方法一,讀后快說;

閱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話之后,立刻掩卷復述,不僅可以考驗到你的記憶能力,而且對于你運用已有素材進行表達的能力,也起到訓練的作用。

例如以下這篇小短文,用一分鐘時間快速看完,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后,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人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如果當時這個農民稍有遲疑,可能一個都救不了;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問題:

1:這篇短文主要是說什麼?

2,能夠簡短地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文章?

不管看什麼文章,都針對這兩個問題回答,你的思維反應就會變得更加敏銳。

方法二,用三點法鍛煉去提升表達能力

當你想要進行長表達的時候,你可以運用「三點式」這個表達法則,來構建表達的內容。

閱讀一篇文章或聽別人講話,從中找出三個要點;

這個方法,可以養成你思考語言材料的習慣。

不管你看什麼文章,如果你能夠堅持從這篇文章思考其表達的結構,找到其闡述的至少三個要點,這種表達結構久而久之就會印入你的大腦中,稱為自己的能力一部分。

其次,當你準備要說一大堆話時,先把這些話濃縮成三個要點;

平時說話,我們可以隨意一些,但當我們在某些場合,準備發表一番講話時,我們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最好事先根據表達目的,提取三個要點,以此組織語言進行表達。

這種「提前思考」,可以讓我們塑造出有條理的表達慣性。

當然,不要強求一定要說這三點;

「三點」只是一個基本架構,但這并不是說,你說任何話都要把內容分為三點。

有時候一點可以表達完畢,你就用一點去說完,有時候兩點,你就說兩點。只有你不知道要說什麼,或者想說的話有很多時候,才需要按照這個法則去組織語言和構建表達。

所以不要強迫自己非要這樣去表達不可,最重要的是,你懂得如何濃縮說話的重點,提取表達的要點。這才是需要鍛煉的地方。

只要你能夠堅持按照這些方法去鍛煉,你的表達能力自然就會越來越強了。

方法三,自我辯論;

在生活或者工作場所,只要有適合的時機,大家都可以就時事、社會新聞等發表自己的觀點,以此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確性」。

如果找不到人,一個人時也可以進行「自我辯論」,就是自己充當正方兩方來據理力爭。比如,「我應不應該用下班的時間去玩游戲」這樣的問題。

這種自問自答,能夠很好低鍛煉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思考問題,這對于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很以后幫助的。

多鍛煉自己的思維,就能夠讓大腦有序地運轉。當習慣成自然后,無論你身處何地,只要遇到需要你去「辯論」的情景,你的思維就會馬上進入狀態,表達也會更加清晰自然。

「出口成章」就是這麼來的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