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興安嶺出現狼群,圍攻一只小駝鹿,母駝鹿找到狼窩,踩亡小狼崽

大興安嶺南甕河, 有原始森林、沼澤濕地, 湖泊草甸, 河川冰雪, 這里保存了完整的原始森林濕地生態系統, 棲息著駝鹿、紫貂、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禽異獸。

駝鹿, 肩部高聳如駝峰, 是體型最大的鹿科動物, 常出現在森林與沼澤濕地, 雖然物種狀態無危, 卻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因長相奇特, 與鬣羚、麋鹿一同被稱為「四不像」, 當地人稱其為「罕達犴」, 又因為潛水能力極好, 還能橫渡海峽, 素來就有「避水金睛獸」的美稱。

01駝鹿鉆入水里覓食, 有只狍子怕黑熊攻擊, 總跟著它

不久前, 在大興安嶺南甕河發現一只駝鹿, 獨自站在河里覓食, 悠然自得。 駝鹿的4條腿十分修長, 站在河里, 半個身體露出水面, 不時鉆入水里覓食。

岸上的野草茂盛翠綠, 但駝鹿似乎更愛吃鮮嫩的水草, 只見它又一次鉆入水里, 整個身體都在水面之下, 過了一會兒, 又浮現出水面, 津津有味地咀嚼著水草。

不知道什麼時候, 岸上出現了1只狍子, 亦步亦趨地跟隨著駝鹿。 這只狍子應該是掉隊了, 找不到同伴, 駝鹿往上游走去, 狍子也跟著走, 時而低頭吃草, 更多時候警覺地觀望四周。

原來, 不遠處的森林里, 有一只黑熊出沒, 威猛無比。 掉隊的狍子,

非常沒有安全感, 害怕遭到熊攻擊, 所以跟著駝鹿, 尋求庇護。

相對來說, 駝鹿就淡定多了, 依然不緊不慢地采食水草, 似乎并不忌憚黑熊。

02狼群圍攻一只小駝鹿, 之后母駝鹿找到狼窩, 踩死了小狼崽

要知道, 駝鹿體型龐大, 相對應的是力量, 不是誰都敢對它下手的, 黑熊一般不去招惹駝鹿。 在自然界少有天敵, 只有數量較多的狼群才敢去圍攻駝鹿。

不過, 就算是大狼群去圍攻捕獵, 也要評估風險, 因忌憚雄鹿的大角, 所以大多時候都會選擇攻擊帶崽的、弱點明顯的母鹿。

狼群圍攻駝鹿母子, 跟打游擊戰一樣, 把駝鹿團團圍住, 這邊的狼引走母鹿, 那邊的狼去攻擊小駝鹿, 但架勢十足, 忙活了半天, 仍然未能得手。

可是, 母駝鹿雖然吃素, 卻非常強悍, 發起飆來后果很嚴重。 之后, 母駝鹿居然找到了狼窩, 趁母狼不在的時候, 跑去一腳將狼窩踩塌了, 還把洞穴里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狼崽也踩死了。

也許駝鹿曾遭到狼的欺負, 這是在報仇?駝鹿可不是好惹的!

03肩部高聳像駱駝, 鹿角扁平像鏟子,
喉嚨下長有肉柱

駝鹿是個什麼樣的動物?說到「四不像」駝鹿的長相, 那是真的很奇特, 身上集合了不同動物的特征, 卻又是獨一無二的。

肩部高高聳起, 猶如駱駝的駝峰, 四條修長的腿, 也跟駱駝相似, 適合在沼澤濕地里行走。 臉部長長的, 就像馬的臉一樣, 頸部卻短短的, 喉嚨下還長有一個肉柱, 那就是頷囊。

駝鹿還擁有肥大的鼻子,而且有點下垂。嘴唇也很特別,上嘴唇膨大而延長,比下嘴唇長5-6厘米。無論哪一個部位,都是怎麼特別怎麼長。

鹿科動物的角各有特色,有的仙氣飄飄,有的異常堅硬,大多數都是分叉狀的,但駝鹿的鹿角卻長得與眾不同,是掌形的,扁平如鏟子一樣,還有許多分叉,十分霸氣,且有攻擊力。雌獸頭上不長角。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不得不說一說駝鹿的體型,體長為200-260厘米,肩高160-240厘米,比犀牛還高。

體重在400-600公斤之間,雄獸比雌獸更重。產于北美洲的駝鹿,更高大,不少個體都能達到700公斤,最大記錄達到1000公斤,妥妥的鹿科「巨人」。

其實,駝鹿的特點遠不止于此,它一身都是寶。

04既能自動關閉鼻孔,也能讓冷空氣在鼻道加熱后,再到達肺部

駝鹿的臉長鼻子大,它能吃的植物種類有大約有80種,但它們似乎比較偏愛水里的水草,所以常常潛入水里覓食。

駝鹿的鼻子結構獨特,鼻孔大,鼻孔開口朝向兩側,鼻孔里有瓣膜,在水下可以自由閉合。

只要鉆進水里,就會自動關閉鼻孔,以免水流入鼻道里,導致嗆水。這樣一來,它們隨時可以鉆進水里,吃到美味的水草。

此外,駝鹿生活在東北亞寒帶針葉林及混交林里,到了冬季,山里的氣溫下降至40-50℃,可謂滴水成冰,空氣冷冽。

這時候,大鼻子的功能才算發揮到極致,鼻道里有分叉,當冷空氣進入鼻子里,不會被直接吸入肺部。鼻道的體溫會將冷空氣加熱了大約15℃,之后才會到達肺部,完全不擔心被凍到。

05會潛入水下5米吃水草,還會跳起來采食樹葉

平時,雄獸習慣獨居,而雌獸則帶著幼崽一起生活,偶爾也會發現單獨活動的成年雌獸。在繁殖期秋季到冬季,雌雄混居,形成較大群體一起生活。幼崽總是緊跟著母親去覓食,輕易不會掉隊。

駝鹿的唇鼻部上,覆蓋著許多觸須,讓它們可以快速地選擇可口的植物。各種草、樹葉、嫩枝以及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都是駝鹿的食物。

成年的駝鹿,一天大約要吃40多斤植物,經常大口大口地吞進樹葉、水草,會像牛一樣反芻。偶爾,還需要去舔舐鹽堿。

嗅覺靈敏,味覺也發達,長長的嘴唇能夠幫助駝鹿刷掉老樹葉,而吞食嫩樹葉。為了吃到水里的水草,可以潛入水下5米深;為了吃到高處的樹葉,還會跳起來采食,是個合格的吃貨。

駝鹿的上頜有12顆寬臼齒,下頜有同樣多的臼齒,通常有8顆鑿形門牙。門牙比臼齒硬,通常用下顎的門牙切斷食物,咀嚼的時候不緊不慢。

06能轉動耳朵,聽覺發達,隔著3公里遠也能與同伴交流

駝鹿的聽覺也很發達,哪怕隔著3公里遠,還能聽到同伴的聲音。通過聲音交流,可以確定同伴所在的位置,可以知道同伴遇到什麼情況。同樣,發達的聽覺也可以幫它避免危險。

原來,駝鹿的耳朵很寬,長約27-35厘米,可以轉動耳朵。當它想定位聲音時,一只耳朵向前傾斜,另一只耳朵向后傾斜,仔細辨別聲源。

駝鹿還會通過氣味交流,4只腳的腳趾之間都有腺體,可以在走過的路上,留下氣味痕跡。還有跗腺,在危險的情況下,會分泌出一種特殊氣味,那是包含著警告的信息素。

此外,駝鹿的眶前腺也會分泌出強烈的氣味,在發情期是求偶信息。雄獸之間,為了爭奪配偶往往會大打出手,巨大的鹿角相撞,發出響亮的「劈啪」聲,勝出者才有資格與雌獸結合。

結語

為了生存,駝鹿獨特的身體結構,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而生,而且還練就了一身技能,活得挺滋潤。只要你擁有獨一無二的專長,還怕沒活路嗎?

駝鹿還擁有肥大的鼻子,而且有點下垂。嘴唇也很特別,上嘴唇膨大而延長,比下嘴唇長5-6厘米。無論哪一個部位,都是怎麼特別怎麼長。

鹿科動物的角各有特色,有的仙氣飄飄,有的異常堅硬,大多數都是分叉狀的,但駝鹿的鹿角卻長得與眾不同,是掌形的,扁平如鏟子一樣,還有許多分叉,十分霸氣,且有攻擊力。雌獸頭上不長角。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不得不說一說駝鹿的體型,體長為200-260厘米,肩高160-240厘米,比犀牛還高。

體重在400-600公斤之間,雄獸比雌獸更重。產于北美洲的駝鹿,更高大,不少個體都能達到700公斤,最大記錄達到1000公斤,妥妥的鹿科「巨人」。

其實,駝鹿的特點遠不止于此,它一身都是寶。

04既能自動關閉鼻孔,也能讓冷空氣在鼻道加熱后,再到達肺部

駝鹿的臉長鼻子大,它能吃的植物種類有大約有80種,但它們似乎比較偏愛水里的水草,所以常常潛入水里覓食。

駝鹿的鼻子結構獨特,鼻孔大,鼻孔開口朝向兩側,鼻孔里有瓣膜,在水下可以自由閉合。

只要鉆進水里,就會自動關閉鼻孔,以免水流入鼻道里,導致嗆水。這樣一來,它們隨時可以鉆進水里,吃到美味的水草。

此外,駝鹿生活在東北亞寒帶針葉林及混交林里,到了冬季,山里的氣溫下降至40-50℃,可謂滴水成冰,空氣冷冽。

這時候,大鼻子的功能才算發揮到極致,鼻道里有分叉,當冷空氣進入鼻子里,不會被直接吸入肺部。鼻道的體溫會將冷空氣加熱了大約15℃,之后才會到達肺部,完全不擔心被凍到。

05會潛入水下5米吃水草,還會跳起來采食樹葉

平時,雄獸習慣獨居,而雌獸則帶著幼崽一起生活,偶爾也會發現單獨活動的成年雌獸。在繁殖期秋季到冬季,雌雄混居,形成較大群體一起生活。幼崽總是緊跟著母親去覓食,輕易不會掉隊。

駝鹿的唇鼻部上,覆蓋著許多觸須,讓它們可以快速地選擇可口的植物。各種草、樹葉、嫩枝以及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都是駝鹿的食物。

成年的駝鹿,一天大約要吃40多斤植物,經常大口大口地吞進樹葉、水草,會像牛一樣反芻。偶爾,還需要去舔舐鹽堿。

嗅覺靈敏,味覺也發達,長長的嘴唇能夠幫助駝鹿刷掉老樹葉,而吞食嫩樹葉。為了吃到水里的水草,可以潛入水下5米深;為了吃到高處的樹葉,還會跳起來采食,是個合格的吃貨。

駝鹿的上頜有12顆寬臼齒,下頜有同樣多的臼齒,通常有8顆鑿形門牙。門牙比臼齒硬,通常用下顎的門牙切斷食物,咀嚼的時候不緊不慢。

06能轉動耳朵,聽覺發達,隔著3公里遠也能與同伴交流

駝鹿的聽覺也很發達,哪怕隔著3公里遠,還能聽到同伴的聲音。通過聲音交流,可以確定同伴所在的位置,可以知道同伴遇到什麼情況。同樣,發達的聽覺也可以幫它避免危險。

原來,駝鹿的耳朵很寬,長約27-35厘米,可以轉動耳朵。當它想定位聲音時,一只耳朵向前傾斜,另一只耳朵向后傾斜,仔細辨別聲源。

駝鹿還會通過氣味交流,4只腳的腳趾之間都有腺體,可以在走過的路上,留下氣味痕跡。還有跗腺,在危險的情況下,會分泌出一種特殊氣味,那是包含著警告的信息素。

此外,駝鹿的眶前腺也會分泌出強烈的氣味,在發情期是求偶信息。雄獸之間,為了爭奪配偶往往會大打出手,巨大的鹿角相撞,發出響亮的「劈啪」聲,勝出者才有資格與雌獸結合。

結語

為了生存,駝鹿獨特的身體結構,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而生,而且還練就了一身技能,活得挺滋潤。只要你擁有獨一無二的專長,還怕沒活路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