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55歲大樓包租公,每月花32W租112坪「堆破爛」:我不差錢,就缺垃圾

stooping, 直譯成中文為「彎腰」, 如今意在「把廢棄物品撿回來循環使用」。

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 認為撿破爛沒什麼值得宣揚的, 但仔細了解這種生活方式之后, 就會發現——

原來, 在不合時宜的流行背后, 其實隱藏著一種必然。 畢竟, 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物盡其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紐約街頭, 正在「stooping」的年輕人

對于「垃圾博物館」館長Gibson來說, 便是如此。

他把stooping發展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活動, 并不是沒錢或生活所迫, 僅僅是因為:

「我的世界沒有垃圾, 什麼都可以撿回來。 」

為了更好地撿垃圾, Gibson不僅自掏腰包, 斥重金租場地安置它們, 每月花費高達近7.5萬(33萬新臺幣), 還把這些二手貨, 帶到了自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而他的拾荒生涯, 更是牛X到《梅艷芳》劇組都曾來向他租借過「垃圾」作為拍攝道具……

來自中國香港的Gibson, 今年55歲了。

按理說, 在這個退休的年紀, 他本應過著悠閑、愜意的養老生活, 喝喝茶、下下棋、同街坊鄰居吹吹牛, 享受來之不易的輕松與自在。

但他卻偏不安分, 非要當一個「拾荒佬」, 每日與垃圾打交道。

平日里, Gibson的一天, 都是從撿垃圾開始的。

T恤、短褲、口罩、腰包、麻袋、拖車, 便是他的所有「拾荒裝備」, 力求簡單明了、輕裝上陣。

他撿垃圾的時間很固定, 每天兩次, 下午一次, 深夜11點一次。 原因很簡單, 分兩撥出發既能蹲到搬家公司, 也能遇上普通人一天的廢棄物。

在他看來, 自己的任務就是:讓每一件還能使用的東西, 重獲新生。

每每看到正在丟垃圾的人, 他都會熱情地上前詢問對方, 自己能否接手這件物品, 讓它繼續發光發熱。

并且,Gibson撿垃圾的地點也是固定的。

除了平日經常「光臨」的幾個垃圾站之外,家附近的沿路街道也是他「尋寶」的必經之路。

在選品上,各種電器、家具、書籍,甚至是模型、藝術照,都是他感興趣的對象。

簡而言之,Gibson把掃垃圾站,當成了逛中古店,尤其享受淘寶的樂趣。

說起Gibson的stooping生涯,其實要追溯到6年前。

那時,沉迷撿垃圾的他,為了讓自己能更好地存放「戰利品」,直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租下了一處4000呎(約合112坪)的場地作為倉庫,月租則高達8萬港幣(約合32.5新臺幣)。

漸漸地,垃圾越撿越多,甚至發展成了一個「博物館」,每當Gibson看著滿屋子的二手物件,他竟覺得異常的安心。

在他看來,或許用錢可以買到很多收藏品,但反而有些用錢買不到的,才更珍貴。

上了年代的二手物件,哪怕是銹跡斑斑的老舊鐘表、電視機、風扇,在被擦干凈露出原本的模樣后,也依舊能正常運作,這難道不是一個時代的珍貴記憶與縮影嗎?

盡管喜新厭舊仍是當下的主流,但Gibson卻固執地想做那個守住回憶的人。

當然,撿回來的二手貨,自然不止收藏、展示這一個用途。

Gibson撿垃圾的初衷,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用。

毫不夸張地說,Gibson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他撿來的。

小到調料瓶、燈具、桌椅,大到床、電視、沙發,這個寬敞氣派的大房子里,塞滿了他的各種「戰利品」。

但如果本人不直接告訴你,他家所有家具都是撿來的,你肯定無法分辨出來。

因為Gibson家中的物件,既不骯臟,也不破爛,反而有種恰到好處的年代感,復古氣息十足。

不止家是「撿來的」,類似衣服、褲子、鞋子,甚至牙刷、肥皂、洗潔劑這類日常用品,也全靠撿。

用他的話說,就是「基本上只要撿到一次,夠用上好幾年」。

很多未開封的生活用品,都是被批量丟棄的

原因無他,大多數年輕人在丟棄這些物品時,都是在搬家。所以,自然就會有很多「即使還能用,但也懶得帶」的嶄新物件出現在垃圾站里。

在認為「浪費可恥」的Gibson眼里,拯救這些還能使用的垃圾,便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兒。

不過,Gibson撿垃圾也是很有原則的。

他只會撿那些還有使用價值,或者收藏意義的家具、電器。而類似衣服、鞋子這樣的生活用品,他也專挑9成新的下手。

Glison的部分戰利品,都是一些9成新的名牌鞋子

畢竟,Gibson并非有類似囤積癖、戀物癖這樣的心理疾病。

相反,他的初心只是為了讓世界少一些無意義的浪費,多一些有意義的存在,絕不是想讓自己過得苦哈哈。

Gibson和他的寶貝們

或許你會疑問,撿垃圾是Gibson為了改善生活而發展的副業,還是發家致富的生意經?

都不是。

Gibson既不缺錢,也不需要賺錢。

他每個月靠著收幾層樓的租金,就能活得滋潤又瀟灑,可謂是衣食無憂。

話又說回來,這樣一個大老板跑去撿垃圾,用別人剩下的東西,別說旁人無法理解,就連他自己的親人都難以接受。

每次Gibson的女兒看到他隨手撿垃圾時,都會滿臉尷尬的同他保持距離,甚至掉頭離開。仿佛不愿意承認,自己有個「垃圾佬」爸爸。

每當這時,Gibson就更要去撿垃圾。

他希望女兒能意識到,撿二手貨并不丟人。反而是那些,將一件還能繼續使用的東西,當成垃圾丟掉的人,才應該感到尷尬。

這個世界上,總會有很多人需要這些「垃圾」,卻沒能力擁有,于他們而言,為了盡可能節約成本的生存下去,絕對不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

何況在Gibson看來,自己撿的也不是垃圾——

「我的世界沒有垃圾,什麼都可以撿回來」。

畢竟那些完全未開封、還在保質期內的食物,以及嶄新未使用過的生活物品,并不能稱為垃圾。

半夜掃街,撿到一盒未開封的月餅,Gibson直呼「宵夜」來了

如今,盡管家人不理解,但Gibson也把stooping事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他不僅建了一家垃圾博館物,還發展了一個舊物圈子,其中不乏專門回收二手家電的經銷商,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一臺撿回來的洗衣機正在被回收

誠然,物盡其用,拒絕浪費,不應該只是上一輩人的美德。

倘若一件能夠繼續使用的物品,你有了斷舍離的需求,也可以通過捐贈的方式,延續它的價值與意義。

要知道,你隨手丟棄的垃圾,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是求而不得的寶物。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不要盲目地沖動消費,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正如Gibson說的那樣:「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垃圾,多沒意思,大家都做到「我的世界無垃圾」,才會讓這個時代越來越好。」

并且,Gibson撿垃圾的地點也是固定的。

除了平日經常「光臨」的幾個垃圾站之外,家附近的沿路街道也是他「尋寶」的必經之路。

在選品上,各種電器、家具、書籍,甚至是模型、藝術照,都是他感興趣的對象。

簡而言之,Gibson把掃垃圾站,當成了逛中古店,尤其享受淘寶的樂趣。

說起Gibson的stooping生涯,其實要追溯到6年前。

那時,沉迷撿垃圾的他,為了讓自己能更好地存放「戰利品」,直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租下了一處4000呎(約合112坪)的場地作為倉庫,月租則高達8萬港幣(約合32.5新臺幣)。

漸漸地,垃圾越撿越多,甚至發展成了一個「博物館」,每當Gibson看著滿屋子的二手物件,他竟覺得異常的安心。

在他看來,或許用錢可以買到很多收藏品,但反而有些用錢買不到的,才更珍貴。

上了年代的二手物件,哪怕是銹跡斑斑的老舊鐘表、電視機、風扇,在被擦干凈露出原本的模樣后,也依舊能正常運作,這難道不是一個時代的珍貴記憶與縮影嗎?

盡管喜新厭舊仍是當下的主流,但Gibson卻固執地想做那個守住回憶的人。

當然,撿回來的二手貨,自然不止收藏、展示這一個用途。

Gibson撿垃圾的初衷,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用。

毫不夸張地說,Gibson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他撿來的。

小到調料瓶、燈具、桌椅,大到床、電視、沙發,這個寬敞氣派的大房子里,塞滿了他的各種「戰利品」。

但如果本人不直接告訴你,他家所有家具都是撿來的,你肯定無法分辨出來。

因為Gibson家中的物件,既不骯臟,也不破爛,反而有種恰到好處的年代感,復古氣息十足。

不止家是「撿來的」,類似衣服、褲子、鞋子,甚至牙刷、肥皂、洗潔劑這類日常用品,也全靠撿。

用他的話說,就是「基本上只要撿到一次,夠用上好幾年」。

很多未開封的生活用品,都是被批量丟棄的

原因無他,大多數年輕人在丟棄這些物品時,都是在搬家。所以,自然就會有很多「即使還能用,但也懶得帶」的嶄新物件出現在垃圾站里。

在認為「浪費可恥」的Gibson眼里,拯救這些還能使用的垃圾,便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兒。

不過,Gibson撿垃圾也是很有原則的。

他只會撿那些還有使用價值,或者收藏意義的家具、電器。而類似衣服、鞋子這樣的生活用品,他也專挑9成新的下手。

Glison的部分戰利品,都是一些9成新的名牌鞋子

畢竟,Gibson并非有類似囤積癖、戀物癖這樣的心理疾病。

相反,他的初心只是為了讓世界少一些無意義的浪費,多一些有意義的存在,絕不是想讓自己過得苦哈哈。

Gibson和他的寶貝們

或許你會疑問,撿垃圾是Gibson為了改善生活而發展的副業,還是發家致富的生意經?

都不是。

Gibson既不缺錢,也不需要賺錢。

他每個月靠著收幾層樓的租金,就能活得滋潤又瀟灑,可謂是衣食無憂。

話又說回來,這樣一個大老板跑去撿垃圾,用別人剩下的東西,別說旁人無法理解,就連他自己的親人都難以接受。

每次Gibson的女兒看到他隨手撿垃圾時,都會滿臉尷尬的同他保持距離,甚至掉頭離開。仿佛不愿意承認,自己有個「垃圾佬」爸爸。

每當這時,Gibson就更要去撿垃圾。

他希望女兒能意識到,撿二手貨并不丟人。反而是那些,將一件還能繼續使用的東西,當成垃圾丟掉的人,才應該感到尷尬。

這個世界上,總會有很多人需要這些「垃圾」,卻沒能力擁有,于他們而言,為了盡可能節約成本的生存下去,絕對不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

何況在Gibson看來,自己撿的也不是垃圾——

「我的世界沒有垃圾,什麼都可以撿回來」。

畢竟那些完全未開封、還在保質期內的食物,以及嶄新未使用過的生活物品,并不能稱為垃圾。

半夜掃街,撿到一盒未開封的月餅,Gibson直呼「宵夜」來了

如今,盡管家人不理解,但Gibson也把stooping事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他不僅建了一家垃圾博館物,還發展了一個舊物圈子,其中不乏專門回收二手家電的經銷商,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一臺撿回來的洗衣機正在被回收

誠然,物盡其用,拒絕浪費,不應該只是上一輩人的美德。

倘若一件能夠繼續使用的物品,你有了斷舍離的需求,也可以通過捐贈的方式,延續它的價值與意義。

要知道,你隨手丟棄的垃圾,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是求而不得的寶物。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不要盲目地沖動消費,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正如Gibson說的那樣:「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垃圾,多沒意思,大家都做到「我的世界無垃圾」,才會讓這個時代越來越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