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陽明:處世,切勿「貴目賤心」

 有一名學生患了眼疾, 整天擔心憂慮。 王陽明卻說:「你這是重視眼睛, 而輕視自己的心靈。 」 這便是「貴目賤心」的由來。

 「貴目賤心」自然是一種隱喻, 主要是告誡我們不要總是因為一些瑣事和煩擾而影響了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 要看清大局, 去珍惜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八九之中, 悶悶不樂, 生活就失去很多光彩, 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 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所以, 在王陽明看來, 眼疾與心性修養相比, 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切不可本末倒置, 失卻本心。

同時, 凡事皆應有度, 如眼睛生病了, 戚戚可以, 但不可甚憂, 憂極則傷心, 心傷了, 人便如行尸走肉, 目之何附?

 但在現實生活中, 有因財富的縮水悲觀失常者, 有因地位的跌落怨天尤人者, 有因身體的小恙疑神疑鬼者, 有因皮毛小事大動干戈者。 凡此種種, 不可列舉, 這皆是因貴金、貴名、貴目等而「賤心」的實例。

那麼?如何從「貴目賤心」到「貴心賤身」?

 《論語》中有一段孔子評價顏回的描述: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顏回如此窮困潦倒, 人人都以「窮」為恥, 他為什麼還能有快樂?身為老師的孔子, 非但不督促顏回賺錢養家、改善生活條件, 反而高度贊美他的行為, 認為這是真正的賢德。

 從王陽明罵學生「貴目賤心」, 到孔子夸顏回「貴心賤身」, 其實兩者本質是一回事——都是為了提醒人們重視心性的修養, 分清最重要最珍貴的東西。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時候, 常常怨天尤人, 以至磨難肆虐, 憂慮、痛苦橫行。 不僅傷害自己的身心, 負面情緒也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帶去多多少少的負擔。

 誠然, 面對磨難, 向親朋好友訴苦, 向陌生人坦白, 在釋放壓力的同時還能得到他們的鼓勵安慰, 降低身心的痛苦。 但這種行為的缺陷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磨難、痛苦是自身的感受, 根源在己不在他, 向外求是無解的。

 以外界的快樂對沖內心的痛苦, 只是暫時緩解壓力, 并沒有從根源上消除病灶。 而在乎你的人卻會因為你的憂慮痛苦感到傷心難過, 討厭你的人則會幸災樂禍。 所以, 磨難的外在表現是「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這是「賤心」的緣由。

 那如何用心靈的力量化解磨難呢?這是解開顏回在窮困中快樂、王陽明責備學生「貴目」的鑰匙。 用禪宗的話說, 就是去感受內心情緒的生滅, 看清楚他們的本質、真相到底是什麼?

 平常無事的時候不可能憑空生出痛苦的情緒, 也就沒機會認識了解磨難到底是什麼。 當磨難襲來, 心生痛楚, 便是認識、了解磨難的最佳時機, 這是王陽明說學生「貴目」的原因。

 一陰一陽謂之道, 人生就像彎彎曲曲的河流一樣, 有一帆風順、長驅直入的時候,

也有磕磕絆絆、艱難險阻的時候。 但不論潭多深, 總有灌滿的時候, 不論崖多高, 總有落地的時候。

 所以, 當我們的人生遇到挫折、磨難的時候, 應該向水一樣, 不停地前進、不斷地用功, 才能擺脫困境, 這也正是王陽明提倡的:事上磨煉。

 磨心、磨行、磨意志, 當磨難過去, 再回頭反看, 磨難的起滅便是心靈成長與壯大的過程, 方可明白磨難是人生成長的靈丹妙藥, 不再是痛苦的根源。 把磨難看透了, 人生從此「日日是好日, 處處是風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