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冷兵器時代卻「熱」到不行,從另一個角度看神機營

因為火藥的出現, 戰爭歷史被分為冷兵器時代和熱兵器時代。 作為冷兵器時代的大帝國, 明朝在軍事建設上也「熱」到不行。

通過大規模配置火器,

明朝不僅改變了古代戰術, 還改變了部隊編制, 將火器集中起來作為一支戰略部隊使用, 這便是神機營。

一、明朝神機營

史書對于神機營的記載容易讓人產生「歧義」。 《明史》說永樂五年平交趾的時候, 朱棣得到了神機槍炮法, 遂組建神機營。 讓人以為明朝使用火器主要是朱棣當政時期。

其實早在朱元璋時期, 火器已經在明軍中大規模使用了。 按照朱元璋的實錄記載, 當時火銃手已經占到明軍編制的十分之一, 這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沐英在鎮守云南的時候, 曾經使用火器擊敗了叛軍的大象部隊, 由此嘗到了甜頭, 開始大量裝備、改進火器。 筆者猜測, 在沐英的主導下, 當時云南部隊的火器編制或許比其他部隊相對普遍一些。

朱棣征伐交趾的時候, 在云南見識到了先進的火器制造和使用方法, 于是原樣搬回京城。 同時都督譚廣又獻給了皇上5000匹戰馬, 由此成立了「神機營」。

可以說, 神機營的火器并非從交趾「進口」來的。

有了明確編制, 明軍火器開始大踏步地發展。 原來的神機槍主要是發射火藥助推的箭矢, 由于技術問題很少發射我們現在常規認為的鉛彈。

「神機營」成立后, 手銃增加了「防塵蓋」, 可以保持內部裝火藥的地方常年干燥。 同時在裝填時于火藥和彈丸之間增加了一塊小木片, 官稱為「木馬子」。

這塊小木片的出現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它可以讓火藥更為緊實和密封, 從而增加了火銃的威力與射程, 讓彈丸大規模普及, 甚至發射的箭矢也可以同時射穿兩個人了。

神機營的出現不僅僅為明朝增加了一支戰略打擊部隊, 同時也促進了其他部隊的火器發展。 比如水兵和騎兵都開始增加火器的裝備率, 從下西洋的鄭和到明末的關寧鐵騎, 使用火器已經成為趨勢。

二、不能忽略的冷兵器

按照嘉靖年間大將曾銑的筆記, 神機營當時有5000人, 其中3600名步兵全部配備火器, 給人的印象是神機營的火器覆蓋率達到了100%。

其實在明英宗之前, 神機營的火器普及率幾乎達到了100%。 不過后來上任的大將顧興祖對現狀進行了改變。

受當時技術的限制, 雨雪天氣對于火器的影響特別大。 顧興祖發現如果部隊只裝備火器的話, 一旦在惡劣天氣下作戰可能手銃還不如燒火棍好用。

顧興祖建議每隊都要配置刀盾兵, 此建議被明英宗采納。

當時神機營最基礎的作戰單位叫「隊」, 每隊57人。 除了正、副隊長各1人之外, 還有3個旗兵負責號令、通訊, 4個后勤兵保證火藥供給, 真正戰斗人員為48人。

48人中33人操作火器, 每11人為1隊, 3隊輪番射擊便實現了三段擊。 剩下的15人為前方5名盾牌手、兩側各5名長刀兵, 這樣可以保證3面的安全。

后來的土木堡之變, 顧興祖作為少數逃回來的大員之一, 本來是被定為死罪的。

不過隨即爆發的北京保衛戰正值用人之際, 顧興祖戴罪立功免除一死。 即使這樣,顧興祖也是被一擼到底,最后擔任都督同知,鎮守紫荊關。

要知道,顧興祖的爺爺當初可是朱元璋的親兵出身,一手促成了貴州建省,受封鎮遠侯,死后追封夏國公。顧興祖輾轉跌宕一生,最終為家族恢復了「鎮遠侯」的封號,也算不枉此生了。

三、重新崛起的車兵

春秋戰國時期,車兵是當之無愧的軍隊核心,因此才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來形容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隨著后來戰爭形勢的發展,車兵的綜合能力越來越落伍,最終被歷史淘汰。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火器發達的明朝,車兵竟然重新回到了前沿舞臺。

最早的記載還是正統年間,武進伯朱冕建議朝廷用「火車」裝備部隊。當然,此火車不是我們現代看到的火車,而是裝備火器的車輛,這麼看來可以說是坦克的鼻祖了。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火車」搭載了各種口徑的火器,從手銃到小型火炮不等,周圍安裝了用于防御的護板,同時有一定的機動能力,這樣彌補了火器笨重、射速慢、射程近的缺點。

車兵的崛起,或者說「火車」兵的誕生改變了與騎兵的戰爭方式。以前騎兵可以利用機動性不斷消耗步兵方陣,并且利用迂回穿插來打亂步兵部署,從而贏得戰斗。

在以往的戰爭中,受限于機動性等原因,步兵往往被騎兵吊打。如果想要反制游牧民族的騎兵,就必須用「騎兵對騎兵」。對于不是產馬區的中原地區來說,這無疑需要背負經濟重荷。

明代的戰車(偏廂車)則可以通過防御不斷消耗騎兵部隊,如果打得過就派步兵上前迎敵,打不過就利用車體防御固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冷兵器時代步兵對騎兵的天然劣勢。

除了神機營,戚繼光也十分重視戰車的裝備。他的部隊有單獨的車營,擁有炮車128輛,火炮256門,同時還有512把手銃。

總之,明朝牢牢抓住了火器技術的發展,并且深刻影響了明朝軍隊的建設思路。其具體表現,便是這支讓人津津樂道的戰略進攻部隊——神機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參考資料:《明帝國邊防史》、《明帝國新技術戰爭》

即使這樣,顧興祖也是被一擼到底,最后擔任都督同知,鎮守紫荊關。

要知道,顧興祖的爺爺當初可是朱元璋的親兵出身,一手促成了貴州建省,受封鎮遠侯,死后追封夏國公。顧興祖輾轉跌宕一生,最終為家族恢復了「鎮遠侯」的封號,也算不枉此生了。

三、重新崛起的車兵

春秋戰國時期,車兵是當之無愧的軍隊核心,因此才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來形容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隨著后來戰爭形勢的發展,車兵的綜合能力越來越落伍,最終被歷史淘汰。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火器發達的明朝,車兵竟然重新回到了前沿舞臺。

最早的記載還是正統年間,武進伯朱冕建議朝廷用「火車」裝備部隊。當然,此火車不是我們現代看到的火車,而是裝備火器的車輛,這麼看來可以說是坦克的鼻祖了。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火車」搭載了各種口徑的火器,從手銃到小型火炮不等,周圍安裝了用于防御的護板,同時有一定的機動能力,這樣彌補了火器笨重、射速慢、射程近的缺點。

車兵的崛起,或者說「火車」兵的誕生改變了與騎兵的戰爭方式。以前騎兵可以利用機動性不斷消耗步兵方陣,并且利用迂回穿插來打亂步兵部署,從而贏得戰斗。

在以往的戰爭中,受限于機動性等原因,步兵往往被騎兵吊打。如果想要反制游牧民族的騎兵,就必須用「騎兵對騎兵」。對于不是產馬區的中原地區來說,這無疑需要背負經濟重荷。

明代的戰車(偏廂車)則可以通過防御不斷消耗騎兵部隊,如果打得過就派步兵上前迎敵,打不過就利用車體防御固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冷兵器時代步兵對騎兵的天然劣勢。

除了神機營,戚繼光也十分重視戰車的裝備。他的部隊有單獨的車營,擁有炮車128輛,火炮256門,同時還有512把手銃。

總之,明朝牢牢抓住了火器技術的發展,并且深刻影響了明朝軍隊的建設思路。其具體表現,便是這支讓人津津樂道的戰略進攻部隊——神機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參考資料:《明帝國邊防史》、《明帝國新技術戰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