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比血緣還親!大伯遇難終生臥床「弟媳留守照顧12年」 全家感動「沒有她活不成」善行傳為佳話

俗話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 家人長年臥病在床, 就算再孝順的孩子也會感到勞累。 然而以下這位好媳婦, 明知丈夫有個臥床的哥哥, 仍然執意嫁給她, 甚至在婚後無怨無悔協助照顧大伯整整12年, 讓網友看了紛紛讚嘆:「最真摯的親情!」

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

大陸有對雙胞胎兄弟蘇業鵬和蘇業程, 兄弟倆感情很好, 由于家境貧困, 16歲時他們就開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

因為學歷低, 兄弟倆只能在礦山工作。

剛開始經熟人介紹, 來到了河北的煤礦和鐵礦打工, 之後又來到了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煤礦。

2008年10月10日, 這一天對蘇業鵬來猶如噩夢一般, 令他至今記憶猶新。

當天蘇業鵬和蘇業程均下礦作業, 哥哥蘇業鵬負責點火。

然而就在點燃引爆的瞬間, 悲劇發生了。

蘇業鵬頭頂上方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強烈的衝擊力落下, 蘇業鵬正好在下方。

礦友們七手八腳地找出蘇業鵬, 此時的他氣息微弱。

經過一番搶救, 蘇業鵬保住了一條命, 但同時由于巨大的外力, 致使他頸椎和胸椎受傷, 胸腔以下永久性失去知覺。

這意味著蘇業鵬今後的人生將永遠要在床上度過。

得知事實真相的兄弟倆感覺天都要塌下來, 對于本就貧困的蘇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蘇業鵬幾次都有輕生的念頭, 都被弟弟勸住了。

2008年到2009年的一年間, 蘇業程一直留在醫院不離不棄的照顧著哥哥。

可生活還要繼續。

住院的開支幾乎花光了兄弟倆這幾年打工所有的積蓄。

為了一家人的生計, 蘇業程只得將哥哥從醫院接回家。

由于母親去世得早, 照料蘇業鵬的重擔就落在了年邁的父親身上, 自己則又踏上了打工的路。

上了年紀的父親、喪失了勞動力的哥哥, 對蘇家父子三人的心情豈是一個「愁」所能表達。

對蘇業程來說, 身上背負的擔子很重, 然而一個人的出現, 又重新點亮了父子三人黯淡無光的生活。

災禍無情人有情

在蘇業鵬遇到礦難事故的三年前,一家人搬到了陝西。

鄰居正好是尹小芬一家。

在她的印象中,蘇業鵬和蘇業程感情極好,兄弟倆都憨厚樸實,哥哥的性格更加開朗些。

2010年,經熟人牽線搭橋,21歲的尹小芬與蘇業程結婚。

對于這門親事,尹小芬的父母是堅決反對的。

蘇家的情況,沒有幾個人敢把女兒嫁過去。

遇上蘇業鵬這個「拖油瓶」,女兒只會一輩子受累。

況且尹小芬還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的反對不是沒有道理。

可尹小芬卻執意要嫁。

即便知道嫁過去要面對怎樣的負擔,她還是同意了與蘇業程的婚事。

「我嫁過去就是他家的人,老公要賺錢養家,婆婆不在了,公公年紀大了,他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我不照料他,誰照料。」她如是說。

雖說是獨生女,但尹小芬從小並不嬌生慣養,後來親戚給她家過寄了個男孩,自此尹小芬有了個弟弟,她變得更加懂事。

儘管周圍的親朋好友都在勸她,甚至還說她傻。

新婚不久,蘇業程就出去打工,尹小芬一人挑起了照顧父親和哥哥的重擔。

面對採訪,小芬回憶道:「一開始嫁到屋裡的時候還是有請人嘛,因為老公一個人賺錢,工資太高了也負擔不起,就只有自己弄嘛,再說了有時候請人又不放心,畢竟兩個小時要翻一次身,你不給他弄好,又怕把他身上壓爛了,他又不能動,壓爛了好久都不得好。所以說,有時候請人就不放心,就自己弄,時間長了,習慣了也挺好。」

照顧臥床病人是一件極其考驗人耐心和體力的事情。

全身擦洗,端屎端尿,兩到三天給大伯洗頭。

根據醫生的交代,每隔兩小時就要為病人翻身,即使夜裡睡著了,也要按時為病人翻身。

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要日復一日地去做。

正是因為尹小芬的悉心照料,這麼多年來,蘇業鵬的身上從來沒出過問題,房間裡也沒有異味。

說到這裡,蘇業鵬掩飾不住內心對弟媳的感激之情:「反正頭幾年都是兩小時一次翻身,有的時候不要說照顧我的人,我自己都覺得煩,你說晚上睡覺剛好睡著吧,到了翻身的時候了,你說我弟媳婦那麼多年了,一直從來沒的怨言,對我說話連重口氣都沒有,隨時都是這個樣子,照顧我一直用心。」

2012年,他們用積攢的錢在老房子旁邊修建了新房子。

為方便照顧大伯,就把他安頓到新家。

每天清晨,尹小芬早早起來安排孩子們起床、上學。

7點整,她會準時下樓敲響大伯的房門「哥,我進來了!」為大伯翻身。

考慮到蘇業鵬有時會煩悶,為了幫他打發時間,一家人省吃儉用,買了一臺電視機安放在蘇業鵬的床邊。

鄰居包安興說:「蘇業鵬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尹小芬除了要照顧哥哥、公公和兩個孩子,還要下地種田種菜,但從沒聽她抱怨過一句,總是笑呵呵地對待每一個人」。

尹小芬十幾年如一日做著這些事。

在常人看來是很不容易的事,她總是笑笑,輕描淡寫地說「一家人嘛,習慣了就好了。」

在尹小芬的眼裡,大伯心裡所承受的,那才真叫苦。

早些年,蘇業鵬的情緒不是太穩定,他不能接受終生臥床的事實,整個人意志很消沉。

尹小芬告訴記者:「他才是我們屋裡最難的一個人,他是有苦沒法說,什麼事情都要靠我們,所以我要多體諒他,讓他有尊嚴地活著,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每當蘇業鵬情緒有起伏時,尹小芬總是想著法子緩解大伯的壓力,調解他的情緒。

在弟媳婦的精心照料下,蘇業鵬的心情開始變得和正常人一樣,有說有笑,心情好了,整個人的氣色也變好了。

蘇業鵬感慨道:「當年和我一起出事的那些工人,他們有些比我的程度還輕,有兩個是半身不遂,但是現在都不在了,因為確實沒有人好好照顧。我心裡確實感激得很,沒有弟媳婦,我就活不到現在。」

天氣熱的時候尹小芬會為大伯每天洗一次頭。

手和腳上的指甲稍微長一點,尹小芬也會及時地修剪。

進到蘇業鵬的房間,雖然屋裡的陳設很簡單,但給人的印象是整潔敞亮。

換洗乾淨的被褥整齊的放在床的一邊,地下也看不見散亂的雜物。

蘇業鵬的生活被弟媳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些年來,還是有不少人勸她離開這個家,對此尹小芬淡淡地回應:「我覺得沒什麼,我都習慣了。」

「雖然一開始沒做順手,也有些難為情,不過我們不照顧他,他今後怎麼辦,這是我的責任」她坦言道。

小芬年復一年照顧大伯的事,慢慢傳播開來。

她也從旁人眼中的「傻女人」,變成了大家一提就會稱讚的好女人。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2017年,在村子裡尹小芬被評為「孝老愛親」模范;

如今尹小芬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她不但要照顧大伯、年邁的公公,還要照顧她和蘇業程的一雙兒女。

生活上的苦和累都不算什麼,唯一讓她擔心和牽掛的是丈夫蘇業程。

想著丈夫的艱辛與不易,小芬面對鏡頭,擦了擦眼角的淚水:「以前在礦上,比較危險,偶爾有時候受傷,有次掉了個石頭,當時我嚇著了,我們屋裡經常勸他,不要在礦坑工作,他不聽,但是我們家裡負擔大,想想還是做了幾年」。

2018年,在家人的勸阻下,蘇業程結束了下礦工的歷史,回鄉參加了足浴培訓。

後來在四川的一家足浴店上班,尹小芬常年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也是在這一年,尹小芬被當地縣婦聯會評為了「好媳婦」。

2019年,尹小芬獲頒政府的慈善獎項。

同年,因為工作上的努力和突出表現,蘇業程晉陞為四川足浴店店長,收入也有所提高。

2020年,尹小芬的事蹟傳播開後,縣政府了解到了這位「好弟媳」每晚都會隔兩小時為大伯翻身。

于是便專門為蘇業鵬送了一張氣墊床。

只要在晚上睡覺時充上電,到了夜間就會交替充氣,貼著身體的部分就會形成一定的角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蘇業鵬的不適感。

蘇業鵬被政府感動落淚:「有了這個充氣床墊,弟媳總算可以安穩踏實地睡個覺,這麼多年真是難為她了」。

充氣床墊給尹小芬省下了不少時間,為了減輕丈夫的壓力,她隔三差五就跑去山裡採挖草藥,靠著賣出去的中藥材,也能帶來一千多元人民幣(約新臺幣4300多元)的收益。

尹小芬是個細心周到的人,蘇業鵬倒下後哪裡都去不了,所以一有機會,她就陪他聊天,給他講講新鮮事。

包括在採藥過程中遇到的事,她也會講給大伯聽。

當村裡有了網路後,弟弟為哥哥買了一臺智能手機。

這部手機就固定在床頭支架上。

通過手機蘇業鵬可以瀏覽新聞、滑滑手機,還結交了幾個網友。

他沒想到網路的世界也可以讓生活如此精彩。

「上網後才知道,這世上還有好多跟我有同樣遭遇的人。他們自信樂觀,還開直播跟網友聊天。我一直在想,我們這裡山清水秀,土產也多,我也想參與參與。」

談話間,蘇業鵬變得活躍起來,隨後,他又說道:「弟媳太好了,沒有她我活不到今天。是我拖累了弟弟和弟媳,有時候我就和他們說別管我了,讓我就這樣走了算了。但弟弟和弟媳總是不離不棄。」

對于弟弟和弟媳的恩情他無以為報,只能一遍遍地記著、訴說著他們的好。

現在,尹小芬一家六口主要靠著丈夫一個月6000多元人民幣(約新臺幣2萬6)的收入生活。

收入雖然不多,但是夠一家人的開銷,尹小芬覺得錢夠花,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就好。

自己做的這些,也是給孩子樹立榜樣。

而尹小芬的堅持,也贏得了周圍人對她的敬重和佩服。

說起這個姑娘,鄰居袁玉芝豎起大拇指:「尹小芬確實了不得,這麼年輕的姑娘,在屋裡照顧哥哥這麼多年,要是換作一般人,恐怕怨聲載道了。不過我們每次遇見她,她從來沒有說過半句抱怨的話。」

當地政府機關幹部賀開文也連連稱讚:「尹小芬樂觀、善良,儘管家裡有困難,但是她從不向外人談及自己的難處,更不會主動找我們幫忙。尹小芬身上有一股越挫越勇的勁兒,她讓人既心疼,又敬佩。」

在夫妻二人的齊心協力下,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當記者提起未來的路怎麼走時,尹小芬說,她會一如既往地承擔起照顧大伯的重任,日子再難,也會選擇堅持,她要和丈夫一起努力,為這個家打拚,相信未來的生活會越過越好。

時至2022年,尹小芬照顧大伯已經12年了。

只要天氣晴好,尹小芬就會推著大伯在院子裡曬太陽,給他翻個身。

「沒啥,習慣了就好,我們是一家人」是她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也正是因為她的無私奉獻,這個家的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好。

雖然大家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尹小芬這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卻為我們演繹出真正的親情。

災禍無情人有情

在蘇業鵬遇到礦難事故的三年前,一家人搬到了陝西。

鄰居正好是尹小芬一家。

在她的印象中,蘇業鵬和蘇業程感情極好,兄弟倆都憨厚樸實,哥哥的性格更加開朗些。

2010年,經熟人牽線搭橋,21歲的尹小芬與蘇業程結婚。

對于這門親事,尹小芬的父母是堅決反對的。

蘇家的情況,沒有幾個人敢把女兒嫁過去。

遇上蘇業鵬這個「拖油瓶」,女兒只會一輩子受累。

況且尹小芬還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的反對不是沒有道理。

可尹小芬卻執意要嫁。

即便知道嫁過去要面對怎樣的負擔,她還是同意了與蘇業程的婚事。

「我嫁過去就是他家的人,老公要賺錢養家,婆婆不在了,公公年紀大了,他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我不照料他,誰照料。」她如是說。

雖說是獨生女,但尹小芬從小並不嬌生慣養,後來親戚給她家過寄了個男孩,自此尹小芬有了個弟弟,她變得更加懂事。

儘管周圍的親朋好友都在勸她,甚至還說她傻。

新婚不久,蘇業程就出去打工,尹小芬一人挑起了照顧父親和哥哥的重擔。

面對採訪,小芬回憶道:「一開始嫁到屋裡的時候還是有請人嘛,因為老公一個人賺錢,工資太高了也負擔不起,就只有自己弄嘛,再說了有時候請人又不放心,畢竟兩個小時要翻一次身,你不給他弄好,又怕把他身上壓爛了,他又不能動,壓爛了好久都不得好。所以說,有時候請人就不放心,就自己弄,時間長了,習慣了也挺好。」

照顧臥床病人是一件極其考驗人耐心和體力的事情。

全身擦洗,端屎端尿,兩到三天給大伯洗頭。

根據醫生的交代,每隔兩小時就要為病人翻身,即使夜裡睡著了,也要按時為病人翻身。

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要日復一日地去做。

正是因為尹小芬的悉心照料,這麼多年來,蘇業鵬的身上從來沒出過問題,房間裡也沒有異味。

說到這裡,蘇業鵬掩飾不住內心對弟媳的感激之情:「反正頭幾年都是兩小時一次翻身,有的時候不要說照顧我的人,我自己都覺得煩,你說晚上睡覺剛好睡著吧,到了翻身的時候了,你說我弟媳婦那麼多年了,一直從來沒的怨言,對我說話連重口氣都沒有,隨時都是這個樣子,照顧我一直用心。」

2012年,他們用積攢的錢在老房子旁邊修建了新房子。

為方便照顧大伯,就把他安頓到新家。

每天清晨,尹小芬早早起來安排孩子們起床、上學。

7點整,她會準時下樓敲響大伯的房門「哥,我進來了!」為大伯翻身。

考慮到蘇業鵬有時會煩悶,為了幫他打發時間,一家人省吃儉用,買了一臺電視機安放在蘇業鵬的床邊。

鄰居包安興說:「蘇業鵬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尹小芬除了要照顧哥哥、公公和兩個孩子,還要下地種田種菜,但從沒聽她抱怨過一句,總是笑呵呵地對待每一個人」。

尹小芬十幾年如一日做著這些事。

在常人看來是很不容易的事,她總是笑笑,輕描淡寫地說「一家人嘛,習慣了就好了。」

在尹小芬的眼裡,大伯心裡所承受的,那才真叫苦。

早些年,蘇業鵬的情緒不是太穩定,他不能接受終生臥床的事實,整個人意志很消沉。

尹小芬告訴記者:「他才是我們屋裡最難的一個人,他是有苦沒法說,什麼事情都要靠我們,所以我要多體諒他,讓他有尊嚴地活著,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每當蘇業鵬情緒有起伏時,尹小芬總是想著法子緩解大伯的壓力,調解他的情緒。

在弟媳婦的精心照料下,蘇業鵬的心情開始變得和正常人一樣,有說有笑,心情好了,整個人的氣色也變好了。

蘇業鵬感慨道:「當年和我一起出事的那些工人,他們有些比我的程度還輕,有兩個是半身不遂,但是現在都不在了,因為確實沒有人好好照顧。我心裡確實感激得很,沒有弟媳婦,我就活不到現在。」

天氣熱的時候尹小芬會為大伯每天洗一次頭。

手和腳上的指甲稍微長一點,尹小芬也會及時地修剪。

進到蘇業鵬的房間,雖然屋裡的陳設很簡單,但給人的印象是整潔敞亮。

換洗乾淨的被褥整齊的放在床的一邊,地下也看不見散亂的雜物。

蘇業鵬的生活被弟媳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些年來,還是有不少人勸她離開這個家,對此尹小芬淡淡地回應:「我覺得沒什麼,我都習慣了。」

「雖然一開始沒做順手,也有些難為情,不過我們不照顧他,他今後怎麼辦,這是我的責任」她坦言道。

小芬年復一年照顧大伯的事,慢慢傳播開來。

她也從旁人眼中的「傻女人」,變成了大家一提就會稱讚的好女人。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2017年,在村子裡尹小芬被評為「孝老愛親」模范;

如今尹小芬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她不但要照顧大伯、年邁的公公,還要照顧她和蘇業程的一雙兒女。

生活上的苦和累都不算什麼,唯一讓她擔心和牽掛的是丈夫蘇業程。

想著丈夫的艱辛與不易,小芬面對鏡頭,擦了擦眼角的淚水:「以前在礦上,比較危險,偶爾有時候受傷,有次掉了個石頭,當時我嚇著了,我們屋裡經常勸他,不要在礦坑工作,他不聽,但是我們家裡負擔大,想想還是做了幾年」。

2018年,在家人的勸阻下,蘇業程結束了下礦工的歷史,回鄉參加了足浴培訓。

後來在四川的一家足浴店上班,尹小芬常年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也是在這一年,尹小芬被當地縣婦聯會評為了「好媳婦」。

2019年,尹小芬獲頒政府的慈善獎項。

同年,因為工作上的努力和突出表現,蘇業程晉陞為四川足浴店店長,收入也有所提高。

2020年,尹小芬的事蹟傳播開後,縣政府了解到了這位「好弟媳」每晚都會隔兩小時為大伯翻身。

于是便專門為蘇業鵬送了一張氣墊床。

只要在晚上睡覺時充上電,到了夜間就會交替充氣,貼著身體的部分就會形成一定的角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蘇業鵬的不適感。

蘇業鵬被政府感動落淚:「有了這個充氣床墊,弟媳總算可以安穩踏實地睡個覺,這麼多年真是難為她了」。

充氣床墊給尹小芬省下了不少時間,為了減輕丈夫的壓力,她隔三差五就跑去山裡採挖草藥,靠著賣出去的中藥材,也能帶來一千多元人民幣(約新臺幣4300多元)的收益。

尹小芬是個細心周到的人,蘇業鵬倒下後哪裡都去不了,所以一有機會,她就陪他聊天,給他講講新鮮事。

包括在採藥過程中遇到的事,她也會講給大伯聽。

當村裡有了網路後,弟弟為哥哥買了一臺智能手機。

這部手機就固定在床頭支架上。

通過手機蘇業鵬可以瀏覽新聞、滑滑手機,還結交了幾個網友。

他沒想到網路的世界也可以讓生活如此精彩。

「上網後才知道,這世上還有好多跟我有同樣遭遇的人。他們自信樂觀,還開直播跟網友聊天。我一直在想,我們這裡山清水秀,土產也多,我也想參與參與。」

談話間,蘇業鵬變得活躍起來,隨後,他又說道:「弟媳太好了,沒有她我活不到今天。是我拖累了弟弟和弟媳,有時候我就和他們說別管我了,讓我就這樣走了算了。但弟弟和弟媳總是不離不棄。」

對于弟弟和弟媳的恩情他無以為報,只能一遍遍地記著、訴說著他們的好。

現在,尹小芬一家六口主要靠著丈夫一個月6000多元人民幣(約新臺幣2萬6)的收入生活。

收入雖然不多,但是夠一家人的開銷,尹小芬覺得錢夠花,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就好。

自己做的這些,也是給孩子樹立榜樣。

而尹小芬的堅持,也贏得了周圍人對她的敬重和佩服。

說起這個姑娘,鄰居袁玉芝豎起大拇指:「尹小芬確實了不得,這麼年輕的姑娘,在屋裡照顧哥哥這麼多年,要是換作一般人,恐怕怨聲載道了。不過我們每次遇見她,她從來沒有說過半句抱怨的話。」

當地政府機關幹部賀開文也連連稱讚:「尹小芬樂觀、善良,儘管家裡有困難,但是她從不向外人談及自己的難處,更不會主動找我們幫忙。尹小芬身上有一股越挫越勇的勁兒,她讓人既心疼,又敬佩。」

在夫妻二人的齊心協力下,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當記者提起未來的路怎麼走時,尹小芬說,她會一如既往地承擔起照顧大伯的重任,日子再難,也會選擇堅持,她要和丈夫一起努力,為這個家打拚,相信未來的生活會越過越好。

時至2022年,尹小芬照顧大伯已經12年了。

只要天氣晴好,尹小芬就會推著大伯在院子裡曬太陽,給他翻個身。

「沒啥,習慣了就好,我們是一家人」是她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也正是因為她的無私奉獻,這個家的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好。

雖然大家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尹小芬這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卻為我們演繹出真正的親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