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李清照最經典的十首詩詞,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提起李清照, 我們都會想起「千古第一才女」這個稱號, 我卻不以為然, 才女這個稱號, 只能說明她有才, 并不能匹配李清照的成就, 我以為, 李清照是能和李白杜甫蘇軾這些人并肩而立的偉大詩人。 下面給大家分享十首李清照最經典的詞, 從這些詞中, 我們能感受到李清照并不只是一個「有才的女人」。

一、《如夢令》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十六歲時所寫, 詞中將少女的心思寫得微妙至極。

昨天夜里, 急風中夾著稀疏的雨點, 早晨從沉睡中醒來, 昨夜宴會上喝的酒, 還未完全消散。 剛剛醒來的少女李清照, 開口便問卷簾的奴婢, 經過一夜的急風疏雨, 院里的海棠花可還好?奴婢說海棠跟昨天一個樣。 少女李清照立即說不對, 知否?知否?海棠花的綠葉應該長得更肥了, 海棠花的花朵應經更小了。

全詞明白如話, 寫的也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場景, 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呢?

只因在這個小場景中, 有著極深長的情韻, 那盆「綠肥紅瘦」的海棠花, 潛藏著一個16歲少女內心的秘密。

風雨與鮮花, 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物象, 常常象征著外在環境對美好事物的摧殘。 如李煜的詞「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

但在李清照這里, 沒有李煜那樣的深悲巨痛。 風雖急, 雨卻稀疏, 花也沒有全被摧殘, 只是瘦了點, 而且綠葉也變得更肥了。

這株海棠花, 并不是直接被風雨摧殘了, 而是在一夜的急風疏雨中成長變化。

正如16歲的李清照, 經歷了一場宴會, 飲酒作樂, 宴后深睡, 醒來突感寂寥。 她不像成年人, 有著深深的憂思愁恨,

但也能感受到了, 宴會有聚有散, 人生有喜有憂。

她的敏感內心在慢慢成長, 有的東西漸漸消失了, 有的東西漸漸長出來。

16歲的李清照, 心思如此細膩, 才思如此敏捷。 她用一首短短的小令, 便將青春期少女的心思寫的微妙至極, 此中情韻悠長, 品之不盡。

這樣的詞, 是在別的詞人那里讀不到的。

二、《點絳唇》

點絳唇

蹴[cù]罷秋千,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 襪刬[chǎn]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 是寫少女愛情萌動時的微妙心理。

少里打完秋千, 起來慵懶地揉搓有些酸的纖手, 少女香汗滲透輕薄的羅衣。 突然, 有客人進入園子, 少女忙不迭地跑回房中, 回避客人。 跑得太急, 鞋子和金釵都跑掉了。

少女的回避, 并不是所謂的男女之大防, 而是看到了心上人之時的害羞。 你看她, 跑到門邊, 又忍不住回頭看看心上人, 但又怕心事被人看穿, 于是故意裝作聞門邊的青梅。

愛情中的少女, 是最可愛的, 這種想看又害羞, 害羞又想看, 極致地體現出少女在愛情中酥癢的感受。

詹安泰在《讀詞偶記》中評:女兒情態, 曲曲繪出, 非易安不能為此。 求之宋人, 未見其匹, 耆卿、美成尚隔一塵。

三、《一剪梅》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這首詞是寫李清照對遠游丈夫趙明誠的相思。

秋天來了,荷花凋謝了,只有剩下若有若無的香氣,詞人解下羅裳,獨自一人登上荷塘里的蘭舟,排遣內心的愁緒。長空之中,一行大雁飛回,是有人寄去書信嗎?丈夫趙明誠的書信又何時能來?不知不覺間,月光已經撒滿了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東流,內心的相思,化作無盡的閑愁。如此情緒,無法消除,才從緊蹙的眉頭上下來,又縈上了憂傷的心頭。

此詞好在語言,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中評:「易安《一剪梅》詞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意語也。」

四、《醉花陰》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寫于宣和二年,其時,趙明誠出守萊州,李清照居青州。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龍腦香在金獸爐中一點一點消盡,因為內心充滿愁緒,所以覺得日子特別長。又是一年的重陽佳節,躺在紗廚中,玉枕上,半夜里,寒涼之氣漸漸浸透全身。

黃昏之后,一個人在東籬邊喝酒,菊花的暗香溢滿衣袖。不要說相思不銷魂,西風吹起簾幕,那人比菊花都要瘦了。

這首詞無一寫直言相思,卻通過描寫詞人周圍的環境、以及詞人的活動,渲染出相思的氛圍,最后通過「人比黃花瘦」這一鮮明的形象,寫出相思的刻骨銷魂。

五、《漁家傲·記夢》

漁家傲·記夢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被評為「婉約詞宗」,但她也寫豪放詞,比如這首《漁家傲·記夢》,豪放處不減蘇辛。

這首詞寫的是李清照自己的一場夢,在夢中,詞人在壯闊的海景中游蕩,海上波濤洶涌,天上星河轉動,海天之間,大霧迷蒙,眾多帆船在狂風中搖擺。仿佛之間,詞人飄到了天帝的居所,天帝問她,你要到哪里去呢?

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是著名的哲學三問,也是人生最本質的三個問題。對于李清照來說,她經歷了幸福美好的前半生,可是現在,她人老了,摯愛的丈夫趙明誠死了,他們一起收集的金石書畫,也散落了十之七八,家鄉故園,淪落敵手。現在,她還能到哪里去呢?

于是,她回答天帝,前路漫漫,太陽就要下山了。路長跟日暮,都是有象征意義的,前路漫漫,是看不到人生的目的地,日暮是人生已經到了暮年。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向何方。

自己學作詩,枉有被人稱贊的妙句,卻是百無一用。「學詩謾有驚人句」,一方面說自己作詩沒有現實作用,另一方面,李清照知道自己能留下的,就是這些經典的詩詞。

最后,李清照在夢中,尋找了一個浪漫縹緲的歸處,她希望吹起一場能托舉大鵬的大風,將她吹到蓬萊那樣的仙島去。

六、《武陵春》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寫于李清照53歲那年,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四處漂泊,嘗盡了人生的艱辛,詞中將人生的凄苦艱辛寫到了極致。

暮春時節,狂風吹盡了繁花,風停時,花已零落成塵,塵土里還有花的香氣。天已經晚了,詞人只感到無限的倦怠,頭也不想梳。狂風摧殘,花落成塵,是李清照的人生象征。

人生到了這樣地步,李清照不再委婉地表達,她只想一吐內心的痛苦。人間萬事,盡皆休矣,剛想要訴說一下內心的痛苦,眼淚已經先流下來了。

詞寫到這里,情感已到了極致,很難再往下寫了,但李清照偏內翻出一層。

她聽說雙溪的春色還可以,于是打算去那里泛舟賞景。她是想排遣自己的內心,不要讓自己陷入無可自拔的痛苦之中。但馬上又想到,那小小的舴艋舟,承載不了她無窮無盡的愁緒。這一頓挫,使得李清照內心的愁緒不但是強烈的,而且是綿延無盡開解不得的,全詞所傳達的愁緒更加深重長遠。

載不動許多愁,將無形的愁具象化,那無邊無際的愁緒,仿佛一座大山圧在她的身上。

七、《永遇樂》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永遇樂》,寫于李清照晚年寓居臨安(今杭州)之時。欣賞這首詞,要注意它的節奏,詞的上片是一句一頓挫,下片分為兩部分,前后對比。

落日散發著金色的光芒,今晚的云彩碧澄鮮潔,這樣的天氣最適合出游,但詞人馬上一頓挫,摯愛的丈夫已經不在,那個陪自己出游的人在如里呢?初春的柳色,被煙霧染得更綠了,那遠處傳來的《梅花落》笛曲,逗引著故國之思,對于國破家亡、漂泊流浪的詞人來說,這春意能有多少呢?現在是元宵佳節,天朗氣清,可是也許轉眼就會下雨,對于飽經憂患的詞人來說,美景不長久,也許轉眼就是風雨。在這佳節,也有酒朋詩侶,駕著寶馬香來邀請同游,可是內心滿是凄涼的詞人,根本沒有心緒與人游賞,只能一一謝絕。

換頭轉入對往昔汴京淪陷前的元宵盛景的回憶。那時社會繁榮,自己有許多閑暇,非常看重元宵節,一到元宵節,就會戴上各種精美好看的飾品,與大家一同出游。

可如今,詞人歷經滄桑,人已憔悴,兩鬢風霜,怕人看見我夜間出去,還不如向那簾幕底下,隔著簾幕,聽他人笑語。

在簾下聽人笑語,是極凄涼之語,唐圭璋《讀李清照詞札記》中說:「從聽人笑語,反映一己之孤獨悲哀,默默無言,吞聲飲泣,實甚于放聲痛哭。」

八、《聲聲慢》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經典名篇,開篇連用十四個疊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讀來有一種天地茫茫、人生凄惶之感。

悠悠天地,凄冷寒涼,人在世間,尋尋覓覓,無所歸依。天氣冷熱不定,身體難以適應,只好喝上三兩杯淡酒,卻也敵不住傍晚急吹的寒風。正傷心之時,一行大雁飛過,卻是曾經相識的大雁。上片最后一句,隱藏著詞人的深沉的情感,雁是從北往南飛,而詞人的家鄉故園也在北方,曾經在北方相識的大雁,如今在南地相逢,暗含著家園淪落、往事難追的深悲巨痛。

菊花已經被摧殘得憔悴不堪,狼藉滿地,還有哪一朵值得摘取欣賞呢。滿地狼藉的菊花,也象征著詞人淪落不堪的現實生活,家園淪陷,丈夫亡故,漂泊無依,她的人生,也被推薦得憔悴不堪。她一個人呆在窗邊,不知道怎樣才能挨到天黑,黃昏之時,又下起了細雨,雨打在梧桐葉上,點點滴滴,淅淅瀝瀝,讓人更加心煩意亂,這般光景,又哪里是一個愁了說得清楚呢?

全詞百轉千回,極具藝術感染力。

九、《夏日絕句》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的背景有兩層,第一層是北宋南渡,李清照為國家感到恥辱,另一層是丈夫越明誠任建康知府時,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臨陣脫逃,李清照為丈夫感到恥辱。

在這樣的恥辱感中,李清照超越了一個妻子的身份,甚至超越了一個女子的身份,站在了普通人都難以企及的高度,表達出了自已的人生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全詩字字鏗鏘,處處透露出丈夫氣蓋,讓男人都為之汗顏。

十、《八詠樓》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首詩寫于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此時的李清照,孤苦無依,只好投奔趙明誠的妹婿李擢,居住在金華酒坊巷陳氏第。但這首詩中,沒有寫個人的孤苦生活,而是以八詠樓為視點,將目光投向令人傷心無限江山。

八詠樓上,有許多前賢詩人為之題詩,留下了千古風流,八詠樓外,便是無限江山,在歷史的的洪流中不斷變換,留給后人無限的憂愁。「江山留與后人愁」,是對現實中南宋偏安一隅的無限悲痛之感。

金華之地,水路密集,可通江南三千里,戰略地位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李清照寫金華戰略地位的重要,是提醒宋室不要再喪失國土。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讀到李清照非同一般的胸襟,她不是賣弄文字的才女,而心憂天下的詩人。

這首詞是寫李清照對遠游丈夫趙明誠的相思。

秋天來了,荷花凋謝了,只有剩下若有若無的香氣,詞人解下羅裳,獨自一人登上荷塘里的蘭舟,排遣內心的愁緒。長空之中,一行大雁飛回,是有人寄去書信嗎?丈夫趙明誠的書信又何時能來?不知不覺間,月光已經撒滿了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東流,內心的相思,化作無盡的閑愁。如此情緒,無法消除,才從緊蹙的眉頭上下來,又縈上了憂傷的心頭。

此詞好在語言,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中評:「易安《一剪梅》詞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意語也。」

四、《醉花陰》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寫于宣和二年,其時,趙明誠出守萊州,李清照居青州。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龍腦香在金獸爐中一點一點消盡,因為內心充滿愁緒,所以覺得日子特別長。又是一年的重陽佳節,躺在紗廚中,玉枕上,半夜里,寒涼之氣漸漸浸透全身。

黃昏之后,一個人在東籬邊喝酒,菊花的暗香溢滿衣袖。不要說相思不銷魂,西風吹起簾幕,那人比菊花都要瘦了。

這首詞無一寫直言相思,卻通過描寫詞人周圍的環境、以及詞人的活動,渲染出相思的氛圍,最后通過「人比黃花瘦」這一鮮明的形象,寫出相思的刻骨銷魂。

五、《漁家傲·記夢》

漁家傲·記夢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被評為「婉約詞宗」,但她也寫豪放詞,比如這首《漁家傲·記夢》,豪放處不減蘇辛。

這首詞寫的是李清照自己的一場夢,在夢中,詞人在壯闊的海景中游蕩,海上波濤洶涌,天上星河轉動,海天之間,大霧迷蒙,眾多帆船在狂風中搖擺。仿佛之間,詞人飄到了天帝的居所,天帝問她,你要到哪里去呢?

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是著名的哲學三問,也是人生最本質的三個問題。對于李清照來說,她經歷了幸福美好的前半生,可是現在,她人老了,摯愛的丈夫趙明誠死了,他們一起收集的金石書畫,也散落了十之七八,家鄉故園,淪落敵手。現在,她還能到哪里去呢?

于是,她回答天帝,前路漫漫,太陽就要下山了。路長跟日暮,都是有象征意義的,前路漫漫,是看不到人生的目的地,日暮是人生已經到了暮年。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向何方。

自己學作詩,枉有被人稱贊的妙句,卻是百無一用。「學詩謾有驚人句」,一方面說自己作詩沒有現實作用,另一方面,李清照知道自己能留下的,就是這些經典的詩詞。

最后,李清照在夢中,尋找了一個浪漫縹緲的歸處,她希望吹起一場能托舉大鵬的大風,將她吹到蓬萊那樣的仙島去。

六、《武陵春》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寫于李清照53歲那年,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四處漂泊,嘗盡了人生的艱辛,詞中將人生的凄苦艱辛寫到了極致。

暮春時節,狂風吹盡了繁花,風停時,花已零落成塵,塵土里還有花的香氣。天已經晚了,詞人只感到無限的倦怠,頭也不想梳。狂風摧殘,花落成塵,是李清照的人生象征。

人生到了這樣地步,李清照不再委婉地表達,她只想一吐內心的痛苦。人間萬事,盡皆休矣,剛想要訴說一下內心的痛苦,眼淚已經先流下來了。

詞寫到這里,情感已到了極致,很難再往下寫了,但李清照偏內翻出一層。

她聽說雙溪的春色還可以,于是打算去那里泛舟賞景。她是想排遣自己的內心,不要讓自己陷入無可自拔的痛苦之中。但馬上又想到,那小小的舴艋舟,承載不了她無窮無盡的愁緒。這一頓挫,使得李清照內心的愁緒不但是強烈的,而且是綿延無盡開解不得的,全詞所傳達的愁緒更加深重長遠。

載不動許多愁,將無形的愁具象化,那無邊無際的愁緒,仿佛一座大山圧在她的身上。

七、《永遇樂》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永遇樂》,寫于李清照晚年寓居臨安(今杭州)之時。欣賞這首詞,要注意它的節奏,詞的上片是一句一頓挫,下片分為兩部分,前后對比。

落日散發著金色的光芒,今晚的云彩碧澄鮮潔,這樣的天氣最適合出游,但詞人馬上一頓挫,摯愛的丈夫已經不在,那個陪自己出游的人在如里呢?初春的柳色,被煙霧染得更綠了,那遠處傳來的《梅花落》笛曲,逗引著故國之思,對于國破家亡、漂泊流浪的詞人來說,這春意能有多少呢?現在是元宵佳節,天朗氣清,可是也許轉眼就會下雨,對于飽經憂患的詞人來說,美景不長久,也許轉眼就是風雨。在這佳節,也有酒朋詩侶,駕著寶馬香來邀請同游,可是內心滿是凄涼的詞人,根本沒有心緒與人游賞,只能一一謝絕。

換頭轉入對往昔汴京淪陷前的元宵盛景的回憶。那時社會繁榮,自己有許多閑暇,非常看重元宵節,一到元宵節,就會戴上各種精美好看的飾品,與大家一同出游。

可如今,詞人歷經滄桑,人已憔悴,兩鬢風霜,怕人看見我夜間出去,還不如向那簾幕底下,隔著簾幕,聽他人笑語。

在簾下聽人笑語,是極凄涼之語,唐圭璋《讀李清照詞札記》中說:「從聽人笑語,反映一己之孤獨悲哀,默默無言,吞聲飲泣,實甚于放聲痛哭。」

八、《聲聲慢》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經典名篇,開篇連用十四個疊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讀來有一種天地茫茫、人生凄惶之感。

悠悠天地,凄冷寒涼,人在世間,尋尋覓覓,無所歸依。天氣冷熱不定,身體難以適應,只好喝上三兩杯淡酒,卻也敵不住傍晚急吹的寒風。正傷心之時,一行大雁飛過,卻是曾經相識的大雁。上片最后一句,隱藏著詞人的深沉的情感,雁是從北往南飛,而詞人的家鄉故園也在北方,曾經在北方相識的大雁,如今在南地相逢,暗含著家園淪落、往事難追的深悲巨痛。

菊花已經被摧殘得憔悴不堪,狼藉滿地,還有哪一朵值得摘取欣賞呢。滿地狼藉的菊花,也象征著詞人淪落不堪的現實生活,家園淪陷,丈夫亡故,漂泊無依,她的人生,也被推薦得憔悴不堪。她一個人呆在窗邊,不知道怎樣才能挨到天黑,黃昏之時,又下起了細雨,雨打在梧桐葉上,點點滴滴,淅淅瀝瀝,讓人更加心煩意亂,這般光景,又哪里是一個愁了說得清楚呢?

全詞百轉千回,極具藝術感染力。

九、《夏日絕句》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的背景有兩層,第一層是北宋南渡,李清照為國家感到恥辱,另一層是丈夫越明誠任建康知府時,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臨陣脫逃,李清照為丈夫感到恥辱。

在這樣的恥辱感中,李清照超越了一個妻子的身份,甚至超越了一個女子的身份,站在了普通人都難以企及的高度,表達出了自已的人生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全詩字字鏗鏘,處處透露出丈夫氣蓋,讓男人都為之汗顏。

十、《八詠樓》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首詩寫于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此時的李清照,孤苦無依,只好投奔趙明誠的妹婿李擢,居住在金華酒坊巷陳氏第。但這首詩中,沒有寫個人的孤苦生活,而是以八詠樓為視點,將目光投向令人傷心無限江山。

八詠樓上,有許多前賢詩人為之題詩,留下了千古風流,八詠樓外,便是無限江山,在歷史的的洪流中不斷變換,留給后人無限的憂愁。「江山留與后人愁」,是對現實中南宋偏安一隅的無限悲痛之感。

金華之地,水路密集,可通江南三千里,戰略地位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李清照寫金華戰略地位的重要,是提醒宋室不要再喪失國土。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讀到李清照非同一般的胸襟,她不是賣弄文字的才女,而心憂天下的詩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