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學校,而是父母

經常聽到家長這樣問:

「同一個班級, 老師一樣, 同學一樣, 學習內容一樣, 回家作業也一樣, 可為什麼我孩子就是不如其他孩子呢?」

因為教在學校, 育在家庭。

知識的取得要靠老師, 孩子的成長得靠家長。

《人民日報》曾發文: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 不是學校, 也不是老師, 而是父母。

01

父母的教育

記得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父母是否用心教育孩子, 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還是客串, 最初或許只有時間和金錢上的差異, 最終卻決定了孩子生命質量的差異。 」

教育孩子沒有范本, 沒有標準, 只有用心。

我見過許多家長, 把掙錢放在第一位, 孩子排后面。

結果, 錯過了孩子的成長, 還耽誤了孩子的未來。

努力掙錢又如何, 孩子一夜就能敗光;

功成名就又如何, 孩子前程早已輸光。

貝多芬曾說:「我不知道有什麼是比教養一個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職責。

家庭是教育的基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用心, 孩子受教;父母不管, 孩子墮落。

孩子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就在于父母給予什麼樣的教育。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所說:

「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

他們不亞于教師, 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

因為孩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 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 」

02

習慣的好壞

國內的一項研究發現:

一個學生在小學三年級時所養成的學習習慣, 加上初一所掌握的學習方法, 直接決定高二的學習成績。

孩子習慣的差距, 就是成績的差距。

重慶「三元及第」的謝欣穎, 大學聯考以726分考入北大。

被問及孩子的學習秘訣時, 她父親說:「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重要。 」

謝欣穎的習慣有多好?

她每天九點半前就睡覺, 這個習慣是父母從小要求的。

她所有作業都獨立完成, 因為媽媽告訴她「做的時候一定要做好」。

父母還要求她, 不懂的就要問。

所以她習慣了一下課就去請教老師, 不把問題拖到第二天。

一個孩子的優秀, 是無數個習慣的總和。

最簡單的教育, 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如果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 父母就是習慣的老師。 」

父母給孩子金山銀山, 都不如教他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03

榜樣的作用

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

就看父母怎麼涂畫。

你說什麼, 做什麼, 他們都會記著, 然后去學你, 模仿你。

你愛玩手機, 就別怪孩子沉迷游戲;

你常常熬夜, 就別怪孩子愛睡懶覺;

你在家從不看書, 就別怪孩子不喜歡學習……

對一個家庭來說, 父母是根, 孩子是花朵。

如果根壞了, 花朵肯定會枯萎。

《兒童權利宣言》中有一句話:「人類應當把它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給予兒童。 」

父母最美好的東西, 就是給孩子的榜樣作用。

就像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父親鄭洪升。

鄭洪升有三個孩子, 大兒子鄭淵潔成了作家, 二兒子成了信鴿大王, 小女兒當了一名中藥藥劑師。

三個孩子的事業, 與父親鄭洪升從小在他們面前做的事息息相關:讀書寫字、飼養信鴿、中醫養生。

后來, 鄭淵潔寫了一本書,名為《父親的含義是榜樣》。

他在書中寫道:「關鍵看父母當著孩子面做什麼,而不是說什麼。對孩子說的都沒用,有時還起反作用。」

言傳身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改變了,孩子自然會改變。

父母成長了,孩子自然會成長。

父母好了,孩子自然會好。

04

閱讀的多少

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他們讓孩子上補習班、做課外作業,把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可這些補習就像「方便面」一樣,只能解決一時的饑餓,卻給不了孩子足夠的營養。

真正有用的補課,其實是——閱讀。

有研究表明:

5歲開始閱讀的孩子,識字量遠超同齡人;小學大量閱讀的孩子,上高中后成績不降反升;從小熱愛閱讀的孩子,智力水平比不喜歡讀書的人高。

先有閱讀,再有學習,然后才會有成績。

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成為「閱讀者」。

武亦姝的父母,從小陪女兒讀各種經典。

在他們的培養下,武亦姝愛上了讀書,成了出口成章的現代才女。

蒙曼教授小時候,最喜歡媽媽每晚給她讀《簡愛》、《咆哮山莊》等讀物。

「媽媽在讀書,我也在讀書」,這種想法陪伴她一路成長。

畢淑敏曾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孩子一起讀書,和孩子共同成長。

05

家校的配合

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一致性。

「優生」不全是老師教育出來的,「差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出來的。

如果家庭教育不過關,學校教育再好也無濟于事。

聽過很多教師吐槽,說他們對著學生是想管又不敢管。

管吧,怕被家長投訴;

不管吧,自己良心又過不去。

無法形成合力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

而那些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往往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心始終是一致的。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孩子才有未來!

不難為老師,不打擾教育,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正如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老師說:

「我特別地拜托我們的家長,和我們的學校不是甲乙方的關系,也不是敵我矛盾,而是共同去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務。」

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莫過于既擁有恪盡職守的老師,又擁有以身作則的父母。

彼此用理解、信任與支持,鋪就孩子的成才之路。

雙減以后,「拼爹媽」的時代正式到來。

教育部曾發文提醒家長:

「雙減更加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于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責任意識。「

教育是責任,陪伴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家校共育是責任。

每一個學霸的背后,都站著一群優秀而凌厲的家長。

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媽」!

鄭淵潔寫了一本書,名為《父親的含義是榜樣》。

他在書中寫道:「關鍵看父母當著孩子面做什麼,而不是說什麼。對孩子說的都沒用,有時還起反作用。」

言傳身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改變了,孩子自然會改變。

父母成長了,孩子自然會成長。

父母好了,孩子自然會好。

04

閱讀的多少

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他們讓孩子上補習班、做課外作業,把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可這些補習就像「方便面」一樣,只能解決一時的饑餓,卻給不了孩子足夠的營養。

真正有用的補課,其實是——閱讀。

有研究表明:

5歲開始閱讀的孩子,識字量遠超同齡人;小學大量閱讀的孩子,上高中后成績不降反升;從小熱愛閱讀的孩子,智力水平比不喜歡讀書的人高。

先有閱讀,再有學習,然后才會有成績。

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成為「閱讀者」。

武亦姝的父母,從小陪女兒讀各種經典。

在他們的培養下,武亦姝愛上了讀書,成了出口成章的現代才女。

蒙曼教授小時候,最喜歡媽媽每晚給她讀《簡愛》、《咆哮山莊》等讀物。

「媽媽在讀書,我也在讀書」,這種想法陪伴她一路成長。

畢淑敏曾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孩子一起讀書,和孩子共同成長。

05

家校的配合

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一致性。

「優生」不全是老師教育出來的,「差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出來的。

如果家庭教育不過關,學校教育再好也無濟于事。

聽過很多教師吐槽,說他們對著學生是想管又不敢管。

管吧,怕被家長投訴;

不管吧,自己良心又過不去。

無法形成合力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

而那些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往往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心始終是一致的。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孩子才有未來!

不難為老師,不打擾教育,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正如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老師說:

「我特別地拜托我們的家長,和我們的學校不是甲乙方的關系,也不是敵我矛盾,而是共同去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務。」

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莫過于既擁有恪盡職守的老師,又擁有以身作則的父母。

彼此用理解、信任與支持,鋪就孩子的成才之路。

雙減以后,「拼爹媽」的時代正式到來。

教育部曾發文提醒家長:

「雙減更加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于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責任意識。「

教育是責任,陪伴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家校共育是責任。

每一個學霸的背后,都站著一群優秀而凌厲的家長。

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