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爺爺打我,你不幫我?」上一代的矛盾,請不要連累孩子

一、引言

昨天目睹了一個很令我震驚的場景, 我隔壁的叔叔打他的小孫子, 我堂哥很心疼跟他爸吵了兩句, 他爸爸的嘴里就開始罵我堂哥, 翅膀硬了不聽話了還有一些難聽的話。

我很震驚, 我堂哥說什麼也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 早已經成家立業也當了爸爸了, 竟然被自己五十多歲的父親指著罵。

隔壁的叔叔是一個很古板的老人, 平常他看人都帶著有色眼鏡, 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重女輕男。 他對自己的女兒可以說是百依百順, 不管兒子再怎麼努力, 他總是看不上自己的兒子。

昨天之所以吵架是因為小孫子拿了他外孫的玩具, 把他外孫惹哭了, 他氣不打一處來, 吼了小孩子, 孩子本來就怕他, 這一吼, 小孩子就哭了起來。

我堂哥看不下去了, 對著自己的父親說「孩子還小不懂事, 沒必要跟他一般見識!」就因為他這一句話讓叔叔爆炸了,

開始罵起了我堂哥, 說的話都很難聽。 我堂哥沒反駁, 只是拉著孩子來我家了。

到了我家剛坐下沒多久, 孩子突然來了一句「爸爸, 為什麼爺爺剛剛要打我的時候, 你不幫我, 不保護我!」孩子的這一番話, 讓我堂哥陷入了沉默之中。

我堂哥是一個很靦腆的人,

做什麼事都不顯得大氣, 而且據我所知他結婚以后的三年里, 他的工資還是由父母領著, 等他家里人忍不住以后才要了回來。

我算從小跟他一起長大的, 他對家長是絕對的服從, 他爸爸說一他不敢說二, 讓他做什麼他就得做什麼。 他現在都已經成家立業了, 還是逃不出我叔叔的手掌心。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因為上一代的恩怨連累到下一代孩子的情況。 有些人會覺得這不是連累, 只是普通的尊重, 可是家長的對老人的絕對服從使我們能夠看得見的。

二、為什麼家長對老人是絕對服從

一方面, 小時候養成的習慣現在有很多的家長都很尊重老人, 其實表面上看來是他們尊重老人, 實際上是他們小時候形成的習慣害怕老人。 因為在他們的那個年代, 他們的教育遵循的是「棍棒」教子, 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家長都有一絲的畏懼。 而時間一長, 他們就會下意識地「番茄」自己的家長。

另一方面, 給老人留面子我們現在社會都在提倡「尊敬老人」, 所以在與老人發生的沖突之中, 大家都會下意識地讓著老人, 給老人有點面子, 所以都會選擇絕對性地服從老人。

家長不管是因為小時候受過老人的教育還是響應現在社會的號召尊重老人,對老人的絕對服從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影響。

三、對孩子的影響

1、孩子變得跟家長一樣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的一些行為很容易影響孩子,所以家長害怕老人,這讓孩子也很容易跟家長一樣害怕老人。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孩子的成長本就應該無憂無慮的,如果因為一些事影響到他們的話,很容易給孩子的童年留下不小的遺憾。

2、孩子可能會膽小缺乏自信因為家長尊敬老人,所以他們肯定也會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尊敬老人,這個時候孩子就會保持一種敬重的心對待老人,當老人教育他們的時候,他們會絕對的服從,從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會讓孩子變得膽小,變得缺乏自信。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沒有錯,但是不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想法這就是不應該的。在教育孩子與尊敬老人兩方面,家長要做好均衡,既不能傷害老人也不能讓孩子變得委屈。

四、家長的正確行為

第一,理清楚沖突的前因后果家長在看到老人教育孩子的時候,先不要表明自己的立場,因為你的立場對孩子和老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首先要聽雙方的表達,先分理清楚沖突的前因后果,思考以后再做決定。

第二,幫助老人孩子分清楚責任所在家長在理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要在自己的腦子里有一個大概的畫面,根據腦中畫面來幫助老人和小孩分清楚責任的所在。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態度。

對老人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態度不要帶有責備的意識,要跟他們講道理,這樣老人才會更容易接受。對孩子說的時候,要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話來說,這樣能夠讓孩子更快的獲取家長的態度。

第三,給孩子做好心理安慰在理清楚責任以后,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做好心理安慰,安慰孩子并不代表不安慰老人,因為孩子還小,他們的接受能力有限,他們會因為跟大人發生了沖突以后而心有余悸。

如果是孩子犯錯了以后,家長要讓孩子主動道歉,但是如果孩子沒有錯,家長要讓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因為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五、結語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上一代的恩怨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畢竟孩子不是上一輩子恩怨的延續,他們是新一代的開始。

家長不管是因為小時候受過老人的教育還是響應現在社會的號召尊重老人,對老人的絕對服從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影響。

三、對孩子的影響

1、孩子變得跟家長一樣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的一些行為很容易影響孩子,所以家長害怕老人,這讓孩子也很容易跟家長一樣害怕老人。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孩子的成長本就應該無憂無慮的,如果因為一些事影響到他們的話,很容易給孩子的童年留下不小的遺憾。

2、孩子可能會膽小缺乏自信因為家長尊敬老人,所以他們肯定也會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尊敬老人,這個時候孩子就會保持一種敬重的心對待老人,當老人教育他們的時候,他們會絕對的服從,從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會讓孩子變得膽小,變得缺乏自信。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沒有錯,但是不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想法這就是不應該的。在教育孩子與尊敬老人兩方面,家長要做好均衡,既不能傷害老人也不能讓孩子變得委屈。

四、家長的正確行為

第一,理清楚沖突的前因后果家長在看到老人教育孩子的時候,先不要表明自己的立場,因為你的立場對孩子和老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首先要聽雙方的表達,先分理清楚沖突的前因后果,思考以后再做決定。

第二,幫助老人孩子分清楚責任所在家長在理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要在自己的腦子里有一個大概的畫面,根據腦中畫面來幫助老人和小孩分清楚責任的所在。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態度。

對老人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態度不要帶有責備的意識,要跟他們講道理,這樣老人才會更容易接受。對孩子說的時候,要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話來說,這樣能夠讓孩子更快的獲取家長的態度。

第三,給孩子做好心理安慰在理清楚責任以后,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做好心理安慰,安慰孩子并不代表不安慰老人,因為孩子還小,他們的接受能力有限,他們會因為跟大人發生了沖突以后而心有余悸。

如果是孩子犯錯了以后,家長要讓孩子主動道歉,但是如果孩子沒有錯,家長要讓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因為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五、結語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上一代的恩怨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畢竟孩子不是上一輩子恩怨的延續,他們是新一代的開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