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終前,光緒帝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儀,留下了2句讓人淚目的話

光緒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 在他在位期間, 清廷已經開始衰落, 經歷了甲午戰爭的失敗后, 光緒帝也曾想通過戊戌變法來振興國家, 但最終變法失敗, 光緒帝也被慈禧幽禁于中南海瀛臺涵元殿, 并在那里度過了他人生幾乎最后的時光。

在光緒臨終前, 他得知慈禧選定的下一任皇帝是溥儀, 于是留下了兩句現在聽起來仍是堪稱辛酸又讓人淚目的話, 那他究竟說了什麼, 又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悲慘的傀儡皇帝

不少人覺得做皇帝是幸運的, 可他們似乎沒有想過, 有一些皇帝注定是不幸的, 例如光緒皇帝, 他在位時, 清廷已經開始衰落, 列強環伺企圖瓜分中國, 國際環境實在不怎麼樣。

而且, 他雖幼年登基, 但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 其在位期間的唯一一次有力「反抗」, 也不過百日就宣告失敗, 可以說, 他在做皇帝期間幾乎什麼都沒辦成, 連繼承人都不是由他自己選定的。

這樣的皇帝, 不可謂不悲慘, 而這一切都要從他幼年時期說起。 光緒是清朝德宗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的年號, 其實載湉原本根本輪不到當皇帝, 因為他的父親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醇親王奕譞, 而并非是同治皇帝。

但在載湉4歲時——即1874年——同治帝去世, 且沒有留下子女, 而且, 同治帝還是咸豐帝的獨子, 他去世之后, 咸豐一系也就隨之絕嗣了, 清朝面臨著沒有嫡子繼承大統的局面。

在和眾親王「討論」之后, 慈禧決定將載湉——也就是自己妹妹的兒子立為皇帝。

慈禧選擇載湉的原因很簡單,

無非就是載湉年紀小、好控制, 方便自己垂簾聽政、繼續把持朝政。

據悉, 在醇親王聽到這個消息后, 當即一聲哀嚎, 癱倒在地, 并大哭不止, 但這也改變不了載湉要去當皇帝的命運。

很快, 載湉入繼大統, 登基為帝, 而慈安和慈禧兩位太后繼續垂簾聽政, 第二年, 改年號為光緒。

實際上, 大家都知道, 一個4歲的孩子, 怎麼可能懂得國家大事, 實際上把持朝政的還是慈禧太后, 就這樣, 載湉開始了自己傀儡皇帝的生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慈禧自認為對載湉很不錯, 她經常和自己的臣屬說, 載湉經常睡在她的床上, 她對載湉的衣食也很關心, 冷熱都會給他增減衣物。

慈禧還表示, 她還教皇帝讀書, 生怕有哪里對他不好的。

但其實他對光緒帝施加了諸多的限制和嚴格的管控, 生怕光緒脫離了自己的控制。 據稱, 慈禧會要求4歲的光緒正襟危坐, 聽大臣關于朝政、國家大事的匯報, 即使聽不懂也必須得保持嚴肅。

這對于一個好動的男孩子來說, 顯然是很困難的, 但慈禧可不管這麼多,畢竟光緒只是慈禧眼里的提線木偶,只需要他乖巧聽話就可以了。

如果說在光緒年幼的時候,他對一切懵懵懂懂,事事都聽慈禧的倒也罷了,可到了光緒十二年,載湉已經「典學有成」可以親政的時候,慈禧仍然不肯放權。

慈禧假意要讓光緒帝在第二年親政,但實際上仍以「訓政」的方式把持著朝政,還將自己的內侄女葉赫那拉氏安排為載湉的皇后,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控制載湉。

在光緒帝親政之后,不僅朝中大臣仍幾乎都是慈禧聽政時期的重臣,而且,他還被要求每日前往頤和園向慈禧請安,一切朝中大事都要先向慈禧稟告后才能安排施行。所以,從名義上來說,光緒是親政了,但實際上他從未真正控制朝政。

可這時候,載湉已經長成了一個想要施展自己政治抱負的少年,他并不想只當一個傀儡皇帝,因此他與慈禧的矛盾很快爆發。

一次救國的努力,一次失敗的反抗

1894年,甲午農民戰爭爆發,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借口增兵朝鮮,意在中國。

此時,光緒帝已經看出了日本想要蓄意挑釁,為了國家利益,他表現出了積極抗戰的愿望,反對李鴻章懇求列強居中調停的做法,反而要求李鴻章籌備戰守事宜。

而后,光緒帝還多次下令要求停止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繼續增兵、籌集軍餉,與日本開戰。但李鴻章并沒有聽從光緒的旨意,最終頤和園是修成了,甲午戰爭卻慘敗了,李鴻章與日方草簽了《馬關條約》。

但光緒帝認為《馬關條約》中割地太多,不愿簽字蓋章,還希望通過遷都與日本周旋,但慈禧太后拒絕了光緒的要求,并指令光緒必須批準和約。無奈之下,光緒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由此開啟了清廷割地賠款的屈辱之路。

只是光緒也沒有就此放棄,為了求變圖強,光緒帝做出了他人生中可以說是唯一一次的真正反抗:戊戌變法。

光緒二十四年,翁同酥將康有為關于變法的想法向光緒帝匯報,堅定了光緒進行變法的決心,此后,光緒全力支持維新派,還頒布了「定國是詔」,開始了所謂的「百日維新」。

這次變法包含了文教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多項內容,總的來說,就是學習西方先進之處,例如在教育方面,維新派主張廢八股、興西學,還派出留學生去外國學習;在軍事方面,則是改用西洋的軍事訓練,停止訓練弓箭騎射,改為訓練槍炮。

在經濟方面,康有為強調以工商立國,鼓勵民辦企業、提倡興辦實業企業;在政治方面,光緒還開放言路、精簡機構、任用新人,企圖與頑固派進行對抗。

可以說,光緒帝和維新派的這一系列想法是好的,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舊學、提倡了新學,利于經濟上的現代化,但可惜的是,光緒帝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而維新派實力又十分弱小,遠不能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守舊勢力對抗。

一開始,慈禧還只是「靜觀其變」,但當她發現維新變法會削弱自己的權力、影響自己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之后,她就坐不住了,必須要出手進行鎮壓和遏制。

況且,戊戌變法確實觸碰到了很多王公大臣的利益,他們也不愿意執行新政,甚至還明目張膽地阻撓新政實施,這導致維新派的政策很難推進,光緒帝的變法詔書也幾乎成為了一紙空文。

盡管如此,光緒帝還是盡力反抗,還曾經將阻撓新政的李鴻章逐出總理衙門,但這一切舉動只是帶來了慈禧更深的忌恨,她開始密謀廢掉光緒帝。

由于各國公使并不愿意干預清廷內部的紛爭,最終光緒和維新派就將「希望」寄托在了手握新式陸軍的袁世凱身上,維新派還密謀刺殺慈禧太后,希望「一勞永逸」地幫助光緒帝奪回政權。

可最終袁世凱出賣了光緒和維新派,他向慈禧告了密,維新派的全部計劃都被呈現在慈禧眼前。

得知此事的慈禧立刻回宮,并發動戊戌政變,重新訓政,她這一舉動立即受到了頑固派的大力擁護,此后,慈禧幽禁了光緒帝,殺害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則紛紛逃往國外,變法宣告徹底失敗,此時,戊戌變法推行僅僅103天。

1898年八月初八,慈禧舉行了臨朝訓政禮,并將光緒帝囚禁于中南海瀛臺涵元殿,這宣告了光緒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反抗徹底失敗,從此之后光緒真正成為了慈禧的一個提線木偶。

臨終前的辛酸

但可能這樣仍然不能讓慈禧感到安心,在1900年時,慈禧還試圖以光緒不能生育子嗣為由,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載湉。

當時,慈禧是以光緒帝的名義頒布詔令的,但此事令天下嘩然,不僅全國上下都不同意這一行為,還以「罷市」為要挾要求光緒「勿存退位之思」,而且,列強都不支持這一確立繼承人的行為,還發出了警告,因此最終慈禧只得撤去「大阿哥」的稱號,繼續讓載湉當皇帝。

而后,八國聯軍侵華,攻破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一起逃往西安,直到《辛丑條約》簽訂后才返回北京。

此后,雖然光緒帝不再被囚禁,而是常常臨朝,看似恢復了往常的帝王生活,但其實他形同木偶,就算大臣有事稟奏,光緒也經常不發一言,即使是慈禧要求他表個態,他也僅僅只說一兩句而已,似乎已經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就算慈禧要求光緒頒布戊戌變法時期政令,光緒似乎也是「興致缺缺」,一是因為他在頒布詔令前必須按照慈禧的旨意先「自罵幾句」才行,二則是因為不管是變法還是守舊,光緒都無法自己做主,他曾對德齡公主說,我想要振興中國,但我不能「做主」。

此時,光緒唯一的「樂趣」似乎就是鉆研各國法律,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了,可這并不能改變什麼。

多年的壓抑生活和郁郁不得志,終于讓光緒在1908年冬天一病不起。但光緒的重病并沒有讓慈禧生出任何憐憫之心,她反而立即開始尋找下一個皇位繼承人——盡管這個時候慈禧也已經處于重病之中。

最終,慈溪太后選定的是醇賢親王奕譞的孫子、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溥儀出生于1906年,也就是說,在被選定為「繼承人」之時,溥儀不過只有3歲,比光緒還小。

那一年,溥儀是由自己的乳母抱著進宮的,此后,溥儀就開始了自己在宮中的生活。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光緒的耳朵里,此時光緒的情況已經很不好了,他根本無力改變慈禧的任何決定,因此他也只能辛酸又無奈的留下了兩句話。一句是「找一個大一些的豈不是更好?」另外一句則是「太后的旨意誰敢違抗呢?」

很明顯,光緒知道,溥儀最終也會走上跟自己一樣的路,他的一生也可能在這種「抑郁」中度過,但他也并不能改變什麼。

或者說,這短短的兩句話似乎說的不僅僅是溥儀,更是道出了他一生的辛酸與無奈。

光緒這一生,從年幼時就開始受慈禧擺布,長大后雖然試圖反抗,但不管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內的頑固守舊勢力都不允許他施展抱負,最終只能在無奈中走完自己的最后的「幽禁」生活。

現在想來,這位皇帝大概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說是「萬人之上」,可光緒卻什麼都沒能做成,徒留兩句辛酸之言,想來也是令人淚目。

但其實,雖然溥儀的「開局」和光緒類似,但最終兩人的命運還是千差萬別的。

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暴崩,終年只有38歲,慈禧太后立即下令溥儀繼承大統,過繼于同治帝,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并尊慈禧為太皇太后。

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就在儀鸞殿去世,她雖然精心挑選了一個年紀小的皇位繼承人,可終于也沒有能實現繼續把持朝政的夢想。

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的火種開始燃燒于中國大地,1912年,溥儀被迫退位,清朝統治徹底結束。盡管溥儀后來還在日本國的控制下做過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但總的來說,溥儀這個「傀儡」加起來也沒有做幾年。

在日本投降后,溥儀逃跑未果,還被蘇聯紅軍俘虜,帶到了蘇聯,直到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再次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1959年,溥儀獲得特赦,后來還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其獨特而富有戲劇性的經歷,還被改編成各種影視作品,廣為流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溥儀沒有當多久皇帝,但他這一生可比光緒強多了。

但慈禧可不管這麼多,畢竟光緒只是慈禧眼里的提線木偶,只需要他乖巧聽話就可以了。

如果說在光緒年幼的時候,他對一切懵懵懂懂,事事都聽慈禧的倒也罷了,可到了光緒十二年,載湉已經「典學有成」可以親政的時候,慈禧仍然不肯放權。

慈禧假意要讓光緒帝在第二年親政,但實際上仍以「訓政」的方式把持著朝政,還將自己的內侄女葉赫那拉氏安排為載湉的皇后,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控制載湉。

在光緒帝親政之后,不僅朝中大臣仍幾乎都是慈禧聽政時期的重臣,而且,他還被要求每日前往頤和園向慈禧請安,一切朝中大事都要先向慈禧稟告后才能安排施行。所以,從名義上來說,光緒是親政了,但實際上他從未真正控制朝政。

可這時候,載湉已經長成了一個想要施展自己政治抱負的少年,他并不想只當一個傀儡皇帝,因此他與慈禧的矛盾很快爆發。

一次救國的努力,一次失敗的反抗

1894年,甲午農民戰爭爆發,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借口增兵朝鮮,意在中國。

此時,光緒帝已經看出了日本想要蓄意挑釁,為了國家利益,他表現出了積極抗戰的愿望,反對李鴻章懇求列強居中調停的做法,反而要求李鴻章籌備戰守事宜。

而后,光緒帝還多次下令要求停止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繼續增兵、籌集軍餉,與日本開戰。但李鴻章并沒有聽從光緒的旨意,最終頤和園是修成了,甲午戰爭卻慘敗了,李鴻章與日方草簽了《馬關條約》。

但光緒帝認為《馬關條約》中割地太多,不愿簽字蓋章,還希望通過遷都與日本周旋,但慈禧太后拒絕了光緒的要求,并指令光緒必須批準和約。無奈之下,光緒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由此開啟了清廷割地賠款的屈辱之路。

只是光緒也沒有就此放棄,為了求變圖強,光緒帝做出了他人生中可以說是唯一一次的真正反抗:戊戌變法。

光緒二十四年,翁同酥將康有為關于變法的想法向光緒帝匯報,堅定了光緒進行變法的決心,此后,光緒全力支持維新派,還頒布了「定國是詔」,開始了所謂的「百日維新」。

這次變法包含了文教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多項內容,總的來說,就是學習西方先進之處,例如在教育方面,維新派主張廢八股、興西學,還派出留學生去外國學習;在軍事方面,則是改用西洋的軍事訓練,停止訓練弓箭騎射,改為訓練槍炮。

在經濟方面,康有為強調以工商立國,鼓勵民辦企業、提倡興辦實業企業;在政治方面,光緒還開放言路、精簡機構、任用新人,企圖與頑固派進行對抗。

可以說,光緒帝和維新派的這一系列想法是好的,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舊學、提倡了新學,利于經濟上的現代化,但可惜的是,光緒帝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而維新派實力又十分弱小,遠不能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守舊勢力對抗。

一開始,慈禧還只是「靜觀其變」,但當她發現維新變法會削弱自己的權力、影響自己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之后,她就坐不住了,必須要出手進行鎮壓和遏制。

況且,戊戌變法確實觸碰到了很多王公大臣的利益,他們也不愿意執行新政,甚至還明目張膽地阻撓新政實施,這導致維新派的政策很難推進,光緒帝的變法詔書也幾乎成為了一紙空文。

盡管如此,光緒帝還是盡力反抗,還曾經將阻撓新政的李鴻章逐出總理衙門,但這一切舉動只是帶來了慈禧更深的忌恨,她開始密謀廢掉光緒帝。

由于各國公使并不愿意干預清廷內部的紛爭,最終光緒和維新派就將「希望」寄托在了手握新式陸軍的袁世凱身上,維新派還密謀刺殺慈禧太后,希望「一勞永逸」地幫助光緒帝奪回政權。

可最終袁世凱出賣了光緒和維新派,他向慈禧告了密,維新派的全部計劃都被呈現在慈禧眼前。

得知此事的慈禧立刻回宮,并發動戊戌政變,重新訓政,她這一舉動立即受到了頑固派的大力擁護,此后,慈禧幽禁了光緒帝,殺害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則紛紛逃往國外,變法宣告徹底失敗,此時,戊戌變法推行僅僅103天。

1898年八月初八,慈禧舉行了臨朝訓政禮,并將光緒帝囚禁于中南海瀛臺涵元殿,這宣告了光緒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反抗徹底失敗,從此之后光緒真正成為了慈禧的一個提線木偶。

臨終前的辛酸

但可能這樣仍然不能讓慈禧感到安心,在1900年時,慈禧還試圖以光緒不能生育子嗣為由,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載湉。

當時,慈禧是以光緒帝的名義頒布詔令的,但此事令天下嘩然,不僅全國上下都不同意這一行為,還以「罷市」為要挾要求光緒「勿存退位之思」,而且,列強都不支持這一確立繼承人的行為,還發出了警告,因此最終慈禧只得撤去「大阿哥」的稱號,繼續讓載湉當皇帝。

而后,八國聯軍侵華,攻破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一起逃往西安,直到《辛丑條約》簽訂后才返回北京。

此后,雖然光緒帝不再被囚禁,而是常常臨朝,看似恢復了往常的帝王生活,但其實他形同木偶,就算大臣有事稟奏,光緒也經常不發一言,即使是慈禧要求他表個態,他也僅僅只說一兩句而已,似乎已經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就算慈禧要求光緒頒布戊戌變法時期政令,光緒似乎也是「興致缺缺」,一是因為他在頒布詔令前必須按照慈禧的旨意先「自罵幾句」才行,二則是因為不管是變法還是守舊,光緒都無法自己做主,他曾對德齡公主說,我想要振興中國,但我不能「做主」。

此時,光緒唯一的「樂趣」似乎就是鉆研各國法律,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了,可這并不能改變什麼。

多年的壓抑生活和郁郁不得志,終于讓光緒在1908年冬天一病不起。但光緒的重病并沒有讓慈禧生出任何憐憫之心,她反而立即開始尋找下一個皇位繼承人——盡管這個時候慈禧也已經處于重病之中。

最終,慈溪太后選定的是醇賢親王奕譞的孫子、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溥儀出生于1906年,也就是說,在被選定為「繼承人」之時,溥儀不過只有3歲,比光緒還小。

那一年,溥儀是由自己的乳母抱著進宮的,此后,溥儀就開始了自己在宮中的生活。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光緒的耳朵里,此時光緒的情況已經很不好了,他根本無力改變慈禧的任何決定,因此他也只能辛酸又無奈的留下了兩句話。一句是「找一個大一些的豈不是更好?」另外一句則是「太后的旨意誰敢違抗呢?」

很明顯,光緒知道,溥儀最終也會走上跟自己一樣的路,他的一生也可能在這種「抑郁」中度過,但他也并不能改變什麼。

或者說,這短短的兩句話似乎說的不僅僅是溥儀,更是道出了他一生的辛酸與無奈。

光緒這一生,從年幼時就開始受慈禧擺布,長大后雖然試圖反抗,但不管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內的頑固守舊勢力都不允許他施展抱負,最終只能在無奈中走完自己的最后的「幽禁」生活。

現在想來,這位皇帝大概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說是「萬人之上」,可光緒卻什麼都沒能做成,徒留兩句辛酸之言,想來也是令人淚目。

但其實,雖然溥儀的「開局」和光緒類似,但最終兩人的命運還是千差萬別的。

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暴崩,終年只有38歲,慈禧太后立即下令溥儀繼承大統,過繼于同治帝,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并尊慈禧為太皇太后。

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就在儀鸞殿去世,她雖然精心挑選了一個年紀小的皇位繼承人,可終于也沒有能實現繼續把持朝政的夢想。

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的火種開始燃燒于中國大地,1912年,溥儀被迫退位,清朝統治徹底結束。盡管溥儀后來還在日本國的控制下做過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但總的來說,溥儀這個「傀儡」加起來也沒有做幾年。

在日本投降后,溥儀逃跑未果,還被蘇聯紅軍俘虜,帶到了蘇聯,直到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再次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1959年,溥儀獲得特赦,后來還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其獨特而富有戲劇性的經歷,還被改編成各種影視作品,廣為流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溥儀沒有當多久皇帝,但他這一生可比光緒強多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