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蒙古出現「尖嘴鼠」,每分鐘心臟能跳1200下,哺乳界的用毒高手!

內蒙古發現「食蟲鼠」

9月10日下午, 內蒙古開魯縣出現了特殊一幕:一位民警蹲在農貿市場的路邊, 用一個塑料盒將一只中暑的「老鼠」裝了起來, 送到了陰涼處, 并買來礦泉水, 給它喂水降溫。

旁邊路過的人看見這一幕滿頭問號, 老鼠不是四害嗎, 怎麼民警還這麼用心地照顧它?民警開口解釋:「這可不是老鼠, 而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你別看它和老鼠長得像, 但和老鼠可沒什麼關系, 它是一只鼩鼱(qú jīng), 因為它的名字太生僻了, 我們還是叫它的外號吧‘食蟲鼠’吧。 」

民警指著它的鼻子和腳, 「你看, 老鼠的嘴巴是鈍圓形的, 但食蟲鼠的嘴巴比老鼠要尖銳得多, 而且它的前足有五個腳趾, 老鼠只有四個指頭, 老鼠的尾巴很長, 但食蟲鼠的尾巴只有身體的一半左右。 從這些特點一對比, 就能分辨出老鼠和食蟲鼠的不同了。 」

食蟲鼠因為長得和老鼠很像, 經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老鼠, 加上它們逃跑的速度不像老鼠那麼快, 經常被人們吊起來示眾, 這真是遭受了不白之冤, 食蟲鼠其實是一種益獸, 對于農業經濟有著積極的作用。 因為食蟲鼠的肋部兩側還有兩個臭腺, 常年都發出難聞的臭氣, 所以它又被人們叫做「臭老鼠」、「尖嘴老鼠」。

民警抓來一只蝗蟲, 小家伙馬上抓住這只蝗蟲, 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食蟲鼠這種動物不像老鼠需要磨牙, 去啃木頭和電線, 容易造成經濟損失。 而且, 它們是一種肉食性動物, 對于大米、蔬菜、瓜果都沒什麼興趣, 而是以老鼠、蟑螂、昆蟲等動物為食,

不僅不是四害, 還會幫我們除四害嘞。 」

很快, 這只食蟲鼠就將蝗蟲吃完, 也恢復了活力, 民警猜測它應該是不小心跑到水泥路上這才中暑暈倒, 于是便輕手輕腳的把食蟲鼠放回草叢之中, 小家伙一下就鉆進草叢消失不見。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

食蟲鼠誕生自幾千萬年前的白堊紀,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胎盤類動物, 從這個角度看, 它可是現在絕大多數高級哺乳動物的祖先, 在哺乳動物進化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同時它們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

在鼩鼱類動物中, 最大的是水生鼩鼱, 但身長也才15厘米,而最小的是小臭鼩,成年的小臭鼩也只有3厘米大小,平均體重只有1.8克。這是什麼概念?它僅相當于人的拇指大,一勺白糖都有5克重,它就只有于小半勺白糖重。而它們的幼崽甚至只有0.2克,說是輕如鴻毛也不為過。

然而,在這小巧玲瓏的身體上卻有著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之處。

超級大胃王,每分鐘心跳1200次

食蟲鼠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我們就從這個小開始說起。因為個頭小,食蟲鼠的食量就變得非常大,它們一天能吃掉自己體重3倍的食物,換算成人類,就是幾百公斤的東西吃下肚,撐也撐死了,如果幾個小時吃不到東西,食蟲鼠就會饑餓而死。

這是因為它作為哺乳動物,必須保持自己的體溫。動物的體積越小,身體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就越大,這就導致了熱量的散失極快,為了保持體溫,食蟲鼠一到夜間活動就必須一刻不停的尋找獵物。而白天睡覺時,它們還會將體溫降到25℃,心跳和呼吸都大大減少,幾乎變成一具冰冷的僵尸。

為了在短時間里消化掉食物來給自己提供熱量,食蟲鼠還擁有了世界上最快的新陳代謝速度。人類的正常心跳速度在60到100次每分鐘,但它的心臟每分鐘要跳動1200次,是人類的12倍,這是真正的「心里打鼓」啊。

為了更快地運送氧氣,供給全身,食蟲鼠每分鐘需要呼吸850次,是人類的56倍!它們血液里的血紅球含量也要比我們多出3倍。

不過,劇烈的新陳代謝不僅讓它們必須每天為食物奔波,而且還導致了它們的壽命極速縮短,一般食蟲鼠的壽命只有14個月,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活到16個月,真不知這是自然對它們的祝福還是詛咒。

食蟲鼠體型不大,但能捕食老鼠這種普遍比它們大的動物,自然也有拿手的絕活。那就是毒素,世界上有毒的動物數不勝數,但是有毒腺的哺乳動物中就極為罕見了,除了食蟲鼠,也只有懶猴、蝙蝠和鴨嘴獸等寥寥幾種,它們能夠通過有凹槽的牙齒將有毒的唾液注射到獵物體內。

食蟲鼠的毒素會在一分鐘內讓老鼠的血壓降低,心臟跳動減緩,整個鼠陷入癱瘓麻痹狀態,只能束手就擒。如果在捕捉食蟲鼠的過程中,被它咬到手,還會讓人的手臂發熱腫大,引起劇痛。

那麼食物缺乏的冬季怎麼辦呢?盡管壽命短暫,但食蟲鼠也是需要過冬的,平時就為了活命就得一刻不停地奔波,在冬季找不到食物它們不會餓死嗎?這就要說到食蟲鼠的另一個特殊之處了,它們能在冬天丟掉20%腦子。

為了過冬,把腦子減掉五分之一

大腦就像是一個精密的機器,這讓它比其他器官都顯得更加脆弱,你能想象人類的腦子在過冬時少掉20%,等春天再長出來嗎?

食蟲鼠就有這種神奇的本事,食蟲鼠的幼崽在初夏時節出生,然后迅速生長,等到了夏末,它們的大腦和顱骨就開始一直縮小,大腦的重量一直降低,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份,它們的腦子重量會整整減少20%。

除此之外,它們的顱骨平均體積也減少了15%,脊椎骨縮短,心肺等器官也縮小了,X光片顯示,食蟲鼠的骨骼縮小很可能是因為它關節之間的組織被身體吸收了,以度過殘酷的冬季,這才是真正的縮骨神功啊。

大腦是生物體內的耗能大戶,人類的大腦消耗的能量能占到全部消耗的20%,而食蟲鼠的大腦重量占體重的2.6%,這個比例與人類非常接近。通過縮小自己的大腦,食蟲鼠能夠有效減少能量的消耗,盡管這會讓它們的大腦灰質減少,讓本就不富裕的智商雪上加霜。

不過,等到春天,它的腦子還會神奇地再長回來,縮水的體型也開始恢復,然后開始為繁育下一代做準備。

背上的「龍骨」

191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曾有人對西方的科學家們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種動物,長得和灰色的老鼠差不多,但是即使是一個60公斤的成年男人站在它的背上,它也能毫發無傷。

這種動物就是鼩鼱科下的「英雄鼩鼱」,這不是外號,它們學名真就叫這個。

科學家們對這種描述當然是保持懷疑態度,在時間步入現代后,有科學家用x光對食蟲鼠進行了掃描,發現它們的脊椎在世界上還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它的脊椎上長著數千個細小的凸起,就像手指一樣緊緊地扣在一起,整條脊椎相對于它們細小的身體來說真是又粗又大,看起來真像一條傳說中的「龍骨」。

食蟲鼠的脊椎

這條特別的脊椎讓食蟲鼠擁有了超強的脊椎力量和柔韌性,而且在它的脊椎骨里還有著非常非常厚的致密的海綿骨,能讓它的脊椎骨更加的結實和堅韌。但食蟲鼠為何要進化出如此奇怪又堅韌的脊椎骨,至今無人能夠解答。

鼩鼱的脊椎骨與其它動物的對比

食蟲鼠雖小,但身上卻藏著各種奇特的本領和未解之謎,還等待著科學家們去破解。

參考資料

《暗夜殺手——鼩鼱》 吳月梅

《特殊的小型哺乳動物———鼩鼱》 陳順德

《過完冬腦子丟了五分之一?沒關系,它們還能再長回來》 宋志慧

《這種類似老鼠的動物擁有獨一無二的脊椎,身上站一個男子毫發無傷》

但身長也才15厘米,而最小的是小臭鼩,成年的小臭鼩也只有3厘米大小,平均體重只有1.8克。這是什麼概念?它僅相當于人的拇指大,一勺白糖都有5克重,它就只有于小半勺白糖重。而它們的幼崽甚至只有0.2克,說是輕如鴻毛也不為過。

然而,在這小巧玲瓏的身體上卻有著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之處。

超級大胃王,每分鐘心跳1200次

食蟲鼠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我們就從這個小開始說起。因為個頭小,食蟲鼠的食量就變得非常大,它們一天能吃掉自己體重3倍的食物,換算成人類,就是幾百公斤的東西吃下肚,撐也撐死了,如果幾個小時吃不到東西,食蟲鼠就會饑餓而死。

這是因為它作為哺乳動物,必須保持自己的體溫。動物的體積越小,身體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就越大,這就導致了熱量的散失極快,為了保持體溫,食蟲鼠一到夜間活動就必須一刻不停的尋找獵物。而白天睡覺時,它們還會將體溫降到25℃,心跳和呼吸都大大減少,幾乎變成一具冰冷的僵尸。

為了在短時間里消化掉食物來給自己提供熱量,食蟲鼠還擁有了世界上最快的新陳代謝速度。人類的正常心跳速度在60到100次每分鐘,但它的心臟每分鐘要跳動1200次,是人類的12倍,這是真正的「心里打鼓」啊。

為了更快地運送氧氣,供給全身,食蟲鼠每分鐘需要呼吸850次,是人類的56倍!它們血液里的血紅球含量也要比我們多出3倍。

不過,劇烈的新陳代謝不僅讓它們必須每天為食物奔波,而且還導致了它們的壽命極速縮短,一般食蟲鼠的壽命只有14個月,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活到16個月,真不知這是自然對它們的祝福還是詛咒。

食蟲鼠體型不大,但能捕食老鼠這種普遍比它們大的動物,自然也有拿手的絕活。那就是毒素,世界上有毒的動物數不勝數,但是有毒腺的哺乳動物中就極為罕見了,除了食蟲鼠,也只有懶猴、蝙蝠和鴨嘴獸等寥寥幾種,它們能夠通過有凹槽的牙齒將有毒的唾液注射到獵物體內。

食蟲鼠的毒素會在一分鐘內讓老鼠的血壓降低,心臟跳動減緩,整個鼠陷入癱瘓麻痹狀態,只能束手就擒。如果在捕捉食蟲鼠的過程中,被它咬到手,還會讓人的手臂發熱腫大,引起劇痛。

那麼食物缺乏的冬季怎麼辦呢?盡管壽命短暫,但食蟲鼠也是需要過冬的,平時就為了活命就得一刻不停地奔波,在冬季找不到食物它們不會餓死嗎?這就要說到食蟲鼠的另一個特殊之處了,它們能在冬天丟掉20%腦子。

為了過冬,把腦子減掉五分之一

大腦就像是一個精密的機器,這讓它比其他器官都顯得更加脆弱,你能想象人類的腦子在過冬時少掉20%,等春天再長出來嗎?

食蟲鼠就有這種神奇的本事,食蟲鼠的幼崽在初夏時節出生,然后迅速生長,等到了夏末,它們的大腦和顱骨就開始一直縮小,大腦的重量一直降低,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份,它們的腦子重量會整整減少20%。

除此之外,它們的顱骨平均體積也減少了15%,脊椎骨縮短,心肺等器官也縮小了,X光片顯示,食蟲鼠的骨骼縮小很可能是因為它關節之間的組織被身體吸收了,以度過殘酷的冬季,這才是真正的縮骨神功啊。

大腦是生物體內的耗能大戶,人類的大腦消耗的能量能占到全部消耗的20%,而食蟲鼠的大腦重量占體重的2.6%,這個比例與人類非常接近。通過縮小自己的大腦,食蟲鼠能夠有效減少能量的消耗,盡管這會讓它們的大腦灰質減少,讓本就不富裕的智商雪上加霜。

不過,等到春天,它的腦子還會神奇地再長回來,縮水的體型也開始恢復,然后開始為繁育下一代做準備。

背上的「龍骨」

191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曾有人對西方的科學家們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種動物,長得和灰色的老鼠差不多,但是即使是一個60公斤的成年男人站在它的背上,它也能毫發無傷。

這種動物就是鼩鼱科下的「英雄鼩鼱」,這不是外號,它們學名真就叫這個。

科學家們對這種描述當然是保持懷疑態度,在時間步入現代后,有科學家用x光對食蟲鼠進行了掃描,發現它們的脊椎在世界上還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它的脊椎上長著數千個細小的凸起,就像手指一樣緊緊地扣在一起,整條脊椎相對于它們細小的身體來說真是又粗又大,看起來真像一條傳說中的「龍骨」。

食蟲鼠的脊椎

這條特別的脊椎讓食蟲鼠擁有了超強的脊椎力量和柔韌性,而且在它的脊椎骨里還有著非常非常厚的致密的海綿骨,能讓它的脊椎骨更加的結實和堅韌。但食蟲鼠為何要進化出如此奇怪又堅韌的脊椎骨,至今無人能夠解答。

鼩鼱的脊椎骨與其它動物的對比

食蟲鼠雖小,但身上卻藏著各種奇特的本領和未解之謎,還等待著科學家們去破解。

參考資料

《暗夜殺手——鼩鼱》 吳月梅

《特殊的小型哺乳動物———鼩鼱》 陳順德

《過完冬腦子丟了五分之一?沒關系,它們還能再長回來》 宋志慧

《這種類似老鼠的動物擁有獨一無二的脊椎,身上站一個男子毫發無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