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乞丐凍死前留一「絕命詩」,竟驚動乾隆,短短56字驚艷后世300年

據傳清朝嘉慶年間, 一個冬天, 天氣格外的冷。

在通州城外的一條荒僻道路上, 有一個乞丐, 凍死在了風雪之中。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這樣的事雖讓人心痛, 卻并不少見。

讓人驚訝不已、嘖嘖稱奇的是, 在當地官員查看乞丐尸體的時候, 竟在他的懷中發現一張紙, 紙上寫著的是一首詩(這首詩版本相當多, 今僅取一首):

身世渾如水上鷗, 又攜竹杖過南州。

飯囊傍晚盛殘月, 歌板臨風唱曉秋。

兩腳踢翻塵世界, 一肩挑盡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來食, 黃犬何須吠不休。

如果你仔細讀了這首詩, 就會發現:

詩歌寫得相當好,

甚至可以說, 能從中隱隱讀出李白、杜甫、蘇軾、柳永等的風采。

「身世渾如水上鷗」, 這是說自己乞討的一生, 就有如水面上的沙鷗, 居無定所, 四處漂泊。

這一句, 有沒有讓你想起杜甫在《旅夜書懷》中寫下的詩句: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又攜竹杖過南州」, 是說自己拄著竹子制成的手杖, 經過南州。

「竹杖」兩字一出, 立時讓人想到蘇軾的名句: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原本凄苦的身世命運, 因此平添了幾分豪邁與疏狂。

「飯囊傍晚盛殘月, 歌板臨風唱曉秋」, 這是極其有詩意的兩句。

四處乞討的生活, 自然是辛苦的。

三餐難以為繼不說, 還備受他人的侮辱冷眼。

然而在詩人的描述下, 他的生活卻是:

飯囊里盛滿的不是聊以果腹的剩菜殘渣, 而是一彎清冷美麗的殘月;

踏著歌板的節拍, 臨著溫柔的晚風, 他一面走, 一面唱著秋日的歌謠。

如詩如畫般的意境, 讓人很自然想起了柳永的名篇《雨霖鈴》: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只有心里裝著美好的人, 眼中看到的一切才都是美好。

詩句的作者, 很明顯便是這樣的人。

他雖然身份低微, 以乞討為生, 卻并不妨礙他有一顆澄明無垢的詩心, 一雙善于捕捉世間美好的眼睛。

「兩腳踢翻塵世界, 一肩挑盡古今愁。 」

詩人說, 他要用兩腳踢翻這不公不道的世界, 要用一肩挑起這悠悠古今的煩愁。

頸聯這兩句詩, 真可謂氣勢非凡、疏狂桀驁, 卻又不失悲憫寬厚、憂國憂民。

前一句, 像李白, 一味狂傲, 不識天高與地厚;

后一句, 似杜甫, 半生憂患, 胸懷萬古與河山。

「而今不食嗟來食, 黃犬何須吠不休。 」

結尾兩句, 詩人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快死了, 時日無多, 因而不愿再吃乞討來的食物。

自己只想干干凈凈、清清白白地離開人世, 黃狗你又何必沖著我吠叫不休呢?

關于這位無名詩丐的身份, 甚至詩中涉及到的地方, 歷來都爭議不休, 沒有定論。

而有一種考據說法是:

這名詩丐并非嘉慶年間人, 而是生活于乾隆年間。

《鳳臺縣志》第二十卷;(清)林荔修, (清)姚學甲纂;乾隆四十九(1784)刻本 圖片來源:知乎@謝小樓

他本名馬體孝, 是山西澤州府鳳臺人。

馬體孝從小就是一個學霸, 12歲的時候, 就用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左傳》, 且對答如流。

當地的人們都稱贊他是「枚皋(gāo, 西漢文學家)再生」。

可惜的是, 馬體孝小小年紀, 就經常被嫡母(妾所生的子女稱父親的正妻為嫡母)虐待。

后來父親和生母相繼去世, 嫡出的弟弟行為乖戾,不讓馬體孝到靈堂前祭拜。

馬體孝流著淚說:

「母親分嫡庶,父親也分嫡庶嗎?連祭奠都做不到,我還怎麼當這個兒子呢?」

當天晚上,馬體孝就離開了家,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

離家后,他四處漫游,由于科考不順,性格又自負迂介,很快就走投無路。

無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做了乞丐,以乞討為生。

即便如此,他骨子里仍舊有讀書人的迂腐、驕傲與天真。

平日里乞討,給的錢少了他就收下,給的錢多了他往往就不要了。

1781年的冬天,馬體孝行乞到了宿遷。

這時恰巧遇到一個行人的錢財散落一地,周圍大群乞丐立刻蜂擁而上。

馬體孝則看了看,就掉頭離開了。

哪知身后一條狗卻不分青紅皂白,追著他一直吠叫。

忍無可忍之下,馬體孝借來筆墨紙張,寫下了上面那首詩,詩后題上了自己的字「翁恒」。

將紙張揣在懷中,馬體孝繼續踏上了前路。

大概他自己也想不到,這首詩竟成了他留下的最后遺言。

走出喧嚷鬧市沒多久,他就倒在了冬日寒冷的大地上,雪花紛紛,不一會兒便將他整個身體都遮蓋住。

天地仍舊是一片干凈潔白,仿佛所有的苦難都不存在。

后來馬體孝的尸首被當地縣令發現,妥善安葬,墓碑題為「翁恒逸人之墓」。

而那首「絕命詩」,也從此流傳后世。

據說乾隆第六次南巡時,看到了馬體孝的詩,還依韻和了一首(和詩已查詢不到)。

這件事因此在江南一帶傳為美談,馬體孝詩丐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甚至有了「古今乞丐作詩第一」的美譽。

滾滾長江東逝水,詩丐的故事,也早已被淹沒在歷史的煙塵中,真相如何,再難以尋覓。

但這并不妨礙這首詩,所帶給我們的治愈與勇氣。

詩人顧城說:「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或許同浩瀚的宇宙、同亙古的明月、同永恒的無常、同綿延不斷的苦難相比,我們人類,真的是如螻蟻般渺小、卑微。

但只要人性里的莊嚴與高貴依然存在,我們就仍舊能夠不失坦然地,昂首立于陽光之下。

身處卑劣,而心向璀璨。

參考資料:

謝小樓.「通州詩丐」生平事跡考證:「絕命詩」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噓

謝小樓.詩丐「絕命詞」的版本分析:兩腳踏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嫡出的弟弟行為乖戾,不讓馬體孝到靈堂前祭拜。

馬體孝流著淚說:

「母親分嫡庶,父親也分嫡庶嗎?連祭奠都做不到,我還怎麼當這個兒子呢?」

當天晚上,馬體孝就離開了家,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

離家后,他四處漫游,由于科考不順,性格又自負迂介,很快就走投無路。

無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做了乞丐,以乞討為生。

即便如此,他骨子里仍舊有讀書人的迂腐、驕傲與天真。

平日里乞討,給的錢少了他就收下,給的錢多了他往往就不要了。

1781年的冬天,馬體孝行乞到了宿遷。

這時恰巧遇到一個行人的錢財散落一地,周圍大群乞丐立刻蜂擁而上。

馬體孝則看了看,就掉頭離開了。

哪知身后一條狗卻不分青紅皂白,追著他一直吠叫。

忍無可忍之下,馬體孝借來筆墨紙張,寫下了上面那首詩,詩后題上了自己的字「翁恒」。

將紙張揣在懷中,馬體孝繼續踏上了前路。

大概他自己也想不到,這首詩竟成了他留下的最后遺言。

走出喧嚷鬧市沒多久,他就倒在了冬日寒冷的大地上,雪花紛紛,不一會兒便將他整個身體都遮蓋住。

天地仍舊是一片干凈潔白,仿佛所有的苦難都不存在。

后來馬體孝的尸首被當地縣令發現,妥善安葬,墓碑題為「翁恒逸人之墓」。

而那首「絕命詩」,也從此流傳后世。

據說乾隆第六次南巡時,看到了馬體孝的詩,還依韻和了一首(和詩已查詢不到)。

這件事因此在江南一帶傳為美談,馬體孝詩丐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甚至有了「古今乞丐作詩第一」的美譽。

滾滾長江東逝水,詩丐的故事,也早已被淹沒在歷史的煙塵中,真相如何,再難以尋覓。

但這并不妨礙這首詩,所帶給我們的治愈與勇氣。

詩人顧城說:「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或許同浩瀚的宇宙、同亙古的明月、同永恒的無常、同綿延不斷的苦難相比,我們人類,真的是如螻蟻般渺小、卑微。

但只要人性里的莊嚴與高貴依然存在,我們就仍舊能夠不失坦然地,昂首立于陽光之下。

身處卑劣,而心向璀璨。

參考資料:

謝小樓.「通州詩丐」生平事跡考證:「絕命詩」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噓

謝小樓.詩丐「絕命詞」的版本分析:兩腳踏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