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曹操制一奇葩軍法,從此攻無不克,劉備卻笑道:我稱帝的機會來了

曹操, 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他于兗州起家, 滅黃巾、誅黑山、除袁術、掃袁紹, 驅逐劉備, 擊潰馬超、韓遂, 基本統一了北方。 他用兵如神, 和諸葛亮一起, 并成為三國時期唯二的軍事家。

在為政方面, 曹操恢復生產, 確立了屯田制, 讓流離失所的百姓回到家鄉, 人口和財富得到迅速恢復。 曹操雖然功勞很大, 但罪過也同樣突出。 他為了盡早結束了亂世, 采用了許多偏激的手段, 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 在戰/爭中, 曹操特別喜歡屠城, 曾在徐州等地犯下了滔天大罪。

從史料中看, 曹操屠/城絕非一時興起, 而是相當具有目的性的, 甚至還是一種軍法, 一直為曹魏軍隊所執行。

根據《三國志·程昱傳》記載, 當曹操征討馬超時, 田銀、蘇伯等人趁機在河間地區造反。 隨后將軍賈信前往征討, 田銀等人不敵, 被圍困在一座小城內。 為了活命, 他們被迫向賈信請降。 對于這些叛賊, 臣子們都認為應當按律將他們全都除掉, 也就是屠全城。

那麼這些大臣們口中的「律」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看程昱所說的話:

「誅降者, 謂在擾攘之時, 天下云起, 故圍而后降者不赦, 以示威天下, 開其利路, 使不至于圍也。 今天下略定, 且在邦域之中, 此必降之賊,

除之無所威懼, 非前日誅降之意。 臣以為不可誅也;縱誅之, 宜先啟聞。 」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天下大亂時, 軍法規定:「圍而后投者不赦」, 這樣做可以示威于天下, 減少敵人的抵抗。 而到了現在, 中原戰事平息, 無需以沙戮立威。

從程昱的話中, 我們可以看出,

曹操在打天下時, 是經常屠城的。 城池在被圍前, 如若投降, 便可赦免;若城池被圍, 城中軍民不僅不投降, 反而還抵抗, 那麼就屠城不赦。 在歷史上, 曹操也確實是這樣執行的。

依據《三國志》, 曹操以及其部將的屠城記錄至少有8次, 其中, 尤其以徐州屠城最為嚴重, 曹操為了報父仇, 害了數十萬無辜百姓, 還將百姓尸體丟入泗水之中, 使河水為之不流。 因為這場屠沙 , 年僅14歲的諸葛亮受到波及, 被迫逃亡荊州。 曹操的殘暴, 最終將諸葛亮這位曠世奇才推向了自己的反面。

不僅如此, 曹操還曾大規模清除俘虜。 根據《后漢書》記載, 官渡之戰后, 曹操俘獲7萬袁紹的士兵, 最終將他們全部坑殺。 不得不說的是, 曹操的殘暴, 從客觀上讓他的征服之路變得順暢無比。 曹操僅用十多年的時間, 便統一了北方。 然而令曹操想不到的是, 他的殘暴卻阻礙了他進一步統一全國。 因為他的暴虐, 給他帶來個一生之敵——劉備。

在所有漢末軍/閥中, 劉備頭一個發現了曹操過分殘暴這個命門。 曹操肆意屠沙, 將無數軍民推向了他的對立面。因此,劉備以仁德為噱頭,團結了曹操的反對者。

在征戰中,劉備征戰一生卻從不屠城,而三國軍/閥,包括孫權、袁紹,都曾屠城;在文治之中,劉備信仰寬和為政,與曹操通過屯田制超額剝削百姓形成鮮明對比;除此以外,劉備也不像曹操那樣濫殺士人,因此很受士族歡迎。例如徐州豪杰陳登曾說劉備是「英雄杰出,有王霸之略。」曹操攻打荊州時,荊州士人對劉備是「歸之如水」,直接形成了劉備陣營中的「荊州派」。

除此以外,劉備從不擺架子,以仁厚的態度對待普通百姓,因此很得民心。例如當曹操攻打到荊州時,竟有十數萬百姓跟隨著劉備一起逃亡。一方面,他們害怕曹操屠城;另一方面,劉備確實對他們不錯。而劉備也投桃報李,拒不放棄這些難民,導致他最終被曹軍追上,險些喪命。實際上,他完全可以快馬加鞭逃到江夏,和兄弟們一起喝酒,豈不美哉。很顯然,劉備的仁德是表里如一。

因此,劉備總結自己的抗曹經驗:「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只要凡事和曹操反著來,就能成事。而曹操也明白,劉備是自己最大的對手,若不除掉他,自己所有的敵人都會聚集在他的麾下。因此,曹操評價劉備道:「劉備,吾儔也。」也就是說,曹操把劉備看作是和自己一樣的大豪杰。

所以曹操在誅除諸侯時,總將劉備視為第一目標,生怕他得到根據地。然而劉備命大,總是能逃過曹操的追殺。只要劉備不死,就會有反曹人士在他身邊聚集(比如諸葛亮、孫權)。因此,劉備無論失敗多少次,總能在反曹人士的幫助下東山再起,也是他最終成就帝業的根本原因。

最后我要說的是,如今很多人認為劉備的仁德是虛偽,認為曹操的暴虐成了真性情。筆者只能用一個成語形容這幫人——葉公好龍。在戰亂時,不知這幫人是希望遇到劉備一樣的軍/閥,還是像曹操一樣的軍/閥呢?答案或許是不言而喻的吧!

將無數軍民推向了他的對立面。因此,劉備以仁德為噱頭,團結了曹操的反對者。

在征戰中,劉備征戰一生卻從不屠城,而三國軍/閥,包括孫權、袁紹,都曾屠城;在文治之中,劉備信仰寬和為政,與曹操通過屯田制超額剝削百姓形成鮮明對比;除此以外,劉備也不像曹操那樣濫殺士人,因此很受士族歡迎。例如徐州豪杰陳登曾說劉備是「英雄杰出,有王霸之略。」曹操攻打荊州時,荊州士人對劉備是「歸之如水」,直接形成了劉備陣營中的「荊州派」。

除此以外,劉備從不擺架子,以仁厚的態度對待普通百姓,因此很得民心。例如當曹操攻打到荊州時,竟有十數萬百姓跟隨著劉備一起逃亡。一方面,他們害怕曹操屠城;另一方面,劉備確實對他們不錯。而劉備也投桃報李,拒不放棄這些難民,導致他最終被曹軍追上,險些喪命。實際上,他完全可以快馬加鞭逃到江夏,和兄弟們一起喝酒,豈不美哉。很顯然,劉備的仁德是表里如一。

因此,劉備總結自己的抗曹經驗:「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只要凡事和曹操反著來,就能成事。而曹操也明白,劉備是自己最大的對手,若不除掉他,自己所有的敵人都會聚集在他的麾下。因此,曹操評價劉備道:「劉備,吾儔也。」也就是說,曹操把劉備看作是和自己一樣的大豪杰。

所以曹操在誅除諸侯時,總將劉備視為第一目標,生怕他得到根據地。然而劉備命大,總是能逃過曹操的追殺。只要劉備不死,就會有反曹人士在他身邊聚集(比如諸葛亮、孫權)。因此,劉備無論失敗多少次,總能在反曹人士的幫助下東山再起,也是他最終成就帝業的根本原因。

最后我要說的是,如今很多人認為劉備的仁德是虛偽,認為曹操的暴虐成了真性情。筆者只能用一個成語形容這幫人——葉公好龍。在戰亂時,不知這幫人是希望遇到劉備一樣的軍/閥,還是像曹操一樣的軍/閥呢?答案或許是不言而喻的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