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為什麼人類不愿研究金星?科學家:越了解金星,就越讓人絕望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 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 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海王星的外面還漂著一顆冥王星, 曾經也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 只不過后來被科學家踢出了行星行列。

在這八大行星當中, 如果要選出一顆知名度最高的, 那就非火星莫屬了, 近年來世界各國也掀起了一股探索火星的熱潮。 人們之所以更多地關注火星, 是因為它與地球很相似, 這就為將來人類移居「第二家園」提供了可能性。 不過, 如果單論相似度, 其實金星與地球更為相似。

金星距離太陽第二近, 地球距離太陽第三近, 兩顆行星緊挨著。 金星的直徑是地球的95%, 質量約為地球的80%, 超越了火星與地球的相似度。 因此, 金星和地球又被稱為「姐妹星」。 此外, 金星在八大行星中的軌道最接近圓形, 偏心率最小, 僅為0.006811。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后期, 人類就利用射電望遠鏡第一次觀測了金星的表面。 此后, 各國陸續向金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 比如水手號系列、金星號系列、先驅者號、麥哲倫號等。

然而, 隨著對金星了解的深入,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越來越不愿意繼續研究金星了, 而是將有限的科研資源轉投到對火星等其他行星的研究當中。

那麼, 人類為什麼不愿意繼續研究金星了呢?

按照大爆炸理論, 我們的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前。 那時候, 一顆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的奇點發生了爆炸, 爆炸產生的能量和物質迅速向四周膨脹, 我們的宇宙就這樣誕生了。

宇宙誕生以后, 恒星、行星、彗星、中子星、白矮星和黑洞等天體也相繼誕生。 據科學家推斷,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大約誕生于46億年前。 太陽的形成始于一片氫分子云的引力坍縮, 坍縮的質量大多集中在中心, 形成了太陽。 由于太陽的質量巨大, 所以在它的周圍很快就聚集了很多其他的天體, 包括八大行星、近500個衛星和至少120萬個小行星。 此外, 還有一些矮行星和彗星。 這樣, 整個太陽系就形成了。

金星形成于太陽系誕生之初, 剛開始的時候, 它和地球其實非常相似, 金星表面也有原始海洋, 也被一層厚厚的原始大氣層所包裹著。 可以說, 這個時期的金星, 同樣具備孕育原始生命的基本條件。

然而, 不久之后的一場災難, 改變了金星上的一切。 那段時期, 整個太陽系都很不穩定, 有很多小行星在太陽系內橫沖直撞, 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不幸的是, 一顆質量相當大的小行星撞上了金星, 巨大的沖擊力改變了金星的角動量, 使得金星原本自西向東轉的方向發生了逆轉, 變成了自東向西自轉。

從那以后,金星就成為了整個太陽系中唯一一個自轉方向不是自西向東轉的行星,自轉速度也變得極為緩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地球的自轉周期大約是24個小時,金星的自轉周期則長達243天。

金星的自轉速度降下來以后,磁場也幾乎消失殆盡。一般來說,一顆行星要想擁有磁場,必須同時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要有鐵質的內核,二是要有足夠的自轉速度。而金星失去了足夠的自轉速度,所以它的磁場也變得非常微弱,大概只有地球磁場的十萬分之一,這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磁場強度。

磁場消失以后,金星上的大氣層就開始消散逃逸。沒有了大氣層,金星表面就不得不直面強烈的太陽輻射。強烈的太陽輻射使得金星上的原始海洋迅速蒸發,水分子發生分解形成氫氣和氧氣,逃逸到浩瀚的宇宙空間。

原始海洋的干涸,改變了金星外殼的壓力平衡,使得金星上的地殼運動開始變得頻繁和劇烈,地震和火山不斷發生。金星上的火山噴發十分活躍,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大型火山和火山特征有1600多處,其中最高的火山在麥克斯韋山脈中,高度超過了10000米。此外,金星上還有無數的小火山,沒有人計算過它們的數量,估計總數超過10萬座,甚至100萬座。

火山噴發從地下帶上來巨量的二氧化碳和濃硫酸氣體,由于每天火山噴發產生的氣體數量大于逃逸到宇宙中的數量,所以日積月累,在金星上空又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大氣層。

這個新形成的大氣層,都是由二氧化碳和濃硫酸等比較重的分子組成的,所以它的氣壓非常大,大約是地球氣壓的92倍,能夠輕松壓碎金星表面的巖石。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溫室氣體,而金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達到了96%,所以金星上空的溫室效應比地球要嚴重得多。在溫室效應的作用下,金星表面的溫度急劇上升,其平均溫度很快就達到了462 °C,成為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如果沒有溫室效應,金星表面的溫度就會和地球很接近。

金星大氣中還有一層厚達20~30千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云。和地球一樣,金星上空也經常發生雷電和下雨等自然現象,只不過金星上空下的都是濃硫酸雨。酸雨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它會腐蝕建筑物和工業設備,損壞農作物的葉子,使海洋生物死亡,并對人體造成直接危害。而金星上的濃硫酸雨要比地球上的酸雨厲害得多。可以想象,在金星表面,一場濃硫酸雨下來,任何生命都將不復存在。

本來,人類寄希望于金星成為第二個「地球」,以便在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時能夠進行太空移民。然而,科學家在金星身上看到的卻只有絕望。不僅如此,科學家意識到,一個不經意的隨機事件就有可能帶來胡蝶效應,將一顆原本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變得面目全非。從金星身上,人類仿佛看到了地球的未來——一顆被「拋棄」的可憐星球。

變成了自東向西自轉。

從那以后,金星就成為了整個太陽系中唯一一個自轉方向不是自西向東轉的行星,自轉速度也變得極為緩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地球的自轉周期大約是24個小時,金星的自轉周期則長達243天。

金星的自轉速度降下來以后,磁場也幾乎消失殆盡。一般來說,一顆行星要想擁有磁場,必須同時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要有鐵質的內核,二是要有足夠的自轉速度。而金星失去了足夠的自轉速度,所以它的磁場也變得非常微弱,大概只有地球磁場的十萬分之一,這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磁場強度。

磁場消失以后,金星上的大氣層就開始消散逃逸。沒有了大氣層,金星表面就不得不直面強烈的太陽輻射。強烈的太陽輻射使得金星上的原始海洋迅速蒸發,水分子發生分解形成氫氣和氧氣,逃逸到浩瀚的宇宙空間。

原始海洋的干涸,改變了金星外殼的壓力平衡,使得金星上的地殼運動開始變得頻繁和劇烈,地震和火山不斷發生。金星上的火山噴發十分活躍,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大型火山和火山特征有1600多處,其中最高的火山在麥克斯韋山脈中,高度超過了10000米。此外,金星上還有無數的小火山,沒有人計算過它們的數量,估計總數超過10萬座,甚至100萬座。

火山噴發從地下帶上來巨量的二氧化碳和濃硫酸氣體,由于每天火山噴發產生的氣體數量大于逃逸到宇宙中的數量,所以日積月累,在金星上空又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大氣層。

這個新形成的大氣層,都是由二氧化碳和濃硫酸等比較重的分子組成的,所以它的氣壓非常大,大約是地球氣壓的92倍,能夠輕松壓碎金星表面的巖石。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溫室氣體,而金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達到了96%,所以金星上空的溫室效應比地球要嚴重得多。在溫室效應的作用下,金星表面的溫度急劇上升,其平均溫度很快就達到了462 °C,成為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如果沒有溫室效應,金星表面的溫度就會和地球很接近。

金星大氣中還有一層厚達20~30千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云。和地球一樣,金星上空也經常發生雷電和下雨等自然現象,只不過金星上空下的都是濃硫酸雨。酸雨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它會腐蝕建筑物和工業設備,損壞農作物的葉子,使海洋生物死亡,并對人體造成直接危害。而金星上的濃硫酸雨要比地球上的酸雨厲害得多。可以想象,在金星表面,一場濃硫酸雨下來,任何生命都將不復存在。

本來,人類寄希望于金星成為第二個「地球」,以便在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時能夠進行太空移民。然而,科學家在金星身上看到的卻只有絕望。不僅如此,科學家意識到,一個不經意的隨機事件就有可能帶來胡蝶效應,將一顆原本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變得面目全非。從金星身上,人類仿佛看到了地球的未來——一顆被「拋棄」的可憐星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