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1000元起家,8年賺1000萬,最后成四川首富,身家1200億

劉永好能常駐四川首富寶座, 身家1200億, 當年那位赤腳醫生功不可沒。

1968年, 劉永好還與四川首富八桿子打不著, 在新津縣古家村當知青。

(劉永好年輕時)

白天下地干活, 晚上光著膀子睡炕上, 幻想著哪天能吃上一頓回鍋肉, 再不濟豬油蘸醬油也湊合。

結果現實里, 一日三餐都是少得可憐的白飯, 連點菜都沒有。

天天光吃飯, 大家也頂不住。

有一天, 集體戶戶長提議, 上山挖點野菜改善一下伙食。

劉永好一聽, 菜還沒吃, 人已經先來勁了, 扛著家伙第一個跟戶長上山了。

大家挖了半天野菜, 回來搓了一頓大餐, 吃完大家就躺炕上睡覺了。

哪曾想, 這一躺, 差點直接躺進棺材。

第二天, 頭兒發現大家全沒上工, 去他們宿舍一看, 一個個躺在炕上, 腫成豬頭。

路邊的野花不要采, 山上的野菜不要摘, 因為有毒。

好在發現得及時, 頭兒喊來了赤腳醫生, 整了些土辦法給大家解毒, 否則大家都得躺板板、睡棺棺, 然后一起埋山山。

劉永好撿回一條小命, 他自己高興, 生產隊就更高興了, 不然大家也沒那口福多賺點零花錢。

那時候, 城里人就好一口爆米花。

凡是炒爆米花的小販, 賺得錢包里的碎銀子嘩啦啦響。

賣爆米花一個小時賺的錢,

是劉永好在生產隊吭哧吭哧干幾天也賺不到的, 畢竟生產隊工資一天一毛錢。

趁著快過年, 劉永好跑去跟隊長吹耳邊風, 忽悠他買一臺爆米花機, 一起去縣城炒爆米花。

可人家隊長也不傻, 那會兒整點小生意, 就怕整著整著, 把自己整沒了,

這可萬萬使不得。

但他也架不住劉永好一頓吹噓:

隊長冷靜一想, 小劉說得不無道理, 當場應允了這檔子事兒。

他們倆炒了三四個月爆米花, 賺了近1000元, 平攤下去, 生產隊每人每月多得10元。

塞滿別人的錢包, 劉永好也實現了洗澡自由。

當時, 小河旁邊有口井, 村民喝水做飯都在里頭打水。

可劉永好總趁大家不注意, 一溜煙跳進去洗澡, 隊長氣得直跺腳, 指著他鼻子罵:

但其他人全不敢說他一句, 任他到井里洗澡。

這可是大家的財神爺, 財神爺想在井里洗個澡怎麼了, 我們喝財神爺的洗澡水又怎麼了, 只要能帶著大家賺錢, 他就是我們的爺。

炒得一手好爆米花, 讓劉永好獲得了「免死金牌」, 而會修音響, 可給他招來不少桃花。

劉永好在鄉下一待, 就是5年多。

1974年他表現出色, 被送到四川德陽機器制造學校上學。

那時候, 學一手好手藝, 上城里當工人, 賺大錢回家蓋房子, 是大家夢寐以求的, 劉永好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 實力不允許他低調。

在學校四年, 劉永好表現太好了, 被留校任教, 與工人無緣。

錯過了賺大錢的機會,上天反手補償了他一份大禮。

有一次,劉永好感冒,上校醫室拿藥。

可一見到校醫,他鼻子也通了,頭腦也清醒了,感冒瞬間好得差不多。

不得不說,見校醫一面,比感冒藥還見效。

校醫叫李巍,華西醫科大學高材生,畢業后被分派到機械干部學校工作。

但她志不在此,她還想讀個研究生,給學歷鍍上一層金。

不過,在遇到劉永好后,這一切計劃全亂套了。

(劉永好、李巍)

劉永好一見李巍,立馬被電得全身酥麻,小鹿差點在心里被撞得頭破血流。

但女孩子臉皮薄,每次劉永好找借口到校醫室,李巍完全公事公辦,私事不談。

劉永好碰了一鼻子灰,沒轍了。結果天助我也,音響送來了一記助攻。

李巍喜歡用音響聽英語,但音響老壞,而全校除了劉永好,找不出第二個會修音響的。

于是,劉永好總去給李巍修音響,音響修了一次又一次,兩人小心臟撲通了一次又一次。

最后,音響還沒修好,兩人小手先牽在一起了。

劉永好帶李巍回家見家長,老母親也是過來人,拿捏小年輕的心思可有一手。

那時,青石橋有家面店特有名,李巍一去劉家,老人家就帶她上那兒吃「鴛鴦面」。

醉翁之意不在鴛鴦面,一碗碗鴛鴦面下肚,準兒媳也就到手了。

結果,媳婦剛娶進門,公公就嗝屁了。

彌留之際,老劉將四個兒子喊到跟前,跟他們說:

「我也沒什麼留給你們的,但你們記住,中國一定會變好的,屬于你們的機會來了……」

四兄弟萬萬沒想到,老父親的話一語成讖……

1980年,兄弟四人個個捧著鐵飯碗,生活過得不算太窮,但劉永好照樣吃不起回鍋肉。

過年期間,二哥劉永行的兒子嘴饞,想吃點肉,滋潤一下久旱的胃。

錢到用時方恨少,劉永行兜比臉還干凈,實在滿足不了兒子的小心愿。

二哥愁,小弟也愁啊。這一年,劉永好喜當爹,女兒劉暢出生了。

生兒一時爽,養娃愁斷腸。

以前只有兩口子,還能自我洗腦有情飲水飽。

可現在多了張嘴,自然得多為女兒考慮。

兄弟兩人愁到一塊,拉著大哥三哥開了個會,他們一商量,決定搞個電子廠。

畢竟,哥幾個都算是專業對口,老大老四學的都是計算機、機械,老二已經是無線電維修的老師傅,老三也干過電子裝配的活。

四個人的男神都是愛迪生,愛迪生的公司叫GE(奇異),咱也要整個大氣的名字。

于是,電子廠名字敲定,就叫「新異」。

可他們怎麼都想不到,噱頭再大,也大不過公社書記一句話。

一錘子下去,兄弟四人就跟猛喝了幾瓶紅牛,渾身都是勁,肝了幾個大夜,搗鼓了一臺音響。

結果,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后好似二百五。

劉永好滿心歡喜背著音響,去找公社書記,想跟他談筆買賣,由劉家兄弟出技術,公社出錢。

公社書記一聽,雙手拱在后背,幾十秒沒說話,突然一拍桌子,漲紅臉說:不行,堅決不行!」

沒辦法,頭兒不松口,他們不敢越雷池半步。

就這樣,新異音響還沒吼兩下,就夭折了。

要是當時劉永好在音響界扎根了,現在恐怕就沒有李東生、黃宏生什麼事了。

雖然音響這事沒戲,但劉永好可不會老老實實回去干部學校當老師。

他的生意夢,終究得靠一群小雞來拯救。

1982年2月除夕前幾天,劉家兄弟圍在一起,共商大計。

會上,老三陳育新拿出背水一戰的氣勢,吼得青筋暴起:

「我當過12年農民,就讓我先辭職回家試驗,砸了鍋也還能靠兩畝承包田過日子。」

這一吼,大哥二哥心里的小火苗冒出頭,四弟劉永好幫腔道:

不愧是老師,劉永好一開口,無疑是在哥幾個的心巴澆了一桶汽油,小火苗瞬間燒出烈火。

四人聊了三天三夜,大家越聊越興奮,最后一拍即合:

脫公服當專業戶,用科技搞養殖業!

有了前車之鑒,他們這次學乖了,特意跑去跟縣委書記鐘光林打聲招呼,問他這事要不要得?

鐘光林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沒啥子問題。

當然,他們也不能白得好處,他有條件:

要想搞養殖業,那必須帶起10戶專業戶。

到時候這事要是成了,別說10戶,100戶都包在他們身上,他們答應下來了。

但辦廠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有錢還好說,沒錢萬萬說不得。

當時辦廠需要1000元,但兄弟幾人那會工資就三四十元,根本拿不出1000元。

他們跑去銀行貸款,但人家銀行鳥都不鳥他們。

他們吃了幾回閉門羹,無奈只能自己想辦法。

大哥賣掉了自己的手表,二哥本就腿腳不好,但還是含淚當掉了腳踏車。

兄弟四人困難籌,終于籌到了1000元。

資金有限,大家花錢也不敢大手大腳,能省則省,能摳則摳,他們把「摳」發揮到極致。

老三讓出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育雛室。

大年三十,兄弟幾個蹲在一起敲廢鐵桶,倒騰出一個還過得去的孵化器。

良種場缺鐵絲,劉永好一聲不吭跑去成都,撿了一堆廢鐵絲回來。

他們甚至舍不得買剪刀,拿兩塊廢鋼硬生生敲了一把剪刀出來。

一切安排就緒,育新良種場正式開張營業了,良種場開門了,可良種雞還沒影。

當時好巧不巧,一批良種雞跨過國門,飛進了成都各個縣的農貿公司,翻個身又溜到農戶家里,就是沒撲進育新良種場。

得不到良種雞,但還能得到他們產下的蛋。

他們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挨家挨戶收購雞蛋,收購看似簡單,也是一門技術活。

活稍稍有點偏差,蛋得碎一地……

有一天,劉永好騎著腳踏車,收蛋收到晚上10點,載著滿筐雞蛋往回趕。

半路上,突然殺出個程咬金,一只狗竄到劉永好腳后跟,狠狠咬了一口。

劉永好疼得厲害,立馬摔下車。

狗得逞了馬上溜走,雞蛋也碎了一地。

好在還剩一顆「蛋堅強」,在地上滾了幾圈,完好無損,劉永好也算有了點安慰。

之后,雞蛋越收越多,他們錢也越賺越多。

慢慢地,市場需求太多,良種雞下蛋再快,也下不贏。

大哥提出,別干等雞下蛋了,聰明的人早已用上了輔助,比如電孵小雞。

結果,電了一次又一次,小雞一只沒孵出來。

好不容易孵出一批,又被活活燒壞了。

兄弟四人越燒越勇,越燒越起勁,最后終于電孵出第一批健康的小雞。

1983年底,兄弟幾人一清點,足足孵化了5萬只,帶出了11戶專業戶,超額完成縣委書記下達的指標。

那會是個魔幻的時代,劉永好兄弟幾個在四川孵小雞,王石在深圳倒賣玉米,牟其中大哥就不太一樣了。

萬變不離「其中」,其中不離監獄,這一年牟其中實現了二進宮。

這一年,劉永好幾兄弟也差點葬身岷江。

1984年一天,育新良種場來了個大客戶尹志國。

來者出手闊綽,一出手就是10萬只北京白雞苗。

看來,這可是大金主,咱可萬萬不能怠慢,老三馬上去貸了一筆錢,跟農民賒了一些雞蛋。

當天,尹志國扔下一張信匯單,拉走了兩萬只雛雞,接下來的日子,他們等大客戶還款。

他們想破腦袋都想不到,那張信匯單一文不值,是一張空頭支票。

他們左等右等,等到黃花菜都涼了,仍不見尹志國的影子。

他們知道被耍了,氣得殺到尹志國家討公道,結果到他家一看,他們驚得下巴都要掉了。

一屋子死雞,滿天飛的蒼蠅,確認過眼神,就是自家的雞崽。

原來,前些天,尹志國拉這群雞回家,沒想到半路上下起大雨,擔心小雞成了落湯雞,他用塑料薄膜包起來。

結果,由于太悶,雞沒成落湯雞,倒是成了「燜雞」,一半的雞死在路上了。

要命的是,他的報應還沒結束,這才剛剛開始……

尹志國回到家,家里不小心著火。

剩下的雞苗不幸成了陪葬雞,房子沒了,雞也沒了。

尹志國知道完了,撇下妻兒跑路了,劉家四兄弟一見這情景,也知道他們完蛋了。

被老尹溜了一圈,現在錢還不上,剩下的8萬只雞已經孵出來了,一天光是它們的飼料,就足以要他們哥幾個的老命。

兄弟幾個悲痛欲絕,站在岷江邊上,想著要不跳了一了百了,要不三十六計跑為上計,到新疆避避風頭。

他們想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決定,不輕生也不逃跑,他們要來一場極限自救運動。

此后,哥幾個凌晨四點起床,搭早班車到縣城,扯著嗓子放下面子,喊著「賣雞娃,一元錢三個!」

十幾天后,8萬只小雞終于賣光了,還清所有外債,兄弟四個每人還能再分180元,算是因禍得福了。

不過,為這180元,哥幾個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他們幾個人掉了十幾斤肉,老三房子公用,夫妻倆沒處去。

老二腿傷越來越嚴重,有錢也醫不好,平時只能吃止痛片緩緩。

他還得了幻聽,每天夜里總能聽到嘰嘰喳喳的小雞聲。

他們明白,孵小雞這活不是人干的,雞蛋終究不是金蛋,賺不了幾個錢。

雞不孵了,雞蛋不賣了,但錢還是得賺,只不過換另一種蛋—鵪鶉蛋。

有了雞仔的練手,兄弟幾個養鵪鶉越來越上手,到年底已經孵化出100萬只鵪鶉。

到1988年,劉家四兄弟僅用8年時間,堪比劉謙吹一口氣的功夫,當初的1000元僅多加了一個字而已,變成1000萬元。

結果,別人一見劉家賺得油水充足,個個跑去養鵪鶉。

這下,鵪鶉就算身價再高,生產再多,價格自然往下掉。

他們一看,飯碗不保,大事不妙,鵪鶉蛋不賣了,改賣飼養鵪鶉的飼料。

近水樓臺先得飼料,兄弟幾個靠著老本行,縱享絲滑,滑進了飼料業。

別人拿錢買飼料,劉家兄弟拿命賣飼料……

飼料廠一開業,排隊搶購飼料的人,繞不了地球一圈,但也從育新良種場排到了古家村大路。

很快,飼料廠的木門都被擠垮,二哥派人裝上鐵門,結果個個如同大力士轉世,鐵門沒兩天就報廢了。

沒辦法,他們只好額外搭個木亭子,大家拿號買飼料,木亭子也抵抗不住大家的熱情,散架了。

無奈之下,劉永好跟二哥忙活了一整夜,在門口修了個水泥碉堡。

他們通過碉堡口向大家發號碼,大家依舊拿著愛的號碼牌,有序買飼料。

可惜,他們千算萬算,算漏一步,大家可沒那好脾氣跟他們商量,拿不到號的人,氣得直罵娘,一個勁往碉堡扔石頭泄憤。

后來,劉永好到廣州出差,當時廣州漫天都是正大豬飼料廣告。

聽說豬吃了這飼料,只只顏值高,皮肉吹彈可破、毛色發亮。

一問飼料價格,劉永好嚇了一跳,豬吃得比人吃的還好,飼料5毛錢一斤。

劉永好快馬加鞭,跑回家跟哥哥們匯報。

哥幾個一商量,踩著鵪鶉飼料的絲帶,滑進了豬飼料圈,跟正大搶吃。

兄弟幾個試驗兩年多,「希望牌1號顆粒飼料」成功出爐,劍指正大老大哥。

蚍蜉撼大樹,白費力氣,但跟雞鴨豬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劉家兄弟,地頭蛇絲毫不怕過江龍。

當時,兩家人各顯神通,使出吃奶的力氣,廣告詞一個比一個離譜。

正大廣告詞真的很「大氣」:正大正大,威力特大。

而劉永好挖空心思想出「吃一斤,長一斤,希望牌乳豬飼料就是精」。

當然,光靠一句廣告詞,還不足以震住對手。

劉永好親自下鄉,一個勁往人家豬圈貼小廣告。

結果,他前腳剛貼完,別人后腳就撕了。

后來劉永好心生一計,把小廣告畫成門神,這樣就算別人反感,他們都得賣門神三分面子。

當然,門神再神,不給買家一點甜頭,那還是白搭。

劉永好主動下調價格,每噸飼料足足比正大少60元。

這一下,大家瘋狂跑去光顧新希望的生意。

希望牌飼料的挑釁,整得老大正大很不爽,他們立馬降價20元。

可惜,降價這招對付不了劉家兄弟,希望飼料跟著降價20元,兩家人打得不可開交。

他們降20,我們降20,20又20,這一點都不好玩。

1991年春節,劉家兄弟給這個游戲加點刺激……

他們直接降價140元,正大嚇尿了。

降完價,兄弟幾個心也很大,毫無顧慮帶著家人一起去斐濟群島度假了,留下老三鎮守。

當時,通訊不發達,去度假的兄弟三個完全不知道老三那邊情況如何。

度假完回家,兄弟三個忐忑不安。

畢竟對手是跨國大公司,降價140元沒準也沒用。

回家路上,他們仨調侃道,數一數路過載滿飼料的卡車,如果都是「正大飼料」,那哥幾個回家哭一頓,重新再來吧。

結果,才走不到10分鐘,他們迎面就開來10多輛希望飼料的卡車,兄弟仨在大馬路上笑得唾沫星子亂噴。

1991年底,希望飼料銷售額突破1億,打下豬飼料的一片江山。

隨后,他們成立希望集團,老大任主席,老二任董事長,老三任總經理,老四任總裁。

說到底,哥幾個都是老板,職位不分上下。

但哥幾個個個都是狠人,幾個人守著一碗飯,這也太浪費人才了。

對此,兄弟四人商量,分開打江山。

老大去高科技領域試試水,老三到房地產嘗嘗鮮,老二老四留下來守江山。

這幾年,二哥四弟搭配完美,將希望集團的名號越打越大,1995年私營企業500強中,希望集團當仁不讓第一。

二哥覺得,這第一還能再復制,再次提出分家,以長江為界,分成「南北」,劉永好鎮守南方。

親兄弟明算賬,兄弟倆約定,十年之內,互不跨線,互不跨江,誰也不能挖誰的墻角。

此后,兄弟幾個各富各的。

2000年劉永好身家10億美元,劉永行作為中國億萬富翁,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

當然,好兄弟就要一起成富人。

沒過多久,兄弟倆成了富豪榜的鄰居,一前一后登上中國富豪榜。

(左邊劉永好、右邊劉永行)

這時,劉永好已經一大把年紀,他左等右等,終于等到女兒劉暢畢業。

可這位富二代有點特別,對父親的家業不太感冒。

劉永好曾帶她去自家的養豬場、飼料廠逛了一圈。

劉暢捏著鼻子跑出去,死活不肯回去自家公司。

她覺得,養豬一點都不時尚,還不如自己整點時尚的小生意。

劉暢打算開小飾品店,沒錢跟老劉借點,主張「女兒一定要窮養」的他,大手一揮,借了女兒100萬……

那時,劉永好已經是中國內地首富,劉暢隱姓埋名混入廣告公司,本想著悄悄努力,然后在廣告圈驚艷所有人。

結果,沒過幾天,能力還沒來得及驚艷所有人,她的身份先驚艷了不少人。

無奈之下,劉暢只好老老實實回去繼承家業。

2006年,26歲的劉暢年紀輕輕,成中國最年輕的女富豪,賬面上有25億元,但她一點感覺都沒有。

有人說她裝,但我完全能理解她,畢竟我26歲,看著賬戶上的25元,我也一點感覺都沒有。

2011年,劉永好被問到,是否會由劉暢接班,劉永好很干脆,回答不確定。

然而兩年后,62歲的劉永好一聲不吭,宣布退休,將權杖交給了劉暢。

劉暢一上臺,新希望股價先行了個大禮,開始跌跌不休,跌了足足三天。

劉暢嚇傻了,天天一到凌晨四點,就自動醒來,盯著天花板等天亮。

劉暢慌得一批,老劉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他淡定地說,「問題不大!」

劉暢頂著巨大壓力,扛著新希望一點一點往前走。

上任第二年,劉暢步了父親「四川首富」后塵,以110億身家成為四川女首富。

當然,劉暢可不是工作狂。

2015年,她義無反顧投奔婚姻殿堂,與導演孫浩結婚,隨后生了對龍鳳胎兒女。

過億身家、家庭幸福、兒女雙全,劉暢妥妥的人生贏家。

2017年,在劉暢的帶領下,新希望第一次跨過千億銷售大關。

要知道,劉永好在位時,做夢都想早日實現千億的目標,沒想到最后由女兒實現了。

曾經,劉暢有個明星夢,想去唱歌出道。

結果過了初賽,卡在了第二關,劉永好松了口氣。

劉永好絲毫不給女兒面子,直接對她說:

「你不是那群會唱歌的人里最漂亮的,也不是那群最漂亮的人里最會唱歌的,你唯一的優勢就是,你有我這樣的爸爸!」

沒辦法,唱不好歌,劉暢只能回家繼承百億家業了……

與工人無緣。

錯過了賺大錢的機會,上天反手補償了他一份大禮。

有一次,劉永好感冒,上校醫室拿藥。

可一見到校醫,他鼻子也通了,頭腦也清醒了,感冒瞬間好得差不多。

不得不說,見校醫一面,比感冒藥還見效。

校醫叫李巍,華西醫科大學高材生,畢業后被分派到機械干部學校工作。

但她志不在此,她還想讀個研究生,給學歷鍍上一層金。

不過,在遇到劉永好后,這一切計劃全亂套了。

(劉永好、李巍)

劉永好一見李巍,立馬被電得全身酥麻,小鹿差點在心里被撞得頭破血流。

但女孩子臉皮薄,每次劉永好找借口到校醫室,李巍完全公事公辦,私事不談。

劉永好碰了一鼻子灰,沒轍了。結果天助我也,音響送來了一記助攻。

李巍喜歡用音響聽英語,但音響老壞,而全校除了劉永好,找不出第二個會修音響的。

于是,劉永好總去給李巍修音響,音響修了一次又一次,兩人小心臟撲通了一次又一次。

最后,音響還沒修好,兩人小手先牽在一起了。

劉永好帶李巍回家見家長,老母親也是過來人,拿捏小年輕的心思可有一手。

那時,青石橋有家面店特有名,李巍一去劉家,老人家就帶她上那兒吃「鴛鴦面」。

醉翁之意不在鴛鴦面,一碗碗鴛鴦面下肚,準兒媳也就到手了。

結果,媳婦剛娶進門,公公就嗝屁了。

彌留之際,老劉將四個兒子喊到跟前,跟他們說:

「我也沒什麼留給你們的,但你們記住,中國一定會變好的,屬于你們的機會來了……」

四兄弟萬萬沒想到,老父親的話一語成讖……

1980年,兄弟四人個個捧著鐵飯碗,生活過得不算太窮,但劉永好照樣吃不起回鍋肉。

過年期間,二哥劉永行的兒子嘴饞,想吃點肉,滋潤一下久旱的胃。

錢到用時方恨少,劉永行兜比臉還干凈,實在滿足不了兒子的小心愿。

二哥愁,小弟也愁啊。這一年,劉永好喜當爹,女兒劉暢出生了。

生兒一時爽,養娃愁斷腸。

以前只有兩口子,還能自我洗腦有情飲水飽。

可現在多了張嘴,自然得多為女兒考慮。

兄弟兩人愁到一塊,拉著大哥三哥開了個會,他們一商量,決定搞個電子廠。

畢竟,哥幾個都算是專業對口,老大老四學的都是計算機、機械,老二已經是無線電維修的老師傅,老三也干過電子裝配的活。

四個人的男神都是愛迪生,愛迪生的公司叫GE(奇異),咱也要整個大氣的名字。

于是,電子廠名字敲定,就叫「新異」。

可他們怎麼都想不到,噱頭再大,也大不過公社書記一句話。

一錘子下去,兄弟四人就跟猛喝了幾瓶紅牛,渾身都是勁,肝了幾個大夜,搗鼓了一臺音響。

結果,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后好似二百五。

劉永好滿心歡喜背著音響,去找公社書記,想跟他談筆買賣,由劉家兄弟出技術,公社出錢。

公社書記一聽,雙手拱在后背,幾十秒沒說話,突然一拍桌子,漲紅臉說:不行,堅決不行!」

沒辦法,頭兒不松口,他們不敢越雷池半步。

就這樣,新異音響還沒吼兩下,就夭折了。

要是當時劉永好在音響界扎根了,現在恐怕就沒有李東生、黃宏生什麼事了。

雖然音響這事沒戲,但劉永好可不會老老實實回去干部學校當老師。

他的生意夢,終究得靠一群小雞來拯救。

1982年2月除夕前幾天,劉家兄弟圍在一起,共商大計。

會上,老三陳育新拿出背水一戰的氣勢,吼得青筋暴起:

「我當過12年農民,就讓我先辭職回家試驗,砸了鍋也還能靠兩畝承包田過日子。」

這一吼,大哥二哥心里的小火苗冒出頭,四弟劉永好幫腔道:

不愧是老師,劉永好一開口,無疑是在哥幾個的心巴澆了一桶汽油,小火苗瞬間燒出烈火。

四人聊了三天三夜,大家越聊越興奮,最后一拍即合:

脫公服當專業戶,用科技搞養殖業!

有了前車之鑒,他們這次學乖了,特意跑去跟縣委書記鐘光林打聲招呼,問他這事要不要得?

鐘光林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沒啥子問題。

當然,他們也不能白得好處,他有條件:

要想搞養殖業,那必須帶起10戶專業戶。

到時候這事要是成了,別說10戶,100戶都包在他們身上,他們答應下來了。

但辦廠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有錢還好說,沒錢萬萬說不得。

當時辦廠需要1000元,但兄弟幾人那會工資就三四十元,根本拿不出1000元。

他們跑去銀行貸款,但人家銀行鳥都不鳥他們。

他們吃了幾回閉門羹,無奈只能自己想辦法。

大哥賣掉了自己的手表,二哥本就腿腳不好,但還是含淚當掉了腳踏車。

兄弟四人困難籌,終于籌到了1000元。

資金有限,大家花錢也不敢大手大腳,能省則省,能摳則摳,他們把「摳」發揮到極致。

老三讓出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育雛室。

大年三十,兄弟幾個蹲在一起敲廢鐵桶,倒騰出一個還過得去的孵化器。

良種場缺鐵絲,劉永好一聲不吭跑去成都,撿了一堆廢鐵絲回來。

他們甚至舍不得買剪刀,拿兩塊廢鋼硬生生敲了一把剪刀出來。

一切安排就緒,育新良種場正式開張營業了,良種場開門了,可良種雞還沒影。

當時好巧不巧,一批良種雞跨過國門,飛進了成都各個縣的農貿公司,翻個身又溜到農戶家里,就是沒撲進育新良種場。

得不到良種雞,但還能得到他們產下的蛋。

他們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挨家挨戶收購雞蛋,收購看似簡單,也是一門技術活。

活稍稍有點偏差,蛋得碎一地……

有一天,劉永好騎著腳踏車,收蛋收到晚上10點,載著滿筐雞蛋往回趕。

半路上,突然殺出個程咬金,一只狗竄到劉永好腳后跟,狠狠咬了一口。

劉永好疼得厲害,立馬摔下車。

狗得逞了馬上溜走,雞蛋也碎了一地。

好在還剩一顆「蛋堅強」,在地上滾了幾圈,完好無損,劉永好也算有了點安慰。

之后,雞蛋越收越多,他們錢也越賺越多。

慢慢地,市場需求太多,良種雞下蛋再快,也下不贏。

大哥提出,別干等雞下蛋了,聰明的人早已用上了輔助,比如電孵小雞。

結果,電了一次又一次,小雞一只沒孵出來。

好不容易孵出一批,又被活活燒壞了。

兄弟四人越燒越勇,越燒越起勁,最后終于電孵出第一批健康的小雞。

1983年底,兄弟幾人一清點,足足孵化了5萬只,帶出了11戶專業戶,超額完成縣委書記下達的指標。

那會是個魔幻的時代,劉永好兄弟幾個在四川孵小雞,王石在深圳倒賣玉米,牟其中大哥就不太一樣了。

萬變不離「其中」,其中不離監獄,這一年牟其中實現了二進宮。

這一年,劉永好幾兄弟也差點葬身岷江。

1984年一天,育新良種場來了個大客戶尹志國。

來者出手闊綽,一出手就是10萬只北京白雞苗。

看來,這可是大金主,咱可萬萬不能怠慢,老三馬上去貸了一筆錢,跟農民賒了一些雞蛋。

當天,尹志國扔下一張信匯單,拉走了兩萬只雛雞,接下來的日子,他們等大客戶還款。

他們想破腦袋都想不到,那張信匯單一文不值,是一張空頭支票。

他們左等右等,等到黃花菜都涼了,仍不見尹志國的影子。

他們知道被耍了,氣得殺到尹志國家討公道,結果到他家一看,他們驚得下巴都要掉了。

一屋子死雞,滿天飛的蒼蠅,確認過眼神,就是自家的雞崽。

原來,前些天,尹志國拉這群雞回家,沒想到半路上下起大雨,擔心小雞成了落湯雞,他用塑料薄膜包起來。

結果,由于太悶,雞沒成落湯雞,倒是成了「燜雞」,一半的雞死在路上了。

要命的是,他的報應還沒結束,這才剛剛開始……

尹志國回到家,家里不小心著火。

剩下的雞苗不幸成了陪葬雞,房子沒了,雞也沒了。

尹志國知道完了,撇下妻兒跑路了,劉家四兄弟一見這情景,也知道他們完蛋了。

被老尹溜了一圈,現在錢還不上,剩下的8萬只雞已經孵出來了,一天光是它們的飼料,就足以要他們哥幾個的老命。

兄弟幾個悲痛欲絕,站在岷江邊上,想著要不跳了一了百了,要不三十六計跑為上計,到新疆避避風頭。

他們想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決定,不輕生也不逃跑,他們要來一場極限自救運動。

此后,哥幾個凌晨四點起床,搭早班車到縣城,扯著嗓子放下面子,喊著「賣雞娃,一元錢三個!」

十幾天后,8萬只小雞終于賣光了,還清所有外債,兄弟四個每人還能再分180元,算是因禍得福了。

不過,為這180元,哥幾個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他們幾個人掉了十幾斤肉,老三房子公用,夫妻倆沒處去。

老二腿傷越來越嚴重,有錢也醫不好,平時只能吃止痛片緩緩。

他還得了幻聽,每天夜里總能聽到嘰嘰喳喳的小雞聲。

他們明白,孵小雞這活不是人干的,雞蛋終究不是金蛋,賺不了幾個錢。

雞不孵了,雞蛋不賣了,但錢還是得賺,只不過換另一種蛋—鵪鶉蛋。

有了雞仔的練手,兄弟幾個養鵪鶉越來越上手,到年底已經孵化出100萬只鵪鶉。

到1988年,劉家四兄弟僅用8年時間,堪比劉謙吹一口氣的功夫,當初的1000元僅多加了一個字而已,變成1000萬元。

結果,別人一見劉家賺得油水充足,個個跑去養鵪鶉。

這下,鵪鶉就算身價再高,生產再多,價格自然往下掉。

他們一看,飯碗不保,大事不妙,鵪鶉蛋不賣了,改賣飼養鵪鶉的飼料。

近水樓臺先得飼料,兄弟幾個靠著老本行,縱享絲滑,滑進了飼料業。

別人拿錢買飼料,劉家兄弟拿命賣飼料……

飼料廠一開業,排隊搶購飼料的人,繞不了地球一圈,但也從育新良種場排到了古家村大路。

很快,飼料廠的木門都被擠垮,二哥派人裝上鐵門,結果個個如同大力士轉世,鐵門沒兩天就報廢了。

沒辦法,他們只好額外搭個木亭子,大家拿號買飼料,木亭子也抵抗不住大家的熱情,散架了。

無奈之下,劉永好跟二哥忙活了一整夜,在門口修了個水泥碉堡。

他們通過碉堡口向大家發號碼,大家依舊拿著愛的號碼牌,有序買飼料。

可惜,他們千算萬算,算漏一步,大家可沒那好脾氣跟他們商量,拿不到號的人,氣得直罵娘,一個勁往碉堡扔石頭泄憤。

后來,劉永好到廣州出差,當時廣州漫天都是正大豬飼料廣告。

聽說豬吃了這飼料,只只顏值高,皮肉吹彈可破、毛色發亮。

一問飼料價格,劉永好嚇了一跳,豬吃得比人吃的還好,飼料5毛錢一斤。

劉永好快馬加鞭,跑回家跟哥哥們匯報。

哥幾個一商量,踩著鵪鶉飼料的絲帶,滑進了豬飼料圈,跟正大搶吃。

兄弟幾個試驗兩年多,「希望牌1號顆粒飼料」成功出爐,劍指正大老大哥。

蚍蜉撼大樹,白費力氣,但跟雞鴨豬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劉家兄弟,地頭蛇絲毫不怕過江龍。

當時,兩家人各顯神通,使出吃奶的力氣,廣告詞一個比一個離譜。

正大廣告詞真的很「大氣」:正大正大,威力特大。

而劉永好挖空心思想出「吃一斤,長一斤,希望牌乳豬飼料就是精」。

當然,光靠一句廣告詞,還不足以震住對手。

劉永好親自下鄉,一個勁往人家豬圈貼小廣告。

結果,他前腳剛貼完,別人后腳就撕了。

后來劉永好心生一計,把小廣告畫成門神,這樣就算別人反感,他們都得賣門神三分面子。

當然,門神再神,不給買家一點甜頭,那還是白搭。

劉永好主動下調價格,每噸飼料足足比正大少60元。

這一下,大家瘋狂跑去光顧新希望的生意。

希望牌飼料的挑釁,整得老大正大很不爽,他們立馬降價20元。

可惜,降價這招對付不了劉家兄弟,希望飼料跟著降價20元,兩家人打得不可開交。

他們降20,我們降20,20又20,這一點都不好玩。

1991年春節,劉家兄弟給這個游戲加點刺激……

他們直接降價140元,正大嚇尿了。

降完價,兄弟幾個心也很大,毫無顧慮帶著家人一起去斐濟群島度假了,留下老三鎮守。

當時,通訊不發達,去度假的兄弟三個完全不知道老三那邊情況如何。

度假完回家,兄弟三個忐忑不安。

畢竟對手是跨國大公司,降價140元沒準也沒用。

回家路上,他們仨調侃道,數一數路過載滿飼料的卡車,如果都是「正大飼料」,那哥幾個回家哭一頓,重新再來吧。

結果,才走不到10分鐘,他們迎面就開來10多輛希望飼料的卡車,兄弟仨在大馬路上笑得唾沫星子亂噴。

1991年底,希望飼料銷售額突破1億,打下豬飼料的一片江山。

隨后,他們成立希望集團,老大任主席,老二任董事長,老三任總經理,老四任總裁。

說到底,哥幾個都是老板,職位不分上下。

但哥幾個個個都是狠人,幾個人守著一碗飯,這也太浪費人才了。

對此,兄弟四人商量,分開打江山。

老大去高科技領域試試水,老三到房地產嘗嘗鮮,老二老四留下來守江山。

這幾年,二哥四弟搭配完美,將希望集團的名號越打越大,1995年私營企業500強中,希望集團當仁不讓第一。

二哥覺得,這第一還能再復制,再次提出分家,以長江為界,分成「南北」,劉永好鎮守南方。

親兄弟明算賬,兄弟倆約定,十年之內,互不跨線,互不跨江,誰也不能挖誰的墻角。

此后,兄弟幾個各富各的。

2000年劉永好身家10億美元,劉永行作為中國億萬富翁,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

當然,好兄弟就要一起成富人。

沒過多久,兄弟倆成了富豪榜的鄰居,一前一后登上中國富豪榜。

(左邊劉永好、右邊劉永行)

這時,劉永好已經一大把年紀,他左等右等,終于等到女兒劉暢畢業。

可這位富二代有點特別,對父親的家業不太感冒。

劉永好曾帶她去自家的養豬場、飼料廠逛了一圈。

劉暢捏著鼻子跑出去,死活不肯回去自家公司。

她覺得,養豬一點都不時尚,還不如自己整點時尚的小生意。

劉暢打算開小飾品店,沒錢跟老劉借點,主張「女兒一定要窮養」的他,大手一揮,借了女兒100萬……

那時,劉永好已經是中國內地首富,劉暢隱姓埋名混入廣告公司,本想著悄悄努力,然后在廣告圈驚艷所有人。

結果,沒過幾天,能力還沒來得及驚艷所有人,她的身份先驚艷了不少人。

無奈之下,劉暢只好老老實實回去繼承家業。

2006年,26歲的劉暢年紀輕輕,成中國最年輕的女富豪,賬面上有25億元,但她一點感覺都沒有。

有人說她裝,但我完全能理解她,畢竟我26歲,看著賬戶上的25元,我也一點感覺都沒有。

2011年,劉永好被問到,是否會由劉暢接班,劉永好很干脆,回答不確定。

然而兩年后,62歲的劉永好一聲不吭,宣布退休,將權杖交給了劉暢。

劉暢一上臺,新希望股價先行了個大禮,開始跌跌不休,跌了足足三天。

劉暢嚇傻了,天天一到凌晨四點,就自動醒來,盯著天花板等天亮。

劉暢慌得一批,老劉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他淡定地說,「問題不大!」

劉暢頂著巨大壓力,扛著新希望一點一點往前走。

上任第二年,劉暢步了父親「四川首富」后塵,以110億身家成為四川女首富。

當然,劉暢可不是工作狂。

2015年,她義無反顧投奔婚姻殿堂,與導演孫浩結婚,隨后生了對龍鳳胎兒女。

過億身家、家庭幸福、兒女雙全,劉暢妥妥的人生贏家。

2017年,在劉暢的帶領下,新希望第一次跨過千億銷售大關。

要知道,劉永好在位時,做夢都想早日實現千億的目標,沒想到最后由女兒實現了。

曾經,劉暢有個明星夢,想去唱歌出道。

結果過了初賽,卡在了第二關,劉永好松了口氣。

劉永好絲毫不給女兒面子,直接對她說:

「你不是那群會唱歌的人里最漂亮的,也不是那群最漂亮的人里最會唱歌的,你唯一的優勢就是,你有我這樣的爸爸!」

沒辦法,唱不好歌,劉暢只能回家繼承百億家業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