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溫州最美母親:38歲喪夫,49歲喪子,65歲成2000名消防員媽媽

詩人曾說:「世界以痛吻我, 要我報之以歌」。

這便是羅小雙的真實人生寫照。

38歲那年, 羅小雙丈夫因病去世;

49歲那年, 做消防員的獨子在一線救火時犧牲在火場,

她有一千一萬個理由抱怨命運對她的不公, 但是, 她沒有。

而是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 并勇敢地走進消防隊, 繼續兒子為完成的消防事業。

為了消防事業奔走17年, 用她自己的方式支持著消防事業。

(羅小雙)

為此, 她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

她把自己的業余時間和對兒子的思念全部投入到消防事業上。

如今, 65歲的她, 已經成了2000名消防員的媽媽。

青年榮獲各種獎勵

羅小雙永遠記得, 2003年12月的一天, 她送別兒子管志彥去當消防兵的畫面。

穿著新軍裝的兒子英俊帥氣, 她自豪又驕傲。

內心雖有些不舍, 但是, 當兵是兒子的夢想, 她不想成為兒子夢想路上的絆腳石。

臨別, 她叮囑兒子:「當了兵, 你就要一心為國效力,

家里的事情我會處理好, 你不用操心。 」

自從丈夫去世后, 她和兒子相依為命。

兒子就是她的精神支柱, 在無數個無眠的夜晚, 兒子是支撐她對抗生活不公的動力。

在丈夫去世之前, 她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高中畢業后, 順利地進了一家工廠上班。

工作兩年, 調入一家紡織廠做了一名紡織女工。

盡管只是普通的工種, 但她是屬于干一行愛一行的人, 分給她的工作, 她都是兢兢業業, 認真負責, 從不敷衍。

一天工作七八個小時, 同時照看8臺機器, 每個機器之間來回走動檢查, 一天不知道走了多少公里, 從來沒聽過她抱怨累, 也從來沒有出過錯。

在同事眼里, 她就是「拼命三娘」。

(羅小雙)

她在工作中的表現領導、同事自然看在眼里, 所以在各種評選中, 極力推薦的也是她。

努力工作的她收獲各種獎勵,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現在,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 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

羅小雙的青春過得非常有價值, 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

這些榮譽是她送給自己青春的一份厚禮,

也是未來歲月中見證她青春的最好印跡。

中年喪夫, 母子相依為命

隨著事業的成功, 羅小雙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在朋友的介紹下, 一個叫管振強的男人走進了她的人生。

相處一段時間后, 兩個人都認可對方是攜手終身的人, 于是擇一個良辰吉日, 相攜走進婚姻。

1984年, 對28歲的羅小雙來說意義非凡。

這一年, 羅小雙和管振強的生活多了一個「第三者」, 兒子出生了, 兩口之間變成了三口之家。

初為人母的羅小雙給兒子取名為管志彥, 寓意著兒子將來成為一個志向遠大才華卓越的人。

這一年, 羅小雙的工作有了變動, 從紡織廠女工被調往溫州市黎明信用社, 成為了一名基層信貸員。

不僅工作環境好了,

工資福利更是上了一個新臺階。

工作幾年后, 羅小雙又憑借超強的工作能力得到升遷, 被提拔為信用社信貸科科長, 是當地金融系統第一位女性科長。

此時的羅小雙生活無比幸福, 事業有成, 夫妻恩愛, 兒子活潑健康。

(管志彥)

如果說人生有完美, 那此時的羅小雙的人生堪稱完美。

然而,太過完滿,上天也會嫉妒。

1994年,管志彥即將過生日前的一天,羅小雙在家忙家務。

突然電話響起,拿起電話她聽到一個不熟悉的男人的聲音:

聽到「暈倒」,「沒有呼吸」的字眼,羅小雙猶如五雷轟頂,怎麼可能?早上走的時候還好好的呢?還說要陪兒子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呢?

怎麼到的醫院,她已經不記得了。

唯一知道的是,丈夫走了,此后,她們將陰陽兩隔,再也不能陪她和兒子了。

這一年,羅小雙剛38歲。

上有雙親,下有未成年的兒子,承受打擊的羅小雙深知自己不能倒下,這個家還需要自己來支撐。

背著兒子處理完丈夫的后事,她忍著內心的悲傷,假裝無事地告訴兒子:

「爸爸工作需要,去國外工作了,要很長時間才能回來。」

管志彥對爸爸有些微詞,怎麼沒有和我告別呢?就這麼著急啊!

羅小雙背轉身去,淚水就忍不住留下來,是啊,丈夫連一句告別都沒有,就走了。

管志彥最初總問,爸爸怎麼不來電話?不來電話怎麼也不寫信回來呢?

羅小雙總是找借口替丈夫唐塞過去。

管志彥有天夜里起床喝水,聽到了羅小雙屋里傳來哭泣聲。

后來,他時常早晨起來見母親羅小雙的眼睛有些微腫,加上過年也不見父親回來,管志彥所有的疑惑解開了。

此后,他不再提爸爸,而是默默地幫著媽媽做著他自己能做的事。

羅小雙把所有的溫柔和愛都給了兒子。

管志彥喜歡畫畫,有時候因為畫畫忘了寫作業。

班主任打電話來告狀,并且告訴她,孩子學畫畫未來發展受限,畫出名堂來的人太少了。

她口頭答應管教孩子,也答應不讓孩子畫了,放下電話她舍不得訓斥孩子,也依然讓孩子繼續畫畫。

不管有沒有前途,孩子喜歡就當個愛好,她不限制兒子的喜好。

她甚至以兒子會畫畫為榮,毫不吝嗇地向朋友展示兒子的畫,并夸獎兒子畫得好。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不干涉孩子的愛好和興趣,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和獨立思考的空間,這樣的教育能讓孩子更好地成為他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更獨立,也更有責任感。

管志彥就在羅小雙的尊重下一路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少年。

(管志彥)

管志彥自小就渴望成為一名軍人。

小時候,因為爸爸去世早,他只想保護媽媽,長大了想保護更多的人。

2003年管志彥中專畢業后,他決定去當兵。

親戚朋友聽說后,都來勸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千萬別讓他去當兵。何況,消防隊與火打交道,太危險了。

羅小雙心里何嘗舍得,丈夫走了,兒子就是她命,兒子要是出個意外,她可怎麼活啊!

然而,當兵是兒子的夢想,她說:

「好男兒志在四方,他有為國效力的心,我應該支持他,不能拖他的后腿。」

就這樣,19歲的管志彥來到安徽省馬鞍山消防支隊,成為了一名消防隊戰士。

羅小雙一個人留守在家,日夜思念著遠方的兒子。

她期盼兒子早日歸來,卻不曾想到,等來的是更大的噩耗。

兒子殉職,她成為英雄的母親

管志彥自從進入消防隊后,每天都在辛苦地訓練。

訓練容不得一絲馬虎,不僅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也是為了保護消防官兵自己的生命。

不管訓練完多苦多累,管志彥忙完后,都會抽空給媽媽打個電話。

他知道,媽媽聽到他的電話才能安心。

每次打電話他只和母親分享高興的事,訓練時他得了跑了第幾名,哪次突破了自己等好消息。

手上磨出來血泡,腿上登高受了傷,他從來不說。

等到過了新兵期,出警救火,更是只字不提危險的事。

兒子不說,羅小雙也不問,娘兩互相維持著這份默契。

在當兵近兩年的時間里,管志彥被評為「優秀士兵」,因為救火中的優異表現被多次「表彰」。

2005年8月,管志彥還有三個月就可以退役回家了。

(羅小雙吊念兒子)

羅小雙別提有多盼望兒子歸來。

兒子回來21歲了,找一份安穩的工作,然后也到了找女朋友的年紀了。

等他結了婚,自己就沒什麼操心的事了。

然而,事情卻沒有按照她預想的走。

她怎麼也沒想到,老天早早收走了他的丈夫,如今又來帶走了她唯一的兒子。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時許,馬鞍山蒙牛公司冰淇淋廠發生了火災,馬鞍山消防支隊迅速趕赴現場救火。

逃出來的工人說,工廠里面還有人在。

情急之下,管志彥和戰友當即換上裝備,沖入了濃煙滾滾的火場之中,很快,他們便救出3名幸存者。

就在他們繼續深入火場尋找幸存者的時候,一根鋼管在火焰的炙烤下,終于不堪重負,直線下落,不偏不倚地砸到了管志彥的頭上……

而這一天發生的事,遠在家里的羅小雙毫不知情。

8月1號那天,羅小雙和管志彥通過電話,羅小雙祝兒子節日快樂,當時管志彥還興奮地給她唱了一首《軍中綠花》。

羅小雙還囑咐他,別看快退伍了,就放松自己,在一天崗,就要對得起身上穿的制服。

管志彥回說:「媽媽,我知道的,我很快就回家了,等我!」

誰知,這竟是母子倆最后一次對話,也是他對媽媽說的人生最后一句話。

(羅小雙吊念兒子)

2005年8月3日,羅小雙正在銀行上班,她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里面一個低沉且嚴肅的聲音告訴她,「中午有領導到你家面談。」

羅小雙放下電話,心里納悶:什麼事電話里說不行,還非得來家里說呢?

回家后,她從窗戶往樓下看,嚇一跳,她家樓下站著十幾個消防官兵。

她預感到兒子出事了。

「我拿到一張單子,先看到我兒子名字,然后看到后面‘犧牲’兩個字,一下子感覺天都塌了。」

隨后她昏倒了,人事不醒。

醒來后,她坐車來到兒子所在的消防隊。

在宿舍里,她撫摸著兒子睡過的床鋪,再也抑制不住嚎啕大哭。

丈夫早逝,相依為命的兒子又殉職,接連失去兩位最親的人,命運為什麼這樣多她?為什麼不幸的事總讓她遇到?

而且,從丈夫走后,她一直注意兒子的身體健康,經常督促他鍛煉,希望他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可是,千防萬防,意外還是防不住!

49歲的羅小雙,仿佛一瞬間蒼老了十多歲。

雖說兒子成了英雄,但在她內心深處,她多希望兒子不是英雄,而是能平安地回到她身邊。

沉寂在悲傷中的羅小雙尋聲看到,管志彥生前的隊友們排著隊站在她身邊,憔悴又悲傷,但語氣堅定且誠懇。

看著眼前一張張和她兒子一樣稚氣的臉,羅小雙的心一下被觸動了。

這些孩子也是別人家的兒子,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救火難免會有犧牲,不是自己的兒子,就是別人的兒子。

兒子雖然走了,但有這麼多孩子能平安地站在自己面前,這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想到這,羅小雙的心突然敞亮了很多 。

在管志彥的追悼會前,管志彥被追認為共產黨員,后又追認為烈士。

羅小雙拿出一萬元,以管志彥的名義,鄭重地繳納了一筆特殊的黨費。

她說:

兒子沒有讓她失望,他對得起穿著的那身消防制服。

作為母親,她為有這樣的兒子而驕傲!

2005年8月8日,21歲的管志彥的遺體從馬鞍山被運回老家溫州,安葬在烈士陵園。

(羅小雙吊念兒子)

拂去傷痛,成為消防員的「管媽媽」

一切塵埃落定,羅小雙的生活回歸平靜。

盡管她深明大義,但兒子是她的希望與未來,如今希望不在了,未來沒有了。

她內心的傷痛無法排解,孤寂的心無處安放。

就在這時,在管志彥犧牲后,溫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領導得知羅小雙的經歷后,給她送來了愛與溫暖。

2005年8月中旬起,在溫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安排下,離羅小雙最近的特勤二中隊與羅小雙結對認親,中隊的隊員都稱呼羅小雙為「管媽媽」,羅小雙也將消防隊員們當作自己的孩子。

此后,消防隊員們經常來看她,照顧她,給她過母親節。

(消防隊員給她過母親節)

每年的母親節隊員們會新隊員加入,也會向羅小雙報到、認親,這成了一個傳統,一年又一年地傳下來。

羅小雙感受到了消防隊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她沒想到,她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卻在消防隊里收獲了更多的孩子。

羅小雙漸漸把對兒子的愛和想念,放在消防隊員和消防事業上。她又開始為這些消防隊員們的事操心。

有時候,她仿佛覺得兒子好像從沒有離開過。

每年8月2日,羅小雙都會去兒子生前待的馬鞍山消防支隊,看望管志彥生前的戰友。

閑不住的她幫消防員們做飯,給她們洗衣服,和他們聊家常。

隊員們提起管志彥在消防支隊時的事,夸獎管志彥性格好,不怕苦不怕累,善良,樂于助人。

每當聽到兒子的故事,羅小雙總是聽得格外認真,生怕錯過一個字落掉兒子的事,聽完會偷偷地抹眼淚。

2007年8月,她來看望馬鞍山消防支隊時,發現消防員每次出警回來,一身的汗水和泥土,臟兮兮的,洗衣服卻要排隊。

她于是自費給隊員們買了洗衣機。

從那以后,不管是在馬鞍山還是溫州的消防隊,她只要發現隊員們缺什麼,她就自己出錢買回來給他們用。

她把每個消防員都視如自己的兒子一樣對待,對消防隊員們舍得花錢,也舍得付出時間,耐心和愛心。

有的隊員見到她,還會撒嬌說:

有個消防員生病了,羅小雙連夜熬湯送到醫院去。

那個消防員喝了一口湯就感動哭了,直說湯是媽媽的味道。

新隊員下隊、老隊員退出,她都會與他們溝通交流談心,替他們排憂解難。

羅小雙幾年如一日地對消防隊員無微不至的關心,贏得隊員們的信任,和她無話不談,他們都叫她「管媽媽」。

原特勤二站指導員王永敢激動地說:

2014年3月31日,羅小雙正式成為了溫州消防部隊的「編外人員」。

2017年11月,羅小雙被浙江省消防總隊聘為消防宣傳公益使者。

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的蔣家橋社區專門成立了一支「管媽媽志愿服務隊」,吸引社區更多民眾參與「雙擁」工作和消防公益事業。

逢年過節,她還會帶著社區志愿者和指戰員們一起做湯圓、裹粽子,吃月餅,還會給不能回家過年的隊員們送紅包……

從她兒子犧牲開始,她一直再為消防隊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做就是十幾年,從來沒有停下過。

問她做這麼多圖什麼,她說:

「兒子曾是一名軍人,哪怕他只穿過一天軍裝,她也不能忘了自己是個兵媽媽。」

(羅小雙在消防隊)

2021年元宵節,羅小雙又向溫州市紅十字會消防救助公益基金捐贈了13141.19元。

她解釋了為什麼捐這個數,她說:

而且,這筆捐款將用于家庭特困、因公傷殘、發生重大家庭變故和遭受災害的消防救援指戰員救助。

溫州市紅十字會消防救助公益基金的工作人員聽到這個數字,盡管他們經常收到各種名頭的捐款,但這次捐款,讓他們感動到落淚。

時隔一年半,2022年母親節的前一天,羅小雙又拿出25119.17元捐給浙江省紅十字會,這個數字同樣有寓意,「愛我紅門十七載,心系親人一生情」。

她表示,17年來,消防隊這個「大家庭」帶給她的感動與溫馨。

趁母親節到來之際,她捐出愛心善款,表達一位母親的感恩之心。

作為英雄的母親,她沒有躺在榮譽上享受,而是逐漸撫平自己內心的傷痛,接替兒子為未完成的消防事業,繼續為消防事業添磚加瓦。

如今,羅小雙今年65歲了,兒子犧牲17年,她為消防事業也忙忙碌碌了17年。

消防隊員換了一波又一波,她成為2000多名消防官兵的「媽媽」,她用自己的母愛,溫暖著這一群消防官兵。

這是「英雄母親」羅小雙的心里話。

寫在最后

羅小雙是一個英雄的母親,也做出了英雄的事。

如果上天有感知,她兒子一定會為有這樣的母親而驕傲。

兒子是英雄,母親做得也不比英雄的兒子差。

她的人生,接連遭到意外打擊,卻從來沒有被擊垮。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復原力,是指人們從逆境中自救、恢復并成長的一能力。

復原力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太重要了,它能讓人可以從支離破碎的不幸與災難中重新崛起。

羅小雙就是如此。

丈夫過早離世,她將對對丈夫的愛,全部傾注到兒子身上,將兒子培養成為為救人民財產而犧牲的英雄;

兒子犧牲后,她又拾起傷痛,把對兒子的愛與思念,全都轉化到消防隊員和消防事業上,她的這份大愛讓世人感動。

她無愧于英雄母親的稱號。

她直面命運的重擊的生活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羅小雙給救火后的消防隊員擦臉)

人的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沒有誰逃得過悲傷、離別和生活突來的意外,最好的選擇就是充分利用復原力,找到自己的選擇B。

因為人生還有另一種選擇,當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選擇A,我們還可以選擇B。

當我們心里只有悲傷時,快樂即便就在眼前,你也會感覺不到快樂,你會視而不見。

做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情,能幫助我們更快地復原,走出傷痛。

索倫·克爾凱戈爾所曾說:「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頭看;而要更好的生活,你只能大步向前。」

真正的強者,不會因厄運而一蹶不振,而是從困境中找到光亮,向著光亮繼續前行。

那此時的羅小雙的人生堪稱完美。

然而,太過完滿,上天也會嫉妒。

1994年,管志彥即將過生日前的一天,羅小雙在家忙家務。

突然電話響起,拿起電話她聽到一個不熟悉的男人的聲音:

聽到「暈倒」,「沒有呼吸」的字眼,羅小雙猶如五雷轟頂,怎麼可能?早上走的時候還好好的呢?還說要陪兒子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呢?

怎麼到的醫院,她已經不記得了。

唯一知道的是,丈夫走了,此后,她們將陰陽兩隔,再也不能陪她和兒子了。

這一年,羅小雙剛38歲。

上有雙親,下有未成年的兒子,承受打擊的羅小雙深知自己不能倒下,這個家還需要自己來支撐。

背著兒子處理完丈夫的后事,她忍著內心的悲傷,假裝無事地告訴兒子:

「爸爸工作需要,去國外工作了,要很長時間才能回來。」

管志彥對爸爸有些微詞,怎麼沒有和我告別呢?就這麼著急啊!

羅小雙背轉身去,淚水就忍不住留下來,是啊,丈夫連一句告別都沒有,就走了。

管志彥最初總問,爸爸怎麼不來電話?不來電話怎麼也不寫信回來呢?

羅小雙總是找借口替丈夫唐塞過去。

管志彥有天夜里起床喝水,聽到了羅小雙屋里傳來哭泣聲。

后來,他時常早晨起來見母親羅小雙的眼睛有些微腫,加上過年也不見父親回來,管志彥所有的疑惑解開了。

此后,他不再提爸爸,而是默默地幫著媽媽做著他自己能做的事。

羅小雙把所有的溫柔和愛都給了兒子。

管志彥喜歡畫畫,有時候因為畫畫忘了寫作業。

班主任打電話來告狀,并且告訴她,孩子學畫畫未來發展受限,畫出名堂來的人太少了。

她口頭答應管教孩子,也答應不讓孩子畫了,放下電話她舍不得訓斥孩子,也依然讓孩子繼續畫畫。

不管有沒有前途,孩子喜歡就當個愛好,她不限制兒子的喜好。

她甚至以兒子會畫畫為榮,毫不吝嗇地向朋友展示兒子的畫,并夸獎兒子畫得好。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不干涉孩子的愛好和興趣,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和獨立思考的空間,這樣的教育能讓孩子更好地成為他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更獨立,也更有責任感。

管志彥就在羅小雙的尊重下一路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少年。

(管志彥)

管志彥自小就渴望成為一名軍人。

小時候,因為爸爸去世早,他只想保護媽媽,長大了想保護更多的人。

2003年管志彥中專畢業后,他決定去當兵。

親戚朋友聽說后,都來勸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千萬別讓他去當兵。何況,消防隊與火打交道,太危險了。

羅小雙心里何嘗舍得,丈夫走了,兒子就是她命,兒子要是出個意外,她可怎麼活啊!

然而,當兵是兒子的夢想,她說:

「好男兒志在四方,他有為國效力的心,我應該支持他,不能拖他的后腿。」

就這樣,19歲的管志彥來到安徽省馬鞍山消防支隊,成為了一名消防隊戰士。

羅小雙一個人留守在家,日夜思念著遠方的兒子。

她期盼兒子早日歸來,卻不曾想到,等來的是更大的噩耗。

兒子殉職,她成為英雄的母親

管志彥自從進入消防隊后,每天都在辛苦地訓練。

訓練容不得一絲馬虎,不僅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也是為了保護消防官兵自己的生命。

不管訓練完多苦多累,管志彥忙完后,都會抽空給媽媽打個電話。

他知道,媽媽聽到他的電話才能安心。

每次打電話他只和母親分享高興的事,訓練時他得了跑了第幾名,哪次突破了自己等好消息。

手上磨出來血泡,腿上登高受了傷,他從來不說。

等到過了新兵期,出警救火,更是只字不提危險的事。

兒子不說,羅小雙也不問,娘兩互相維持著這份默契。

在當兵近兩年的時間里,管志彥被評為「優秀士兵」,因為救火中的優異表現被多次「表彰」。

2005年8月,管志彥還有三個月就可以退役回家了。

(羅小雙吊念兒子)

羅小雙別提有多盼望兒子歸來。

兒子回來21歲了,找一份安穩的工作,然后也到了找女朋友的年紀了。

等他結了婚,自己就沒什麼操心的事了。

然而,事情卻沒有按照她預想的走。

她怎麼也沒想到,老天早早收走了他的丈夫,如今又來帶走了她唯一的兒子。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時許,馬鞍山蒙牛公司冰淇淋廠發生了火災,馬鞍山消防支隊迅速趕赴現場救火。

逃出來的工人說,工廠里面還有人在。

情急之下,管志彥和戰友當即換上裝備,沖入了濃煙滾滾的火場之中,很快,他們便救出3名幸存者。

就在他們繼續深入火場尋找幸存者的時候,一根鋼管在火焰的炙烤下,終于不堪重負,直線下落,不偏不倚地砸到了管志彥的頭上……

而這一天發生的事,遠在家里的羅小雙毫不知情。

8月1號那天,羅小雙和管志彥通過電話,羅小雙祝兒子節日快樂,當時管志彥還興奮地給她唱了一首《軍中綠花》。

羅小雙還囑咐他,別看快退伍了,就放松自己,在一天崗,就要對得起身上穿的制服。

管志彥回說:「媽媽,我知道的,我很快就回家了,等我!」

誰知,這竟是母子倆最后一次對話,也是他對媽媽說的人生最后一句話。

(羅小雙吊念兒子)

2005年8月3日,羅小雙正在銀行上班,她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里面一個低沉且嚴肅的聲音告訴她,「中午有領導到你家面談。」

羅小雙放下電話,心里納悶:什麼事電話里說不行,還非得來家里說呢?

回家后,她從窗戶往樓下看,嚇一跳,她家樓下站著十幾個消防官兵。

她預感到兒子出事了。

「我拿到一張單子,先看到我兒子名字,然后看到后面‘犧牲’兩個字,一下子感覺天都塌了。」

隨后她昏倒了,人事不醒。

醒來后,她坐車來到兒子所在的消防隊。

在宿舍里,她撫摸著兒子睡過的床鋪,再也抑制不住嚎啕大哭。

丈夫早逝,相依為命的兒子又殉職,接連失去兩位最親的人,命運為什麼這樣多她?為什麼不幸的事總讓她遇到?

而且,從丈夫走后,她一直注意兒子的身體健康,經常督促他鍛煉,希望他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可是,千防萬防,意外還是防不住!

49歲的羅小雙,仿佛一瞬間蒼老了十多歲。

雖說兒子成了英雄,但在她內心深處,她多希望兒子不是英雄,而是能平安地回到她身邊。

沉寂在悲傷中的羅小雙尋聲看到,管志彥生前的隊友們排著隊站在她身邊,憔悴又悲傷,但語氣堅定且誠懇。

看著眼前一張張和她兒子一樣稚氣的臉,羅小雙的心一下被觸動了。

這些孩子也是別人家的兒子,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救火難免會有犧牲,不是自己的兒子,就是別人的兒子。

兒子雖然走了,但有這麼多孩子能平安地站在自己面前,這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想到這,羅小雙的心突然敞亮了很多 。

在管志彥的追悼會前,管志彥被追認為共產黨員,后又追認為烈士。

羅小雙拿出一萬元,以管志彥的名義,鄭重地繳納了一筆特殊的黨費。

她說:

兒子沒有讓她失望,他對得起穿著的那身消防制服。

作為母親,她為有這樣的兒子而驕傲!

2005年8月8日,21歲的管志彥的遺體從馬鞍山被運回老家溫州,安葬在烈士陵園。

(羅小雙吊念兒子)

拂去傷痛,成為消防員的「管媽媽」

一切塵埃落定,羅小雙的生活回歸平靜。

盡管她深明大義,但兒子是她的希望與未來,如今希望不在了,未來沒有了。

她內心的傷痛無法排解,孤寂的心無處安放。

就在這時,在管志彥犧牲后,溫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領導得知羅小雙的經歷后,給她送來了愛與溫暖。

2005年8月中旬起,在溫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安排下,離羅小雙最近的特勤二中隊與羅小雙結對認親,中隊的隊員都稱呼羅小雙為「管媽媽」,羅小雙也將消防隊員們當作自己的孩子。

此后,消防隊員們經常來看她,照顧她,給她過母親節。

(消防隊員給她過母親節)

每年的母親節隊員們會新隊員加入,也會向羅小雙報到、認親,這成了一個傳統,一年又一年地傳下來。

羅小雙感受到了消防隊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她沒想到,她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卻在消防隊里收獲了更多的孩子。

羅小雙漸漸把對兒子的愛和想念,放在消防隊員和消防事業上。她又開始為這些消防隊員們的事操心。

有時候,她仿佛覺得兒子好像從沒有離開過。

每年8月2日,羅小雙都會去兒子生前待的馬鞍山消防支隊,看望管志彥生前的戰友。

閑不住的她幫消防員們做飯,給她們洗衣服,和他們聊家常。

隊員們提起管志彥在消防支隊時的事,夸獎管志彥性格好,不怕苦不怕累,善良,樂于助人。

每當聽到兒子的故事,羅小雙總是聽得格外認真,生怕錯過一個字落掉兒子的事,聽完會偷偷地抹眼淚。

2007年8月,她來看望馬鞍山消防支隊時,發現消防員每次出警回來,一身的汗水和泥土,臟兮兮的,洗衣服卻要排隊。

她于是自費給隊員們買了洗衣機。

從那以后,不管是在馬鞍山還是溫州的消防隊,她只要發現隊員們缺什麼,她就自己出錢買回來給他們用。

她把每個消防員都視如自己的兒子一樣對待,對消防隊員們舍得花錢,也舍得付出時間,耐心和愛心。

有的隊員見到她,還會撒嬌說:

有個消防員生病了,羅小雙連夜熬湯送到醫院去。

那個消防員喝了一口湯就感動哭了,直說湯是媽媽的味道。

新隊員下隊、老隊員退出,她都會與他們溝通交流談心,替他們排憂解難。

羅小雙幾年如一日地對消防隊員無微不至的關心,贏得隊員們的信任,和她無話不談,他們都叫她「管媽媽」。

原特勤二站指導員王永敢激動地說:

2014年3月31日,羅小雙正式成為了溫州消防部隊的「編外人員」。

2017年11月,羅小雙被浙江省消防總隊聘為消防宣傳公益使者。

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的蔣家橋社區專門成立了一支「管媽媽志愿服務隊」,吸引社區更多民眾參與「雙擁」工作和消防公益事業。

逢年過節,她還會帶著社區志愿者和指戰員們一起做湯圓、裹粽子,吃月餅,還會給不能回家過年的隊員們送紅包……

從她兒子犧牲開始,她一直再為消防隊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做就是十幾年,從來沒有停下過。

問她做這麼多圖什麼,她說:

「兒子曾是一名軍人,哪怕他只穿過一天軍裝,她也不能忘了自己是個兵媽媽。」

(羅小雙在消防隊)

2021年元宵節,羅小雙又向溫州市紅十字會消防救助公益基金捐贈了13141.19元。

她解釋了為什麼捐這個數,她說:

而且,這筆捐款將用于家庭特困、因公傷殘、發生重大家庭變故和遭受災害的消防救援指戰員救助。

溫州市紅十字會消防救助公益基金的工作人員聽到這個數字,盡管他們經常收到各種名頭的捐款,但這次捐款,讓他們感動到落淚。

時隔一年半,2022年母親節的前一天,羅小雙又拿出25119.17元捐給浙江省紅十字會,這個數字同樣有寓意,「愛我紅門十七載,心系親人一生情」。

她表示,17年來,消防隊這個「大家庭」帶給她的感動與溫馨。

趁母親節到來之際,她捐出愛心善款,表達一位母親的感恩之心。

作為英雄的母親,她沒有躺在榮譽上享受,而是逐漸撫平自己內心的傷痛,接替兒子為未完成的消防事業,繼續為消防事業添磚加瓦。

如今,羅小雙今年65歲了,兒子犧牲17年,她為消防事業也忙忙碌碌了17年。

消防隊員換了一波又一波,她成為2000多名消防官兵的「媽媽」,她用自己的母愛,溫暖著這一群消防官兵。

這是「英雄母親」羅小雙的心里話。

寫在最后

羅小雙是一個英雄的母親,也做出了英雄的事。

如果上天有感知,她兒子一定會為有這樣的母親而驕傲。

兒子是英雄,母親做得也不比英雄的兒子差。

她的人生,接連遭到意外打擊,卻從來沒有被擊垮。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復原力,是指人們從逆境中自救、恢復并成長的一能力。

復原力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太重要了,它能讓人可以從支離破碎的不幸與災難中重新崛起。

羅小雙就是如此。

丈夫過早離世,她將對對丈夫的愛,全部傾注到兒子身上,將兒子培養成為為救人民財產而犧牲的英雄;

兒子犧牲后,她又拾起傷痛,把對兒子的愛與思念,全都轉化到消防隊員和消防事業上,她的這份大愛讓世人感動。

她無愧于英雄母親的稱號。

她直面命運的重擊的生活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羅小雙給救火后的消防隊員擦臉)

人的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沒有誰逃得過悲傷、離別和生活突來的意外,最好的選擇就是充分利用復原力,找到自己的選擇B。

因為人生還有另一種選擇,當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選擇A,我們還可以選擇B。

當我們心里只有悲傷時,快樂即便就在眼前,你也會感覺不到快樂,你會視而不見。

做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情,能幫助我們更快地復原,走出傷痛。

索倫·克爾凱戈爾所曾說:「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頭看;而要更好的生活,你只能大步向前。」

真正的強者,不會因厄運而一蹶不振,而是從困境中找到光亮,向著光亮繼續前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