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虎城二妻張蕙蘭:丈夫去世,她獨自養育6個孩子,無一是她親生

俗話:「不孝有三, 無后為大。 」

不論是什麼時候, 人丁興旺都是一件圓滿且能體現孝順的事, 民國時期的陜軍將領楊虎城也不得不為了盡孝道應了老母親的意, 迎娶了比他小近十歲的張蕙蘭。

這段強扭的婚姻引起了兩個當事人的不滿。

但是誰都想不到, 就是這個其貌不揚的女人竟然會在日后成為楊家最大的功臣, 多年來, 張蕙蘭的嘔心瀝血和不計回報為楊家的子孫造了數不盡的福報。

楊虎城和張蕙蘭

有人說張蕙蘭傻, 幾十年都沒有屬于自己的孩子, 還一直為其他房養孩子, 但是只有張蕙蘭知道, 她所做的不是為了孩子, 而是為了楊虎城。

因為她愛楊虎城, 愛屋及烏, 哪怕孩子不是她親生, 她也會視如己出, 這樣的心胸和付出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她為楊家奉獻的萬分之一。

父母之命, 不得不從

1919年, 楊虎城急匆匆地從軍中告假回到了家中。

原是前幾日母親在信中稱她已經抱病多時, 一向孝順躬親的楊虎城火速趕回家看望老母親, 但是當他走進家門才發現, 母親正安穩的坐在太師椅上, 神色不見一絲病態。

楊虎城年輕時

看來母親的病已經痊愈, 楊虎城大喜過望,

那他明日便可回到部隊, 但是母親卻拉住他對他說了一個好消息, 聽完之后楊虎城頓覺晴天霹靂。

母親竟然要為他娶親!楊虎城摸不清母親是什麼意思, 他明明已經與妻子羅佩蘭結婚三年之余, 母親又何出此言呢?

細細品味才明白母親一直想抱孫子, 但是他與羅佩蘭在軍中忙事業, 根本無暇生育, 母親這才想出了讓楊虎城再娶一房的辦法。

楊虎城心中覺得不妥, 他和羅佩蘭感情要好, 雖然二人還沒有生育的打算, 但是再娶無疑會讓二人的感情變質。

楊虎城

可是母親卻好似看出了楊虎城的心跡一般, 瞬間老淚縱橫。

看著年邁的母親, 楊虎城動搖了, 他知道這麼多年來母親一人在家孤獨寂寞, 他無法事無巨細, 倒不如就順了母親的心意, 讓她老人家安度晚年。

只是須臾, 楊虎城就同意了母親再娶的決定, 張蕙蘭也在幾日后走進了楊家, 走進了楊虎城的生命。

大婚當日, 楊虎城的心情極為復雜, 他應該是高興的, 因為了卻了母親的一樁心事, 但是他又是愧疚的,

因為他的私心導致一個本該有大好年華的小女孩嫁為人婦, 從此命運便與茶米油鹽捆綁在了一起。

年齡和心理上的巨大差距讓年輕氣盛的楊虎城內心極度掙扎且飽含痛苦, 無奈之下他選擇了逃避, 不出三日便離開了家。

而對于楊虎城的種種表現, 年僅十四歲的張蕙蘭并不能理解,她全當是楊虎城公務繁忙,而初為人婦的張蕙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根本無暇顧及這個奇怪的丈夫。

時間就在一點一滴的瑣事中悄悄溜走,在張蕙蘭嫁進楊家的第三年,羅佩蘭挺著孕肚出現在了楊家,張蕙蘭懵了。

楊虎城娶她之前竟然已經有了婚配!她不是楊虎城唯一的女人!全家上下除了她之外都知道的事實卻足足隱瞞了她三年。

楊虎城和妻子

張蕙蘭臉上火辣辣的,就像是一個偷穿大人的衣服的孩子,只不過她的性質要更嚴重,她是搶了這個姐姐的丈夫。

一時間,張蕙蘭又羞又惱,這幾年她一直以楊虎城妻子的身份生活著,她不敢想象那些知道真相的人背后是怎麼嘲笑她不知天高地厚的。

但是她更氣,父親和楊虎城是莫逆之交,那父親一定知道楊虎城的感情問題,明知道楊虎城有正房還要讓她嫁進來,父親就是在把她往火坑里推。

張蕙蘭質問父親為什麼不提前說明真相,但是父親卻斬釘截鐵地說:「與其為君子做小,不如不為大人做大。」

不僅如此,父親還說張蕙蘭年紀小根本不知道楊虎城是一個多麼值得托付的人,等到她上了年紀自然就懂了。

張父不說還好,這樣一說張蕙蘭更加氣憤,什麼年紀大年紀小的,不管什麼時候,做人妾室就是不光彩的,也正因此事,張蕙蘭算是與家里決裂了。

挑起重擔,無悔付出

張蕙蘭每每想起父親把她許配給楊虎城做小的事情氣就不打一處來。

她原本也是大家閨秀,嫁進名門望族為妻絕非高攀,可是現在卻頂著妾的頭銜過著不被人尊重的生活,張蕙蘭感到懊惱。

但是古話說「既來之則安之」,隨著年齡的增長,張蕙蘭「認了命」。

楊虎城和孩子們

一是因為和父親鬧掰之后她就只剩下楊家能給她躋身之地,二來是婆婆和正妻羅佩蘭一向善待她,張蕙蘭終究還是感恩在前,決定卸下心防,好好的過日子。

而楊虎城也一向待她不薄,張蕙蘭便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家里老小的任務,這一做就是幾十年。

1922年,在楊虎城因多種原因被北洋軍閥針對時,楊虎城的親人眷屬就成了北洋軍閥的目標,為了躲過北洋軍閥的追擊,年紀輕輕的張蕙蘭拖家帶口隱姓埋名,再加上羅佩蘭馬上就要生產,全都是靠張蕙蘭的機靈才讓一家人躲過一劫。

雖然逃跑的過程倍加困難,張蕙蘭卻沒有抱怨過,她咬緊了牙關,不僅保全了楊虎城的母親,也讓楊虎城的第一個孩子順利的來到了這個世界。

張蕙蘭為楊家的付出被楊虎城看在眼里,雖然名義上張蕙蘭是妾,但是在楊虎城心中,她和明媒正娶的妻子無異,這就是對張蕙蘭最大的認可。

楊虎城還曾多次在家信中直呼張蕙蘭為妻,并情真意切地囑咐張蕙蘭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張蕙蘭也是實在人,明白知恩圖報。

羅佩蘭生產后身體很差,張蕙蘭就接過孩子照顧起來,雖然沒有生兒育女的經驗,但是張蕙蘭做事全憑一顆良心,幾個孩子個個都身強體壯,也都親切的叫張蕙蘭娘。

在張蕙蘭的勤儉操持下,楊家談不上風生水起,但是好歹也算是穩中求進,張蕙蘭也漸漸懂得了如何權衡婚姻和生活。

她平時見不到楊虎城,生活中她只有婆婆和羅佩蘭,將她們照顧好,楊虎城才能安心做事,他們的婚姻才能更加穩固,張蕙蘭如是想。

有了目標的張蕙蘭更有干勁兒,全家上下都被她打點得井井有條,但是羅佩蘭還是因病離開了,這也是張蕙蘭覺得愧對楊虎城的唯一一件事。

羅佩蘭因在躲避北洋軍閥的路上生下了孩子,所以身體一直不好,不管張蕙蘭怎麼給羅佩蘭調養身體,羅佩蘭都是病殃殃的,身體虧空的太多,張蕙蘭卻不是妙手回春的神醫。

民國一家人

她很自責,但是慶幸楊虎城是一個頭腦清晰的人,他對張蕙蘭的感激和安慰讓張蕙蘭走出了陰霾,而且張蕙蘭也在羅佩蘭的葬禮上明白了父親當初所言是為何意。

1926年,羅佩蘭出殯,楊虎城不僅給羅佩蘭披麻戴孝,而且還親自打幡引路,張蕙蘭見此情景才明白楊虎城乃真君子也,是個有擔當值得托付的大丈夫,父親沒有看錯人,也正因此,張蕙蘭更加心甘情愿的付出。

送別了羅佩蘭,生活還要繼續,張蕙蘭成了楊虎城唯一的妻子,也徹底成了孩子們的親娘。

雖然她一直沒有生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對于羅佩蘭的孩子她一直視如己出,她教導幾個孩子要品行端正向父親看齊,還兼顧賺錢養家,十分辛苦。

張蕙蘭舊照

生活的重擔并沒有為張蕙蘭帶來困擾,而那虛無縹緲甚至可以用守活寡來形容的愛情卻讓張蕙蘭焦頭爛額。

張蕙蘭和楊虎城一直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雖然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是張蕙蘭知道她的丈夫在外面打拼,很不容易,也明白楊虎城是屬于她的。

但是在某一日她卻突然接到了丈夫的來信,楊虎城要和一個叫做謝葆真的女人結婚,張蕙蘭說不出心里是什麼滋味。

那時候男人擁有三妻四妾雖是常態,但是哪個女人不想讓丈夫完全屬于自己呢?

謝葆真和楊虎城

可張蕙蘭明白,楊虎城的事業需要一個有能力的女人來支持,張蕙蘭能做好后方工作,前線就必須要有一個得力干將才行。

雖然心里有些醋意,但是識大體的張蕙蘭還是沒有向丈夫說明自己的不悅,她默默的把這些心緒吞進了肚子里,然后繼續撫育著楊虎城的后代和希望。

張蕙蘭敬佩楊虎城,楊虎城又何嘗不是敬重著張蕙蘭呢?

雖然他和謝葆真是革命情誼,但是和謝葆真結合后,難免會分走他的一部分心神,這對張蕙蘭是不公平的。

楊虎城和謝葆真

可是張蕙蘭從不曾抱怨過楊虎城沒有給她全部的愛,這就是最令楊虎城欣慰的一點,他的蕙蘭妻一直是他最堅實的后盾力量。

楊家的頭號功臣

丈夫再娶后,張蕙蘭曾在深夜輾轉反側。

謝葆真是一個有文化有頭腦的女性,不管楊虎城是出于對革命的考慮還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張蕙蘭都沒有異議,只不過看看自己被生活磋磨的樣子,張蕙蘭心中有了決定。

愛不是別人施舍來的,而是要自己努力爭取的,楊虎城喜歡謝葆真那樣的知識青年,那她就要向楊虎城所青睞的那類女性靠攏。

楊虎城一家

于是張蕙蘭決定和孩子們一起去了學校讀書,從最基礎的識字開始學起,雖然全家都反對,但是楊虎城卻雙手支持張蕙蘭。

楊虎城不曾想過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家庭婦女竟然會生出這樣的覺悟,有新思想是好事,說明張蕙蘭在進步,或許不久的將來,張蕙蘭就能和他步調一致了。

張蕙蘭的學業漸漸走上了正軌,她和楊虎城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融洽。

那段時間,楊虎城和張蕙蘭常常通信,楊虎城驚喜地發現張蕙蘭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張蕙蘭執拗,但是現在的張蕙蘭開闊。

楊虎城漸漸地被有覺悟的張蕙蘭吸引,張蕙蘭也明白她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路,雖然白天要識字念書,空閑時間還要打點家里,生活很忙碌,但是張蕙蘭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

然而,看似平靜的生活還是被打破了,1937年,楊虎城因受張學良等人的牽連,不得不過上了流亡的生活,自那以后,張蕙蘭便再也沒有見過楊虎城。

對丈夫的百般思念都化成了張蕙蘭的動力,她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教育孩子,贍養婆婆,包括謝葆真被囚禁后,她和楊虎城的孩子也被張蕙蘭照料著。

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可是丈夫卻沒有一點消息,張慧蘭的愿望已經從最初的盼著丈夫回來變成了后來的只要他平安就好。

張蕙蘭晚年

但是天不遂人愿,直到婆婆去世,楊虎城仍舊不知在哪個地方受罪,幾個孩子甚至已經忘記了父親的模樣。

1949年底,張蕙蘭終于聽到了楊虎城的消息,但是卻是他的ㄙˇ訊,已經成人并參加工作的楊拯民托人打聽到了楊虎城已經遇害的事情,全家上下陷入了悲戚和沉默。

張蕙蘭聽到消息后并沒有情緒爆發,她平靜的應了一聲,似乎已經在心里料想過這個結局,按照禮制為楊虎城籌備了葬禮后,一向剛強的張蕙蘭才展現出她的悲痛。

近三十年的婚姻中,她和楊虎城相處的機會并不多,楊虎城把大半的精力都用在了同一件事上,張蕙蘭很佩服他,于是張蕙蘭學著楊虎城的樣子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

張蕙蘭晚年

還記得和楊虎城結婚時,她還是個不經事的小姑娘,但是慢慢的她學會了很多,楊虎城就像是她的老師,雖然沒有言傳,但是身教的力量卻不容小覷。

人人贊美張蕙蘭是功臣,雖是二妻卻做得比正妻還要合格,一生沒有生子,但是卻有一群比親生的還要親的骨肉。

這些年,張蕙蘭一直在為家里奉獻自己,但是有楊虎城這個榜樣在前的,楊虎城為國,她一介女流,足以做到愛家。

年僅十四歲的張蕙蘭并不能理解,她全當是楊虎城公務繁忙,而初為人婦的張蕙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根本無暇顧及這個奇怪的丈夫。

時間就在一點一滴的瑣事中悄悄溜走,在張蕙蘭嫁進楊家的第三年,羅佩蘭挺著孕肚出現在了楊家,張蕙蘭懵了。

楊虎城娶她之前竟然已經有了婚配!她不是楊虎城唯一的女人!全家上下除了她之外都知道的事實卻足足隱瞞了她三年。

楊虎城和妻子

張蕙蘭臉上火辣辣的,就像是一個偷穿大人的衣服的孩子,只不過她的性質要更嚴重,她是搶了這個姐姐的丈夫。

一時間,張蕙蘭又羞又惱,這幾年她一直以楊虎城妻子的身份生活著,她不敢想象那些知道真相的人背后是怎麼嘲笑她不知天高地厚的。

但是她更氣,父親和楊虎城是莫逆之交,那父親一定知道楊虎城的感情問題,明知道楊虎城有正房還要讓她嫁進來,父親就是在把她往火坑里推。

張蕙蘭質問父親為什麼不提前說明真相,但是父親卻斬釘截鐵地說:「與其為君子做小,不如不為大人做大。」

不僅如此,父親還說張蕙蘭年紀小根本不知道楊虎城是一個多麼值得托付的人,等到她上了年紀自然就懂了。

張父不說還好,這樣一說張蕙蘭更加氣憤,什麼年紀大年紀小的,不管什麼時候,做人妾室就是不光彩的,也正因此事,張蕙蘭算是與家里決裂了。

挑起重擔,無悔付出

張蕙蘭每每想起父親把她許配給楊虎城做小的事情氣就不打一處來。

她原本也是大家閨秀,嫁進名門望族為妻絕非高攀,可是現在卻頂著妾的頭銜過著不被人尊重的生活,張蕙蘭感到懊惱。

但是古話說「既來之則安之」,隨著年齡的增長,張蕙蘭「認了命」。

楊虎城和孩子們

一是因為和父親鬧掰之后她就只剩下楊家能給她躋身之地,二來是婆婆和正妻羅佩蘭一向善待她,張蕙蘭終究還是感恩在前,決定卸下心防,好好的過日子。

而楊虎城也一向待她不薄,張蕙蘭便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家里老小的任務,這一做就是幾十年。

1922年,在楊虎城因多種原因被北洋軍閥針對時,楊虎城的親人眷屬就成了北洋軍閥的目標,為了躲過北洋軍閥的追擊,年紀輕輕的張蕙蘭拖家帶口隱姓埋名,再加上羅佩蘭馬上就要生產,全都是靠張蕙蘭的機靈才讓一家人躲過一劫。

雖然逃跑的過程倍加困難,張蕙蘭卻沒有抱怨過,她咬緊了牙關,不僅保全了楊虎城的母親,也讓楊虎城的第一個孩子順利的來到了這個世界。

張蕙蘭為楊家的付出被楊虎城看在眼里,雖然名義上張蕙蘭是妾,但是在楊虎城心中,她和明媒正娶的妻子無異,這就是對張蕙蘭最大的認可。

楊虎城還曾多次在家信中直呼張蕙蘭為妻,并情真意切地囑咐張蕙蘭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張蕙蘭也是實在人,明白知恩圖報。

羅佩蘭生產后身體很差,張蕙蘭就接過孩子照顧起來,雖然沒有生兒育女的經驗,但是張蕙蘭做事全憑一顆良心,幾個孩子個個都身強體壯,也都親切的叫張蕙蘭娘。

在張蕙蘭的勤儉操持下,楊家談不上風生水起,但是好歹也算是穩中求進,張蕙蘭也漸漸懂得了如何權衡婚姻和生活。

她平時見不到楊虎城,生活中她只有婆婆和羅佩蘭,將她們照顧好,楊虎城才能安心做事,他們的婚姻才能更加穩固,張蕙蘭如是想。

有了目標的張蕙蘭更有干勁兒,全家上下都被她打點得井井有條,但是羅佩蘭還是因病離開了,這也是張蕙蘭覺得愧對楊虎城的唯一一件事。

羅佩蘭因在躲避北洋軍閥的路上生下了孩子,所以身體一直不好,不管張蕙蘭怎麼給羅佩蘭調養身體,羅佩蘭都是病殃殃的,身體虧空的太多,張蕙蘭卻不是妙手回春的神醫。

民國一家人

她很自責,但是慶幸楊虎城是一個頭腦清晰的人,他對張蕙蘭的感激和安慰讓張蕙蘭走出了陰霾,而且張蕙蘭也在羅佩蘭的葬禮上明白了父親當初所言是為何意。

1926年,羅佩蘭出殯,楊虎城不僅給羅佩蘭披麻戴孝,而且還親自打幡引路,張蕙蘭見此情景才明白楊虎城乃真君子也,是個有擔當值得托付的大丈夫,父親沒有看錯人,也正因此,張蕙蘭更加心甘情愿的付出。

送別了羅佩蘭,生活還要繼續,張蕙蘭成了楊虎城唯一的妻子,也徹底成了孩子們的親娘。

雖然她一直沒有生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對于羅佩蘭的孩子她一直視如己出,她教導幾個孩子要品行端正向父親看齊,還兼顧賺錢養家,十分辛苦。

張蕙蘭舊照

生活的重擔并沒有為張蕙蘭帶來困擾,而那虛無縹緲甚至可以用守活寡來形容的愛情卻讓張蕙蘭焦頭爛額。

張蕙蘭和楊虎城一直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雖然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是張蕙蘭知道她的丈夫在外面打拼,很不容易,也明白楊虎城是屬于她的。

但是在某一日她卻突然接到了丈夫的來信,楊虎城要和一個叫做謝葆真的女人結婚,張蕙蘭說不出心里是什麼滋味。

那時候男人擁有三妻四妾雖是常態,但是哪個女人不想讓丈夫完全屬于自己呢?

謝葆真和楊虎城

可張蕙蘭明白,楊虎城的事業需要一個有能力的女人來支持,張蕙蘭能做好后方工作,前線就必須要有一個得力干將才行。

雖然心里有些醋意,但是識大體的張蕙蘭還是沒有向丈夫說明自己的不悅,她默默的把這些心緒吞進了肚子里,然后繼續撫育著楊虎城的后代和希望。

張蕙蘭敬佩楊虎城,楊虎城又何嘗不是敬重著張蕙蘭呢?

雖然他和謝葆真是革命情誼,但是和謝葆真結合后,難免會分走他的一部分心神,這對張蕙蘭是不公平的。

楊虎城和謝葆真

可是張蕙蘭從不曾抱怨過楊虎城沒有給她全部的愛,這就是最令楊虎城欣慰的一點,他的蕙蘭妻一直是他最堅實的后盾力量。

楊家的頭號功臣

丈夫再娶后,張蕙蘭曾在深夜輾轉反側。

謝葆真是一個有文化有頭腦的女性,不管楊虎城是出于對革命的考慮還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張蕙蘭都沒有異議,只不過看看自己被生活磋磨的樣子,張蕙蘭心中有了決定。

愛不是別人施舍來的,而是要自己努力爭取的,楊虎城喜歡謝葆真那樣的知識青年,那她就要向楊虎城所青睞的那類女性靠攏。

楊虎城一家

于是張蕙蘭決定和孩子們一起去了學校讀書,從最基礎的識字開始學起,雖然全家都反對,但是楊虎城卻雙手支持張蕙蘭。

楊虎城不曾想過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家庭婦女竟然會生出這樣的覺悟,有新思想是好事,說明張蕙蘭在進步,或許不久的將來,張蕙蘭就能和他步調一致了。

張蕙蘭的學業漸漸走上了正軌,她和楊虎城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融洽。

那段時間,楊虎城和張蕙蘭常常通信,楊虎城驚喜地發現張蕙蘭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張蕙蘭執拗,但是現在的張蕙蘭開闊。

楊虎城漸漸地被有覺悟的張蕙蘭吸引,張蕙蘭也明白她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路,雖然白天要識字念書,空閑時間還要打點家里,生活很忙碌,但是張蕙蘭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

然而,看似平靜的生活還是被打破了,1937年,楊虎城因受張學良等人的牽連,不得不過上了流亡的生活,自那以后,張蕙蘭便再也沒有見過楊虎城。

對丈夫的百般思念都化成了張蕙蘭的動力,她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教育孩子,贍養婆婆,包括謝葆真被囚禁后,她和楊虎城的孩子也被張蕙蘭照料著。

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可是丈夫卻沒有一點消息,張慧蘭的愿望已經從最初的盼著丈夫回來變成了后來的只要他平安就好。

張蕙蘭晚年

但是天不遂人愿,直到婆婆去世,楊虎城仍舊不知在哪個地方受罪,幾個孩子甚至已經忘記了父親的模樣。

1949年底,張蕙蘭終于聽到了楊虎城的消息,但是卻是他的ㄙˇ訊,已經成人并參加工作的楊拯民托人打聽到了楊虎城已經遇害的事情,全家上下陷入了悲戚和沉默。

張蕙蘭聽到消息后并沒有情緒爆發,她平靜的應了一聲,似乎已經在心里料想過這個結局,按照禮制為楊虎城籌備了葬禮后,一向剛強的張蕙蘭才展現出她的悲痛。

近三十年的婚姻中,她和楊虎城相處的機會并不多,楊虎城把大半的精力都用在了同一件事上,張蕙蘭很佩服他,于是張蕙蘭學著楊虎城的樣子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

張蕙蘭晚年

還記得和楊虎城結婚時,她還是個不經事的小姑娘,但是慢慢的她學會了很多,楊虎城就像是她的老師,雖然沒有言傳,但是身教的力量卻不容小覷。

人人贊美張蕙蘭是功臣,雖是二妻卻做得比正妻還要合格,一生沒有生子,但是卻有一群比親生的還要親的骨肉。

這些年,張蕙蘭一直在為家里奉獻自己,但是有楊虎城這個榜樣在前的,楊虎城為國,她一介女流,足以做到愛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