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975年的香港老照片 由制造業基地轉變為金融中心的特殊時期

香港街景,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正處在快速的變革當中, 正是當時的這些改變, 成就了香港的現在。 【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在1975年之前1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

香港總督為murray maclehose。 在經濟上, 香港也逐漸由以制造業轉變為全球中央中心。 【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香港濱水區, 當年的很多人以船為家, 長期生活在船上。 【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香港濱水區的船屋, 遠處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破破爛爛、整天停泊在水上晃來晃去的船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香港濱水區的高樓大廈, 七十年代起至此后的二十年間, 香港的經歷處于快速騰飛階段, 當時與韓國、臺灣、新加坡并稱亞洲四小龍【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從香港地區看九龍, 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實的角度分析, 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內地因素的影響【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香港, 香港回歸中國后, 內地因素的進一步增強,

將從根本上保證香港經濟的繁榮穩定【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眺望香港,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香港新界的租地契約已成為時任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當時英國政府就曾多次提出延續租約, 被我國拒絕。 【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香港人力車,在1980年代初,英國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權」及「治權」,前者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但英國仍保留治權。不少香港傳統上流社會的政治及商界精英,開始時亦支持有關建議。傳統的英資公司,如匯豐銀行、怡和洋行,亦曾參與游說工作。【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祭祀活動,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乘福克蘭群島戰爭大勝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繼續「以主權換治權」作為方針,企圖延續對香港的管治,并未成功。【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露天超市,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中英聯合聲明》。根據這份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香港人力車,在1980年代初,英國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權」及「治權」,前者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但英國仍保留治權。不少香港傳統上流社會的政治及商界精英,開始時亦支持有關建議。傳統的英資公司,如匯豐銀行、怡和洋行,亦曾參與游說工作。【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祭祀活動,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乘福克蘭群島戰爭大勝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繼續「以主權換治權」作為方針,企圖延續對香港的管治,并未成功。【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露天超市,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中英聯合聲明》。根據這份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攝影師:Blake Smith 時間:1975年12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