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唐軍俘獲鐵勒公主,薛仁貴冒著被誅的風險逼她為妾,事后發現真高明

薛仁貴, 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神。 而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但在「三箭定天山」的背后, 卻有一段血腥而黑暗的歷史。 而這段歷史, 就不怎麼為人所知了。

龍朔元年(661年十月九姓, 游牧于天山一代的九姓鐵勒部落, 因為無法忍受唐朝持續的征調, 悍然發動叛亂。 為平定叛亂, 唐高宗 「 詔 左武衛大將軍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 , 燕然都護劉審禮 、左武衛將軍薛仁貴為副, 鴻臚卿蕭嗣業為山萼道行軍總管, 左屯衛將軍孫元師為副 , 率兵以討之。

當時的薛仁貴已經年近五旬。 在古代, 薛仁貴的年紀已經進入了老年。 為了試試他是否還像年輕時那麼神勇, 于是唐高宗在踐行宴上對薛仁貴說:

「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 能穿透七層鎧甲, 你射五層看看。 」

薛仁貴領命后, 遂拔箭而射, 果然射透五層鎧甲。 唐高宗見此, 大為放心, 于是命人取來更堅固的護甲, 送給了薛仁貴。

隨后, 薛仁貴跟著鄭仁泰到達天山, 與鐵勒九部的十多萬大軍臨陣對壘。 戰斗開始后, 鐵勒先是派遣數十名勇士, 在唐軍面前叫陣。 而薛仁貴則一馬當先, 沖向敵軍。 他舉弓搭箭, 連發三矢, 而三名鐵勒勇士則應聲而倒。

薛仁貴的神威將鐵勒諸部嚇得魂不附體。

原本, 鐵勒九姓不過就只是一個松散的部落聯盟, 很多部落對于反抗唐朝, 仍處于動搖和觀望狀態。 而薛仁貴的三箭, 徹底瓦解了他們的信心, 于是鐵勒諸酋長紛紛跪下來向薛仁貴請降。 而薛仁貴則趁機率兵掩沖, 擒其葉護(首領)兄弟三人。

就這樣, 薛仁貴僅用三箭, 就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 因此在回國路上, 唐軍將士們高聲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 壯士長歌入漢關」。 原本, 一切都是那麼完美。 然而 , 鄭仁泰 、薛仁貴之后 的行為則葬送了大好局面。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 薛仁貴認為鐵勒九姓反復無常, 于是竟將所俘獲的降卒全部坑除。 根據《唐 會要》卷六一載 :「 鐵勒道行軍大總管鄭仁泰、薛仁貴除降九十余萬 , 更就磧北討其余眾。 」

這里的「九」, 應當是「凡」字的錯寫。 但坑掉十多萬降卒, 這樣的暴行即使在古代, 也是駭人聽聞的。 另有史料記載 :「時鐵勒有思結 、多臘葛等部落 , 先保天山 , 及仁泰等將至, 亦送降款 。 仁泰等結兵擊之 , 虜其家口以賞軍士, 賊乃相率遠遁 。

簡單翻譯來就是, 鐵勒有思結 、多拉格等部落, 他們并沒有參與「三箭定天山」之戰。 薛仁貴等人到達后, 他們爭相向唐軍投降。 誰知鄭仁泰和薛仁貴突然帶兵奇襲, 并將俘獲的家口賞賜給士兵。

在這場大劫掠中, 薛仁貴竟然也參與了。 年過五旬的他, 逼迫一位鐵勒公主做自己的小妾。《資治通 鑒》 記載:「仁貴于所監臨 , 貪淫自恣。」

而《新唐書》亦記載:「亦取所部為妾,多納賕遺。」

也就是說,薛仁貴不僅搶了女人,還收受了士兵不少賄賂。或許正因為如此,薛仁貴對于士兵們的劫掠行為才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事實上,唐朝對于將領貪占戰利品,搶掠女性俘虜的行為懲罰極重,甚至可能判處極刑,丟官帽都算是輕的。然而薛仁貴等人卻知法犯法,干出了這些暴行。

古云有云:「除降不祥」。但凡除降之人,都沒什麼好結果。就在唐軍士兵們高唱凱旋之歌,帶著搶來的金銀財寶、婦女牲畜,向大唐邊關進發時,悲劇發生了。

原來鄭仁泰得到情報,鐵勒部落余部仍在不遠處聚集,那里都是他們的輜重財寶,到處都是牛羊。而鄭仁泰帶領1.4萬兵馬,拋開糧草輜重,向敵人奔馳而去。在鄭仁泰看來,只要搶到了這些牛羊,就可以解決食物問題。誰知到了當地,卻發現鐵勒人早就逃亡一空。搶不到牛羊,沒有糧草,路上又遇到了大雪,鄭仁泰的歸家之路完全成了死亡之路。

在饑餓和寒冷中,唐軍士兵紛紛倒斃,戰馬很快就被吃完了。戰馬吃完,士兵們便開始互相吞食。到了邊關,1.4萬士兵僅剩不到800人。可以說,原本一場輝煌的勝利,卻因鄭仁泰和薛仁貴的暴行染上了污點。

回到大唐后,薛仁貴果然因為搶掠財物、掠奪美女、輕兵冒進被朝廷問罪。然而犯下如此罪行,薛仁貴和鄭仁泰卻安然無恙,被唐高宗保了下來。表面上功過相抵,實際上薛仁貴等人根本就賺大了。搶了財物和美女,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從史書記載來看,薛仁貴絕非這種貪暴之徒,否則也不會受到老百姓的認同。在筆者看來,薛仁貴除降、搶掠,實際是一種自污之術。古代人當兵,絕不像現代人一樣,是為了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而是為了升官發財,乃至于搶錢搶糧搶女人。薛仁貴過分清廉,反而會受到唐高宗的懷疑:「薛仁貴手握重兵,反而沽名釣譽,到底意欲何為?」

因此,薛仁貴的行為實際和當年王翦向秦始皇要田要錢沒什麼區別,都是假裝貪婪和好色,向君王表忠。

至于殺降,薛仁貴或許也是出于無奈。畢竟投降的鐵勒人有十數萬之眾,而唐軍不過5萬人,根本沒有將他們押送到邊境的能力。如果就地將鐵勒人放走,他們可能還會背叛。因此,薛仁貴只能做出除降之舉。此戰后,鐵勒九姓果然一蹶不振,「不復更為邊患」。而唐高宗對薛仁貴的寬容,或許也是出于這個目的。

之后,薛仁貴在大非川慘敗于吐蕃,但唐高宗對他卻并沒有進行過分的懲罰。在外放一段時間后,薛仁貴再次被啟用,并在北疆立下大功。薛仁貴善終后,他的子孫一直在唐朝官運亨通,很多都官至節度使,因而有「薛家將」的美譽。由此可見,薛仁貴確實是一個會做人的臣子,雖然他的手段過分殘酷和厚黑。

逼迫一位鐵勒公主做自己的小妾。《資治通 鑒》 記載:「仁貴于所監臨 , 貪淫自恣。」

而《新唐書》亦記載:「亦取所部為妾,多納賕遺。」

也就是說,薛仁貴不僅搶了女人,還收受了士兵不少賄賂。或許正因為如此,薛仁貴對于士兵們的劫掠行為才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事實上,唐朝對于將領貪占戰利品,搶掠女性俘虜的行為懲罰極重,甚至可能判處極刑,丟官帽都算是輕的。然而薛仁貴等人卻知法犯法,干出了這些暴行。

古云有云:「除降不祥」。但凡除降之人,都沒什麼好結果。就在唐軍士兵們高唱凱旋之歌,帶著搶來的金銀財寶、婦女牲畜,向大唐邊關進發時,悲劇發生了。

原來鄭仁泰得到情報,鐵勒部落余部仍在不遠處聚集,那里都是他們的輜重財寶,到處都是牛羊。而鄭仁泰帶領1.4萬兵馬,拋開糧草輜重,向敵人奔馳而去。在鄭仁泰看來,只要搶到了這些牛羊,就可以解決食物問題。誰知到了當地,卻發現鐵勒人早就逃亡一空。搶不到牛羊,沒有糧草,路上又遇到了大雪,鄭仁泰的歸家之路完全成了死亡之路。

在饑餓和寒冷中,唐軍士兵紛紛倒斃,戰馬很快就被吃完了。戰馬吃完,士兵們便開始互相吞食。到了邊關,1.4萬士兵僅剩不到800人。可以說,原本一場輝煌的勝利,卻因鄭仁泰和薛仁貴的暴行染上了污點。

回到大唐后,薛仁貴果然因為搶掠財物、掠奪美女、輕兵冒進被朝廷問罪。然而犯下如此罪行,薛仁貴和鄭仁泰卻安然無恙,被唐高宗保了下來。表面上功過相抵,實際上薛仁貴等人根本就賺大了。搶了財物和美女,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從史書記載來看,薛仁貴絕非這種貪暴之徒,否則也不會受到老百姓的認同。在筆者看來,薛仁貴除降、搶掠,實際是一種自污之術。古代人當兵,絕不像現代人一樣,是為了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而是為了升官發財,乃至于搶錢搶糧搶女人。薛仁貴過分清廉,反而會受到唐高宗的懷疑:「薛仁貴手握重兵,反而沽名釣譽,到底意欲何為?」

因此,薛仁貴的行為實際和當年王翦向秦始皇要田要錢沒什麼區別,都是假裝貪婪和好色,向君王表忠。

至于殺降,薛仁貴或許也是出于無奈。畢竟投降的鐵勒人有十數萬之眾,而唐軍不過5萬人,根本沒有將他們押送到邊境的能力。如果就地將鐵勒人放走,他們可能還會背叛。因此,薛仁貴只能做出除降之舉。此戰后,鐵勒九姓果然一蹶不振,「不復更為邊患」。而唐高宗對薛仁貴的寬容,或許也是出于這個目的。

之后,薛仁貴在大非川慘敗于吐蕃,但唐高宗對他卻并沒有進行過分的懲罰。在外放一段時間后,薛仁貴再次被啟用,并在北疆立下大功。薛仁貴善終后,他的子孫一直在唐朝官運亨通,很多都官至節度使,因而有「薛家將」的美譽。由此可見,薛仁貴確實是一個會做人的臣子,雖然他的手段過分殘酷和厚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