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14年不開空調、不燒熱水,住在24坪的老房子中,這一家五口過得怎麼樣了?

2018年, 媒體拜訪了Sherry在上海的家。

她和先生、3個孩子住在24坪的老房子里,

雖然已經住了十多年,

但沒有對房子做過大的修補,

也很少開空調, 每個月的電費不到100元(443新臺幣)。

這個7月, 上海接連一周高溫40℃,

我們再次去到Sherry的家。

酷熱中,

這個曾經常年保持在20℃上下的房子,

室內感覺怎麼樣?

經歷了2年的疫情,

他們還過著環保可持續的生活嗎?

2018年, 媒體拜訪Sherry的家

7月酷暑, Sherry與二女兒、小兒子在家

自述:Sherry Poon

我和先生Raefer是加拿大人, 來上海已經21年。 自從2007年12月搬進這個24坪的老房子, 它逐漸托起我們一家5口和一只貓的生活。

住了14年的家, 沒有經歷過大的修補, 因為它的「骨頭」很好。 我和Raefer都學的建筑, 所以當初在改造時, 在房子的材料和結構方面下了大功夫。

天窗

首先是窗戶。 所有窗戶都更換成密封性更好的雙層玻璃窗。 另外, 在頂樓、淋浴間和二女兒SaÏa的臥室里, 共安裝了5個天窗, 為整個家引入充足的自然光。

其次, 在戶外墻壁中填充隔熱材料, 能相對地隔絕高溫和濕冷。

這樣一來, 老房子原本突出的通風、采光、隔熱、保溫問題都被解決了。 往常, 我們夏天極少開空調, 冬天也無需暖氣, 室內通常二十多度。

2018年冬

2022年夏

但最近, 上海40℃左右的酷熱天氣已經持續了好幾天, 我們白天在家時打開客廳的空調后,全家基本在這個區域活動;臨睡前關掉客廳的空調,再開頂樓臥室的。總之,只開一個空調。

屋頂的太陽能板、屋內的凈水設備又進一步降低了用電能耗。粗略計算,不開空調時的電費,每月一直保持在百元以下。

為了好看、節省木頭用料,將客廳的部分儲物柜門做成鏤空的

現在看來,低估了無處不在的灰塵

用了十余年的桌凳,凳子的皮質覆面更換過

室內的木地板、木家具都由二手老木頭加工而成,一舉三得:購買價格低;美觀;全部可以經過拆卸后重復使用,很環保。

所以這麼多年以來,家里雖然舊了一些,但沒有大的變化,只需小的維護,打磨一下木飾面、為家具上木蠟油、更換使用了十年的冰箱和洗衣機。等上海的疫情進一步和緩,我們再修一修衛生間的馬桶和水龍頭。

2018年拜訪時遇見的橘貓已經去世

這只一歲多的小貓也是一家人領養來的

「敞開」的家

當然,我們也有想改變的地方。疫情封控的五十多天,五個人和一只貓擠在24坪的房子里,三個孩子上網課,Raefer開電話會議,我也需要工作,真的有點吵。而且家里是「敞開」的,只有2個臥室和洗手間有門,我幾次躲進洗手間,只為找一點清靜。

所以后來同Raefer說過,如果繼續長期住在這里,得多加一些門,況且孩子們大了,他們都需要獨屬于自己的地方。

弄堂里

我們住在老弄堂里,每天進出樓棟,需要穿過樓下三戶鄰居的公共廚房。當初正因為想了解中國文化、認識鄰居,才沒有找高層的現代住宅。平時經過公共廚房,我們也會和鄰居聊兩句,大家建立了好的關系。

如果要在上海換房子,預算范圍內,我們還是會找類似的社區,繼續使用環保自然的材料,裝太陽能熱水器等等。我先生也許會改進一些設備,2005年裝修時,沒有新風系統或智能空氣監測設備。如果我們現在裝修,可能會添上更智能的系統。

Raefer在加拿大鄉村環境中長大的,土地開闊,沒有太密集的房子,望出去都是自然景觀。后來他做過一陣子綠色建筑,現在幫助大企業做可循環的室內設計方案。其實我們倆,從工作到生活,都和環保、循環、可持續有關。

廚房的小黑板上寫著一行中文:你住在上海多長了?

Sherry與二女兒

疫情封控后,我們和朋友聊過,還能保持相對環保的生活習慣嗎?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可能大家遇到的困難和壓力是相似的。比如買菜,我平時買東西時,自帶購物袋,挑選的也是無塑料包裝或者能做到「零廢棄」的食材。但封控后,早上5點開始刷買菜app,關注團購,大家沒有辦法控制包裝。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為停滯的工作而焦慮,以及,家里的三個孩子功課做得怎樣了、他們有沒有敏感害怕,也是必須關心的問題。

所以,從一方面講,我們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口罩、塑料袋等一次性的物品。特殊時期,維持身心健康才是頭等大事,有些環保的生活習慣,的確不太能保持。

自制手工皂

姐弟倆做著問答游戲

但從另外一方面講,我們還是可以自覺地保持一些主導權。比如我將團購時收到的包裝袋都存著,現在出門買東西時就帶一個,作為購物袋。

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遠遠沒有做到極致的環保,也許沒有一個人、一個家庭能在方方面面都「環保」。

好多人問:能給一些日常的可持續生活建議嗎?我總說,你要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日常開銷是多少、習慣在哪里買東西、有多少閑暇時間、興趣是什麼……如果每天都要忙著工作,那麼想要堆肥、自己改舊衣服,顯然很難,但把瓶裝沐浴露換成肥皂,做這麼一件小事,就能帶來好多看不到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隨時切換重點,找到適合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方式。

不少綠植出自小兒子Aoran的「無心插柳」

我曾經用大豆做酸奶,在家用蚯蚓堆肥,或者自制皂角洗液、有機香皂等親善地球的生活用品,也為孩子們做衣服。

但隨著生活節奏的轉變,近幾年,這些事情我幾乎很少做了,但我們仍舊吃得健康、避免外賣,購買有機、應季、當地的食材。

農場、湖泊、綠道

曾經我們很愛莫干山,如今好久沒去,但還是選擇有森林、農場的地方散心,享受奔跑在自然里的感覺。去年我們到過嵊泗島、千島湖、四川的高原地帶。

過去兩三年,我偶爾帶著兩個女兒去上海的有機農場做志愿者,吃住在農場里,醒了就去地里或大棚干活,學習做農夫。我覺得疫情后,尤其是長期待在家里之后,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大自然,去感受土地和清新的空氣。

你問我,關于環保生活,還能說出新的內容嗎?好像沒有了。從生活的層面來說,自帶杯就是一種能達成「零廢棄」的行為,我們普通人的環保,就在于衣食住行。這些和我二十年前說的沒有什麼不同。但我們還是要不斷地彼此提醒。

左上角的牛仔布包是二女兒新做的

我們的行為,也能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點種子。我曾經用有機棉為孩子做衣服,兩個女兒看到我剪剪裁裁,覺得自己也能做,所以SaÏa從小就喜歡用舊衣服給娃娃做裝扮,現在也做包包。Ruohan曾經花3年的時間,做了一塊很大的拼布式被罩,一面所用的布料是我們在中國找到的老布和她的舊衣服,另一面用的是從加拿大的奶奶那里找到的老布,每一塊布料都裁成差不多一樣大的布條,再彼此拼接。

我們家很小,計算下來,人均面積只有十幾平米,所以儲物空間非常珍貴。書、玩具、衣服等等,一旦積攢起來,我們就得選擇性地處理掉一些舊物,捐給回收機構或送到二手物品交換市集。

舊衣交換活動

Ruohan愛讀書,她有時會去多抓魚這樣的二手商店買書,我也去買過衣服。但我的大部分衣服,還是來自于二手衣交換市集(swap)。你帶去一件干凈整潔的完好衣物,就能現場免費挑選一件喜歡的帶回家。包包、鞋子、日用品等等,都可以交換,現在很少逛街買新衣服。

二女兒SaÏa在swap活動上

2018年時,我就開始自己辦swap活動了。最初,這個概念吸引的主要是外國人,很多中國人覺得有趣,但只是看看,還是很猶豫:我要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呢?

但慢慢地,特別是去年,我們發現,來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她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好多衣服都是新的,如果扔掉,多浪費。我們也從交換衣服,發展為可以交換書、日用品等等。

軟木做的果盤、椰子殼小碗和竹碗

這樣的轉變過程,和我辦生態設計市集的經歷很相似。早在十多年前,因為Ruohan皮膚敏感,我開始做一個小小的有機棉童裝品牌。與此同時,還辦了一個匯聚有機、環保用品的市集,每年辦4次,竟然堅持了十幾年。還記得我們剛到上海時,在市場上很難找到環保可持續的日用物件,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說環保,我做市集的緊迫感,也慢慢減小了。

Sherry的朋友John做的牛皮紙包和筆袋

2020年開始,Sherry運營一個線上「市集」,那是包含2000多個群友的7個微信群,大家可以在群里定期發布環保產品,John也在群里

但在辦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我認識了不少朋友,他們大多在本職工作之外,做些和環保生活相關的事情,也研究出了自己的產品和品牌,我家就有不少他們送來的東西,包包、碗等等。

有個朋友John,學過戲劇、設計,也很喜歡涂鴉,他是上海一所藝術類幼兒園的園長。后來,他用牛皮紙做環保包包、筆袋等等。他也來過我們的swap好多次,覺得一個月或者幾個月一次swap是不能滿足需求的,于是就在一個社區里,找到固定的公共區域,做了可以長期交換二手物的空間fashion exchange。這很像一個實驗。

他和我們一樣,非常喜歡環保生活方面的跨界合作。環保的事并非只能交給環保主義者來做,除了研究環境的科學家、學者,還有很多人想實實在在地過一種環保生活。所以我們的圈子里,有做市場的、有IT、有設計師,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圈子越來越大,大家都能有所貢獻,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很多在上海做環保事業的人知道我們,也許是因為我們作為外國人,真的在上海待了很久,也以非常老派的方式,做相關的事情,過環保的生活。

照片墻與孩子們的畫

歡樂的一家人

所以可以說,這個家見證了很多,陪我們經歷事業的轉變,見證孩子的成長。家里的墻壁上,掛滿了孩子的照片與畫作,這是他們的成長印記。孩子們,也在這里積累層層疊疊的回憶。

Ruohan的作品

今年初,Ruohan在Kindle上發布了自己的繪本。大概八九年前的一天,Raefer很晚才到家,兩個女兒問:爸爸為什麼回家這麼晚?Raefer就隨口和她們講了一個故事。Ruohan聽了很喜歡。她就以這個故事為雛形,自己畫插畫、排版,慢慢將它做成了一本書。我還幫她印刷了出來。

兩個小一些的孩子,很寶貝他們的舊衣服、玩具,還曾經和我說:將來也不要賣掉這個房子,因為這是他們的家,有許多回憶,他們以后也要帶著自己的孩子回來看看。

我們白天在家時打開客廳的空調后,全家基本在這個區域活動;臨睡前關掉客廳的空調,再開頂樓臥室的。總之,只開一個空調。

屋頂的太陽能板、屋內的凈水設備又進一步降低了用電能耗。粗略計算,不開空調時的電費,每月一直保持在百元以下。

為了好看、節省木頭用料,將客廳的部分儲物柜門做成鏤空的

現在看來,低估了無處不在的灰塵

用了十余年的桌凳,凳子的皮質覆面更換過

室內的木地板、木家具都由二手老木頭加工而成,一舉三得:購買價格低;美觀;全部可以經過拆卸后重復使用,很環保。

所以這麼多年以來,家里雖然舊了一些,但沒有大的變化,只需小的維護,打磨一下木飾面、為家具上木蠟油、更換使用了十年的冰箱和洗衣機。等上海的疫情進一步和緩,我們再修一修衛生間的馬桶和水龍頭。

2018年拜訪時遇見的橘貓已經去世

這只一歲多的小貓也是一家人領養來的

「敞開」的家

當然,我們也有想改變的地方。疫情封控的五十多天,五個人和一只貓擠在24坪的房子里,三個孩子上網課,Raefer開電話會議,我也需要工作,真的有點吵。而且家里是「敞開」的,只有2個臥室和洗手間有門,我幾次躲進洗手間,只為找一點清靜。

所以后來同Raefer說過,如果繼續長期住在這里,得多加一些門,況且孩子們大了,他們都需要獨屬于自己的地方。

弄堂里

我們住在老弄堂里,每天進出樓棟,需要穿過樓下三戶鄰居的公共廚房。當初正因為想了解中國文化、認識鄰居,才沒有找高層的現代住宅。平時經過公共廚房,我們也會和鄰居聊兩句,大家建立了好的關系。

如果要在上海換房子,預算范圍內,我們還是會找類似的社區,繼續使用環保自然的材料,裝太陽能熱水器等等。我先生也許會改進一些設備,2005年裝修時,沒有新風系統或智能空氣監測設備。如果我們現在裝修,可能會添上更智能的系統。

Raefer在加拿大鄉村環境中長大的,土地開闊,沒有太密集的房子,望出去都是自然景觀。后來他做過一陣子綠色建筑,現在幫助大企業做可循環的室內設計方案。其實我們倆,從工作到生活,都和環保、循環、可持續有關。

廚房的小黑板上寫著一行中文:你住在上海多長了?

Sherry與二女兒

疫情封控后,我們和朋友聊過,還能保持相對環保的生活習慣嗎?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可能大家遇到的困難和壓力是相似的。比如買菜,我平時買東西時,自帶購物袋,挑選的也是無塑料包裝或者能做到「零廢棄」的食材。但封控后,早上5點開始刷買菜app,關注團購,大家沒有辦法控制包裝。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為停滯的工作而焦慮,以及,家里的三個孩子功課做得怎樣了、他們有沒有敏感害怕,也是必須關心的問題。

所以,從一方面講,我們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口罩、塑料袋等一次性的物品。特殊時期,維持身心健康才是頭等大事,有些環保的生活習慣,的確不太能保持。

自制手工皂

姐弟倆做著問答游戲

但從另外一方面講,我們還是可以自覺地保持一些主導權。比如我將團購時收到的包裝袋都存著,現在出門買東西時就帶一個,作為購物袋。

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遠遠沒有做到極致的環保,也許沒有一個人、一個家庭能在方方面面都「環保」。

好多人問:能給一些日常的可持續生活建議嗎?我總說,你要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日常開銷是多少、習慣在哪里買東西、有多少閑暇時間、興趣是什麼……如果每天都要忙著工作,那麼想要堆肥、自己改舊衣服,顯然很難,但把瓶裝沐浴露換成肥皂,做這麼一件小事,就能帶來好多看不到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隨時切換重點,找到適合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方式。

不少綠植出自小兒子Aoran的「無心插柳」

我曾經用大豆做酸奶,在家用蚯蚓堆肥,或者自制皂角洗液、有機香皂等親善地球的生活用品,也為孩子們做衣服。

但隨著生活節奏的轉變,近幾年,這些事情我幾乎很少做了,但我們仍舊吃得健康、避免外賣,購買有機、應季、當地的食材。

農場、湖泊、綠道

曾經我們很愛莫干山,如今好久沒去,但還是選擇有森林、農場的地方散心,享受奔跑在自然里的感覺。去年我們到過嵊泗島、千島湖、四川的高原地帶。

過去兩三年,我偶爾帶著兩個女兒去上海的有機農場做志愿者,吃住在農場里,醒了就去地里或大棚干活,學習做農夫。我覺得疫情后,尤其是長期待在家里之后,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大自然,去感受土地和清新的空氣。

你問我,關于環保生活,還能說出新的內容嗎?好像沒有了。從生活的層面來說,自帶杯就是一種能達成「零廢棄」的行為,我們普通人的環保,就在于衣食住行。這些和我二十年前說的沒有什麼不同。但我們還是要不斷地彼此提醒。

左上角的牛仔布包是二女兒新做的

我們的行為,也能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點種子。我曾經用有機棉為孩子做衣服,兩個女兒看到我剪剪裁裁,覺得自己也能做,所以SaÏa從小就喜歡用舊衣服給娃娃做裝扮,現在也做包包。Ruohan曾經花3年的時間,做了一塊很大的拼布式被罩,一面所用的布料是我們在中國找到的老布和她的舊衣服,另一面用的是從加拿大的奶奶那里找到的老布,每一塊布料都裁成差不多一樣大的布條,再彼此拼接。

我們家很小,計算下來,人均面積只有十幾平米,所以儲物空間非常珍貴。書、玩具、衣服等等,一旦積攢起來,我們就得選擇性地處理掉一些舊物,捐給回收機構或送到二手物品交換市集。

舊衣交換活動

Ruohan愛讀書,她有時會去多抓魚這樣的二手商店買書,我也去買過衣服。但我的大部分衣服,還是來自于二手衣交換市集(swap)。你帶去一件干凈整潔的完好衣物,就能現場免費挑選一件喜歡的帶回家。包包、鞋子、日用品等等,都可以交換,現在很少逛街買新衣服。

二女兒SaÏa在swap活動上

2018年時,我就開始自己辦swap活動了。最初,這個概念吸引的主要是外國人,很多中國人覺得有趣,但只是看看,還是很猶豫:我要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呢?

但慢慢地,特別是去年,我們發現,來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她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好多衣服都是新的,如果扔掉,多浪費。我們也從交換衣服,發展為可以交換書、日用品等等。

軟木做的果盤、椰子殼小碗和竹碗

這樣的轉變過程,和我辦生態設計市集的經歷很相似。早在十多年前,因為Ruohan皮膚敏感,我開始做一個小小的有機棉童裝品牌。與此同時,還辦了一個匯聚有機、環保用品的市集,每年辦4次,竟然堅持了十幾年。還記得我們剛到上海時,在市場上很難找到環保可持續的日用物件,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說環保,我做市集的緊迫感,也慢慢減小了。

Sherry的朋友John做的牛皮紙包和筆袋

2020年開始,Sherry運營一個線上「市集」,那是包含2000多個群友的7個微信群,大家可以在群里定期發布環保產品,John也在群里

但在辦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我認識了不少朋友,他們大多在本職工作之外,做些和環保生活相關的事情,也研究出了自己的產品和品牌,我家就有不少他們送來的東西,包包、碗等等。

有個朋友John,學過戲劇、設計,也很喜歡涂鴉,他是上海一所藝術類幼兒園的園長。后來,他用牛皮紙做環保包包、筆袋等等。他也來過我們的swap好多次,覺得一個月或者幾個月一次swap是不能滿足需求的,于是就在一個社區里,找到固定的公共區域,做了可以長期交換二手物的空間fashion exchange。這很像一個實驗。

他和我們一樣,非常喜歡環保生活方面的跨界合作。環保的事并非只能交給環保主義者來做,除了研究環境的科學家、學者,還有很多人想實實在在地過一種環保生活。所以我們的圈子里,有做市場的、有IT、有設計師,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圈子越來越大,大家都能有所貢獻,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很多在上海做環保事業的人知道我們,也許是因為我們作為外國人,真的在上海待了很久,也以非常老派的方式,做相關的事情,過環保的生活。

照片墻與孩子們的畫

歡樂的一家人

所以可以說,這個家見證了很多,陪我們經歷事業的轉變,見證孩子的成長。家里的墻壁上,掛滿了孩子的照片與畫作,這是他們的成長印記。孩子們,也在這里積累層層疊疊的回憶。

Ruohan的作品

今年初,Ruohan在Kindle上發布了自己的繪本。大概八九年前的一天,Raefer很晚才到家,兩個女兒問:爸爸為什麼回家這麼晚?Raefer就隨口和她們講了一個故事。Ruohan聽了很喜歡。她就以這個故事為雛形,自己畫插畫、排版,慢慢將它做成了一本書。我還幫她印刷了出來。

兩個小一些的孩子,很寶貝他們的舊衣服、玩具,還曾經和我說:將來也不要賣掉這個房子,因為這是他們的家,有許多回憶,他們以后也要帶著自己的孩子回來看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