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一女嬰被輾轉離開6次,25年后她出資130萬,建豪華別墅送養母

一位以拾荒為生的七旬老婦, 一個被離開6次僅滿30天的女嬰, 一次偶然的相遇, 把這一老一少的坎坷命運連接在了一起。

本不是親生, 卻用一輩子的時間譜寫了一段流傳于世的佳話。

這個真實的故事, 發生在1992年安徽省安慶岳西縣天堂鎮東山村。

在九十年代的貧窮小村莊里, 村民們的重男輕女思想還非常嚴重, 如果出生的是女孩, 往往要面臨被離開的命運。

而這個僅滿30天的女嬰, 就已被輾轉離開6次。

路過的村民一看是女嬰, 便不再理會, 加上這女嬰看著臉色發黃、身體瘦削, 說不定有什麼疾病才被放在這, 這筆治療的費用對于貧困的村民來說也是無法承擔的。

這一天, 胡杏珍在家門口聽到遠處傳來嬰兒的啼哭聲, 她連忙跑過去一看。

在草叢中竟然躺著一個被包裹在破爛襁褓中的女嬰, 這個女嬰面黃肌瘦, 張著嘴巴哇哇大哭, 小小的臉龐上掛滿了淚水。

這哭聲一陣一陣地傳來, 讓胡杏珍聽得難過不已, 她決定要把這個可憐的女嬰抱回家撫養。

可胡杏珍家在這個小村里是出了名的貧困, 加上她年已過半百, 又如何能靠自己的微薄之力把這個女嬰撫養長大呢?

何況養大女嬰之后, 養女又將如何對待這個曾救她一命的七旬老婦呢?

這一切都是未知的, 可胡杏珍一時也考慮不了那麼多了, 在她的眼里, 此刻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她想讓這個女嬰活下來。

「這麼小的生命, 經不起太多的折騰, 雖然是女孩, 但也是一條生命啊。 」胡杏珍說。

而胡杏珍和她丈夫直到50歲也無兒無女, 這也一直是他倆的遺憾。

可當她高高興興地把女嬰帶回家, 卻遭到了她丈夫的強烈反對。

原來這種事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胡杏珍早在之前就撫養過一個女嬰, 卻因疾病在兩歲早歿, 一度讓胡杏珍過于傷心。

而他們的家庭條件本就貧困, 為治療之前生病的女嬰已經花掉了家里大部分的積蓄, 現在再去撫養一個女嬰無疑是雪上加霜, 怎麼還能夠生存得下去呢?

胡杏珍與丈夫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在她的強烈勸說和堅持下, 胡杏珍的丈夫也只好答應了她這個決定。

由于家里買不起奶粉, 胡杏珍只好用家里的米熬制成米糊來代替奶粉, 一點點地喂給這個僅滿30天的女嬰, 全天24小時地悉心照料、寸步不離。

等到深夜女嬰熟睡, 胡杏珍再悄悄跑到山坡上挖些可食用的野菜, 來作為自己第二天的糧食。

胡杏珍的丈夫也決定外出務工, 去城里干些苦力活來補貼家用。

日子雖然艱難, 但胡杏珍的生活因為多了這個女嬰的存在, 倒也增添了許多趣味。

當女嬰牙牙學語,開始學會喊第一聲「媽媽」時,胡杏珍的心里樂開了花。

時間一點一滴地度過,女嬰也漸漸長成了一個4歲的小女孩,胡杏珍給這個女孩取名為「王東紅」。

可快樂不長,不幸就再一次降臨在了這個貧困的家庭之上。

遠在外地務工的丈夫竟傳來悲傷的消息,因為施工從高處不小心摔落受傷嚴重。

這對于胡杏珍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可她還是毅然決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養育著才4歲的女孩,一邊照料著躺在病床上的丈夫。

家里沒了丈夫的經濟來源,生活也變得更加艱難。

胡杏珍不得不拿著麻袋去村里靠拾荒為生,這一撿就是20多個年。

「認識胡杏珍是在我家門口,那天傍晚下著小雨,看到她一個人睡在路邊,旁邊有兩個裝著廢品的袋子,上前查看,發現她昏迷了,于是,將她領回家,弄些飯給她吃。沒想到她吃兩口后,就把飯菜裝起來,說要帶回去給女兒吃。」

天堂鎮一位儲姓村民介紹說。

可即便如此,丈夫還是在18個月后就離開了。

面對著丈夫的離開,胡杏珍的心里充滿了絕望,她在最熬不下去的時候還想過自我了結,可眼看養女還那麼小,自己離開了她怎麼辦呢?

為了養女,再苦再累也要活下去,胡杏珍想。

從那以后,胡杏珍的養女便成為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在貧苦交加的日子里,一老一小的母女相依為命。

胡杏珍小時因為家庭條件貧苦,沒有讀書的機會,所以她覺得一定要讓養女王東紅去念書,因為只有讀書才能有出息,長大以后才不會像自己因為沒文化過得那麼辛苦。

為了湊齊養女的學費,胡杏珍不僅要去附近的村子里拾荒,還要早起晚歸地去地里勞作,種一些小菜然后挑到鎮上去賣。

多余的時間,還要接一些雜活,給別人家織毛衣、縫補衣物,以此來獲得一些微薄的報酬。

王東紅小學和國中的學費,每次胡杏珍都要花時間湊好久才能湊齊。

小小的王東紅知道養母胡杏珍的不容易,在放學回家之后,也幫養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

由于過度思念丈夫,胡杏珍也常常一個人偷偷抹眼淚。

王東紅看到自己的養母為了供養自己上學這麼辛苦,不止一次哭著說:

「媽媽,我不想讀書了,你別那麼辛苦了。」

而胡杏珍總會語重心長地對王東紅說:「孩子,你一定好好念書,將來才能有出息。」

從小就乖巧懂事的王東紅,一直學習成績優異,而學校里的老師也都把王東紅的努力看在眼里,在學業上也給了她不少的幫助。

但養女漸漸長大,學費也越來越貴。

胡杏珍賺的錢遠遠不夠,養女學費的問題也成了這個家庭最大的難題。

才國中畢業的王東紅便決定去鎮上的一家飯館打工賺錢。

當別的孩子中考結束后都在家中玩樂,年僅14歲的王東紅卻一直待在飯館里,打了整整三個月的暑假工,每天下班還要走上2公里的山路回家。

可整個暑假賺到的工資,直到高中開學還是沒有交上全部的學費,王東紅便不能及時入學,就再次產生了輟 學的想法。

但幸運的是,王東紅在飯館里遇到了自己國中的班主任,班主任詢問起了王東紅為什麼不上學。

王東紅便把自己家里的情況和自己想輟學的想法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安慰她說不要放棄,一定要堅持上學,之后便為王東紅尋求了社會公益組織的幫助。

養母王杏珍得知這個消息后也非常開心。

王東紅的事跡漸漸被很多好心人知曉,他們為王東紅上高中提供了金錢上的愛心資助,王東紅也再次回到了高中念書,最后順利地完成了高中學業。

養母胡杏珍不時告訴王東紅,等以后學有所成,一定要報答那些曾經資助過她上學的叔叔阿姨,一定要把這份恩情銘記在心。

王東紅很感謝那些幫助自己的愛心人士,畢業以后,王東紅還時不時去探望那些曾幫助過自己的人。

讀書的機會即便如此來之不易,王東紅也沒忘記要努力學習,并且最后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出了這個貧困落后的小村落,去往了外面的大城市工作。

她成為了一名導游,帶領游客走遍了岳西的每一片山水。

在外工作之余,也沒有忘記養母胡杏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經常把自己工資的一部分寄給農村里的養母改善生活。

后來王東紅為了更好地照顧養母,便決定回到縣里工作,她憑借著自己的積蓄和商業眼光,在縣里開了自己的店鋪,生意做得很好。

在工作途中還認識了她現在的丈夫,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王冬紅說:

「養母一直盼著我早點成家生孩子,這樣她才能放心。我很幸運,沒有讓她失望。」

隨著養女王東紅漸漸長大,養母胡杏珍也一天天衰老。

王東紅便決定把養母胡杏珍接到縣城里居住,也方便照顧早已年過七旬的養母。

可胡杏珍始終在村里居住久了,閑不下來,無法適應縣城里的生活,還是想回到村里的老房子居住,偶爾還能夠做些種菜、喂雞的農活。

胡杏珍執意要回去,養女王東紅也留不住。

但村里的房子年老失修,早已成為危房,再居住下去也很危險。

王東紅知道養母之前看到別人家建新房很羨慕,于是王東紅便考慮給養母胡杏珍在村里也建一棟新房子。

不僅是希望勞累了一輩子的養母能夠在村里安享晚年,也算是滿足養母的一個心愿。

養女王東紅和丈夫商量過后,決定拿出130萬在村子蓋新房。

「我愛人也很孝順,他聽后馬上就同意了,還出了大部分錢。」王冬紅說。

蓋新房的事情就這麼敲定了,可途中又出現了一些意外情況。

原來通往老房子只有一條很窄的小路,運送建房材料的貨車根本無法通過,而老房子的門前又是別人家的茶園。

于是王東紅又花錢買下了這片茶園,直到把大路修好,建房材料才能通過貨車運送進來。

王東紅給養母蓋的是一座雙層洋房,一樓劃為會客區,分別是客廳、廚房、臥室、廁所,二樓劃定為休息區,分別是五間寬敞的臥室。

施工期間,工人們在工地上攪拌水泥、砌磚糊墻,胡杏珍就在旁邊給工人們燒水、收拾雜物。

沒過多久,氣派的雙層洋房就建好了,村里的人們都紛紛前來參觀,洋房不僅有著歐式建筑的尖頂,還是石雕護欄,就連大門也刻著精美的雕花。

胡杏珍高興地說:

「我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住進女兒送的新房子中,這房子太大了,我一輩子都沒住過這麼好的房子。」

王東紅在新房子建完之后,還在村子里辦了宴席,村子里一半的人都前來祝賀,紛紛為養女王東紅豎起大拇指,羨慕胡杏珍有個這麼好的女兒,都說雖不是親閨女,卻比親閨女還孝順。

「她養我小,我養她老。」王東紅笑著回應道。

這對母女的故事漸漸在當地廣為流傳,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甚至還得到了政府的表彰。

王東紅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道:

「如果沒有我媽媽,我可能在一歲不到的時候就沒了,我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將我養育成人,我現在回報恩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我不覺得這是什麼大好事,這是我應該做的事。」

俗話說,生恩不如養恩大,養育之恩大于天。

一些生而不養的父母,才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父母。而養育往往要比生育更加重要,也更耗費時間和精力。

養母胡杏珍和養女王東紅之間本是陌生人,如果沒有25年前那場偶然的相遇,沒有胡杏珍對女嬰的關心與照料,或許也不會有王東紅的今天。

胡杏珍在自己的生活條件如此艱苦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撫養這個被離開的僅滿30天的女嬰,這本身就需要著莫大的愛和勇氣。

經過胡杏珍二十多年含辛茹苦地付出,才把養女王東紅撫養長大,讓王東紅有了更好的生活。

王東紅不是胡杏珍懷胎十月的女兒,胡杏珍卻用自己的25年時光詮釋了母愛的偉大和意義,才讓這對本無親緣的母親和女兒之間有了更加深刻的羈絆。

而養女王東紅也銘記著這份養育之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操勞一生的養母能夠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在這個貧窮的小村子里住上了雙層的豪華洋房。

胡杏珍和王東紅在20多年相依為命的艱苦生涯之中,早已積累了不是親生母女,卻勝似親生母女的濃厚親情。

-完-

當女嬰牙牙學語,開始學會喊第一聲「媽媽」時,胡杏珍的心里樂開了花。

時間一點一滴地度過,女嬰也漸漸長成了一個4歲的小女孩,胡杏珍給這個女孩取名為「王東紅」。

可快樂不長,不幸就再一次降臨在了這個貧困的家庭之上。

遠在外地務工的丈夫竟傳來悲傷的消息,因為施工從高處不小心摔落受傷嚴重。

這對于胡杏珍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可她還是毅然決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養育著才4歲的女孩,一邊照料著躺在病床上的丈夫。

家里沒了丈夫的經濟來源,生活也變得更加艱難。

胡杏珍不得不拿著麻袋去村里靠拾荒為生,這一撿就是20多個年。

「認識胡杏珍是在我家門口,那天傍晚下著小雨,看到她一個人睡在路邊,旁邊有兩個裝著廢品的袋子,上前查看,發現她昏迷了,于是,將她領回家,弄些飯給她吃。沒想到她吃兩口后,就把飯菜裝起來,說要帶回去給女兒吃。」

天堂鎮一位儲姓村民介紹說。

可即便如此,丈夫還是在18個月后就離開了。

面對著丈夫的離開,胡杏珍的心里充滿了絕望,她在最熬不下去的時候還想過自我了結,可眼看養女還那麼小,自己離開了她怎麼辦呢?

為了養女,再苦再累也要活下去,胡杏珍想。

從那以后,胡杏珍的養女便成為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在貧苦交加的日子里,一老一小的母女相依為命。

胡杏珍小時因為家庭條件貧苦,沒有讀書的機會,所以她覺得一定要讓養女王東紅去念書,因為只有讀書才能有出息,長大以后才不會像自己因為沒文化過得那麼辛苦。

為了湊齊養女的學費,胡杏珍不僅要去附近的村子里拾荒,還要早起晚歸地去地里勞作,種一些小菜然后挑到鎮上去賣。

多余的時間,還要接一些雜活,給別人家織毛衣、縫補衣物,以此來獲得一些微薄的報酬。

王東紅小學和國中的學費,每次胡杏珍都要花時間湊好久才能湊齊。

小小的王東紅知道養母胡杏珍的不容易,在放學回家之后,也幫養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

由于過度思念丈夫,胡杏珍也常常一個人偷偷抹眼淚。

王東紅看到自己的養母為了供養自己上學這麼辛苦,不止一次哭著說:

「媽媽,我不想讀書了,你別那麼辛苦了。」

而胡杏珍總會語重心長地對王東紅說:「孩子,你一定好好念書,將來才能有出息。」

從小就乖巧懂事的王東紅,一直學習成績優異,而學校里的老師也都把王東紅的努力看在眼里,在學業上也給了她不少的幫助。

但養女漸漸長大,學費也越來越貴。

胡杏珍賺的錢遠遠不夠,養女學費的問題也成了這個家庭最大的難題。

才國中畢業的王東紅便決定去鎮上的一家飯館打工賺錢。

當別的孩子中考結束后都在家中玩樂,年僅14歲的王東紅卻一直待在飯館里,打了整整三個月的暑假工,每天下班還要走上2公里的山路回家。

可整個暑假賺到的工資,直到高中開學還是沒有交上全部的學費,王東紅便不能及時入學,就再次產生了輟 學的想法。

但幸運的是,王東紅在飯館里遇到了自己國中的班主任,班主任詢問起了王東紅為什麼不上學。

王東紅便把自己家里的情況和自己想輟學的想法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安慰她說不要放棄,一定要堅持上學,之后便為王東紅尋求了社會公益組織的幫助。

養母王杏珍得知這個消息后也非常開心。

王東紅的事跡漸漸被很多好心人知曉,他們為王東紅上高中提供了金錢上的愛心資助,王東紅也再次回到了高中念書,最后順利地完成了高中學業。

養母胡杏珍不時告訴王東紅,等以后學有所成,一定要報答那些曾經資助過她上學的叔叔阿姨,一定要把這份恩情銘記在心。

王東紅很感謝那些幫助自己的愛心人士,畢業以后,王東紅還時不時去探望那些曾幫助過自己的人。

讀書的機會即便如此來之不易,王東紅也沒忘記要努力學習,并且最后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出了這個貧困落后的小村落,去往了外面的大城市工作。

她成為了一名導游,帶領游客走遍了岳西的每一片山水。

在外工作之余,也沒有忘記養母胡杏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經常把自己工資的一部分寄給農村里的養母改善生活。

后來王東紅為了更好地照顧養母,便決定回到縣里工作,她憑借著自己的積蓄和商業眼光,在縣里開了自己的店鋪,生意做得很好。

在工作途中還認識了她現在的丈夫,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王冬紅說:

「養母一直盼著我早點成家生孩子,這樣她才能放心。我很幸運,沒有讓她失望。」

隨著養女王東紅漸漸長大,養母胡杏珍也一天天衰老。

王東紅便決定把養母胡杏珍接到縣城里居住,也方便照顧早已年過七旬的養母。

可胡杏珍始終在村里居住久了,閑不下來,無法適應縣城里的生活,還是想回到村里的老房子居住,偶爾還能夠做些種菜、喂雞的農活。

胡杏珍執意要回去,養女王東紅也留不住。

但村里的房子年老失修,早已成為危房,再居住下去也很危險。

王東紅知道養母之前看到別人家建新房很羨慕,于是王東紅便考慮給養母胡杏珍在村里也建一棟新房子。

不僅是希望勞累了一輩子的養母能夠在村里安享晚年,也算是滿足養母的一個心愿。

養女王東紅和丈夫商量過后,決定拿出130萬在村子蓋新房。

「我愛人也很孝順,他聽后馬上就同意了,還出了大部分錢。」王冬紅說。

蓋新房的事情就這麼敲定了,可途中又出現了一些意外情況。

原來通往老房子只有一條很窄的小路,運送建房材料的貨車根本無法通過,而老房子的門前又是別人家的茶園。

于是王東紅又花錢買下了這片茶園,直到把大路修好,建房材料才能通過貨車運送進來。

王東紅給養母蓋的是一座雙層洋房,一樓劃為會客區,分別是客廳、廚房、臥室、廁所,二樓劃定為休息區,分別是五間寬敞的臥室。

施工期間,工人們在工地上攪拌水泥、砌磚糊墻,胡杏珍就在旁邊給工人們燒水、收拾雜物。

沒過多久,氣派的雙層洋房就建好了,村里的人們都紛紛前來參觀,洋房不僅有著歐式建筑的尖頂,還是石雕護欄,就連大門也刻著精美的雕花。

胡杏珍高興地說:

「我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住進女兒送的新房子中,這房子太大了,我一輩子都沒住過這麼好的房子。」

王東紅在新房子建完之后,還在村子里辦了宴席,村子里一半的人都前來祝賀,紛紛為養女王東紅豎起大拇指,羨慕胡杏珍有個這麼好的女兒,都說雖不是親閨女,卻比親閨女還孝順。

「她養我小,我養她老。」王東紅笑著回應道。

這對母女的故事漸漸在當地廣為流傳,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甚至還得到了政府的表彰。

王東紅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道:

「如果沒有我媽媽,我可能在一歲不到的時候就沒了,我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將我養育成人,我現在回報恩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我不覺得這是什麼大好事,這是我應該做的事。」

俗話說,生恩不如養恩大,養育之恩大于天。

一些生而不養的父母,才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父母。而養育往往要比生育更加重要,也更耗費時間和精力。

養母胡杏珍和養女王東紅之間本是陌生人,如果沒有25年前那場偶然的相遇,沒有胡杏珍對女嬰的關心與照料,或許也不會有王東紅的今天。

胡杏珍在自己的生活條件如此艱苦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撫養這個被離開的僅滿30天的女嬰,這本身就需要著莫大的愛和勇氣。

經過胡杏珍二十多年含辛茹苦地付出,才把養女王東紅撫養長大,讓王東紅有了更好的生活。

王東紅不是胡杏珍懷胎十月的女兒,胡杏珍卻用自己的25年時光詮釋了母愛的偉大和意義,才讓這對本無親緣的母親和女兒之間有了更加深刻的羈絆。

而養女王東紅也銘記著這份養育之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操勞一生的養母能夠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在這個貧窮的小村子里住上了雙層的豪華洋房。

胡杏珍和王東紅在20多年相依為命的艱苦生涯之中,早已積累了不是親生母女,卻勝似親生母女的濃厚親情。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