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瑾歿后無人敢收,一雙兒女被人「偷偷留下」,兒子后成「富豪」

一百多年前, 祖國風雨飄搖之際, 民族英雄秋瑾慨然提筆, 寫下了這首《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然而, 大廈將傾, 又怎是她一人能匡扶的?

1907年7月15日, 秋瑾在清政府的阻撓下, 在紹興古軒亭口被誅。 實際上就設置在菜市口, 執行時, 圍觀群眾很多, 人們難以理解這個出生名門的女人為何會犯大錯, 以至于被誅。

圖1

之后, 秋瑾靜靜地躺在菜市口, 正值夏天, 禁不住高溫和日曬, 眼看著就要腐爛了, 卻始終無人敢來收拾。

菜市場本就熱鬧, 人來人往的, 卻一連幾天都沒人多看她一眼, 路過時, 人們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 怕沾上了晦氣。

當時, 清廷雖然氣數將盡, 但百足之蟲, ㄙˇ而不僵, 朝廷和官員們仍有余威, 以至于無人敢為一個犯了重錯的女人收拾。

眼看著秋瑾毫無體面, 她的閨中好友、反清同盟吳芝瑛坐不住了。 吳芝瑛召集了一些好友, 趁著夜色悄悄潛入紹興城內,

將秋瑾帶了出來, 避開清廷耳目, 悄悄安Z了她。 1908年時, 又將秋瑾墓移到了杭州西湖的西冷橋附近, 讓她獨享此地風光。

圖2

吳芝瑛是何許人也?她為什麼敢替秋瑾收拾?秋瑾慷慨被誅后, 她的丈夫和孩子們如何了?

秋風秋雨愁煞人

「說吧, 你還有什麼話沒說?」1907年7月13日,

秋瑾在紹興大通學堂受審。 山陰縣令李鐘岳很同情這個女子, 因此, 在誅她之前, 特意問她是否還有話要留給家人。

沒想到, 秋瑾只是倔強地揮筆寫下七個字「秋風秋雨愁煞人」。 短短七字中, 無一絲兒女情長, 也不帶任何的對人間的留戀, 只關乎家國大事, 只憂心山河飄搖。 如此胸襟, 令李鐘岳羞愧不已。

當年主持這場審訊的, 是浙江紹興府知府貴福。 他本來算是秋瑾的朋友, 曾在秋瑾創辦大通學堂時為其題字「競爭世界, 雄冠地球」, 還曾和學生們合影留念。 然而, 他卻在秋瑾打算組織起義之后, 迅速帶人圍堵大通學堂, 將秋瑾緝拿下, 并親自訊問。

然而, 秋瑾在整個審訊過程中緊咬嘴唇, 一言不發, 甚至在貴福問及同黨時, 當場指出貴福同自己關系匪淺, 令這位清廷官員尷尬不已。

審訊過后, 盡管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 貴福擅自偽造了一份完美的證據, 并強迫秋瑾按下了指印, 隨后擅自通過電報請示了自己上司——浙江巡撫張曾揚, 要求迅速處ㄙˇ秋瑾。 因貴福擅作主張、公報私仇,

秋瑾才會歿在古軒亭口。

圖4

事后, 李鐘岳在愧悔之中選擇了自ㄕㄚ, 貴福則在罵聲中改了名字, 偷偷溜到了安徽改任寧國知府。

短短4年之后, 1911年, 辛亥G命在武昌響起, 擊碎了貴福等人的春秋大夢, 也告慰了秋瑾的在天之靈。

休言女子非英物

秋瑾, 字競雄,號「鑒湖女俠」,1875年出生于福建省云霄縣。她的父親是時任官湖南郴州知州的秋壽南,秋壽南出身于浙江蕭山的名門望族,為人溫和儒雅,重視子女的教育。

小時候,秋瑾和哥哥一起上私塾,學習四書五經,尤其喜歡史書。閑暇時,她還常常和哥哥們學習騎馬,與其他的大家閨秀不同,秋瑾不僅飽讀詩書,還身強體健,沒有舊文化里推崇的弱柳扶風之態,唯有新時代的康健強裝之姿。

圖5

1894年,秋瑾長到了19歲,已經是一個娉婷秀雅的少女了。到了適宜婚嫁的年齡,盡管渴望自由,但她仍舊遵循父親的安排,和王廷鈞成了親。婚后,王廷鈞在湖南湘潭開設了一家「義源當鋪」,靠經營當鋪的生意養家,秋瑾也隨丈夫搬到了湘潭。

1897年,秋瑾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王沅德。1901年,她又為丈夫生下了一個女兒,乖巧可愛,叫做王燦芝。此時,秋瑾和王廷鈞已經成婚多年,兒女雙全,本該和睦恩愛,攜手余生,卻突然出了問題。

原來啊,1990年時,王廷鈞得到了一個京官的職位,舉家搬遷,安定下來之后,王廷鈞就被京城的亂花迷了眼,整日和朋友們在戲園子、花柳巷里鬼混,夜不歸宿,忽略了妻子和一雙兒女,這讓秋瑾非常苦惱。

圖6

恰在此時,秋瑾遇到了吳芝瑛。吳芝瑛別號「萬柳夫人」,是無錫名士廉泉的夫人,出生書香門第,曾是曾國藩的入室弟子,在書法上很有造詣,著有《鞠隱山莊詩集》。

吳芝瑛作為名家之徒、名士之妻,思想非常開明,熱衷于學習新鮮事物,對西方新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她告訴秋瑾,男人和女人都應該是平等的,假如她的丈夫對婚姻不忠,那她也該撂開手,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圖7

秋瑾若有所思地聽著這些新鮮的學說,很快開始穿男裝,像丈夫王廷鈞一樣出入戲院,還和丈夫提出自己想去留學。在無數次爭吵之后,秋瑾逐漸占了上風,

危局如斯敢惜身

1904年,秋瑾終于下定了決心,要一人前往日本留學。臨行前,她當掉了全部嫁妝,以此湊齊了留學的費用。此外,她提出和王廷鈞絕交,一兒一女都留給王家撫養,但此后,自己再也不受王家約束。

來到日本后,秋瑾終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她勤奮學習,積極交友,認識了魯迅等進步人士,在這些有識之士的影響下,秋瑾接觸到了更多的新思想、新觀念,為日后回國開展G命事業奠定了基礎。

圖8

1906年,秋瑾學成歸國,創建了共愛會,號召女同胞們站起來,爭取屬于自己的權利,勇敢地追求男女平等,并積極參與到G命中去。

1907年,《中華女報》正式成立,秋瑾是這份獨一無二的女報的主要負責人,她頗有雄心壯志,不斷踐行著自己的理想——推翻清政府,建立一個更美好、更平等的社會。

圖9

當清廷壓制G命人士的風聲傳出時,為了避免連累家人,秋瑾毅然與王廷鈞失婚。王廷鈞此刻已經回心轉意,但他始終是富貴之家的少爺,從不懂得什麼時代大勢,只是暗暗為秋瑾擔心。在秋瑾被誅后,王廷鈞甚至不敢前去為她收拾,令人唏噓。

從「秋瑾之女」到「東方女飛將」

秋瑾走后,王廷鈞內心愧悔萬分。原來,當秋瑾遠赴東瀛留學后,王廷鈞就已經開始后悔了。他后悔自己不珍惜夫妻情意,后悔自己曾經的行為,也痛恨自己的懦弱。

悲痛和愧疚幾乎拖垮了王廷鈞的身體,他一蹶不振,借9消愁,無心管理家族生意,也很少照顧兒女。1909年,秋瑾離開兩年后,她的丈夫王廷鈞也隨之而去了。

圖10

秋瑾離開時,她的小女兒年僅六歲,大兒子也才10歲,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卻不得不接受父母接連離開的悲劇。

幸而秋瑾生前曾經和謝滌泉的續弦夫人交好,1904年時就讓女兒王燦芝認她為養母,此后,秋瑾忙于事業,謝夫人對王燦芝多有照顧,教她讀書認字,將來繼承母親的未竟之志。

秋瑾出事后,謝家生怕她的女兒被人盯上,便派了一位鄧姓女仆將王燦芝偷偷帶回湖南湘潭。后來,王燦芝被養在祖母膝下,家教極嚴,這使她的一言一行都與秋瑾十分相似,性格也豪爽灑脫,自稱「小俠」,喜歡功夫。

圖11

15歲時,王燦芝偷偷跑到當地的武館里,向武藝高超的王大老倌拜師學藝,并坦言:「我從小就羨慕俠客那一流人物。我覺得學精了武藝,專為人間抱不平,把那般貪污作壞事的人ㄕㄚ一個干凈,這是一件多麼痛快的事!」不過,當時她年紀尚小,最終沒能找到ㄕㄚ母仇人,只得暫時作罷。

不過,她并沒有放棄報仇。1920年,王燦芝為了逃避與曾國藩后人定下的「娃娃親」而只身來到上海,如同母親當年一樣,背井離鄉,心懷壯志,進入了為紀念秋瑾而創立的「競雄女校」學習,后來考入上海大夏大學行政系。

1927年,王燦芝打算接任競雄女校的校長一職,當時,她廣納賢才,擴大了學習的規模,讓更多女生能學習知識,改變命運。

圖12

但王燦芝并不滿足于此,她渴望做更多的事,渴望像母親一樣,參與到偉大的事業中去。1928年時,她幸運地得到了政府資助,有機會去美國紐約大學攻讀飛機制造與航空技術。她打定主意,一旦學成歸來,就回到祖國投身航空事業建設。

1930年,王燦芝畢業回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首位女飛行員,先后在政府航空署、航空學校任職任教。

此時,她已經擺脫了「秋瑾女兒」的名頭,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當然,她從沒忘記自己的身份,無論過去多少年,她心里始終有著報仇的想法,只是在暗中查訪,等待時機。

圖13

終于,王燦芝在1931年時得知了ㄕㄚ母仇人貴福已經改名趙景琪,如今藏身于長春市,便打算動身前往長春報仇。

然而,不久之后便發生了舉世震驚的「九一八事變」,家國動蕩,這阻礙了王燦芝的計劃。她留了下來,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飛行員,踐行了母親的遺志,投身于一場新的G命,以自己的方式報效祖國。

從「秋瑾之子」到湖南富商

而秋瑾的兒子王沅德,也有著與母親相似的性格,鋒芒畢露,常懷壯志。1911年,辛亥G命時期,年僅14歲的王沅德為了成為和母親一樣勇敢的人,毅然加入同盟會,為革命盡著自己的一份力。

辛亥G命后,由于年紀太小,其他成員紛紛勸他繼續上學,免得荒疏學業,于前程不利。于是,王沅德回到了學校,幾年后考入了上海正風大學。畢業之后,他在湖北省漢口《江聲日報》、湖南文史研究館等擔任文職,雅好詩文,文風頗有母親的風采。

工作幾年后,王沅德意識到,中華經濟基礎薄弱,當務之急是要發展實務,重視教育,這樣才能改變中華的現狀,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因此,他打算從家族生意開始,學習經商。

圖14

由于王家在當地人脈很廣,商鋪眾多,他很快就熟悉了經商技巧,并善于創新,敢于投資新興產業,如電燈等。不久,他就總結出了屬于自己的生意經,擁有了自己的公司。

在此后的人生中,王沅德擔任過湖南湘潭電燈公司董事長、湘潭膏鹽礦董事長,湘潭當地的綢緞莊、鹽店等大多有他的股份,中年時,他就成為了湖南首富。

賺得盆滿缽滿之后,他也不忘支持教育,當妹妹擔任競雄女校校長時,他就給學校捐過3000塊,這在當時可算是一筆巨款。

動亂期間,王沅德加入了「民G」組織,他樂善好施,常常仗義疏財,也十分樂意資助各界G命人士,對共產黨更是傾囊相助,從不吝嗇,在湘潭名聲極好,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儒商」。

圖15

商人逐利本是天性,然而在王沅德卻少有銅臭味,他一身正氣,家財萬貫,卻從未將金錢視作一切。他始終記得,自己是秋瑾的兒子,理應成為像母親一樣心懷天下、匡扶正義的人,否則便是有愧于母親,有愧于天地。

王沅德和王燦芝作為秋瑾的孩子,雖然幼年時期沒了父親和母親,但他們仍然堅強而積極地成長著,從未自輕,也從沒有踏上歪路。

長大后,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算是實現了秋瑾的壯志,和母親一同,為中華的G命事業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假若秋瑾在天有靈,大概也會感到欣慰吧。

字競雄,號「鑒湖女俠」,1875年出生于福建省云霄縣。她的父親是時任官湖南郴州知州的秋壽南,秋壽南出身于浙江蕭山的名門望族,為人溫和儒雅,重視子女的教育。

小時候,秋瑾和哥哥一起上私塾,學習四書五經,尤其喜歡史書。閑暇時,她還常常和哥哥們學習騎馬,與其他的大家閨秀不同,秋瑾不僅飽讀詩書,還身強體健,沒有舊文化里推崇的弱柳扶風之態,唯有新時代的康健強裝之姿。

圖5

1894年,秋瑾長到了19歲,已經是一個娉婷秀雅的少女了。到了適宜婚嫁的年齡,盡管渴望自由,但她仍舊遵循父親的安排,和王廷鈞成了親。婚后,王廷鈞在湖南湘潭開設了一家「義源當鋪」,靠經營當鋪的生意養家,秋瑾也隨丈夫搬到了湘潭。

1897年,秋瑾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王沅德。1901年,她又為丈夫生下了一個女兒,乖巧可愛,叫做王燦芝。此時,秋瑾和王廷鈞已經成婚多年,兒女雙全,本該和睦恩愛,攜手余生,卻突然出了問題。

原來啊,1990年時,王廷鈞得到了一個京官的職位,舉家搬遷,安定下來之后,王廷鈞就被京城的亂花迷了眼,整日和朋友們在戲園子、花柳巷里鬼混,夜不歸宿,忽略了妻子和一雙兒女,這讓秋瑾非常苦惱。

圖6

恰在此時,秋瑾遇到了吳芝瑛。吳芝瑛別號「萬柳夫人」,是無錫名士廉泉的夫人,出生書香門第,曾是曾國藩的入室弟子,在書法上很有造詣,著有《鞠隱山莊詩集》。

吳芝瑛作為名家之徒、名士之妻,思想非常開明,熱衷于學習新鮮事物,對西方新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她告訴秋瑾,男人和女人都應該是平等的,假如她的丈夫對婚姻不忠,那她也該撂開手,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圖7

秋瑾若有所思地聽著這些新鮮的學說,很快開始穿男裝,像丈夫王廷鈞一樣出入戲院,還和丈夫提出自己想去留學。在無數次爭吵之后,秋瑾逐漸占了上風,

危局如斯敢惜身

1904年,秋瑾終于下定了決心,要一人前往日本留學。臨行前,她當掉了全部嫁妝,以此湊齊了留學的費用。此外,她提出和王廷鈞絕交,一兒一女都留給王家撫養,但此后,自己再也不受王家約束。

來到日本后,秋瑾終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她勤奮學習,積極交友,認識了魯迅等進步人士,在這些有識之士的影響下,秋瑾接觸到了更多的新思想、新觀念,為日后回國開展G命事業奠定了基礎。

圖8

1906年,秋瑾學成歸國,創建了共愛會,號召女同胞們站起來,爭取屬于自己的權利,勇敢地追求男女平等,并積極參與到G命中去。

1907年,《中華女報》正式成立,秋瑾是這份獨一無二的女報的主要負責人,她頗有雄心壯志,不斷踐行著自己的理想——推翻清政府,建立一個更美好、更平等的社會。

圖9

當清廷壓制G命人士的風聲傳出時,為了避免連累家人,秋瑾毅然與王廷鈞失婚。王廷鈞此刻已經回心轉意,但他始終是富貴之家的少爺,從不懂得什麼時代大勢,只是暗暗為秋瑾擔心。在秋瑾被誅后,王廷鈞甚至不敢前去為她收拾,令人唏噓。

從「秋瑾之女」到「東方女飛將」

秋瑾走后,王廷鈞內心愧悔萬分。原來,當秋瑾遠赴東瀛留學后,王廷鈞就已經開始后悔了。他后悔自己不珍惜夫妻情意,后悔自己曾經的行為,也痛恨自己的懦弱。

悲痛和愧疚幾乎拖垮了王廷鈞的身體,他一蹶不振,借9消愁,無心管理家族生意,也很少照顧兒女。1909年,秋瑾離開兩年后,她的丈夫王廷鈞也隨之而去了。

圖10

秋瑾離開時,她的小女兒年僅六歲,大兒子也才10歲,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卻不得不接受父母接連離開的悲劇。

幸而秋瑾生前曾經和謝滌泉的續弦夫人交好,1904年時就讓女兒王燦芝認她為養母,此后,秋瑾忙于事業,謝夫人對王燦芝多有照顧,教她讀書認字,將來繼承母親的未竟之志。

秋瑾出事后,謝家生怕她的女兒被人盯上,便派了一位鄧姓女仆將王燦芝偷偷帶回湖南湘潭。后來,王燦芝被養在祖母膝下,家教極嚴,這使她的一言一行都與秋瑾十分相似,性格也豪爽灑脫,自稱「小俠」,喜歡功夫。

圖11

15歲時,王燦芝偷偷跑到當地的武館里,向武藝高超的王大老倌拜師學藝,并坦言:「我從小就羨慕俠客那一流人物。我覺得學精了武藝,專為人間抱不平,把那般貪污作壞事的人ㄕㄚ一個干凈,這是一件多麼痛快的事!」不過,當時她年紀尚小,最終沒能找到ㄕㄚ母仇人,只得暫時作罷。

不過,她并沒有放棄報仇。1920年,王燦芝為了逃避與曾國藩后人定下的「娃娃親」而只身來到上海,如同母親當年一樣,背井離鄉,心懷壯志,進入了為紀念秋瑾而創立的「競雄女校」學習,后來考入上海大夏大學行政系。

1927年,王燦芝打算接任競雄女校的校長一職,當時,她廣納賢才,擴大了學習的規模,讓更多女生能學習知識,改變命運。

圖12

但王燦芝并不滿足于此,她渴望做更多的事,渴望像母親一樣,參與到偉大的事業中去。1928年時,她幸運地得到了政府資助,有機會去美國紐約大學攻讀飛機制造與航空技術。她打定主意,一旦學成歸來,就回到祖國投身航空事業建設。

1930年,王燦芝畢業回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首位女飛行員,先后在政府航空署、航空學校任職任教。

此時,她已經擺脫了「秋瑾女兒」的名頭,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當然,她從沒忘記自己的身份,無論過去多少年,她心里始終有著報仇的想法,只是在暗中查訪,等待時機。

圖13

終于,王燦芝在1931年時得知了ㄕㄚ母仇人貴福已經改名趙景琪,如今藏身于長春市,便打算動身前往長春報仇。

然而,不久之后便發生了舉世震驚的「九一八事變」,家國動蕩,這阻礙了王燦芝的計劃。她留了下來,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飛行員,踐行了母親的遺志,投身于一場新的G命,以自己的方式報效祖國。

從「秋瑾之子」到湖南富商

而秋瑾的兒子王沅德,也有著與母親相似的性格,鋒芒畢露,常懷壯志。1911年,辛亥G命時期,年僅14歲的王沅德為了成為和母親一樣勇敢的人,毅然加入同盟會,為革命盡著自己的一份力。

辛亥G命后,由于年紀太小,其他成員紛紛勸他繼續上學,免得荒疏學業,于前程不利。于是,王沅德回到了學校,幾年后考入了上海正風大學。畢業之后,他在湖北省漢口《江聲日報》、湖南文史研究館等擔任文職,雅好詩文,文風頗有母親的風采。

工作幾年后,王沅德意識到,中華經濟基礎薄弱,當務之急是要發展實務,重視教育,這樣才能改變中華的現狀,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因此,他打算從家族生意開始,學習經商。

圖14

由于王家在當地人脈很廣,商鋪眾多,他很快就熟悉了經商技巧,并善于創新,敢于投資新興產業,如電燈等。不久,他就總結出了屬于自己的生意經,擁有了自己的公司。

在此后的人生中,王沅德擔任過湖南湘潭電燈公司董事長、湘潭膏鹽礦董事長,湘潭當地的綢緞莊、鹽店等大多有他的股份,中年時,他就成為了湖南首富。

賺得盆滿缽滿之后,他也不忘支持教育,當妹妹擔任競雄女校校長時,他就給學校捐過3000塊,這在當時可算是一筆巨款。

動亂期間,王沅德加入了「民G」組織,他樂善好施,常常仗義疏財,也十分樂意資助各界G命人士,對共產黨更是傾囊相助,從不吝嗇,在湘潭名聲極好,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儒商」。

圖15

商人逐利本是天性,然而在王沅德卻少有銅臭味,他一身正氣,家財萬貫,卻從未將金錢視作一切。他始終記得,自己是秋瑾的兒子,理應成為像母親一樣心懷天下、匡扶正義的人,否則便是有愧于母親,有愧于天地。

王沅德和王燦芝作為秋瑾的孩子,雖然幼年時期沒了父親和母親,但他們仍然堅強而積極地成長著,從未自輕,也從沒有踏上歪路。

長大后,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算是實現了秋瑾的壯志,和母親一同,為中華的G命事業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假若秋瑾在天有靈,大概也會感到欣慰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