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俄軍損失了四分之一的卡52,俄烏沖突成直升機墳場,武直過時了?

武裝直升機有著「飛行坦克」的美譽, 自誕生至今的幾十年間, 一直受到各國軍隊的重視, 其擁有超低空突防的性能特點, 以及對地面裝甲部隊、防御工事和人員的強大破壞力。 這種武器的出現, 一度讓外界產生了「坦克或被武裝直升機所取代」的激進軍事觀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也頗為重視發展武裝直升機部隊, 足見這款裝備的重要性。 然而僅從俄烏戰場上的俄軍裝備損失情況來看, 或許武裝直升機并沒有外界想象得那樣「無敵」。

英國國防部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 自今年2月底, 俄軍攻入烏克蘭境內以來, 身為主力武裝直升機的卡-52至少有23架被擊落或以其他方式損失。 外界估計俄軍裝備的卡-52直升機總量共約為90架, 若確實有至少23架該型機出現損失, 即意味著損失量已經超過了25%, 比例相當之高。

另外, 綜合俄軍和烏軍的戰報來看, 俄軍在烏克蘭損失的直升機總量約為54架, 這意味著俄軍基本上每5天會損失一架直升機。 除了卡-52, 其他折損的直升機預估數字為米-8運輸直升機12架、米-24武裝直升機3架、米-35武裝直升機5架, 以及米-28武裝直升機6架。

英方分析認為, 這些直升機出現損失的最大原因在于烏軍便攜式防空飛彈的威脅。 我們知道, 俄軍的進攻風格以「莽」為特點, 在很大程度上不計較初期的戰損風險, 而是要快速且大量地消滅對手。 但武裝直升機這種強調低空和超低空的飛行器, 恰恰處于單兵便攜式防空飛彈和小口徑高射炮的理想射界內,

戰損風險必然要比其他裝備高得多。

況且, 在北約的不斷軍援下, 俄羅斯至今都難說已100%取得了烏克蘭戰場上的制空權, 也未能獵殺所有的烏軍防空作戰裝備。 既然沒能徹底壓制敵方的防空火力, 那武裝直升機自然會更容易受到損失。

相比之下, 美軍在局部沖突中往往有能力取得完整的制空權, 且能夠壓制區域內的各種輕重防空火力, 直升機的損失率通常小得多, 畢竟「黑鷹計劃」并不是「常態」。

同時不能忽視的是, 隨著便攜式防空飛彈等近程防空武器的不斷進步, 以往被視作非常安全的低空和超低空空域, 已經成為了某種「死亡地帶」,直升機所面臨的風險成倍逐步增加,傳統的「低空殺手」正在面臨被「反咬一口」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察打一體無人機顯然更有利于規避駕駛員傷亡的風險,且可能呈現出對武裝直升機的替代趨勢。換句話說,如果未來不出現可讓武裝直升機的生存率大幅提升的技術,那麼其極有可能被各類察打一體無人機所淘汰。

這種現象對十分重視無人機發展的國家很有利,況且比起精密復雜的武裝直升機,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諸多技術門檻還要更低一些。在未來的局部戰事中,以往以直升機技術優勢見長的國家,或許會被無人機強國「壓著打」。

已經成為了某種「死亡地帶」,直升機所面臨的風險成倍逐步增加,傳統的「低空殺手」正在面臨被「反咬一口」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察打一體無人機顯然更有利于規避駕駛員傷亡的風險,且可能呈現出對武裝直升機的替代趨勢。換句話說,如果未來不出現可讓武裝直升機的生存率大幅提升的技術,那麼其極有可能被各類察打一體無人機所淘汰。

這種現象對十分重視無人機發展的國家很有利,況且比起精密復雜的武裝直升機,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諸多技術門檻還要更低一些。在未來的局部戰事中,以往以直升機技術優勢見長的國家,或許會被無人機強國「壓著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