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打破《隆中對》計畫,改寫三國歷史的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之謎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于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文/天空之城

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 顛沛流離大半生的劉備三顧茅廬, 終於在隆中見到了諸葛亮, 名傳後世的《隆中對》誕生。

隆中草廬的對話中, 諸葛亮給劉備的王霸之路作出了一份規劃藍圖。 十幾年後,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 隆中對話中的大部分預言一一實現, 天下成為三分鼎足之勢。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 劉備進位漢中王, 關羽出兵北伐(天下有變,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眼看《隆中對》中後面兩句的內容即將應驗。

然而, 東吳趁關羽出兵襄樊之際, 白衣渡江, 江陵守將糜芳、公安守將傅士仁投降, 荊州陷落, 直接導致了關羽兵敗。

此二人本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但這一降卻造成了歷史大震動,

關羽走後, 影響了蜀漢之後的決策, 徹底打亂了《隆中對》的規劃, 無異於給歷史進行了改道。

而糜芳和傅士仁不僅留下了千古駡名, 他們的投降還成為了三國的一樁謎案。

最不該投降的人投降了

以我們後來人的視角看, 糜芳、傅士仁這倆人的確是不折不扣的混蛋、慫包, 這樣的人怎能委以大事?但以當時的視角來看, 他們兩個人還是比較合適的留後之將。

之所以這麼說, 在於此二人的背景。

先看糜芳。 糜芳是糜竺之弟, 而糜家對於劉備是有大恩的。

建安元年(西元196年), 呂布趁著劉備出兵征討袁術, 襲取下邳, 俘獲劉備的妻子兒女, 劉備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這時, 「東海首富」糜竺完成了他這輩子最大的一次風投, 把所有積蓄壓在了劉備身上, 送自己的妹妹給劉備當老婆, 嫁妝是下屬兩千人, 金銀財寶無數。

劉備當時眼瞅著這日子都沒法過了, 沒想到等來了糜竺這個財神爺。 於是, 得到支持的老劉又開始振作起來, 繼續在漢末的亂世裡摸爬滾打。

事實證明, 雪中送炭好於錦上添花。 糜竺這次押寶為自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劉備始終對糜家關愛有加、視為恩人。 關愛到什麼程度呢?平定益州後, 劉備封糜竺為安漢將軍, 班次地位還在諸葛亮之上。

糜芳投降後, 糜竺把自己綁起來到劉備面前請罪,

劉備表示, 要是沒有糜家我當初「創業」時能不能緩過來還兩說呢, 糜芳做的不地道, 跟你沒有關係。 此後, 依然對待糜竺如初, 不得不說, 劉備真是個厚道人啊。

再說傅士仁。 他在《三國志》中沒有單獨的傳記, 但在楊戲傳中提到了他是幽州廣陽人, 以此來推測, 傅士仁應該是在早年追隨劉備的部曲將, 屬於集團的老面孔了, 從劉備開始混跡漢末這麼多年都跟下來了, 能力暫且不說, 忠心肯定還是有保障的。

照理說,這是倆人一個是「國舅爺」、一個劉備的老部下,光看身份履歷,他們都該是堅貞不屈的主兒,結果都投降了。

暗通東吳,不抵抗主動投降

三國時期投降敵國的人不是沒有,但像糜芳和傅士仁這樣遺臭萬年的,很少。

固然有他們的投降直接坑了忠義無雙的武聖關二爺的原因,但還有其他因素,比如,他們都是不抵抗主動投降的,最可恨的是他們還早就暗通東吳了。

按照《三國志·關羽傳》的記載,糜芳和傅士仁因為關羽向來輕視他們,早已心懷怨恨。關羽出兵後,他倆負責在後方轉運軍資,總是不能如數供給,關羽放言:「回去了再收拾你們!」(還當治之)

故而,有一部分人吧,就把這黑鍋扣到了關羽頭上,說都是關羽自大看不起人惹的禍……

其實這事跟關羽沒有關係,問題根本原因還是出在糜、傅二人身上。

關羽為人傲氣,善待士卒而輕視士大夫這是不假,但糜芳是商人世家出身,傅士仁是行伍出身,和士大夫之列根本就不沾邊,關羽不可能憑空看他們不順眼。

再說了,古代征戰,後勤供給是重中之重,不僅是糧食,兵器戰損、軍服等東西都很重要,而且軍隊物資的運輸路線、何人護送、何地交割以及數量都是有明確規定的。否則,我要三萬石糧食,你就給我送來兩萬石,讓我的士兵喝西北風去啊,大頭兵餓肚子鬧嘩變誰負責?所以,後勤保障不用衝鋒陷陣當炮灰,但也是高危工作,只要稍有延誤差池,按軍令就是掉腦袋的事。

以此來看,是你糜芳、傅士仁本身能力就有問題。前線都打得威震華夏、曹操商量遷都了,你倆不加把勁,還暗中拖後腿,這事擱誰身上誰不惱火。所以,這鍋關羽不背。

東吳背後捅刀子時,糜芳守的江陵、傅士仁守的公安。江陵城是南郡重鎮,城防堅固,而且關羽還在江陵城南另築了一城,兩城相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公安是劉備當初在荊州的屯兵地,也是軍事要塞,易守難攻。結果,這倆人絲毫不抵抗開城投降了。

這也是糜芳和傅士仁最可恨的地方,為何不戰而降?因為糜芳、傅士仁這倆貨很可能早就和東吳眉來眼去了。

自從軍需供應不上,關羽放話後,孫權就開始搞起了小動作拉攏二人,史書中沒說,咱也不知道孫權開出了什麼樣的價碼,總之這倆貨就這樣和孫權接上了頭。

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其實傅士仁在最後一刻還是有過內心掙扎的,可能良心發現想來出「詐降」,結果被虞翻看穿,沒能留在公安,直接被呂蒙架著去了江陵。

(傅士)仁得書,流涕而降。(虞)翻謂(呂)蒙曰:"此譎兵也,當將仁行,留兵備城。"遂將仁至南郡。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而糜芳這小子,比傅士仁更可惡。關羽未出征之前,南陽城燃起了一把詭異的大火,燒了不少軍需。關羽大怒,責駡了糜芳,糜芳心中忐忑,孫權看準機會「誘之」,結果糜芳「潛相和」。等到呂蒙率軍前來,糜芳竟然還帶著牛肉美酒出城犒軍。

當時,呂蒙看糜芳投降了,得意忘形之下沒有進城,而在城外作樂慶賀,但是,虞翻又看穿了一切,對呂蒙說:「將軍,現在一心一意投降就糜芳一人,其他人都說不準,你別在這「順風浪」了,趕緊進城接管城防啊。」

結果,當時城中果然有想不投降搞事情的,幸虧虞翻提醒,呂蒙才沒有陰溝裡翻船。

劉備授予關羽假節鉞成為糜、傅二人投降的重要因素

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尤其是糜芳暗通東吳、不戰而降實在是謎之操作。你要說傅士仁追隨劉備這麼多年,只當了一方守將,存在不滿心理還勉強說得過去。

可糜芳是「皇親國戚」啊,南郡太守的職位在荊州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大人物了,孫權開出的投降價碼再高還能高到哪去?

以我看來,糜芳的投降,關鍵還在於南陽的那場大火,以及劉備給予關羽的假節鉞。

南陽那場大火,早不早晚不晚,恰好趕在了關羽北伐之前,結合關羽出兵後糧草供應不足的情況,在深入聯繫一下糜芳商人世家的出身,很有可能是糜芳有某些不好的行為。大軍要出征了,關羽說你打開裝備庫,拿一萬把長矛發給士兵,結果庫裡就剩下五千把,拿不出來怎麼辦?二爺怒了是要出事的啊,只好一把火都燒了,這下可以把責任推給天災。

當然,史書沒有說糜芳負責的後勤是一直供應不到位還是從關羽水淹七軍後才供應不到位的。如果是後者,倒是有情可原,因為關羽俘獲了於禁等七軍共三萬人,這三萬人也是需要吃喝的。

本來,就是有這些把柄,關羽即便看糜芳不順眼,但以糜家對於劉備的恩情,關羽也不太可能除掉糜芳。但是,這一年,劉備進位漢中王,賦予了關羽假節鉞,意味著關羽在荊州可以自己掌握軍事方面的生ㄕㄚ大權。

這無疑于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徹底擊潰了糜芳的心理防線,也堅定了他投降東吳的決心。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我是天空之城,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照理說,這是倆人一個是「國舅爺」、一個劉備的老部下,光看身份履歷,他們都該是堅貞不屈的主兒,結果都投降了。

暗通東吳,不抵抗主動投降

三國時期投降敵國的人不是沒有,但像糜芳和傅士仁這樣遺臭萬年的,很少。

固然有他們的投降直接坑了忠義無雙的武聖關二爺的原因,但還有其他因素,比如,他們都是不抵抗主動投降的,最可恨的是他們還早就暗通東吳了。

按照《三國志·關羽傳》的記載,糜芳和傅士仁因為關羽向來輕視他們,早已心懷怨恨。關羽出兵後,他倆負責在後方轉運軍資,總是不能如數供給,關羽放言:「回去了再收拾你們!」(還當治之)

故而,有一部分人吧,就把這黑鍋扣到了關羽頭上,說都是關羽自大看不起人惹的禍……

其實這事跟關羽沒有關係,問題根本原因還是出在糜、傅二人身上。

關羽為人傲氣,善待士卒而輕視士大夫這是不假,但糜芳是商人世家出身,傅士仁是行伍出身,和士大夫之列根本就不沾邊,關羽不可能憑空看他們不順眼。

再說了,古代征戰,後勤供給是重中之重,不僅是糧食,兵器戰損、軍服等東西都很重要,而且軍隊物資的運輸路線、何人護送、何地交割以及數量都是有明確規定的。否則,我要三萬石糧食,你就給我送來兩萬石,讓我的士兵喝西北風去啊,大頭兵餓肚子鬧嘩變誰負責?所以,後勤保障不用衝鋒陷陣當炮灰,但也是高危工作,只要稍有延誤差池,按軍令就是掉腦袋的事。

以此來看,是你糜芳、傅士仁本身能力就有問題。前線都打得威震華夏、曹操商量遷都了,你倆不加把勁,還暗中拖後腿,這事擱誰身上誰不惱火。所以,這鍋關羽不背。

東吳背後捅刀子時,糜芳守的江陵、傅士仁守的公安。江陵城是南郡重鎮,城防堅固,而且關羽還在江陵城南另築了一城,兩城相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公安是劉備當初在荊州的屯兵地,也是軍事要塞,易守難攻。結果,這倆人絲毫不抵抗開城投降了。

這也是糜芳和傅士仁最可恨的地方,為何不戰而降?因為糜芳、傅士仁這倆貨很可能早就和東吳眉來眼去了。

自從軍需供應不上,關羽放話後,孫權就開始搞起了小動作拉攏二人,史書中沒說,咱也不知道孫權開出了什麼樣的價碼,總之這倆貨就這樣和孫權接上了頭。

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其實傅士仁在最後一刻還是有過內心掙扎的,可能良心發現想來出「詐降」,結果被虞翻看穿,沒能留在公安,直接被呂蒙架著去了江陵。

(傅士)仁得書,流涕而降。(虞)翻謂(呂)蒙曰:"此譎兵也,當將仁行,留兵備城。"遂將仁至南郡。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而糜芳這小子,比傅士仁更可惡。關羽未出征之前,南陽城燃起了一把詭異的大火,燒了不少軍需。關羽大怒,責駡了糜芳,糜芳心中忐忑,孫權看準機會「誘之」,結果糜芳「潛相和」。等到呂蒙率軍前來,糜芳竟然還帶著牛肉美酒出城犒軍。

當時,呂蒙看糜芳投降了,得意忘形之下沒有進城,而在城外作樂慶賀,但是,虞翻又看穿了一切,對呂蒙說:「將軍,現在一心一意投降就糜芳一人,其他人都說不準,你別在這「順風浪」了,趕緊進城接管城防啊。」

結果,當時城中果然有想不投降搞事情的,幸虧虞翻提醒,呂蒙才沒有陰溝裡翻船。

劉備授予關羽假節鉞成為糜、傅二人投降的重要因素

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尤其是糜芳暗通東吳、不戰而降實在是謎之操作。你要說傅士仁追隨劉備這麼多年,只當了一方守將,存在不滿心理還勉強說得過去。

可糜芳是「皇親國戚」啊,南郡太守的職位在荊州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大人物了,孫權開出的投降價碼再高還能高到哪去?

以我看來,糜芳的投降,關鍵還在於南陽的那場大火,以及劉備給予關羽的假節鉞。

南陽那場大火,早不早晚不晚,恰好趕在了關羽北伐之前,結合關羽出兵後糧草供應不足的情況,在深入聯繫一下糜芳商人世家的出身,很有可能是糜芳有某些不好的行為。大軍要出征了,關羽說你打開裝備庫,拿一萬把長矛發給士兵,結果庫裡就剩下五千把,拿不出來怎麼辦?二爺怒了是要出事的啊,只好一把火都燒了,這下可以把責任推給天災。

當然,史書沒有說糜芳負責的後勤是一直供應不到位還是從關羽水淹七軍後才供應不到位的。如果是後者,倒是有情可原,因為關羽俘獲了於禁等七軍共三萬人,這三萬人也是需要吃喝的。

本來,就是有這些把柄,關羽即便看糜芳不順眼,但以糜家對於劉備的恩情,關羽也不太可能除掉糜芳。但是,這一年,劉備進位漢中王,賦予了關羽假節鉞,意味著關羽在荊州可以自己掌握軍事方面的生ㄕㄚ大權。

這無疑于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徹底擊潰了糜芳的心理防線,也堅定了他投降東吳的決心。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我是天空之城,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