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海出現近百頭「哈馬」,白嘴唇短尾巴體型高大,敢正面懟雪豹

位于我國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 有著「中華水塔」之稱, 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由于這里地處青藏高原腹地, 受外界打擾較少, 所以三江源地區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無數「奇珍異獸」在這里繁衍生息, 野生獸類高達85種, 其中就包括了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白唇鹿、巖羊、金雕等眾多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是我國最重要的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之一。

三江源地區以山地地貌為主, 山脈綿延、地形復雜, 擁有多種類型的生態系統, 也養育了多樣的生物。

近日, 工作人員在青海省瑪沁縣境內的三江源地區, 發現了大量白唇鹿的身影, 其數量達到了近百頭。

它們聚集在一處海拔4400米的雪山腹地上, 時而悠閑覓食, 時而警覺抬頭張望, 時而奔跑嬉戲, 場面非常壯觀。

當地特殊的冰川地貌和植物分布, 為這些白唇鹿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它們世代在這里繁衍生息, 呈現出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

白嘴唇短尾巴, 體型高大, 藏語里稱「哈馬」

白唇鹿是鹿科、鹿屬的一種動物, 它們體型高大, 成年之后體重能達到130-200公斤, 肩高為120-130厘米, 體長為100-210厘米。 形態看起來跟馬鹿比較相似,

但體型沒有馬鹿那麼大, 略小一些。

白唇鹿顧名思義, 它身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嘴巴為白色, 從下嘴唇一直延伸到喉上部和嘴巴兩側。

身上毛發的顏色主要為黃褐色, 腹部毛色偏淺, 為淺黃色。 它們的尾巴, 是大型鹿類動物里面最短的, 僅有10-15厘米長。

白唇鹿是我國的珍貴特產動物,

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肅、川西、西藏東部等地區, 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 在藏語里面, 白唇鹿也被稱作「哈馬」。

這是一種古老的物種, 人們在一些更新世晚期的地質層中, 就曾發現過它們的化石。 曾經廣泛分布于喜馬拉雅山中部一帶, 但是后來受「造山運動」等影響, 經歷滄海桑田, 白唇鹿的分布范圍不斷向東收縮。

而今白唇鹿的分布呈島狀, 種群之間難以交流, 面臨著遺傳逐漸衰竭的窘境, 威脅著白唇鹿的野外生存和種群發展。

營群居生活, 多在高海拔地區活動

多數的有蹄類動物, 都是比較合群的, 喜歡群居, 白唇鹿也不例外, 它們具有較強的社交性, 營群居生活。

通常三五成群, 也有十幾只的, 較大規模的鹿群成員甚至能達到100-200只。 白唇鹿形成的群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分別是:雄鹿組成的雄性群、雌鹿和幼崽組成的雌性群, 無論男女老幼組成的混合群。

其中雄性群的規模是最小的, 成員數量有限, 一般不會超過8只。 雌性群和混合群在自然界比較常見, 也是白唇鹿群的主要表現方式。

白唇鹿是典型的高海拔物種,它們主要的活動空間是海拔3500-5100米的高山草甸、灌叢草甸,尤其喜歡在林線附近活動,這樣方便它們往不同的生境上遷徙。

由于青藏高原上很多草場上都存在放牧現象,被牦牛、綿羊、山羊等牲畜占了。為了躲避這些牲畜,避免與人類接觸,白唇鹿會出現季節性移動,傾向于往更高海拔的地方走。

因為家養的牲畜,到不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生活,這給了白唇鹿一個相對不受打擾的空間。

雄獸有長角,逼急了敢正面懟雪豹

白唇鹿跟很多鹿科動物一樣,雌雄兩態明顯,雄獸頭上長有長長的獸角,而雌獸則無此特征。

獸角對于雄性白唇鹿來說十分重要,在發情期時,它們會變得性情兇猛,異常興奮,同類之間經常爆發打斗。雙方大打出手,競爭很激烈,獸角常常因此而折斷。不過沒有關系,因為它們的獸角是能夠再生的。

作為一種高原上的有蹄類的動物,白唇鹿有著眾多的天敵,比如雪豹、狼、豺等等。一般情況下,面對雪豹等捕食者,白唇鹿都是逃跑。

但如果被逼上了絕路,白唇鹿也敢正面硬懟雪豹。由于雄獸體型大,且長有獸角,即便是雪豹也不敢貿然與之打斗。

在2020年4月份的時候,人們就在三江源地區拍到了白唇鹿懟跑雪豹的現象。在4月15日上午,曲麻萊縣巴干鄉代曲村的三名護林員在巡山的過程中,發現了兩只雪豹正在跟一只體型高大的雄性白唇鹿對峙,于是他們趕忙拍了下來。

只見在一個陡峭的山坡上,兩只雪豹正盤算著如何捕獲這只白唇鹿,但令工作人員也沒有想到的是,事情竟然出乎意料出現了反轉。

這只白唇鹿勇敢地正面硬剛雪豹,不斷用自己的獸角作為武器,向雪豹發起進攻,最終雪豹迫于可能受傷的壓力,選擇了敗逃。

每年的10-11月份,是白唇鹿的發情季節,在這個時候,雄鹿會變得比較躁動不安,經常發出高聲嘶鳴,好引起異性的注意。白唇鹿的孕期大概是8個月,一胎往往只有一只幼崽,少數能生下兩只,所以繁殖能力并不算很強。

過去由于棲息地被破壞等緣故,導致種群數量下降,而今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幾十、上百只的鹿群也變得越來越常見了。

關注我,交一個動物朋友。

也是白唇鹿群的主要表現方式。

白唇鹿是典型的高海拔物種,它們主要的活動空間是海拔3500-5100米的高山草甸、灌叢草甸,尤其喜歡在林線附近活動,這樣方便它們往不同的生境上遷徙。

由于青藏高原上很多草場上都存在放牧現象,被牦牛、綿羊、山羊等牲畜占了。為了躲避這些牲畜,避免與人類接觸,白唇鹿會出現季節性移動,傾向于往更高海拔的地方走。

因為家養的牲畜,到不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生活,這給了白唇鹿一個相對不受打擾的空間。

雄獸有長角,逼急了敢正面懟雪豹

白唇鹿跟很多鹿科動物一樣,雌雄兩態明顯,雄獸頭上長有長長的獸角,而雌獸則無此特征。

獸角對于雄性白唇鹿來說十分重要,在發情期時,它們會變得性情兇猛,異常興奮,同類之間經常爆發打斗。雙方大打出手,競爭很激烈,獸角常常因此而折斷。不過沒有關系,因為它們的獸角是能夠再生的。

作為一種高原上的有蹄類的動物,白唇鹿有著眾多的天敵,比如雪豹、狼、豺等等。一般情況下,面對雪豹等捕食者,白唇鹿都是逃跑。

但如果被逼上了絕路,白唇鹿也敢正面硬懟雪豹。由于雄獸體型大,且長有獸角,即便是雪豹也不敢貿然與之打斗。

在2020年4月份的時候,人們就在三江源地區拍到了白唇鹿懟跑雪豹的現象。在4月15日上午,曲麻萊縣巴干鄉代曲村的三名護林員在巡山的過程中,發現了兩只雪豹正在跟一只體型高大的雄性白唇鹿對峙,于是他們趕忙拍了下來。

只見在一個陡峭的山坡上,兩只雪豹正盤算著如何捕獲這只白唇鹿,但令工作人員也沒有想到的是,事情竟然出乎意料出現了反轉。

這只白唇鹿勇敢地正面硬剛雪豹,不斷用自己的獸角作為武器,向雪豹發起進攻,最終雪豹迫于可能受傷的壓力,選擇了敗逃。

每年的10-11月份,是白唇鹿的發情季節,在這個時候,雄鹿會變得比較躁動不安,經常發出高聲嘶鳴,好引起異性的注意。白唇鹿的孕期大概是8個月,一胎往往只有一只幼崽,少數能生下兩只,所以繁殖能力并不算很強。

過去由于棲息地被破壞等緣故,導致種群數量下降,而今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幾十、上百只的鹿群也變得越來越常見了。

關注我,交一個動物朋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