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毛.澤.東]長征中寫下一闋詞,雄奇悲壯,氣勢如虹,其中兩句傳唱不絕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意義非凡的節點。

「遵義會議」的召開, 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歷史書上這樣寫著——「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而這首名為《憶秦娥·婁山關》的詞作, 便寫在這個特殊節點之后, 寫在漫漫長征路上。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1935年1月, 紅軍占領遵義。 貴州軍閥王家烈慌忙調兵遣將, 在婁山關一帶設防。

為了確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義建立新的戰略根據地, 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率部追擊, 在激烈的戰役后, 一舉攻占婁山關。

黔軍被殲滅了600余人, 紅軍傷亡了100余人, 取得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

[毛.澤.東]便是在這時, 登臨婁山關, 吟出了長征中最雄奇悲壯的詞篇。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

西風凜冽, 冷月懸掛在凄迷長空之上, 一聲雁唳, 寒霜遍地。

開頭三字「西風烈」, 讓人想起《紅樓夢》里王熙鳳的一副殘句——「一夜北風緊」。

一個「烈」字, 一個「緊」字, 擲地有聲, 讓人仿佛一瞬間就置身于凜冽的寒風之中, 聳然動容。

而「烈「字卻又比」緊「字更平添了一種悲壯雄渾之感。

「長空雁叫霜晨月」, 則營造了一種凄迷冷清的情調。

清晨里寒霜漫天, 西風猛烈地吹蕩, 曉月依然掛在天邊。 這時有大雁的唳聲陣陣傳來, 響徹在這浩蕩的長空。

前一句與后一句, 一「急」一「慢」, 一「悲壯」一「冷清」, 像一幅色彩鮮明的油畫, 畫面似乎就此定格, 卻又分明能感受到那西風烈烈, 雁唳凄凄。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

便在這冷峻與悲壯的氣氛中, 人物出場了。

噠噠的馬蹄聲, 凌亂急促;軍號聲嗚嗚咽咽, 時斷時續。 馬蹄聲與軍號聲遠近交織, 起伏迭蕩, 似有千軍萬馬涌動而來。

這是大戰在即時的紅軍戰士們, 他們不顧西風的凜冽, 不懼寒霜的冷厲, 披著星, 戴著月, 義無反顧地奔向婁山關。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

這是[毛.澤.東]流傳很廣的名句, 不知激勵了后來多少人。

詩人說, 不要說雄奇的婁山關像鐵鑄那樣堅固難攻呀, 而今我們不是邁開了大步從山頭上越過, 將要開始我們新的征途了嗎?

1958年12月21日, [毛.澤.東]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詩詞十九首》的書眉上對這首詞批注道:

「萬里長征, 千回百折, 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 心情是沉郁的。 過了岷山, 豁然開朗, 轉化到了反面, 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無論何時, [毛.澤.東]總是慷慨悲壯, 對革命前途、對中國的命運滿懷著信心的。

在解放全中國的漫漫長途上,類似這樣「真如鐵」的雄關又該有多少呢?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長征路上的千難百阻,我們不是一一走過了嗎?

「從頭越」三字里,有多少無聲的血淚,就有多少不懈的堅守,有多少艱難多少困苦,就有多少信心多少勇氣,支撐著他們在一次次摔倒后再次站起,重頭開始。

希望與憧憬,信心與勇氣,就是「從頭越」這三字所教給我們的不二箴言。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結尾,詩人由議論再次轉入寫景。

站在婁山關上極目遠眺,群山起伏綿延,如同波浪翻騰的大海;殘陽欲墜,有如殷紅的鮮血。

視野極廣,色彩極濃,而氣勢極大,胸懷極高極遠。

說起《憶秦娥》這個詞牌名,還有一首詞我們不得不提到,它就是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首詞在詞史上地位極高,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千古詞家之祖」。

整首詞圍繞一個女子的相思之情展開。

結尾「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八字,更頗有盛唐氣象,也因此獲得極高評價,被王國維評為:

「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范仲淹)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王國維說,這首詞唯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和夏竦的《喜遷鶯》能夠勉強比上一比,可是在氣象上,卻也是遠遠不及的。

如果王國維有幸活到現在,讀到了[毛.澤.東]的這首《憶秦娥·婁山關》,他的評價許又是另一番面目了吧。

詩詞君覺得,相比李白的詞,

[毛.澤.東]這首詞氣勢同樣恢弘壯大,

且更添了一股如血的悲壯感,

一種永不妥協、砥礪前行的堅毅與勇氣。

不知你更喜歡哪一首詞呢?

在留言區告訴大家吧!

在解放全中國的漫漫長途上,類似這樣「真如鐵」的雄關又該有多少呢?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長征路上的千難百阻,我們不是一一走過了嗎?

「從頭越」三字里,有多少無聲的血淚,就有多少不懈的堅守,有多少艱難多少困苦,就有多少信心多少勇氣,支撐著他們在一次次摔倒后再次站起,重頭開始。

希望與憧憬,信心與勇氣,就是「從頭越」這三字所教給我們的不二箴言。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結尾,詩人由議論再次轉入寫景。

站在婁山關上極目遠眺,群山起伏綿延,如同波浪翻騰的大海;殘陽欲墜,有如殷紅的鮮血。

視野極廣,色彩極濃,而氣勢極大,胸懷極高極遠。

說起《憶秦娥》這個詞牌名,還有一首詞我們不得不提到,它就是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首詞在詞史上地位極高,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千古詞家之祖」。

整首詞圍繞一個女子的相思之情展開。

結尾「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八字,更頗有盛唐氣象,也因此獲得極高評價,被王國維評為:

「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范仲淹)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王國維說,這首詞唯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和夏竦的《喜遷鶯》能夠勉強比上一比,可是在氣象上,卻也是遠遠不及的。

如果王國維有幸活到現在,讀到了[毛.澤.東]的這首《憶秦娥·婁山關》,他的評價許又是另一番面目了吧。

詩詞君覺得,相比李白的詞,

[毛.澤.東]這首詞氣勢同樣恢弘壯大,

且更添了一股如血的悲壯感,

一種永不妥協、砥礪前行的堅毅與勇氣。

不知你更喜歡哪一首詞呢?

在留言區告訴大家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