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蘇東坡: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剛柔並濟,進退有度

大文豪蘇東坡有詩曰:「飲酒不醉最為高, 見色不迷是英豪。 」

人生很多事, 在將滿未滿時, 往往最為恰當。

酒飲微醺止, 花看半開時。

飯吃七分飽, 茶倒七分滿。

如果0代表圓滿, 那麼3+7, 恰是人生的歸零, 不溢不缺, 小得盈滿。

縱觀蘇軾的一生, 「三七分」就是他為人處世的態度。

七分清醒, 三分微醉。

蘇軾有一首名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子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率性小詩, 字字卻是心酸教訓。

蘇軾的前半生活得絕頂聰明, 凡事都看得清清楚楚。

變法不當之際, 為了百姓, 蘇軾與新黨捨命地抗爭。

為了心中的正義, 他又和心胸狹隘的舊黨對抗。

結果兩頭不落好, 丟官去職, 一貶再貶。

一片至誠赤子之心, 滿腹經綸, 卻一生不得重用, 宦海沉浮不得意。

《如懿傳》裡有一句紮心的臺詞:「凡事太過清晰, 反而容易落下疑影。 」

看破是一種本事, 每事道破卻非好事。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 建立湘軍, 平定太平天國, 與孔孟並肩被稱為「半個聖人」。

他就曾坦言:「尤不願得清官之名。 」

到地方檢查工作時, 他會與其他官員一樣請客吃飯。

他也尊重官場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

由于官職變動, 曾國藩去覲見慈禧太后, 花了很多錢打點關係。

表面看, 他算不上一個清官, 但他卻堅守住內心的操守。

曾國藩生活非常節儉, 連家務活都自己做。

一件衣服穿了多年, 陳舊、打皺了, 還捨不得扔。

為了「避內外交通之嫌」, 曾國藩多次拒絕慈禧的親妹夫醇親王的主動結好。

正如曾國藩自己所說:「公然揭穿, 只會得罪人, 給自己埋下禍根。 」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如果大環境不夠好, 做人的智慧, 不是莽撞對抗,

而是把心態放平, 把眼光放長, 該糊塗時糊塗。

待到時機成熟, 有能力之時, 你才可以改變局面。

後來, 曾國藩步步高升, 對大貪官出重拳, 嚴厲打擊, 得了一個「曾剃頭」的稱號。

站得不夠高, 看得卻要遠。

裝三分微醉可防險惡, 留七分清醒能成大事。

懂得藏巧于拙, 寓清于濁, 不丟原則, 不失靈活, 才是強者的處世之道。

七分執著, 三分灑脫。

蘇東坡的一生, 屢屢受貶黜, 境遇跌宕, 時常困頓無援。

連昔日許多老友都不理他了。

然而他卻很灑脫, 能苦中作樂。

被貶到黃州, 窮困至極, 很久沒吃過肉, 就去捉麻雀來吃。

被流放到海南, 瘴癘之地, 九死一生, 蘇東坡卻自得其樂, 愛上了生蠔, 還吃上了癮。

他特地寫信叮囑, 叫親朋好友別告訴別人, 怕那些京城的官員謀著外調, 跑這裡分他的蠔吃。

饒是如此, 生活中放浪形骸、不拘一格的蘇東坡, 在工作上仍然執著。

在密州救旱災, 在徐州盡力治理黃河的水患, 去杭州建蘇堤、疏浚西湖, 甚至老年貶官惠州, 也不忘補路修橋。

不論身處何境地, 他都會盡心盡力完成自己的本職任務,

從不懈怠。

作家涼月滿天曾說:「蘇軾活得很熱鬧。 」

他這一生, 際遇如海浪, 起起伏伏, 滋味卻不差, 靠的就是「鬢微霜, 又何妨?」的執著, 和三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只有執著地努力過, 才無愧自己經歷的歲月。

但人生太多淒風苦雨與求而不得, 我們也要學會灑脫地與自己和解。

七分執著盡人事, 三分灑脫放過自己。

抓不住的, 灑脫放手, 坦然接受;

留得住的, 認真執著, 絕不言棄。

三分灑脫, 留給生活, 消解一腔愁緒;

七分執著, 敬給自己, 不枉人生幾十年。

七分傲骨,三分低眉。

有傲骨的文人雅士,大都喜歡竹。

鄭板橋愛畫竹子,林黛玉住在瀟湘館,鳳尾森森,龍吟細細。

蘇軾也不例外。

他曾言:「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傲骨如他,也有低眉的姿態。

大赦歸來之時,政敵章惇害怕他打擊報復,寫信請求他寬恕。

蘇軾一笑置之,不提半點自己的苦與怨,還叮囑他好好照顧自己的父親,多多備藥。

垂暮之年,蘇軾再被陷害,貶官海南蠻荒之地,別人去前,都提前做好棺木。

他卻反倒把這貶謫之行,看做是崇高的傳道之路,去抄經教書,大力發展教育。

他逝世之後,海南就出了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有一句話說得好: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處世時,顯出七分傲骨,是因世間復雜,明確自己的底線才能不走歪路,是一種堅守;

表露三分低眉,是因生活中有些是非難辨,有些起伏難免,懂得低頭的柔軟,是一種成熟。

清朝封疆大臣張之洞,為人有氣節,一生不做行賄、無義之事。

40年為官,臨終之前,他堅定地寫下:

「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

慈禧太后賞賜他金銀財寶,他捐給老家支援教育事業,建學堂,教化莘莘學子。

而在生活中,張之洞是一個和善如水的人。

張之洞平生最不喜與人相爭,輕浮才子酒後失言,他虛懷若谷,談笑之間,巧妙化解。 

古人說:「過剛易折,至柔無損。」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剛柔並濟,進退有度。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意思是,要減少欲望、偏執和驕傲,學會對人生歸零。

然而,花花世界,蕓蕓眾生,誰又能真正做到無欲無求?

與其死板地被局限在一個框架裡,不如讓人生有靈活變化的三七分。

三加七即是歸零,小得圓滿。

願你能把握住為人處世的分寸,在濁世中活出靈魂的豐盈喜樂。

七分傲骨,三分低眉。

有傲骨的文人雅士,大都喜歡竹。

鄭板橋愛畫竹子,林黛玉住在瀟湘館,鳳尾森森,龍吟細細。

蘇軾也不例外。

他曾言:「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傲骨如他,也有低眉的姿態。

大赦歸來之時,政敵章惇害怕他打擊報復,寫信請求他寬恕。

蘇軾一笑置之,不提半點自己的苦與怨,還叮囑他好好照顧自己的父親,多多備藥。

垂暮之年,蘇軾再被陷害,貶官海南蠻荒之地,別人去前,都提前做好棺木。

他卻反倒把這貶謫之行,看做是崇高的傳道之路,去抄經教書,大力發展教育。

他逝世之後,海南就出了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有一句話說得好: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處世時,顯出七分傲骨,是因世間復雜,明確自己的底線才能不走歪路,是一種堅守;

表露三分低眉,是因生活中有些是非難辨,有些起伏難免,懂得低頭的柔軟,是一種成熟。

清朝封疆大臣張之洞,為人有氣節,一生不做行賄、無義之事。

40年為官,臨終之前,他堅定地寫下:

「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

慈禧太后賞賜他金銀財寶,他捐給老家支援教育事業,建學堂,教化莘莘學子。

而在生活中,張之洞是一個和善如水的人。

張之洞平生最不喜與人相爭,輕浮才子酒後失言,他虛懷若谷,談笑之間,巧妙化解。 

古人說:「過剛易折,至柔無損。」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剛柔並濟,進退有度。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意思是,要減少欲望、偏執和驕傲,學會對人生歸零。

然而,花花世界,蕓蕓眾生,誰又能真正做到無欲無求?

與其死板地被局限在一個框架裡,不如讓人生有靈活變化的三七分。

三加七即是歸零,小得圓滿。

願你能把握住為人處世的分寸,在濁世中活出靈魂的豐盈喜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