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個官二代,不是羅鍋,也不敢正面與和珅硬剛

在清朝時期有一位高官, 他一生的經歷十分曲折, 以至于在他逝世幾百年后, 后人還將他的一生改編成了一部著名的影視作品。

這個人就是清朝體仁閣大學士劉墉。

提起劉墉這個名字可能許多網友都比較陌生, 但是提及另一個名字——劉羅鍋, 相信許多人都非常的熟悉, 沒錯劉墉就是那個著名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主角。

在影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劉墉詼諧幽默, 不畏強權, 敢于和著名的大奸臣和珅爭斗, 是一個充滿智慧, 且幽默風趣的角色, 深受大眾喜愛。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 這位被譽為「清朝宰相」的劉羅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盡管在影視劇中劉墉一向以家室貧寒, 愛民如子, 體貼百姓, 深知百姓疾苦的形象出現。

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 劉墉可不是一個寒窗十年的窮苦書生, 恰恰與之相反劉墉不僅不貧窮, 還十分有錢。

劉墉可不是一個「羅鍋」, 劉墉身高八尺是一個妥妥的美男子。 劉墉的祖籍在安徽, 他出生在山東諸城, 劉墉所在的劉氏是山東諸城當地一個非常具有名望的大家族。

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就是順治年間的進士, 雖然劉墉的曾祖父官位不是很高, 但是人脈極廣,

這就為劉氏家族其他人進入官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劉墉的祖父劉桀借助自己父親的人脈關系有幸參見了清朝的雍正皇帝, 被賜封為四川布政使。

劉墉的父親劉統勛, 也不負眾望在家族勢力的扶持下, 成功當選為乾隆時期的大學士, 甚至在其老年時還被皇帝冗拔為宰相。

劉統勛

劉氏宗族經歷了劉墉曾祖父到其父親的這段時光的快速發展之后, 已然成為了山東當地數一數二的豪門望族, 劉墉就是在劉氏宗族發展到最為鼎盛的時期出生的。

身為家族族長兼朝廷重臣劉統勛的嫡長子, 劉墉從出生開始就過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錦衣玉食的生活, 劉墉的未來早就被劉氏宗族安排的妥妥當當。

從小在萬般呵護中成長的劉墉在及冠之后就開始通過科舉考取功名。 同樣是科舉劉墉所面對的科舉和眾多平民士子可不一樣, 劉墉走的是「恩蔭」路子來考取功名的。

所謂的「恩蔭」就是如果你的曾祖父, 祖父, 父親都曾經或者正在朝中當官, 那麼你就可以得到在學習,

考試, 以及官僚任免上的優待。

很顯然作為一名標準的「官二代」劉墉自然而然地通過了「特殊」的科舉, 成為了一名舉人。

雖然劉墉是憑借自己的家世以及父親的影響力輕松拿下舉人身份的, 但是劉墉自身的才華也是不可小覷的, 劉墉在隨后的殿試中獲得了二甲第二名進士的好成績, 由此可見劉墉自身的能力也是很強的。

考場得意的劉墉很快就得到了來自朝廷的任免文書,正式出任翰林院庶吉士。

由于初入官場,劉墉還沒有什麼經驗,加上劉墉寫得一手好字。所以吏部便將劉墉安排去進行文學撰寫的工作。

按照清朝正常的官員升遷時間,如果沒有皇帝親自安排的話,一般情況一個普通的翰林院九品庶吉士想要向上爬,至少需要先編纂文書兩年的時間。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劉墉好似得到了天助一般。

劉墉在擔任翰林院散館的編修短短一個月后,皇帝突然下令更換了此時的翰林院右侍講,右侍講這個職位屬于給皇帝吟誦經文的重要位置。

盡管右侍講的官位不高只有八品,但是卻是最為接近中樞之地,是能夠面見皇帝的官職。

而這時候,家世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由于皇帝臨時更換了右侍講,吏部沒有接到消息準備,猝不及防。

皇帝的命令十分緊急,但是當吏部官員抵達翰林院時才發現,由于前幾天的人事調動,現在翰林院中還可以挑選的人只剩下了先前一批通過科舉進入翰林的士子們了。

這些士子中就包括了當時正在編纂文史的劉墉。

事發突然,吏部的官員們也無法細細查驗,但是皇帝的安危自然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吏部官員在對于這些士子的考察中,首選的就是一些世家大族出身,家中有人正在做官的士子。

吏部官員之所以如此選擇,正是因為豪門大族出身的士子,顧慮頗多,這些人由于出身豪門所以身后牽扯著動輒幾百人上千人的性命安危。

這些士子輕易是不敢做出喪心病狂的舉動的。因為一旦他們敢有危害皇帝的想法,他們的家族勢必會被清除。

另外如果家中有人在朝中做官的話,在古代這個士子的可靠程度自然比那些寒窗士子來得令人放心,而且這也是一個間接和其他官員交好的契機。

恰巧,此時的劉墉滿足吏部官員的所有條件。

劉墉的父親擔任著清朝翰林大學士,官位顯赫。

劉墉的家族是山東當地豪門望族,劉墉本身也十是才華橫溢。

由于時間緊迫,吏部的官員經過短暫的資料審核之后,便快速將劉墉定為了右侍講。

這下,劉墉可謂是立刻登堂入室了,別小看右侍講區區八品小官,這可是關鍵時刻能夠在皇帝面前說上話的。

而且由于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員調動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皇帝的個人喜好,所以右侍講這個職位可謂是風光無限。

劉墉成為右侍講之后,非但沒有張狂得意,反倒越來越謹慎小心。

在同皇帝相處的過程中更是小心翼翼,加上劉墉自己也非常有眼色,深的乾隆皇帝的喜愛,短短三個月劉墉又得到諭旨官升一級。

本來以為就算有著父親的幫助,想要在廟堂之上立足,也需要至少十年的打磨歷練,結果不出一年的時間,劉墉就已經官至七品,一時間成為了朝堂上炙手可熱的新星。

然而有時候命運就是喜歡開玩笑,在劉墉官場最為得意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發生了,這場巨大的變故直接導致劉墉及其父親被捕入獄,劉氏宗族遭到朝廷的打壓。

究竟發生了什麼重大變故導致劉墉及其父親甚至整個劉氏宗族遭到慘變?劉墉在經歷了入獄的大變故之后,是如何重新成為一代名臣的?

在劉墉官場得意,連連升遷的同時,他的父親劉統勛也是順利晉升成為清朝翰林大學士,兼任軍機大臣,總領軍機要務。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劉家這對父子要飛黃騰達之際,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當時的清朝駐西安最高旗人統領西安將軍,被屬下參了一本。

在奏折中提及了西安將軍在職期間利用自己的權務之便,大肆擴充自己的私宅,并且侵吞朝廷的公款,私自扣押過往商旅,等等數十條罪狀。

宦海沉浮幾十載的官場老油條劉統勛,在接到這份奏報的第一時間,就明白了事情十分緊急。

要知道西安將軍,那可是朝廷駐扎西北的重要武官,此時居然被下屬參了一本,最為重要的是,這位西安將軍是乾隆皇帝親自任免的。

這位西安將軍剛剛由乾隆親自下旨上任不到三個月,此時出現這種事情,無異于在打乾隆皇帝的臉,劉統勛當即將奏折遞送到了乾隆皇帝的御座前。

乾隆得知消息之后,果然暴跳如雷,甚至連桌案上的奏折都摔了一地,發泄完怒火之后的乾隆,冷冷的警告劉統勛將這件事壓下去,不要告訴任何人,隨后便摔袖而去。

直到乾隆走后,劉統勛這才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緩緩起身離開了皇宮,劉統勛回家之后便將這件事告知給了劉墉,要劉墉最近小心仔細些,不要觸犯了龍顏。

然而世事無常,就在劉墉剛剛走出家門之際便遇到了自己的好友李文剛,李文剛擔任著吏部侍郎的職位,非常欣賞劉墉,和劉墉私下關系十分要好,兩人是忘年交。

恰逢李文剛五十歲大壽,李文剛熱情邀請劉墉前去做客。本來因為「西安將軍」一事已經身心疲憊的劉墉,面對好友的邀約實在不好意思拒絕,便答應了下來。

然而壽宴之上哪里有不喝酒的,此時的劉墉備受追捧,大量的賓客敬酒,幾番勸酒下來,劉墉便已經飄飄欲仙了。

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劉墉的一番話直接令本來氣氛歡慶的宴會冷場。

劉墉醉酒之后,渾渾噩噩地拿起酒杯,對著場上眾人,開口便是一句「諸位可知,西安將軍徇私枉法,貪贓受賄,私占民田罪不容誅,可恨不能將其正法!」

言罷,劉墉倒頭便睡。

這一句話下來頓時整個宴會鴉雀無聲,能夠參加吏部侍郎宴會的人自然都是京城之中的權貴,這些人都十分清楚,西安將軍是乾隆皇帝親自任命的。

劉墉這一嗓子可是私自議論國事,打乾隆皇帝的臉呀。

劉墉這一番話說完,場上賓客紛紛以家中有事為理由撤離了現場,就連李文剛也是避之不及。趕忙命令家丁將劉墉送回了府邸。

當劉統勛得知自己的兒子居然在醉酒之下,私自談論國事,并且還是軍機大事的時候,劉統勛立刻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后果。

劉統勛立刻強行喚醒了還在睡夢中的劉墉,剛剛清醒的劉墉在得知了自己竟然酒后失言,遑論國事后,登時嚇出了一身冷汗。

在父親的指點下,劉墉立刻連夜上書給乾隆皇帝,陳述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同時,甘愿負荊請罪。

劉墉的奏折很快便上奏到了皇宮中,然而他的奏折猶如石沉大海,再無音訊。

次日,大批的步軍統領衙門的人就將整個劉府封禁了。

劉墉及其父親劉統勛連乾隆皇帝的臉都沒有見到就直接被捕入獄,一時間劉府人走茶涼。僅僅是抓了劉墉父子還不夠。

乾隆皇帝甚至還派出欽差大臣前往山東,督辦審查劉氏宗族。劉家大量的田產被充公,在朝廷中擔任官職的劉氏宗族的人全部被貶。

劉墉及其父親被捕入獄之后,朝廷中大部分官員都在為他們求情,加上乾隆皇帝也卻是喜歡劉墉,而且這次抓捕劉統勛及劉墉也是因為有些惱羞成怒。

當乾隆皇帝冷靜下來之后,也是重新考慮了對于劉墉父子二人的處理,最后乾隆皇帝做出了決定,讓劉統勛回家養老,將劉墉外派到地方去做個地方官重新歷練。

乾隆皇帝的網開一面,令本已經對自己仕途心灰意冷的劉墉重新燃起了希望,很快劉墉就在友人的幫助下,籌措了一些盤纏,匆忙趕赴到安徽擔任縣令。

劉墉作為一個能夠在全國科舉中,考進前三甲的才子,他自身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很快劉墉的表現就得到了安徽當地官員的一致認可。

然而盡管劉墉的能力十分出眾,但是由于其父親劉統勛泄露軍機一事,導致劉墉很難獲得朝廷上的認可,盡管他的業績十分出色,也很難升遷。

就在劉墉苦惱于自己前途昏暗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徹底改變了劉墉的后半生。

在劉墉擔任安徽縣令的第二年中,時任山東巡撫國泰被朝中大臣彈劾,多名大臣聯名向乾隆皇帝報告山東巡撫貪污受賄,私下收受賄賂,私自蓄養私兵,圖謀不軌。

乾隆皇帝本人也對國泰的做法十分不滿意,然而接連派出了三批欽差大臣,前往山東進行調差都沒有找到任何關于國泰違法亂紀的具體證據,這讓乾隆皇帝十分惱火。

恰巧就在此時,劉墉曾經的朝中好友,時任吏部尚書向乾隆皇帝保舉了劉墉參與調查山東巡撫國泰受賄一事。

乾隆皇帝念及劉墉之父劉統勛出色的能力,也就網開一面準許了劉墉作為調查隨行官員前往山東,參與這次案件的調查。

這次山東之旅徹底改變了乾隆對于劉墉的看法,劉墉到達山東之后,沒有和前幾任官員一樣直接暴露身份,而是從普通百姓入手,收集國泰的罪證。

劉墉通過對山東當地百姓的滲透了解,很快鎖定了國泰在山東當地一處埋藏臟銀的地點。

在隨行官員的配合下,很快國泰便被繩之以法了。這件事成為了劉墉的晉升之資,也讓乾隆皇帝注意到了劉墉這個人。

有了皇帝圣眷,劉墉從此仕途可謂是步步高升,先后擔任了安徽學政,浙江學政,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等等數個重要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劉墉在被乾隆皇帝外放到地方經歷了幾十載的磨礪之后,其本人不可謂不是老奸巨猾。

在劉墉得到圣眷仕途無量的時候,另外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此時更是在清朝,朝堂之中呼風喚雨,不可一世。此人正是著名的大奸臣和珅!

在影視劇中,劉墉和和珅爭斗的場面令人津津樂道,實際上,歷史中的劉墉在乾隆一朝中不僅僅從未同和珅爭斗過,甚至還同其他大臣一樣同和珅虛以為蛇,絲毫不敢反抗和珅。

真實歷史上的劉墉并沒有影視劇中那麼詼諧幽默,那麼具有抗爭精神,但是這并不影響劉墉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大臣。

在乾隆皇帝駕崩之后,正是在劉墉的一力推動下,和珅這個大奸臣最終被嘉慶皇帝所除。

經過幾十年的官場生涯,即便是到老,劉墉也不忘為國家鏟除一個大隱患,他為國的忠心是天地可鑒的。

也正因如此,劉墉逝世后,被皇帝追封為太子太保,謚號文正,這可是古代文臣的貴高規格禮遇了。劉墉的一生充滿坎坷曲折,令人回味無窮。

由此可見劉墉自身的能力也是很強的。

考場得意的劉墉很快就得到了來自朝廷的任免文書,正式出任翰林院庶吉士。

由于初入官場,劉墉還沒有什麼經驗,加上劉墉寫得一手好字。所以吏部便將劉墉安排去進行文學撰寫的工作。

按照清朝正常的官員升遷時間,如果沒有皇帝親自安排的話,一般情況一個普通的翰林院九品庶吉士想要向上爬,至少需要先編纂文書兩年的時間。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劉墉好似得到了天助一般。

劉墉在擔任翰林院散館的編修短短一個月后,皇帝突然下令更換了此時的翰林院右侍講,右侍講這個職位屬于給皇帝吟誦經文的重要位置。

盡管右侍講的官位不高只有八品,但是卻是最為接近中樞之地,是能夠面見皇帝的官職。

而這時候,家世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由于皇帝臨時更換了右侍講,吏部沒有接到消息準備,猝不及防。

皇帝的命令十分緊急,但是當吏部官員抵達翰林院時才發現,由于前幾天的人事調動,現在翰林院中還可以挑選的人只剩下了先前一批通過科舉進入翰林的士子們了。

這些士子中就包括了當時正在編纂文史的劉墉。

事發突然,吏部的官員們也無法細細查驗,但是皇帝的安危自然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吏部官員在對于這些士子的考察中,首選的就是一些世家大族出身,家中有人正在做官的士子。

吏部官員之所以如此選擇,正是因為豪門大族出身的士子,顧慮頗多,這些人由于出身豪門所以身后牽扯著動輒幾百人上千人的性命安危。

這些士子輕易是不敢做出喪心病狂的舉動的。因為一旦他們敢有危害皇帝的想法,他們的家族勢必會被清除。

另外如果家中有人在朝中做官的話,在古代這個士子的可靠程度自然比那些寒窗士子來得令人放心,而且這也是一個間接和其他官員交好的契機。

恰巧,此時的劉墉滿足吏部官員的所有條件。

劉墉的父親擔任著清朝翰林大學士,官位顯赫。

劉墉的家族是山東當地豪門望族,劉墉本身也十是才華橫溢。

由于時間緊迫,吏部的官員經過短暫的資料審核之后,便快速將劉墉定為了右侍講。

這下,劉墉可謂是立刻登堂入室了,別小看右侍講區區八品小官,這可是關鍵時刻能夠在皇帝面前說上話的。

而且由于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員調動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皇帝的個人喜好,所以右侍講這個職位可謂是風光無限。

劉墉成為右侍講之后,非但沒有張狂得意,反倒越來越謹慎小心。

在同皇帝相處的過程中更是小心翼翼,加上劉墉自己也非常有眼色,深的乾隆皇帝的喜愛,短短三個月劉墉又得到諭旨官升一級。

本來以為就算有著父親的幫助,想要在廟堂之上立足,也需要至少十年的打磨歷練,結果不出一年的時間,劉墉就已經官至七品,一時間成為了朝堂上炙手可熱的新星。

然而有時候命運就是喜歡開玩笑,在劉墉官場最為得意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發生了,這場巨大的變故直接導致劉墉及其父親被捕入獄,劉氏宗族遭到朝廷的打壓。

究竟發生了什麼重大變故導致劉墉及其父親甚至整個劉氏宗族遭到慘變?劉墉在經歷了入獄的大變故之后,是如何重新成為一代名臣的?

在劉墉官場得意,連連升遷的同時,他的父親劉統勛也是順利晉升成為清朝翰林大學士,兼任軍機大臣,總領軍機要務。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劉家這對父子要飛黃騰達之際,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當時的清朝駐西安最高旗人統領西安將軍,被屬下參了一本。

在奏折中提及了西安將軍在職期間利用自己的權務之便,大肆擴充自己的私宅,并且侵吞朝廷的公款,私自扣押過往商旅,等等數十條罪狀。

宦海沉浮幾十載的官場老油條劉統勛,在接到這份奏報的第一時間,就明白了事情十分緊急。

要知道西安將軍,那可是朝廷駐扎西北的重要武官,此時居然被下屬參了一本,最為重要的是,這位西安將軍是乾隆皇帝親自任免的。

這位西安將軍剛剛由乾隆親自下旨上任不到三個月,此時出現這種事情,無異于在打乾隆皇帝的臉,劉統勛當即將奏折遞送到了乾隆皇帝的御座前。

乾隆得知消息之后,果然暴跳如雷,甚至連桌案上的奏折都摔了一地,發泄完怒火之后的乾隆,冷冷的警告劉統勛將這件事壓下去,不要告訴任何人,隨后便摔袖而去。

直到乾隆走后,劉統勛這才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緩緩起身離開了皇宮,劉統勛回家之后便將這件事告知給了劉墉,要劉墉最近小心仔細些,不要觸犯了龍顏。

然而世事無常,就在劉墉剛剛走出家門之際便遇到了自己的好友李文剛,李文剛擔任著吏部侍郎的職位,非常欣賞劉墉,和劉墉私下關系十分要好,兩人是忘年交。

恰逢李文剛五十歲大壽,李文剛熱情邀請劉墉前去做客。本來因為「西安將軍」一事已經身心疲憊的劉墉,面對好友的邀約實在不好意思拒絕,便答應了下來。

然而壽宴之上哪里有不喝酒的,此時的劉墉備受追捧,大量的賓客敬酒,幾番勸酒下來,劉墉便已經飄飄欲仙了。

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劉墉的一番話直接令本來氣氛歡慶的宴會冷場。

劉墉醉酒之后,渾渾噩噩地拿起酒杯,對著場上眾人,開口便是一句「諸位可知,西安將軍徇私枉法,貪贓受賄,私占民田罪不容誅,可恨不能將其正法!」

言罷,劉墉倒頭便睡。

這一句話下來頓時整個宴會鴉雀無聲,能夠參加吏部侍郎宴會的人自然都是京城之中的權貴,這些人都十分清楚,西安將軍是乾隆皇帝親自任命的。

劉墉這一嗓子可是私自議論國事,打乾隆皇帝的臉呀。

劉墉這一番話說完,場上賓客紛紛以家中有事為理由撤離了現場,就連李文剛也是避之不及。趕忙命令家丁將劉墉送回了府邸。

當劉統勛得知自己的兒子居然在醉酒之下,私自談論國事,并且還是軍機大事的時候,劉統勛立刻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后果。

劉統勛立刻強行喚醒了還在睡夢中的劉墉,剛剛清醒的劉墉在得知了自己竟然酒后失言,遑論國事后,登時嚇出了一身冷汗。

在父親的指點下,劉墉立刻連夜上書給乾隆皇帝,陳述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同時,甘愿負荊請罪。

劉墉的奏折很快便上奏到了皇宮中,然而他的奏折猶如石沉大海,再無音訊。

次日,大批的步軍統領衙門的人就將整個劉府封禁了。

劉墉及其父親劉統勛連乾隆皇帝的臉都沒有見到就直接被捕入獄,一時間劉府人走茶涼。僅僅是抓了劉墉父子還不夠。

乾隆皇帝甚至還派出欽差大臣前往山東,督辦審查劉氏宗族。劉家大量的田產被充公,在朝廷中擔任官職的劉氏宗族的人全部被貶。

劉墉及其父親被捕入獄之后,朝廷中大部分官員都在為他們求情,加上乾隆皇帝也卻是喜歡劉墉,而且這次抓捕劉統勛及劉墉也是因為有些惱羞成怒。

當乾隆皇帝冷靜下來之后,也是重新考慮了對于劉墉父子二人的處理,最后乾隆皇帝做出了決定,讓劉統勛回家養老,將劉墉外派到地方去做個地方官重新歷練。

乾隆皇帝的網開一面,令本已經對自己仕途心灰意冷的劉墉重新燃起了希望,很快劉墉就在友人的幫助下,籌措了一些盤纏,匆忙趕赴到安徽擔任縣令。

劉墉作為一個能夠在全國科舉中,考進前三甲的才子,他自身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很快劉墉的表現就得到了安徽當地官員的一致認可。

然而盡管劉墉的能力十分出眾,但是由于其父親劉統勛泄露軍機一事,導致劉墉很難獲得朝廷上的認可,盡管他的業績十分出色,也很難升遷。

就在劉墉苦惱于自己前途昏暗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徹底改變了劉墉的后半生。

在劉墉擔任安徽縣令的第二年中,時任山東巡撫國泰被朝中大臣彈劾,多名大臣聯名向乾隆皇帝報告山東巡撫貪污受賄,私下收受賄賂,私自蓄養私兵,圖謀不軌。

乾隆皇帝本人也對國泰的做法十分不滿意,然而接連派出了三批欽差大臣,前往山東進行調差都沒有找到任何關于國泰違法亂紀的具體證據,這讓乾隆皇帝十分惱火。

恰巧就在此時,劉墉曾經的朝中好友,時任吏部尚書向乾隆皇帝保舉了劉墉參與調查山東巡撫國泰受賄一事。

乾隆皇帝念及劉墉之父劉統勛出色的能力,也就網開一面準許了劉墉作為調查隨行官員前往山東,參與這次案件的調查。

這次山東之旅徹底改變了乾隆對于劉墉的看法,劉墉到達山東之后,沒有和前幾任官員一樣直接暴露身份,而是從普通百姓入手,收集國泰的罪證。

劉墉通過對山東當地百姓的滲透了解,很快鎖定了國泰在山東當地一處埋藏臟銀的地點。

在隨行官員的配合下,很快國泰便被繩之以法了。這件事成為了劉墉的晉升之資,也讓乾隆皇帝注意到了劉墉這個人。

有了皇帝圣眷,劉墉從此仕途可謂是步步高升,先后擔任了安徽學政,浙江學政,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等等數個重要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劉墉在被乾隆皇帝外放到地方經歷了幾十載的磨礪之后,其本人不可謂不是老奸巨猾。

在劉墉得到圣眷仕途無量的時候,另外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此時更是在清朝,朝堂之中呼風喚雨,不可一世。此人正是著名的大奸臣和珅!

在影視劇中,劉墉和和珅爭斗的場面令人津津樂道,實際上,歷史中的劉墉在乾隆一朝中不僅僅從未同和珅爭斗過,甚至還同其他大臣一樣同和珅虛以為蛇,絲毫不敢反抗和珅。

真實歷史上的劉墉并沒有影視劇中那麼詼諧幽默,那麼具有抗爭精神,但是這并不影響劉墉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大臣。

在乾隆皇帝駕崩之后,正是在劉墉的一力推動下,和珅這個大奸臣最終被嘉慶皇帝所除。

經過幾十年的官場生涯,即便是到老,劉墉也不忘為國家鏟除一個大隱患,他為國的忠心是天地可鑒的。

也正因如此,劉墉逝世后,被皇帝追封為太子太保,謚號文正,這可是古代文臣的貴高規格禮遇了。劉墉的一生充滿坎坷曲折,令人回味無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