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唐朝有一位「警惕」將軍,皇帝剛賜給他免罪金牌,他就立馬造反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 」在封建古代, 帝王是這個天下的主人, 不過受制于距離和交通, 他們只能通過臣子來治理這個天下, 這也造就了數不勝數的功臣。

帝王們對這些功臣真是又愛又怕, 愛他們能力出眾于國有功, 恨他們功高震主有奪位之嫌, 他們對這些功臣的處理也十分割裂, 一方面他們處處防備這些功臣, 隨時準備痛下殺手, 另一方面他們又賞賜繁多, 以安其心。

在歷代帝王給予功臣的賞賜之中, 有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免罪金牌, 它號稱「己免二4, 子免一4」。

也就是說只要有了這塊免罪金牌, 就能夠保證父子兩代免去4罪, 因此歷代臣子都對其十分向往, 可唐朝時卻有一位「警惕」將軍, 皇帝剛賜他免罪金牌, 他就立馬造反。

一代名將

這位警惕將軍名叫李懷光, 他出生于唐朝初期, 他的祖先本來是異族柔然人, 后來才遷徙到唐朝,

這樣的出身本來上不得臺面。

可唐朝向來兼容并蓄, 對這些異族人的態度十分友好, 李懷光的父親也得以在軍中出頭, 并因軍功被賜姓李, 因此他和唐朝皇室也算有些淵源。

李懷光的父親在軍隊中擔任正職, 李懷光長大之后也自然成為了一名武將,

他承襲了父親的勇武和謀略, 在軍中的表現十分出色。

當時的中興名將郭子儀對他十分欣賞, 還特地將他調到身邊加以培養, 這也為他后來在軍中的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跟隨郭子儀的這段期間, 李懷光大放異彩。

郭子儀性情寬厚, 面對犯錯的親友故交總是不忍下手, 這讓軍中的士兵十分不滿。 李懷光性情堅毅果敢, 主動請纓要處理這些獎罰之事, 他鐵面無私, 獎懲有度, 軍中風氣為之一清, 士兵們都對其十分推崇。

不過李懷光真正名揚天下還是在攻打吐蕃期間, 那時候郭子儀已經功成身退回家養老, 他繼承了郭子儀在原州的勢力, 當時原州經常遭受吐蕃的襲擾, 百姓們因此流離失所, 李懷光上位之后, 立刻開始處理這一情況。

李懷光先是派重兵在邊境把守, 然后親自帶士兵和工匠在原洲前端的長武地區筑城, 這座城池位于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 可以輕易的觀察到附近的人馬, 吐蕃軍隊從此無法再對原洲進行突襲, 百姓們終于又得以安居樂業。

這種種出眾的功績讓李懷光聲名遠揚, 當時在位的唐德宗對他極為欣賞, 不僅賞賜了他大量的金銀, 還加封他為太子少師、檢校左仆射, 兼任靈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總而言之, 李懷光成了大唐最炙手可熱的一代名將。

力挽狂瀾

公園前783年, 大唐的涇原一帶發生了一次極大的動亂,這次動亂的起因是唐德宗想要削藩,從涇原調動了大量的軍隊。

可是他卻沒有給予這些軍隊相應的報酬,士兵們打仗可是要拿著腦袋堵的,皇帝不給錢,這仗還怎麼打下去?士兵們滿腹怨憤,越想越氣,居然直接發動兵/變,攻向了長安。

長安的守衛軍隊拿這些士氣正盛的叛軍毫無辦法,沒過多久就被他們攻進城來,唐德宗嚇得連老婆孩子都不顧了,在一隊親兵的掩護下逃向了奉天。連皇帝都被趕走了,這些叛軍們得意不已,同時他們也失去了對天子的敬畏。

為了能夠保住叛亂的果實,他們從軍中挑選了一位將領朱泚,并擁護他成為新的天子。有龍椅不坐,那不是傻瓜嗎?朱泚欣然接受了他們的推舉,自立為帝,國號大秦。

遠在奉天的唐德宗氣的暴跳如雷,大唐還沒完,他這個皇帝還活得好好的呢,這些叛軍居然就擁立新主,簡直就是十惡不赦,但他還沒來得及發旨申飭,這些叛軍們就在朱泚的指揮下沖向了奉天。

連國都長安都經不起這些叛軍的攻打,奉天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叛軍們很快就如入無人之境般打到了奉天城外,并將其團團圍住。

城中的唐德宗嚇得瑟瑟發抖,如果奉天城一破的話,他這個皇帝定然沒有活路,所以他立刻下旨,號召天下將領勤王。得到消息的李懷光積極響應唐德宗的號召,他帶著數萬大軍一路長途跋涉到了奉天。

叛軍們以逸待勞,本來并不將他放在眼里,沒想到他的軍隊行止有度,戰斗力強悍,就算在極度疲憊的情況下也大破敵軍,順利解了奉天城之圍。

免罪金牌

奉天城之戰的勝利將李懷光的聲譽推向了頂峰,他不僅立下了救駕之功,還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因此唐德宗對其也十分感激,二話不說就給他升官加職,還賜予了他種種功臣才能享受的高級待遇。

但這些賞賜并沒有滿足李懷光的胃口,他自恃功高,認為自己理應凌駕于眾臣之上,連唐德宗都不放在眼里,幾次三番地出言頂撞,這難免讓朝中的君臣都心懷疑慮,認為他胸中有不臣之心。

李懷光之后的行為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囂張跋扈,肆意妄為,在朝中大肆排除異己,當時的宰相盧杞以及大臣趙贊、白志貞對他的所作所為相當憤怒,幾次三番的在唐德宗面前上奏。

這可激怒了他,他強迫唐德宗將這幾人罷免,唐德宗忌憚于他的龐大勢力,只能照做。這可捅了馬蜂窩,朝中的大臣們對他這種威脅皇帝欺辱宰相的行為忍無可忍,紛紛勸唐德宗早做打算。

唐德宗對其也疑慮甚深,但又不敢直接和他撕破臉,便賜下了一塊免罪金牌來試探他。免罪金牌向來只賜予重臣,李懷光的部下們對此十分開懷,認為這是唐德宗的恩德。

可李懷光為人十分警惕,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免罪金牌背后必然是有皇帝的深意,古往今來,被賜予免罪金牌的大臣個個都是功高震主,也差不多個個都不得好下場。

一時間,韓信、蘭陵王等被冤的功臣的名字在他腦海中迅速閃過,他又驚又怕,勃然大怒:「我有什麼罪,皇帝要賜予我免罪金牌?」隨即便召集了部下,發動了反叛。

只不過李懷光昔日的囂張跋扈早就耗盡了人心,士兵們也不愿意為了一個荒唐的免罪金牌陪著他去造反,沒多久他身邊的將領和士兵就紛紛反叛投降。

連他自己的頭顱也被一個反叛將領割下,作為投奔新主的投名狀,可憐一代名將,就此身4。在唐朝的功臣之中,李懷光定然是排得上號的,他武藝高強、戰功赫赫,有救駕和保衛國土之功。

不過可惜的是,他從此驕傲自滿,囂張跋扈,弄得眾叛親離,連皇帝也對其起了沙心,他敏銳地意識到危險后起兵造反,可失盡人心的他注定會走向滅亡,這就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吧。

大唐的涇原一帶發生了一次極大的動亂,這次動亂的起因是唐德宗想要削藩,從涇原調動了大量的軍隊。

可是他卻沒有給予這些軍隊相應的報酬,士兵們打仗可是要拿著腦袋堵的,皇帝不給錢,這仗還怎麼打下去?士兵們滿腹怨憤,越想越氣,居然直接發動兵/變,攻向了長安。

長安的守衛軍隊拿這些士氣正盛的叛軍毫無辦法,沒過多久就被他們攻進城來,唐德宗嚇得連老婆孩子都不顧了,在一隊親兵的掩護下逃向了奉天。連皇帝都被趕走了,這些叛軍們得意不已,同時他們也失去了對天子的敬畏。

為了能夠保住叛亂的果實,他們從軍中挑選了一位將領朱泚,并擁護他成為新的天子。有龍椅不坐,那不是傻瓜嗎?朱泚欣然接受了他們的推舉,自立為帝,國號大秦。

遠在奉天的唐德宗氣的暴跳如雷,大唐還沒完,他這個皇帝還活得好好的呢,這些叛軍居然就擁立新主,簡直就是十惡不赦,但他還沒來得及發旨申飭,這些叛軍們就在朱泚的指揮下沖向了奉天。

連國都長安都經不起這些叛軍的攻打,奉天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叛軍們很快就如入無人之境般打到了奉天城外,并將其團團圍住。

城中的唐德宗嚇得瑟瑟發抖,如果奉天城一破的話,他這個皇帝定然沒有活路,所以他立刻下旨,號召天下將領勤王。得到消息的李懷光積極響應唐德宗的號召,他帶著數萬大軍一路長途跋涉到了奉天。

叛軍們以逸待勞,本來并不將他放在眼里,沒想到他的軍隊行止有度,戰斗力強悍,就算在極度疲憊的情況下也大破敵軍,順利解了奉天城之圍。

免罪金牌

奉天城之戰的勝利將李懷光的聲譽推向了頂峰,他不僅立下了救駕之功,還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因此唐德宗對其也十分感激,二話不說就給他升官加職,還賜予了他種種功臣才能享受的高級待遇。

但這些賞賜并沒有滿足李懷光的胃口,他自恃功高,認為自己理應凌駕于眾臣之上,連唐德宗都不放在眼里,幾次三番地出言頂撞,這難免讓朝中的君臣都心懷疑慮,認為他胸中有不臣之心。

李懷光之后的行為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囂張跋扈,肆意妄為,在朝中大肆排除異己,當時的宰相盧杞以及大臣趙贊、白志貞對他的所作所為相當憤怒,幾次三番的在唐德宗面前上奏。

這可激怒了他,他強迫唐德宗將這幾人罷免,唐德宗忌憚于他的龐大勢力,只能照做。這可捅了馬蜂窩,朝中的大臣們對他這種威脅皇帝欺辱宰相的行為忍無可忍,紛紛勸唐德宗早做打算。

唐德宗對其也疑慮甚深,但又不敢直接和他撕破臉,便賜下了一塊免罪金牌來試探他。免罪金牌向來只賜予重臣,李懷光的部下們對此十分開懷,認為這是唐德宗的恩德。

可李懷光為人十分警惕,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免罪金牌背后必然是有皇帝的深意,古往今來,被賜予免罪金牌的大臣個個都是功高震主,也差不多個個都不得好下場。

一時間,韓信、蘭陵王等被冤的功臣的名字在他腦海中迅速閃過,他又驚又怕,勃然大怒:「我有什麼罪,皇帝要賜予我免罪金牌?」隨即便召集了部下,發動了反叛。

只不過李懷光昔日的囂張跋扈早就耗盡了人心,士兵們也不愿意為了一個荒唐的免罪金牌陪著他去造反,沒多久他身邊的將領和士兵就紛紛反叛投降。

連他自己的頭顱也被一個反叛將領割下,作為投奔新主的投名狀,可憐一代名將,就此身4。在唐朝的功臣之中,李懷光定然是排得上號的,他武藝高強、戰功赫赫,有救駕和保衛國土之功。

不過可惜的是,他從此驕傲自滿,囂張跋扈,弄得眾叛親離,連皇帝也對其起了沙心,他敏銳地意識到危險后起兵造反,可失盡人心的他注定會走向滅亡,這就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