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梁靜茹、顏如晶:每一位接受過漢語教育的馬來西亞華人,都尊稱他為“族魂”

在網上有一個問題困擾眾多網友很久:

像梁靜茹、顏如晶這樣的馬來西亞人, 為什么中文這么好?馬來西亞不是學英語的嗎?難道他們從小就學中文?

其實不僅僅是梁靜茹、顏如晶中文很好, 像我們熟知的馬來西亞歌手戴佩妮、品冠、光良、巫啟賢、曹格、張棟梁等, 中文都很好。

還有奇葩說里面的辯手胡漸彪、陳詠開等等, 都是馬來西亞人, 他們的中文都非常好。

歷史上有一次非常精彩的中文辯論賽——2001年國際大學生中文辯論賽總決賽。

像這樣的中文國際辯論賽, 要求說中文, 一般的冠亞軍都是中國國內的大學包攬吧?

但你錯了。

真正的冠軍是馬來西亞大學生戰隊, 他們一舉擊敗武漢大學, 成功獲得了本次比賽的冠軍。

令人驚奇的是, 不止是這次比賽, 在這之前的幾屆比賽, 他們還收獲了一冠兩亞。

馬來西亞華人中文很好, 已然成為了慣例。

到了這里,

許多人就要奇怪了, 像梁靜茹、顏如晶這樣的馬來西亞人, 為什么中文這么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 我需要先給大家講述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1927年, 彼時的馬來西亞是英國的殖民地, 來到這里的華人, 大多都是被英國人打上印章, 賣到那里的勞工后裔, 或者是為了躲避戰亂來到這里的普通中國百姓。

林連玉就是其中一個, 他的職業是老師, 主要是來這里給在馬來西亞的華人上中文課。

十年時間一晃而過, 1937年, 日軍也侵略了馬來西亞, 而林連玉所在的中文學校也不得不在戰亂中關閉。

林連玉堅決地與日軍展開戰斗。

在與日軍的斗爭中, 林連玉多次受傷, 兩度幾乎喪命, 但林連玉從不肯對日軍退讓半分。

1945年,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可學校卻在戰爭中被全部毀了。

這次戰爭對他們的傷害非常大, 無數年輕的中文教師犧牲。

曾經的中文學童要么被迫接受了日本式的教育, 要么流落街頭, 成為雞鳴狗盜之徒。

幸存下來的馬來華人, 看在眼里, 痛在心里, 難道祖輩流傳下來的漢語教育,

竟要在自己這一代人手上終結?

為什么這些華人先輩們一定要讓孩子上中文課?

如果你曾在異國他鄉待過, 你就一定知道那種感覺。

當你在異國他鄉看到屬于中國的文字、看到中國的文化的時候, 你的內心就會油然而生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

而當你失去這些東西, 失去這些文字, 你內心關于“根”的東西, 就一下子全部沒有了。

林連玉知道中文對于他們的意義, 他選擇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 接過了復校復課的大旗。

“中華民族的后代, 豈能說著外國異邦的語言茍且偷生?!”

為了籌措經費, 林連玉毅然把自己家里飼養的豬全部低價變賣, 盡數捐出, 只為了加快復校工作的進程。

修葺教室、購置教學用品、向社會籌款, 每一項工作, 他幾乎都是親力親為, 在這樣的高強度工作之下, 短短一個月, 林連玉就瘦了整整十磅。

為了讓中文教師們能安心回到學校工作, 他又與當地許多華人同志們一起推動了華校教師公會成立, 去幫助更多的教師謀求福利, 解決吃飯的問題。

可修建中文學校畢竟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工作,當時林連玉自己的經濟狀況已經非常拮據,經常連飯也吃不飽。

一位學生曾回憶過,有一次,林連玉走進教室的時候,雙眼無神,滿面愁容。

一問才知道,林連玉的妻子生了重病,可他當時所有的錢都已經用于建設學校,渾身上下只剩下5毛錢,買了一碗面充饑之后,便再也沒有余錢替妻子治病。

學生們聽說之后,自發地組織起來為他捐款,當校長將錢交給林連玉時,他再三推脫,直到學生們苦苦相勸,才含淚收下。

他哽咽著對學生們說:我有想過退出教育界,可是我始終沒有這樣做,這就是因為良心不許我這么做!

他所擁有的,不止是一顆良心,在這片異鄉的土地上,他更有著一顆強大而悲壯的民族之心!

滿目瘡痍之中,他用雙手將馬來西亞的中文學校從廢墟中重新一磚一瓦地壘起。

百廢待興之時,他用雙腳走遍了馬來西亞能夠幫助華文學校重建的每一寸土地。

終于,在他的堅持和犧牲之下,華文學校重新建立起來了。

年近50歲的林連玉,看著中華民族的后代,在異國他鄉捧著漢語課本,讀起了朗朗的中文。

可是,學校是建起來了,更大的難關又擺在了他們的面前。

二戰過后,日本是趕跑了,可是英國殖民者又重返馬來西亞。

而且,他們秘密進行了一項名為“火炬計劃”的行動,意圖是滅掉中文學校,不讓學中文,全部的人學英文。

林連玉憤而提筆,迅速在各大報紙發表文章,積極地前往各處去演講,喚醒那些還沒有反應過來的華人。

無論是剛剛復蘇的城市,還是雨林中落后的村鎮,他都挨家挨戶地親自走訪,向華人家長們揭穿英殖民政府的陰謀。

他曾大聲疾呼:“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的教育機關,就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堡壘!”

在林連玉的帶動下,所有的馬來西亞華人都團結到了一起,所有華人的孩子都只上中文學校。

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當中文學校開學的時候,學校登記處一清早就擠滿了來報名的兒童家長,人數甚至多到了要把門檻都踩壞了。

氣得當時的英國官員們手摔文件,暴跳如雷,“火炬計劃”宣告失敗。

一計不成,又來一計。

1960年,馬來政府突然頒布一項政策,所有學校不是使用馬來語或英語的,就無法領取政府的津貼,甚至連語文考試成績都將不被承認。

也就是說,你可以上你的中文學校,但是我不給津貼,也不承認你的教學成果。

當局這個無恥的舉動,林連玉徹底憤怒了。

“我們成為馬來亞國的國民,不是以棄母語,毀文化為條件!只有不惜犧牲,反抗壓迫,我們的民族在馬來亞求生存才有撥云霧而見青天的一日!”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幾個月的時間里,他奔走相告,甚至不惜惹怒權貴和政府高官,他用全部的力量團結全部馬來西亞中文學校。

在會議上,他更是振臂高呼:“津貼金可以被剝奪,但華文中學不可不辦!”

在他的呼吁下,所有中文學校,沒有任何一間做出改制的行動,頑強地屹立于馬來西亞的國土上。

期間,林連玉接到過匿名寄來的信封,信封里裝著的,是一顆恐嚇他的子彈。

但恐嚇和壓迫又怎么可能嚇倒這位為中文教育貢獻一生的勇士?

無數華人因為支持華教存續而被逮捕入獄,甚至遭到當地警方和士兵的槍殺。

但又有更多的華人站出來捍衛華語教育,絕不妥協!

最終,在他們的堅持下,這一次的戰役我們贏了!

中文教育,保住了!

然而,斗爭結束后,林連玉卻被官員們剝奪了公民權,就連他最珍愛的教師資格也被教育部長強制取消。

(林連玉公民權被剝奪的文件通知)

當林連玉知道公民權已被剝奪,在接受報紙采訪時,他激動地說:“我個人的利益早置之度外,為中文教育犧牲永不后悔!”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雖然被剝奪了公民權,但林連玉并沒有停止為中文教育奔走的腳步。

他并不富裕,他身患眼疾,但他把所有的一切一切,包含全部家產,都奉獻在他最愛的中文教育事業上。

他的精神,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為馬來西亞中文教育而奔走的年輕人。

林連玉去世的那一天,上萬華人從家里走出來,自發地去陪送他的靈柩。

每一位接受過漢語教育的馬來西亞華人,都尊稱他為“族魂”。

橫揮鐵腕披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

他的一生,將“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詮釋到了極致。

他既是教師,也是斗士,更是每一位華人心中那個心懷民族大義、誓死捍衛他們說漢語、寫中文的權利的英雄!

林連玉先生雖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在一代又一代馬來西亞華人身上流傳。

被后世大馬華人稱之為“族英”的沈慕羽,他一生都在捍衛中文教育,他曾在報紙上寫道:“在華人的平等與語文地位爭取到之前,我將會做到最后一口氣為止!”

在他們的努力下,華人變成了馬來西亞最團結的民眾,沒有之一。

每一次有人又想打中文學校的主意,或者是新中文學校籌建缺資金缺資源的時候,華人們紛紛站出來慷慨解囊。

無論是享譽世界的富商,還是街邊擺攤的升斗小民,只要是捍衛中文學校,他們都會慷慨捐助,鼎力相助。

抖音博主@老周扯談是一位馬來西亞華人,他曾在自己的視頻里提到過,自己年輕時就讀的那所華文學校,每年捐款最多的人,正是校門口那個有些駝背的擺面條攤的老人,每年,他都會將自己大部分的收入捐獻給當地的華文學校,無怨無悔。

而胡漸彪也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有一次,一群勞力三輪車夫們聚集在一起,全數捐獻出了他們幾天來辛辛苦苦賺到的血汗錢,只為了一所華人大學能夠順利落成。

至今,馬來西亞保有60所華文獨立中學,3間民辦大學,除了英語和馬來語的學習,其他的教材和教媒,一律全部使用中文。

他們擁有了除了中國本土以外,全世界最完善的中文教育!

現在馬來西亞華人學生的試卷、習題和課文,都與國內的幾乎完全一致。

他們的孩子能像我們的孩子一樣,被杜甫、蘇軾的詩詞所感動,為朱自清、魯迅的文章而擊節。

他們有著屬于自己的漢語規范中心,有了基于漢語的文學體系,在壓迫與黑暗中,守住了民族的圖騰。

所有的這一切,不是因為敵人仁慈,而是因為林連玉們來過,抗爭過,犧牲過。

生在中國,我們幾代人從小到大都把接受中文教育當做自然而然,就像是在森林里看到樹木一樣理所當然。

而對于馬來西亞華人來說,他們所學習到的中文教育,卻是先輩們用血淚和長達一個世紀的斗爭換來的。

這也是他們為什么那么努力學好中文的原因。

胡漸彪曾在演講中說:他是馬來西亞人,他的國籍是馬來西亞,那是他的國籍認同,但是他同樣也是華人,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那是他的文化身份認同。

文化認同比國籍認同更重要。

落地生根是海外,濤聲依舊是故鄉。

除中國之外的華人有將近一億,他們盡管身在海外,可他們的心之所向始終都是中國文化,他們的靈魂中,也始終流淌著炎黃之血。

可修建中文學校畢竟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工作,當時林連玉自己的經濟狀況已經非常拮據,經常連飯也吃不飽。

一位學生曾回憶過,有一次,林連玉走進教室的時候,雙眼無神,滿面愁容。

一問才知道,林連玉的妻子生了重病,可他當時所有的錢都已經用于建設學校,渾身上下只剩下5毛錢,買了一碗面充饑之后,便再也沒有余錢替妻子治病。

學生們聽說之后,自發地組織起來為他捐款,當校長將錢交給林連玉時,他再三推脫,直到學生們苦苦相勸,才含淚收下。

他哽咽著對學生們說:我有想過退出教育界,可是我始終沒有這樣做,這就是因為良心不許我這么做!

他所擁有的,不止是一顆良心,在這片異鄉的土地上,他更有著一顆強大而悲壯的民族之心!

滿目瘡痍之中,他用雙手將馬來西亞的中文學校從廢墟中重新一磚一瓦地壘起。

百廢待興之時,他用雙腳走遍了馬來西亞能夠幫助華文學校重建的每一寸土地。

終于,在他的堅持和犧牲之下,華文學校重新建立起來了。

年近50歲的林連玉,看著中華民族的后代,在異國他鄉捧著漢語課本,讀起了朗朗的中文。

可是,學校是建起來了,更大的難關又擺在了他們的面前。

二戰過后,日本是趕跑了,可是英國殖民者又重返馬來西亞。

而且,他們秘密進行了一項名為“火炬計劃”的行動,意圖是滅掉中文學校,不讓學中文,全部的人學英文。

林連玉憤而提筆,迅速在各大報紙發表文章,積極地前往各處去演講,喚醒那些還沒有反應過來的華人。

無論是剛剛復蘇的城市,還是雨林中落后的村鎮,他都挨家挨戶地親自走訪,向華人家長們揭穿英殖民政府的陰謀。

他曾大聲疾呼:“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的教育機關,就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堡壘!”

在林連玉的帶動下,所有的馬來西亞華人都團結到了一起,所有華人的孩子都只上中文學校。

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當中文學校開學的時候,學校登記處一清早就擠滿了來報名的兒童家長,人數甚至多到了要把門檻都踩壞了。

氣得當時的英國官員們手摔文件,暴跳如雷,“火炬計劃”宣告失敗。

一計不成,又來一計。

1960年,馬來政府突然頒布一項政策,所有學校不是使用馬來語或英語的,就無法領取政府的津貼,甚至連語文考試成績都將不被承認。

也就是說,你可以上你的中文學校,但是我不給津貼,也不承認你的教學成果。

當局這個無恥的舉動,林連玉徹底憤怒了。

“我們成為馬來亞國的國民,不是以棄母語,毀文化為條件!只有不惜犧牲,反抗壓迫,我們的民族在馬來亞求生存才有撥云霧而見青天的一日!”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幾個月的時間里,他奔走相告,甚至不惜惹怒權貴和政府高官,他用全部的力量團結全部馬來西亞中文學校。

在會議上,他更是振臂高呼:“津貼金可以被剝奪,但華文中學不可不辦!”

在他的呼吁下,所有中文學校,沒有任何一間做出改制的行動,頑強地屹立于馬來西亞的國土上。

期間,林連玉接到過匿名寄來的信封,信封里裝著的,是一顆恐嚇他的子彈。

但恐嚇和壓迫又怎么可能嚇倒這位為中文教育貢獻一生的勇士?

無數華人因為支持華教存續而被逮捕入獄,甚至遭到當地警方和士兵的槍殺。

但又有更多的華人站出來捍衛華語教育,絕不妥協!

最終,在他們的堅持下,這一次的戰役我們贏了!

中文教育,保住了!

然而,斗爭結束后,林連玉卻被官員們剝奪了公民權,就連他最珍愛的教師資格也被教育部長強制取消。

(林連玉公民權被剝奪的文件通知)

當林連玉知道公民權已被剝奪,在接受報紙采訪時,他激動地說:“我個人的利益早置之度外,為中文教育犧牲永不后悔!”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雖然被剝奪了公民權,但林連玉并沒有停止為中文教育奔走的腳步。

他并不富裕,他身患眼疾,但他把所有的一切一切,包含全部家產,都奉獻在他最愛的中文教育事業上。

他的精神,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為馬來西亞中文教育而奔走的年輕人。

林連玉去世的那一天,上萬華人從家里走出來,自發地去陪送他的靈柩。

每一位接受過漢語教育的馬來西亞華人,都尊稱他為“族魂”。

橫揮鐵腕披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

他的一生,將“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詮釋到了極致。

他既是教師,也是斗士,更是每一位華人心中那個心懷民族大義、誓死捍衛他們說漢語、寫中文的權利的英雄!

林連玉先生雖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在一代又一代馬來西亞華人身上流傳。

被后世大馬華人稱之為“族英”的沈慕羽,他一生都在捍衛中文教育,他曾在報紙上寫道:“在華人的平等與語文地位爭取到之前,我將會做到最后一口氣為止!”

在他們的努力下,華人變成了馬來西亞最團結的民眾,沒有之一。

每一次有人又想打中文學校的主意,或者是新中文學校籌建缺資金缺資源的時候,華人們紛紛站出來慷慨解囊。

無論是享譽世界的富商,還是街邊擺攤的升斗小民,只要是捍衛中文學校,他們都會慷慨捐助,鼎力相助。

抖音博主@老周扯談是一位馬來西亞華人,他曾在自己的視頻里提到過,自己年輕時就讀的那所華文學校,每年捐款最多的人,正是校門口那個有些駝背的擺面條攤的老人,每年,他都會將自己大部分的收入捐獻給當地的華文學校,無怨無悔。

而胡漸彪也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有一次,一群勞力三輪車夫們聚集在一起,全數捐獻出了他們幾天來辛辛苦苦賺到的血汗錢,只為了一所華人大學能夠順利落成。

至今,馬來西亞保有60所華文獨立中學,3間民辦大學,除了英語和馬來語的學習,其他的教材和教媒,一律全部使用中文。

他們擁有了除了中國本土以外,全世界最完善的中文教育!

現在馬來西亞華人學生的試卷、習題和課文,都與國內的幾乎完全一致。

他們的孩子能像我們的孩子一樣,被杜甫、蘇軾的詩詞所感動,為朱自清、魯迅的文章而擊節。

他們有著屬于自己的漢語規范中心,有了基于漢語的文學體系,在壓迫與黑暗中,守住了民族的圖騰。

所有的這一切,不是因為敵人仁慈,而是因為林連玉們來過,抗爭過,犧牲過。

生在中國,我們幾代人從小到大都把接受中文教育當做自然而然,就像是在森林里看到樹木一樣理所當然。

而對于馬來西亞華人來說,他們所學習到的中文教育,卻是先輩們用血淚和長達一個世紀的斗爭換來的。

這也是他們為什么那么努力學好中文的原因。

胡漸彪曾在演講中說:他是馬來西亞人,他的國籍是馬來西亞,那是他的國籍認同,但是他同樣也是華人,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那是他的文化身份認同。

文化認同比國籍認同更重要。

落地生根是海外,濤聲依舊是故鄉。

除中國之外的華人有將近一億,他們盡管身在海外,可他們的心之所向始終都是中國文化,他們的靈魂中,也始終流淌著炎黃之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