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遇到「看不慣」的人,最精明的做法不是生悶氣,是把握這三點

人在江湖, 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 也會碰到魔幻到極致的事兒。

無論我們如何掙扎, 也不管我們如何抱怨, 他們就出現在了我們的生命當中,

那我們就只能接受現實, 而無法置身事外。

這些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與事兒, 有些會帶給我們機會, 有些會讓我們煩心不已。 就像某些小人, 我們對他們極其厭惡, 可他們依舊圍繞在我們的身邊。

現代人, 一遇到這些「看不慣」的人, 就只會生悶氣, 自己責怪自己, 甚至還覺得人生不值得。 這, 真的有意義嗎?毫無意義。

所有生悶氣的行為, 都只是在作踐自己的身體罷了, 百害而無一利。 說得難聽一點, 你越是生氣, 別人越是高興, 最后氣壞的, 只是你自己而已。

《莫生氣》中有這麼三句詩:「為了小事發脾氣, 回頭想來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 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壞誰如意, 而且傷神又費力。 」

為了小人而生氣, 不值得。

為了看不順眼的人而生氣, 沒有價值。 為人處世, 最高明的做法, 其實是把握這三點。

一、再過幾年, 你且看他。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 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再待幾年, 你且看他。

別人侮辱我, 讓我生氣, 我該怎麼辦呢?只需要不理會他, 無視他。 再過幾年, 你再回想起這件事, 就會得到正確的答案了。

當事人之所以會為了他人的欺辱和輕視而生氣, 就是因為人是有情緒的。 這情緒一旦爆發出來, 并不是普通人所能控制的。

既然如此, 我們要把這種「情緒」, 當成是一次修煉的機會, 讓自己做到「遇事心不驚, 遇人心不躁」。 笑看塵世間的一切恩怨情仇, 讓自己成為觀賞者, 而不是矛盾當中的當事人。

更何況,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也許, 你所討厭的人, 過幾年就倒霉了。 那你又何必在當時就氣死自己, 助長他人的氣焰呢?

二、默默賺錢, 過得比他好。

當年剛出社會的時候, 就聽到一位老江湖這麼說:「不論你遇到什麼事兒, 碰到什麼人, 你都要好好賺錢。 等你有錢了, 這些人與事兒, 都入不了你的法眼了。 」

普通人過得不快樂, 看不慣別人, 根源還是在于沒有錢, 內心的底氣不夠。 試想, 等有一天, 你有錢了, 過得比別人好了, 那你又怎麼可能會隨便生氣呢?

有一位老板,

在創業之前, 就被家鄉的鄰里親戚看不起。 別人對他百般辱罵, 可他還是忍讓了下來。

每當他想到這些事兒, 都會生悶氣。 可是, 他發現生悶氣解決不了問題。 因此, 他化悲憤為動力, 拼了命去賺錢, 十幾二十年后, 他身家幾千萬, 事業有成。

如今的他, 一回到家鄉, 就推平了舊祠堂, 重新建過一座新的祠堂, 還親自在祠堂門前寫了一副對聯, 刻上了上面。 親戚見到他, 無不夸贊他有本事。

其實, 最大的報復, 并非是自怨自艾, 而是好好賺錢, 過得比別人好。 如此, 又有誰看到你不會服服帖帖呢?做人之底氣, 皆源于此。

三、放過世俗雜念,放下取舍得失。

一念放過,萬水千山。一念執著,滄海桑田。

在《三國演義》當中,為什麼周瑜一看到諸葛亮,就特別生氣,甚至還被諸葛亮「反將一軍」,不幸金瘡迸裂,英年早逝呢?

因為周瑜「放不下」對于諸葛亮的嫉妒和怨恨,所以他在臨死之前,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很多最壞的結果,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

吸取了周瑜的教訓,司馬懿對陣諸葛亮的時候,就慎之又慎了。面對諸葛亮送給他的女人衣裙,司馬懿還穿上了,甚至哈哈大笑,一點也不感覺到恥辱。

就是這種「厚臉皮」的做人態度,讓司馬懿笑到了最后。

放下,對于普通人而言,其實很難做到。原因就在于,我們都放不下所謂的面子,也無法接納真實的自我。于是乎,我們自己就只能自食惡果了。

所有的放下,都跟「看透」有關。你看透了,面子足夠厚了,啥都不在乎了,那你就如同不倒翁一般,處于不敗之地當中。也許,厚臉皮的你,還會氣死別人。

所謂「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就是這個道理。控制脾氣,內化情緒,臉厚無敵,才是王道。

文/舒山有鹿

三、放過世俗雜念,放下取舍得失。

一念放過,萬水千山。一念執著,滄海桑田。

在《三國演義》當中,為什麼周瑜一看到諸葛亮,就特別生氣,甚至還被諸葛亮「反將一軍」,不幸金瘡迸裂,英年早逝呢?

因為周瑜「放不下」對于諸葛亮的嫉妒和怨恨,所以他在臨死之前,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很多最壞的結果,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

吸取了周瑜的教訓,司馬懿對陣諸葛亮的時候,就慎之又慎了。面對諸葛亮送給他的女人衣裙,司馬懿還穿上了,甚至哈哈大笑,一點也不感覺到恥辱。

就是這種「厚臉皮」的做人態度,讓司馬懿笑到了最后。

放下,對于普通人而言,其實很難做到。原因就在于,我們都放不下所謂的面子,也無法接納真實的自我。于是乎,我們自己就只能自食惡果了。

所有的放下,都跟「看透」有關。你看透了,面子足夠厚了,啥都不在乎了,那你就如同不倒翁一般,處于不敗之地當中。也許,厚臉皮的你,還會氣死別人。

所謂「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就是這個道理。控制脾氣,內化情緒,臉厚無敵,才是王道。

文/舒山有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