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同事不會告訴你的3個職場「套路」

1、邁出「懟人」的第一步, 職場路會更順

想要不做老好人, 就好學會「懟人」。

當然, 懟人≠發脾氣。

在職場上, 發脾氣、脾氣失控只會降低你自己的檔次, 讓你被貼上「不成熟」、「不職業」的標簽, 不劃算, 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注意克制自己的脾氣。

但是, 遇事也不用忍氣吞聲。

作為防御, 懟人可以幫助我們守住基本的底線, 特別是遇到「人身攻擊」的時候。 想要別人不隨便「找你幫忙」或者「找你茬」, 你就必須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里。

有些事情, 不是你忍著就能過去的。

在面對底線問題時, 退一步和退一百步唯一的區別, 只有兩個字:時間。

作為出擊, 懟人能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更多支持。 在公司, 除非你是老板, 否則沒有一個人是「為了你」在工作的, 所以說話的時候, 盡量用「公司目標、使命、價值觀、利益」, 淡化個人痕跡。

特別是不要賣自己的慘, 說「如果這事……我就……」, 沒用。

你完全可以用一個而簡單的公式:陳述事實+提出建議+表達期待。

舉個例子。

如果你想抱怨「為什麼這件事三天了一點動靜都沒有?」

你可以說:

在之前的溝通會議上, 我們定好了整個項目的進度, 您當時也在場, 并且給予了肯定的答案, 認為這件事沒有問題。 現在進度已經落后三天了, 如果最后項目不能如期完成, 可能會給公司來帶不少于十萬的損失你。 還希望您能提高一下這件事的優先級, 想辦法填上進度。

看上去很禮貌, 但老司機都聽的出來, 這已經是在懟人了。

沒有直接點名你的失誤, 但「前有承諾」, 「后不完成」, 事實面前對方無法反駁。 并且, 不是從個人角度來命令你, 而是出于公司整體的業務考慮, 落空了不是一個你一個人的事。

最后表達期待, 也是給對方補救的臺階。

有些場合, 沒有必要說話婉轉、轉圜, 那樣只會不明不白, 降低效率。

在效率第一的時候, 就事論事, 有一說一, 是最好的選擇。

​2、事事有回音, 暴露人的水準

職場中流行過一句話:

最讓人「恨得牙根直癢癢」的, 是悄無聲息把事情搞砸了的人。

很多人接到任務后, 就會「默默地做事」, 心大的領導會以為一切順利, 結果時間到了還不見回音, 專門找過去問, 得到反饋:「以為這樣那樣的原因, 這事如何如何了。 」

如果你是領導, 你氣不氣?

職場中很重要的一個品性是「靠譜」, 如何做到靠譜呢?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讓別人對你做的事情有「掌控感」。

舉個例子。

大家都點過外賣吧?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點完外賣之后, 軟件會特別提醒你:「商家已接單」、「騎手已取貨」、「騎手距您1.3公里, 預計10分鐘」這樣的提示呢?

明明你知道或不知道, 他們都是這樣的的流程。

我隔壁的小女生, 每次點完外賣, 等待的半個小時就會看手機無數次。

我問:你都點了「準時寶」了, 看著也是30分鐘, 不看也是30分鐘,

何必呢?

她說:就是想倒數外賣到達的時間。

這其實就是一種掌控感。

領導給我們布置后的心情, 其實就像我們點外賣。 所以, 你想要領導方向, 就要在幾個關鍵時間「呈現進度」。

別自己以為「我這邊很順利, 肯定按時完成, 不需要額外的幫助」, 或者「領導太忙, 我這點事不好打擾他」,這樣就可以不匯報了。

真沒有,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就趕緊去匯報,別憋著。再說了,萬一有什麼差池是你自己沒有發現的呢?提前匯報一聲,或許還能避免走彎路呢。

所以說,同樣是做事,為什麼同事升職比你快?凡是一下自己的匯報頻率就知道了。

​3、憑「我以為」做決定,就是在挖坑

在《都挺好》中,有一個場景:

有一次,明玉因為母親的葬禮與二哥鬧的不愉快,不得已與失約,丟了大單子,心中愧疚,就自己訂了飛機,到成都和對方軟磨硬泡,甚至自帶泡面地「蹲守,終于讓對方同意與她一起吃個飯。

可結果呢,飯局上對方百般刁難,逼得明玉一口氣「干了一大杯白酒」。

這件事傳到明玉老板,也是她師父那里,不但沒有因為「努力試圖挽回公司損失」而獲得表揚,反而被狠狠批評了一頓。

原話是:「你是怎麼了,你沒帶腦子是不是?」

原來,在明玉訂機票錢,師父就交代過:不要再管洪總的事。

所以,明玉這次的錯誤,很典型,就是:不聽上級安排,自以為是。

后來師父解釋道:

我跟洪總約好了,我們后天要到大溪地,我順便把那個合同重新談一次。

你這一去,把我所有的計劃都打亂掉了。

大姐,你替我省了機票錢,但我得讓人家五個百分點。

很明顯,這件事師父叫你別管,兩個原因:

第一,你這個級別已經解決不了了,需要領導出面;

第二,領導有自己的考慮。

有時候業務上的往來,除了事情本身,還有很多人情關系。

如果質疑老板的安排和決定,要麼當面提出,要一個理由,要麼好好做到執行,這才是基本素養。

謀定而后動,多想多看多思考,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我這點事不好打擾他」,這樣就可以不匯報了。

真沒有,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就趕緊去匯報,別憋著。再說了,萬一有什麼差池是你自己沒有發現的呢?提前匯報一聲,或許還能避免走彎路呢。

所以說,同樣是做事,為什麼同事升職比你快?凡是一下自己的匯報頻率就知道了。

​3、憑「我以為」做決定,就是在挖坑

在《都挺好》中,有一個場景:

有一次,明玉因為母親的葬禮與二哥鬧的不愉快,不得已與失約,丟了大單子,心中愧疚,就自己訂了飛機,到成都和對方軟磨硬泡,甚至自帶泡面地「蹲守,終于讓對方同意與她一起吃個飯。

可結果呢,飯局上對方百般刁難,逼得明玉一口氣「干了一大杯白酒」。

這件事傳到明玉老板,也是她師父那里,不但沒有因為「努力試圖挽回公司損失」而獲得表揚,反而被狠狠批評了一頓。

原話是:「你是怎麼了,你沒帶腦子是不是?」

原來,在明玉訂機票錢,師父就交代過:不要再管洪總的事。

所以,明玉這次的錯誤,很典型,就是:不聽上級安排,自以為是。

后來師父解釋道:

我跟洪總約好了,我們后天要到大溪地,我順便把那個合同重新談一次。

你這一去,把我所有的計劃都打亂掉了。

大姐,你替我省了機票錢,但我得讓人家五個百分點。

很明顯,這件事師父叫你別管,兩個原因:

第一,你這個級別已經解決不了了,需要領導出面;

第二,領導有自己的考慮。

有時候業務上的往來,除了事情本身,還有很多人情關系。

如果質疑老板的安排和決定,要麼當面提出,要一個理由,要麼好好做到執行,這才是基本素養。

謀定而后動,多想多看多思考,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