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約成員國之間唯一一次的「內戰」,是怎樣打起來的?

1974年7月20日, 土耳其出兵入侵塞浦路斯共和國, 并占領了塞浦路斯島上36%的領土來「保護」島上的土耳其人, 并成立了所謂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斯坦共和國」。 盡管有希臘少部分軍隊下場幫忙, 也無法阻止人數占優的土耳其人攻城略地, 最終達成軍事上的勝利。 那麼, 同為北約盟國, 希臘和土耳其為何不顧盟友的身份大打出手呢?

希土世仇

希臘與土耳其的仇恨源遠流長, 綿延至今也無法消弭。 希臘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 公元前3500年, 克里特島上就出現了米諾斯文明, 公元前1600年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出現了邁錫尼文明。

為眾人所熟知的希臘城邦則形成于公元前800年, 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進入巔峰期。

米諾斯文明的克諾索斯宮遺址

經歷過數次來自波斯帝國的入侵, 使得希臘人格外警惕中東的龐大帝國渡過愛琴海向巴爾干半島伸出的貪婪之手。 在經歷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之后,

希臘的黃金時代終結了, 先是臣服于北方的馬其頓, 后又并入羅馬。

并入羅馬的希臘人依然用自己的文化和體制影響著羅馬人, 希臘人在羅馬也享受著公民待遇, 即使在羅馬帝國分家后, 東羅馬帝國依舊沒有改變這一傳統。 在羅馬人的庇護下, 希臘人構建了他們的民族認同。 可是當他們的支柱東羅馬帝國都要轟然倒塌的時候, 誰又能成為他們的庇護呢?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 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快速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鐵蹄踏上了巴爾干半島。 奧斯曼人任命阿爾巴尼亞人為希臘總督, 對非穆斯林征收重稅, 奧斯曼軍隊經常劫掠信仰東正教的希臘人家庭。 這也就是希土世仇的開端。

在1821年, 希臘爆發起義, 并迅速發展到伯羅奔尼撒半島、克里特島、愛琴海諸島。 已經淪為「西亞病夫」的奧斯曼帝國, 付出了巨大代價也未能鎮壓起義。 最后在英法俄的支持下, 希臘成功獨立。

希臘獨立戰爭

盡管在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希土處于同一陣線對抗保加利亞并獲得勝利, 但是這種在某一時刻特定利益下產生的不穩定聯盟并不足以改善希土兩國關系。 一戰期間, 希臘加入協約國, 奧斯曼土耳其則加入了同盟國, 兩國開始互相驅逐、屠殺各自國內的希族人和土族人。

一戰之后, 奧斯曼帝國解體, 土耳其僅僅保留了其統治核心區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 希臘看到土耳其國力大衰, 對后者亮出了戰刀。 1919年希臘發動戰爭占領了土耳其大部領土, 一路攻占只薩卡里亞河, 兵鋒直指安卡拉。 而這場戰爭最后在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領導下, 土軍成功擊退了希臘侵略軍。

凱末爾

塞浦路斯戰爭

二戰爆發后,希臘被法西斯侵略,土耳其則吸取了一戰的教訓恪守中立,這一段時間雙方還算相安無事。大戰結束后不久,西方為了面對強大的蘇聯及其社會主義國家陣營,成立了北約與之對抗,希臘和土耳其都加入了北約。但是身在同一陣營,也無法阻止這兩個國家齟齬不斷,最終在塞浦路斯戰爭中兩個國家由之前的敵視、沖突變為了交火,成為了北約唯一一次的「內戰」。

塞浦路斯位于敘利亞的西側,是一個地中海最東端的一個島國。公元前12世紀,希臘人就開始移民塞浦路斯島,因此塞浦路斯島上的居民受希臘文化影響很深。公元16世紀,塞浦路斯島被正在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攻占,1878年塞浦路斯島又被奧斯曼帝國割讓給英國,直到1960年才取得獨立。

這樣一個小島缺扼制著土耳其南部海岸線,地理位置不可謂不重要。自英國人殖民統治以來,一直都是采取制造激化當地各個民族矛盾的老辦法,島上的希族人和土族人一直就不和,獨立后人數更少的土族人占據了比例更大的議會席位也讓希族人不爽。

獨立后不久島上兩族便開始武裝沖突,與此同時土耳其已經開始入侵計劃,派出特遣部隊控制了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亞到海港凱里尼亞的戰略要道,直到美國總統寫信警告,土耳其才被迫允許島上希族人可以在聯合國維和部隊人員陪同下通過這條要道。

1974年,希臘軍人集團在塞浦路斯策動政變,土耳其借口保護塞浦路斯國內的土耳其族人全面入侵主權國家塞浦路斯。他們計劃了名為「阿提拉1號」的作戰計劃,在1974年7月20日出動了包括第6兩棲步兵團、第50步兵團和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特別攻擊旅在內的大批部隊,對塞軍形成能碾壓之勢。

盡管塞軍英勇抵抗,甚至通過發動夜襲,擊斃了土軍第50步兵團團長,但是面對土軍的兵力優勢和空軍掩護,仍然不敵。7月22日,在得到增援的土軍便攻陷了凱里尼亞,數千名希族人逃離家園。

塞浦路斯戰爭中的土軍坦克

7月23日,盡管有來自聯合國的停火命令,但是土耳其還是不顧一切的擴大戰果。當時土耳其想攻占塞浦路斯首都的尼科西亞國際機場,而機場正好駐扎著一支人數為950人的希臘軍隊。為了幫助塞軍抵抗土軍入侵,希臘軍隊也加入了戰場。在希塞聯軍的抵抗下,土軍占領目標未達成占領目標,希臘軍隊也付出了88人陣亡、148人負傷、83人失蹤的代價。

7月25日至30日,各方在瑞士開啟了和平會談,但并未取得什麼成果。由于北約未能有效制裁土耳其,希臘一氣之下便退出了北約框架內的軍事指揮體系。在塞浦路斯的土軍依然保持著侵略姿態,到8月初,已經增兵至兩個師外加數個特別攻擊旅,他們接著制定了名為「阿提拉2號」的作戰計劃繼續擴大侵略成果。

依托這個作戰計劃,土軍相繼占領了塞浦路斯36%的領土,并在占領區成立了只有自己承認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斯坦共和國」,同時將占領區內大批希族人驅趕出家園。

對峙繼續

塞浦路斯戰爭結束后,希臘土耳其兩國關系繼續處于高壓線上。除了在塞浦路斯問題上由劇烈矛盾之外,兩國還在愛琴海上有領土糾紛。一戰敗后,奧斯曼帝國被迫把愛琴海上大量的島嶼割讓給希臘。二戰后,雙方就愛琴海的問題矛盾不斷激化。

希土戰爭戰爭的希臘軍隊

希臘根據1958年日內瓦關于島嶼與島嶼架的規定,認為愛琴海大部分的大陸架應歸屬于希臘,土耳其則認為愛琴海東部的大陸架是小亞細亞大陸的自然延伸,希臘靠近土耳其的島嶼為土耳其大陸架的「升起部分」,所以希臘不應該享有島嶼架。另外之前希土兩國都遵守6海里領海主張,但是當國際上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支持12海里領海主張,希臘也想要和土耳其開啟12海里領海主張,但是沒有多大進展。

1987年2月,希臘向愛琴海北部薩索斯島附近海域派出石油勘探船,土耳其勃然大怒,指責希臘違反了兩國在1976年簽訂的禁止雙方在愛琴海國際水域勘探石油的條約,并試圖單方面將爭議海域的大陸架擴大成希臘大陸架。憤怒的土耳其派出了4艘護衛艦和1艘勘探船駛向了同希臘有爭議海域,同時土耳其武裝部隊進入戒備狀態。希臘也不甘示弱,下令陸海空三軍也進入戒備狀態,幸得北約干預,雙方才沒有真正打起來。

1996年1月25日,位于距離土耳其海岸不到4海里的伊米亞島上,升起了希臘國旗,兩天后土耳其的記者也乘坐直升機登上該島升起土耳其國旗,同時降下了希臘國旗。希臘反應激烈,立即派遣海軍突擊隊前往該島再一次升起希臘國旗。

伊米亞島的地理位置

希土雙方就這個小島的歸屬問題打起了嘴仗,甚至不乏戰爭威脅。雙方繼而磨刀霍霍的調遣軍隊,數十艘護衛艦與潛艇在這個地方對峙,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這一次又是美國和北約出來滅火,呼吁雙方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但是就算是這次事件被壓下來,可是雙方在經濟、領土等多方面的矛盾可不是那麼容易掩蓋的。

結語

希臘雖然有著古希臘文明的輝煌歷史,但是其歷史繼承更多來自于東羅馬帝國,自然對滅亡東羅馬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人恨之入骨。二戰之后世界進入冷戰時期,經濟與領土問題變成兩國糾紛的主旋律。盡管兩國都加入了北約,但是兩個國家一直都保持著較為強大的軍備,不用說誰都知道希土雙方各自的假想敵是誰。在土耳其想要加入歐盟的問題上,希臘也是頻頻投出反對票。

所幸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旋律依然響應在兩國人民心中。近年來,雖然兩國仍有對抗,但是關系已然緩和了不少。

凱末爾

塞浦路斯戰爭

二戰爆發后,希臘被法西斯侵略,土耳其則吸取了一戰的教訓恪守中立,這一段時間雙方還算相安無事。大戰結束后不久,西方為了面對強大的蘇聯及其社會主義國家陣營,成立了北約與之對抗,希臘和土耳其都加入了北約。但是身在同一陣營,也無法阻止這兩個國家齟齬不斷,最終在塞浦路斯戰爭中兩個國家由之前的敵視、沖突變為了交火,成為了北約唯一一次的「內戰」。

塞浦路斯位于敘利亞的西側,是一個地中海最東端的一個島國。公元前12世紀,希臘人就開始移民塞浦路斯島,因此塞浦路斯島上的居民受希臘文化影響很深。公元16世紀,塞浦路斯島被正在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攻占,1878年塞浦路斯島又被奧斯曼帝國割讓給英國,直到1960年才取得獨立。

這樣一個小島缺扼制著土耳其南部海岸線,地理位置不可謂不重要。自英國人殖民統治以來,一直都是采取制造激化當地各個民族矛盾的老辦法,島上的希族人和土族人一直就不和,獨立后人數更少的土族人占據了比例更大的議會席位也讓希族人不爽。

獨立后不久島上兩族便開始武裝沖突,與此同時土耳其已經開始入侵計劃,派出特遣部隊控制了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亞到海港凱里尼亞的戰略要道,直到美國總統寫信警告,土耳其才被迫允許島上希族人可以在聯合國維和部隊人員陪同下通過這條要道。

1974年,希臘軍人集團在塞浦路斯策動政變,土耳其借口保護塞浦路斯國內的土耳其族人全面入侵主權國家塞浦路斯。他們計劃了名為「阿提拉1號」的作戰計劃,在1974年7月20日出動了包括第6兩棲步兵團、第50步兵團和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特別攻擊旅在內的大批部隊,對塞軍形成能碾壓之勢。

盡管塞軍英勇抵抗,甚至通過發動夜襲,擊斃了土軍第50步兵團團長,但是面對土軍的兵力優勢和空軍掩護,仍然不敵。7月22日,在得到增援的土軍便攻陷了凱里尼亞,數千名希族人逃離家園。

塞浦路斯戰爭中的土軍坦克

7月23日,盡管有來自聯合國的停火命令,但是土耳其還是不顧一切的擴大戰果。當時土耳其想攻占塞浦路斯首都的尼科西亞國際機場,而機場正好駐扎著一支人數為950人的希臘軍隊。為了幫助塞軍抵抗土軍入侵,希臘軍隊也加入了戰場。在希塞聯軍的抵抗下,土軍占領目標未達成占領目標,希臘軍隊也付出了88人陣亡、148人負傷、83人失蹤的代價。

7月25日至30日,各方在瑞士開啟了和平會談,但并未取得什麼成果。由于北約未能有效制裁土耳其,希臘一氣之下便退出了北約框架內的軍事指揮體系。在塞浦路斯的土軍依然保持著侵略姿態,到8月初,已經增兵至兩個師外加數個特別攻擊旅,他們接著制定了名為「阿提拉2號」的作戰計劃繼續擴大侵略成果。

依托這個作戰計劃,土軍相繼占領了塞浦路斯36%的領土,并在占領區成立了只有自己承認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斯坦共和國」,同時將占領區內大批希族人驅趕出家園。

對峙繼續

塞浦路斯戰爭結束后,希臘土耳其兩國關系繼續處于高壓線上。除了在塞浦路斯問題上由劇烈矛盾之外,兩國還在愛琴海上有領土糾紛。一戰敗后,奧斯曼帝國被迫把愛琴海上大量的島嶼割讓給希臘。二戰后,雙方就愛琴海的問題矛盾不斷激化。

希土戰爭戰爭的希臘軍隊

希臘根據1958年日內瓦關于島嶼與島嶼架的規定,認為愛琴海大部分的大陸架應歸屬于希臘,土耳其則認為愛琴海東部的大陸架是小亞細亞大陸的自然延伸,希臘靠近土耳其的島嶼為土耳其大陸架的「升起部分」,所以希臘不應該享有島嶼架。另外之前希土兩國都遵守6海里領海主張,但是當國際上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支持12海里領海主張,希臘也想要和土耳其開啟12海里領海主張,但是沒有多大進展。

1987年2月,希臘向愛琴海北部薩索斯島附近海域派出石油勘探船,土耳其勃然大怒,指責希臘違反了兩國在1976年簽訂的禁止雙方在愛琴海國際水域勘探石油的條約,并試圖單方面將爭議海域的大陸架擴大成希臘大陸架。憤怒的土耳其派出了4艘護衛艦和1艘勘探船駛向了同希臘有爭議海域,同時土耳其武裝部隊進入戒備狀態。希臘也不甘示弱,下令陸海空三軍也進入戒備狀態,幸得北約干預,雙方才沒有真正打起來。

1996年1月25日,位于距離土耳其海岸不到4海里的伊米亞島上,升起了希臘國旗,兩天后土耳其的記者也乘坐直升機登上該島升起土耳其國旗,同時降下了希臘國旗。希臘反應激烈,立即派遣海軍突擊隊前往該島再一次升起希臘國旗。

伊米亞島的地理位置

希土雙方就這個小島的歸屬問題打起了嘴仗,甚至不乏戰爭威脅。雙方繼而磨刀霍霍的調遣軍隊,數十艘護衛艦與潛艇在這個地方對峙,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這一次又是美國和北約出來滅火,呼吁雙方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但是就算是這次事件被壓下來,可是雙方在經濟、領土等多方面的矛盾可不是那麼容易掩蓋的。

結語

希臘雖然有著古希臘文明的輝煌歷史,但是其歷史繼承更多來自于東羅馬帝國,自然對滅亡東羅馬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人恨之入骨。二戰之后世界進入冷戰時期,經濟與領土問題變成兩國糾紛的主旋律。盡管兩國都加入了北約,但是兩個國家一直都保持著較為強大的軍備,不用說誰都知道希土雙方各自的假想敵是誰。在土耳其想要加入歐盟的問題上,希臘也是頻頻投出反對票。

所幸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旋律依然響應在兩國人民心中。近年來,雖然兩國仍有對抗,但是關系已然緩和了不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