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乾隆用40年才湊齊后宮妃子最全畫像,隱藏怎樣目的,真相藏的太深

縱觀乾隆感情生活大體可歸結為, 早年專情皇后富察氏, 「中年淪陷」于后宮生活多有放縱, 晚年歸于平淡。

乾隆十四年, 為了紀念自己的情感世界, 乾隆特意叫來西方畫師郎世寧為乾隆后宮生活進行畫像, 一時之間, 帝國的紅墻之內風花雪月, 百花爭放, 多姿多彩。 隨著時光的流逝, 這些后宮的容顏得以定格在畫卷之上, 在生冷的后宮之中平添了鮮艷的顏色。

「郎世寧等為乾隆皇帝和皇后、是一位妃嬪所畫的像, 其中皇帝、皇后、令妃為郎世寧所畫, 其余七人為郎世寧的弟子所畫, 最后三人是宮廷畫家續畫的。

」這是關于「乾隆及后妃圖卷」的注解, 曾參與日本畫展, 這幅就是著名的清廷《心寫治平圖》, 別稱乾隆帝后妃嬪圖卷, 原藏于圓明園。 現收藏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畫卷上所繪的13位人像, 從右到左依次為:「乾隆、皇后、令妃、舒妃、慶嬪、穎嬪、忻嬪、惇嬪、貴妃、純妃、嘉妃、順妃、和循嬪。

」這些女人均為頭戴冬季服冠、身著冬季龍袍的半身肖像, 屬于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 從人物神態、氣質來看, 畫風均出自宮廷畫師郎世寧和弟子的手筆。

乾隆一生有「名分」的后妃41人, 畫卷上則只有12人, 這些女人的榮辱浮沉, 都取決于乾隆的喜怒哀樂。 畫卷的旁邊注明了「乾隆元年八月吉日」的八個大字, 并標明了作畫的時間, 可知在乾隆登基之處便選出了以富察氏皇后為首的龐大后宮陣容, 也表現了這個新皇帝登基之初的躊躇滿志和幸福美滿。

其中的皇后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 雍正五年七月時才年滿16歲, 是雍正親自主張賜封為皇四子弘歷的嫡福晉。 弘歷登基后, 25歲的富察氏便被立為皇后,

在26歲的乾隆的設計下, 郎世寧花費巨大精力對乾隆情感世界進行描寫, 以此契合新皇帝的情感世界, 加之富察氏皇后是乾隆彼時最為傾心的女子, 在后宮中可謂「寵愛于一身」, 然而在數年后便因病去世, 給乾隆的情感世界巨大打擊。

富察氏畫像

穿越時光, 且讓我們慢慢打開畫卷, 看一看筆墨下掩飾不住的曾經宮中的美麗, 翻看她們并不復雜的生平。

令妃, 出生于雍正五年, 初入宮時為貴人, 乾隆十年封為令嬪, 四年后晉升令妃, 也就在不久后被郎世寧畫進這幅畫里, 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未能被立為皇后, 原因是富察氏皇后去世和烏拉那拉氏被廢后, 乾隆不再設立皇后, 六宮的事務均由令妃主持, 她一生共養育6位子女, 后來的嘉慶帝就是其中之一, 在嘉慶登基后追封她為孝儀純皇后。

舒妃, 葉赫那拉氏, 滿洲正皇旗人, 侍郎納蘭永綬的女兒, 其曾祖父是納蘭明珠, 出生于雍正六年(1728)六月初一, 乾隆六年14歲時被選入宮, 賜號貴人, 同年十一月冊封為舒妃, 乾隆十四年四月,

葉赫那拉氏晉封舒妃, 畫卷上的舒妃應為這年繪制, 乾隆十六年生育皇子, 一生平淡無奇, 在49歲時去世。 在其去世后, 乾隆親自在其棺槨前祭奠, 并下發諭旨, 要求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和內廷行走大臣都要披麻戴孝, 規格不低。

舒妃

慶嬪,即慶恭皇貴妃。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乾隆初年入宮,是入宮較早的妃子之一,號陸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封慶嬪,乾隆二十四年晉慶妃,九年后晉慶貴妃,卒年51歲。由于乾隆兒子嘉慶為其親手撫育成長,感情跟生母并無二致,「仁宗以嘗受妃撫育,準尊為慶恭皇貴妃。」在乾隆三十九年時,慶妃去世,乾隆為其輟朝五日,并派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二子、黃十五子為其披麻戴孝,數十年后,當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慶便著手將慶妃作以定位,可知其對嘉慶的感情十分深厚。「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清史稿》

慶妃

穎嬪,即穎貴妃巴林氏,都統納親的女兒,蒙古鑲紅旗人,生于雍正九年,初入宮時賜號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冊封為穎嬪,嘉慶三年晉為穎貴妃時說:「穎妃在位年久,且年過七旬,著加恩封為貴妃。」此后宮中人也稱呼其「穎貴太妃」以示尊崇,在70歲時去世,是乾隆后宮中壽命較長的一位。

穎妃

忻嬪,滿洲正白旗人,出身身較高,總督那蘇圖女,乾隆十八年進宮,轉年封為忻嬪,去世時四十左右歲,乾隆以貴妃禮進行安葬。在后宮中因為處事柔和,一度深得乾隆喜愛,加之出身較好,其個人修為均堪乾隆后宮佼佼者。然而在乾隆二十九年因病去世,在當時要晉封他為妃的時候,金冊等儀式都準備好,還沒來得及接受就因急病去世,在其葬禮上,將其棺槨前陳設晉妃的絹冊,按照妃子規格進行安葬,乾隆并派出四阿哥、六阿哥、八阿哥為其戴孝,乾隆命人將其生前所用之物收藏起來,作為紀念。

惇妃,是滿洲正白旗包衣,都統的小女兒,出生于乾隆十一年三月,乾隆二十八年入宮,封永常在,時年17歲,在乾隆二十八年時進宮,比乾隆小26歲,十余年后晉封為永貴人,乾隆四十年生皇十女,三年后因為擅殺宮女被降格為嬪位。這件事情,對引起了乾隆極大憤怒,并親自參與處理,給諸位皇子和軍機大臣進行通報:「昨惇妃將伊宮內使喚女子,責處致斃,事屬駭然,爾等想應聞知,前此嬪妃內,間有氣性不好,痛毆婢女,致令情急輕生者,雖為住位之人,不宜過于狠虐。」此后乾隆對此事進行定調:「從未有妃嬪將使女毒毆立斃之事,今惇妃此案,若不從眾辦理,于情法未為平允,且不足使備位宮闈之人,咸知敬畏。」

惇妃

「事關人命,其罪本屬不輕」最后念其生養公主,降格處理,以為懲戒。最后乾隆總結說:「朕臨御四十三年以來,從不肯溺愛徇情之事,爾等皇子、及眾大臣,皆所深知。即如惇妃,平日受朕恩眷較優,今既有過犯,即不能復為曲囿」。這件事可以說是乾隆對后宮下發的較長一道的罕見諭旨,因為惇妃打死宮女,引申到后宮規矩問題上來,告誡不僅嬪妃不能殘酷用法,諸皇子們也都要遵守,「諸皇子、可不知所遵守乎,至若縱性濫刑,虐毆奴婢,不但福晉格格等不宜有,即諸皇子亦當切記,且如朕為天下主,從未嘗有任一時之氣,掌生殺之權。從未嘗有任一時之氣。將閹豎輩立斃杖下。諸皇子豈不知之。從前小太監胡世杰、如意等、在朕前常有惹氣之事。不過予以薄懲。杖責二十。極多亦不過四十者。諸皇子當遵朕此諭。咸知效法。倘或管教不嚴。及自行任性毒毆。致死奴婢者。朕一有所聞。必不輕恕。」《清高宗實錄》幾年后,乾隆將其復位,在61歲時去世,她的女兒即固倫和孝公主,是和珅的兒媳婦。

下邊的貴妃頗能牽動乾隆的心,即惠賢皇貴妃高氏,是大學士高斌女兒,后入滿洲鑲黃旗,雍正年間選為四阿哥弘歷使女;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帝將高氏從使女中超拔為側福晉,高氏由使女上升為寶親王弘歷的側福晉,諭曰:「寶親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為王側福金」(福金即福晉)。

后高斌謝恩折奏曰:「伏念奴才女兒至微至賤,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寶親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為側福晉」。乾隆帝登基后,詔封高氏為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封貴妃高氏為皇貴妃;正月二十五日皇貴妃高氏薨,謚曰慧賢皇貴妃,是在其離世后,除了富察氏,乾隆給她寫詩悼念的一位。

純妃

純妃,出身官宦家庭,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便封為嘉嬪,生皇四子永誠,資歷較高。她生于康熙五十三年,是乾隆未登基時的女人,在登基后賜號純妃,十年后晉為純妃。一共生育二子一女,卒年48歲。純惠皇貴妃沒有抬旗成為蘇佳氏,因為蘇召南不是官員,所以純惠皇貴妃的出身不高,況且她是漢人女子,因此不能成為側福晉。應只是侍妾身份,錯把蘇氏變成蘇佳氏的是清史稿。但由于各方史料《愛新覺羅宗譜》、《清皇室四譜》中均作「純惠皇貴妃蘇佳氏」,故而后世一般沿用「蘇佳氏」的稱法。

嘉妃,吏部尚書金筒的妹妹,出她的祖先是朝鮮義州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是通過選秀的途徑入宮的。她的父親是上駟院卿三保,是一個負責養馬的三品官,官職并不算大。按照規定,內務府漢軍包衣必須參加選秀。雍正時期,相貌端莊清秀的金佳氏參選,被分到了寶親王弘歷的府邸,成為一名低級侍妾。她的家族出身早在天聰元年(1627年)就率家族主動歸順了后金,被編入內務府漢軍包衣。入宮時賜號貴人,為乾隆生了皇四子永誠和皇八子、皇九子、在乾隆十一年時又生下皇十一子,尤其是皇十一子永弘擅長書法,在清代的書法界可以排進前五,然而為人怪異,并不為乾隆所喜,從嘉妃生育子女數量來看,深得乾隆寵幸。

順妃

順妃,是總督愛必達女,乾隆三十一年18歲時進宮,比乾隆小38歲,十年后晉順妃,后因故被降為貴人,兩年后乾隆晉她為順嬪,畫卷上的順妃應在晉封不久所畫。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九,順妃不知何故被降為貴人,并在不久便離世,卒年41歲。宮廷之中的風云變幻和不可捉摸的乾隆性格,都讓后宮的妃子們難以知道明天的命運。尤其這個年齡與乾隆差距甚大的順妃,在情感溝通上與乾隆勢必存在「代溝」,能夠叫「順妃」的想必一定是性情溫順的女子,難以想象她生前如何抑郁寡歡,在年紀輕輕就猝然離世。

循嬪,總督桂林的女兒,乾隆四十一年進宮,小乾隆47歲,是乾隆生前最后中最后一位進宮的新人,初封貴人,后封循妃,畫卷上的循嬪也是在乾隆四十一年繪畫,十余年后,晉循妃,嘉慶二年時去世,以貴妃禮安葬。這個女人雖然進宮最晚,由于乾隆年紀高邁,并未得到乾隆多少寵幸,一生年輕的年華在宮墻之內暗自凋謝,讓人膜往。畫像的她嘴巴和眉眼均十分出色,加之總督家庭長大的女兒修養和氣質均十分出色。

循嬪

這12位后妃女子在畫像時平均年齡24歲左右,這些女人的整體命運絕對不能用幸福來形容,上天賜給她們才華和美貌,卻沒能給她們一個真正的人生。對于大部分的后妃早逝來看,后宮的壓抑、苦痛冷暴力是歷史上女性被傷害較為集中的地方。所謂的「宮斗」在當時并非歷史的真相。

然而對于乾隆來說,她們是構建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這些美麗的容顏都悄悄在他的人生周圍寂寞凋謝,有的默默不聞,而能夠被畫師記錄下來的又是相當的少數。晚年的乾隆情感世界是寂寞垮塌的,為此他經常寫詩懷念第一位女人富察氏,甚至老淚縱橫。空虛不是因為缺少,而是因為太多,正因為如此,作為帝王富有四海的他,卻并不一定獲得真正的愛情,更多的是他是那些女人的傷害者,而他自己也陷入到巨大的情感孤獨之中不能自拔。或許在晚年他慢慢打開筆墨下的后妃圖,于昏黃的孤燈下尋找一份慰藉,這才是他真正的精神世界。

晚年的乾隆

乾隆將自己的畫像和她們組合在一起,前后歷經40年,堪稱一幅巨大工程,甚至由于郎世寧在乾隆三十一年時病死,其弟子接過任務,最終才完成了12美人圖的創作。

值得關注的是,乾隆和這些后妃畫像,是專門供乾隆自己欣賞的,在當時是任何人也不能觀看的。這些畫作從整體到局部無不體現了宮廷等級森嚴和細節上的不落俗套,也體現了乾隆能夠用四十年命人做這項巨「大」畫卷,是其在四十余位中讓他感到滿意或者留戀的一部分女人,作為完美主義性格的乾隆,希望將他最完美的年齡、形象和他最喜歡的妃子們的青春顏色保留下來,在乾隆眼里,完美、無瑕疵,深諳歷史的乾隆一定有心留著這些畫卷給后人看,與歲月風干的記憶一起保留,也給后人看一下他和他的后宮的「高大上」,這才是他命人花費40年打造的一流宮廷人物畫的主要原因。

慶嬪,即慶恭皇貴妃。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乾隆初年入宮,是入宮較早的妃子之一,號陸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封慶嬪,乾隆二十四年晉慶妃,九年后晉慶貴妃,卒年51歲。由于乾隆兒子嘉慶為其親手撫育成長,感情跟生母并無二致,「仁宗以嘗受妃撫育,準尊為慶恭皇貴妃。」在乾隆三十九年時,慶妃去世,乾隆為其輟朝五日,并派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二子、黃十五子為其披麻戴孝,數十年后,當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慶便著手將慶妃作以定位,可知其對嘉慶的感情十分深厚。「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清史稿》

慶妃

穎嬪,即穎貴妃巴林氏,都統納親的女兒,蒙古鑲紅旗人,生于雍正九年,初入宮時賜號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冊封為穎嬪,嘉慶三年晉為穎貴妃時說:「穎妃在位年久,且年過七旬,著加恩封為貴妃。」此后宮中人也稱呼其「穎貴太妃」以示尊崇,在70歲時去世,是乾隆后宮中壽命較長的一位。

穎妃

忻嬪,滿洲正白旗人,出身身較高,總督那蘇圖女,乾隆十八年進宮,轉年封為忻嬪,去世時四十左右歲,乾隆以貴妃禮進行安葬。在后宮中因為處事柔和,一度深得乾隆喜愛,加之出身較好,其個人修為均堪乾隆后宮佼佼者。然而在乾隆二十九年因病去世,在當時要晉封他為妃的時候,金冊等儀式都準備好,還沒來得及接受就因急病去世,在其葬禮上,將其棺槨前陳設晉妃的絹冊,按照妃子規格進行安葬,乾隆并派出四阿哥、六阿哥、八阿哥為其戴孝,乾隆命人將其生前所用之物收藏起來,作為紀念。

惇妃,是滿洲正白旗包衣,都統的小女兒,出生于乾隆十一年三月,乾隆二十八年入宮,封永常在,時年17歲,在乾隆二十八年時進宮,比乾隆小26歲,十余年后晉封為永貴人,乾隆四十年生皇十女,三年后因為擅殺宮女被降格為嬪位。這件事情,對引起了乾隆極大憤怒,并親自參與處理,給諸位皇子和軍機大臣進行通報:「昨惇妃將伊宮內使喚女子,責處致斃,事屬駭然,爾等想應聞知,前此嬪妃內,間有氣性不好,痛毆婢女,致令情急輕生者,雖為住位之人,不宜過于狠虐。」此后乾隆對此事進行定調:「從未有妃嬪將使女毒毆立斃之事,今惇妃此案,若不從眾辦理,于情法未為平允,且不足使備位宮闈之人,咸知敬畏。」

惇妃

「事關人命,其罪本屬不輕」最后念其生養公主,降格處理,以為懲戒。最后乾隆總結說:「朕臨御四十三年以來,從不肯溺愛徇情之事,爾等皇子、及眾大臣,皆所深知。即如惇妃,平日受朕恩眷較優,今既有過犯,即不能復為曲囿」。這件事可以說是乾隆對后宮下發的較長一道的罕見諭旨,因為惇妃打死宮女,引申到后宮規矩問題上來,告誡不僅嬪妃不能殘酷用法,諸皇子們也都要遵守,「諸皇子、可不知所遵守乎,至若縱性濫刑,虐毆奴婢,不但福晉格格等不宜有,即諸皇子亦當切記,且如朕為天下主,從未嘗有任一時之氣,掌生殺之權。從未嘗有任一時之氣。將閹豎輩立斃杖下。諸皇子豈不知之。從前小太監胡世杰、如意等、在朕前常有惹氣之事。不過予以薄懲。杖責二十。極多亦不過四十者。諸皇子當遵朕此諭。咸知效法。倘或管教不嚴。及自行任性毒毆。致死奴婢者。朕一有所聞。必不輕恕。」《清高宗實錄》幾年后,乾隆將其復位,在61歲時去世,她的女兒即固倫和孝公主,是和珅的兒媳婦。

下邊的貴妃頗能牽動乾隆的心,即惠賢皇貴妃高氏,是大學士高斌女兒,后入滿洲鑲黃旗,雍正年間選為四阿哥弘歷使女;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帝將高氏從使女中超拔為側福晉,高氏由使女上升為寶親王弘歷的側福晉,諭曰:「寶親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為王側福金」(福金即福晉)。

后高斌謝恩折奏曰:「伏念奴才女兒至微至賤,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寶親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為側福晉」。乾隆帝登基后,詔封高氏為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封貴妃高氏為皇貴妃;正月二十五日皇貴妃高氏薨,謚曰慧賢皇貴妃,是在其離世后,除了富察氏,乾隆給她寫詩悼念的一位。

純妃

純妃,出身官宦家庭,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便封為嘉嬪,生皇四子永誠,資歷較高。她生于康熙五十三年,是乾隆未登基時的女人,在登基后賜號純妃,十年后晉為純妃。一共生育二子一女,卒年48歲。純惠皇貴妃沒有抬旗成為蘇佳氏,因為蘇召南不是官員,所以純惠皇貴妃的出身不高,況且她是漢人女子,因此不能成為側福晉。應只是侍妾身份,錯把蘇氏變成蘇佳氏的是清史稿。但由于各方史料《愛新覺羅宗譜》、《清皇室四譜》中均作「純惠皇貴妃蘇佳氏」,故而后世一般沿用「蘇佳氏」的稱法。

嘉妃,吏部尚書金筒的妹妹,出她的祖先是朝鮮義州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是通過選秀的途徑入宮的。她的父親是上駟院卿三保,是一個負責養馬的三品官,官職并不算大。按照規定,內務府漢軍包衣必須參加選秀。雍正時期,相貌端莊清秀的金佳氏參選,被分到了寶親王弘歷的府邸,成為一名低級侍妾。她的家族出身早在天聰元年(1627年)就率家族主動歸順了后金,被編入內務府漢軍包衣。入宮時賜號貴人,為乾隆生了皇四子永誠和皇八子、皇九子、在乾隆十一年時又生下皇十一子,尤其是皇十一子永弘擅長書法,在清代的書法界可以排進前五,然而為人怪異,并不為乾隆所喜,從嘉妃生育子女數量來看,深得乾隆寵幸。

順妃

順妃,是總督愛必達女,乾隆三十一年18歲時進宮,比乾隆小38歲,十年后晉順妃,后因故被降為貴人,兩年后乾隆晉她為順嬪,畫卷上的順妃應在晉封不久所畫。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九,順妃不知何故被降為貴人,并在不久便離世,卒年41歲。宮廷之中的風云變幻和不可捉摸的乾隆性格,都讓后宮的妃子們難以知道明天的命運。尤其這個年齡與乾隆差距甚大的順妃,在情感溝通上與乾隆勢必存在「代溝」,能夠叫「順妃」的想必一定是性情溫順的女子,難以想象她生前如何抑郁寡歡,在年紀輕輕就猝然離世。

循嬪,總督桂林的女兒,乾隆四十一年進宮,小乾隆47歲,是乾隆生前最后中最后一位進宮的新人,初封貴人,后封循妃,畫卷上的循嬪也是在乾隆四十一年繪畫,十余年后,晉循妃,嘉慶二年時去世,以貴妃禮安葬。這個女人雖然進宮最晚,由于乾隆年紀高邁,并未得到乾隆多少寵幸,一生年輕的年華在宮墻之內暗自凋謝,讓人膜往。畫像的她嘴巴和眉眼均十分出色,加之總督家庭長大的女兒修養和氣質均十分出色。

循嬪

這12位后妃女子在畫像時平均年齡24歲左右,這些女人的整體命運絕對不能用幸福來形容,上天賜給她們才華和美貌,卻沒能給她們一個真正的人生。對于大部分的后妃早逝來看,后宮的壓抑、苦痛冷暴力是歷史上女性被傷害較為集中的地方。所謂的「宮斗」在當時并非歷史的真相。

然而對于乾隆來說,她們是構建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這些美麗的容顏都悄悄在他的人生周圍寂寞凋謝,有的默默不聞,而能夠被畫師記錄下來的又是相當的少數。晚年的乾隆情感世界是寂寞垮塌的,為此他經常寫詩懷念第一位女人富察氏,甚至老淚縱橫。空虛不是因為缺少,而是因為太多,正因為如此,作為帝王富有四海的他,卻并不一定獲得真正的愛情,更多的是他是那些女人的傷害者,而他自己也陷入到巨大的情感孤獨之中不能自拔。或許在晚年他慢慢打開筆墨下的后妃圖,于昏黃的孤燈下尋找一份慰藉,這才是他真正的精神世界。

晚年的乾隆

乾隆將自己的畫像和她們組合在一起,前后歷經40年,堪稱一幅巨大工程,甚至由于郎世寧在乾隆三十一年時病死,其弟子接過任務,最終才完成了12美人圖的創作。

值得關注的是,乾隆和這些后妃畫像,是專門供乾隆自己欣賞的,在當時是任何人也不能觀看的。這些畫作從整體到局部無不體現了宮廷等級森嚴和細節上的不落俗套,也體現了乾隆能夠用四十年命人做這項巨「大」畫卷,是其在四十余位中讓他感到滿意或者留戀的一部分女人,作為完美主義性格的乾隆,希望將他最完美的年齡、形象和他最喜歡的妃子們的青春顏色保留下來,在乾隆眼里,完美、無瑕疵,深諳歷史的乾隆一定有心留著這些畫卷給后人看,與歲月風干的記憶一起保留,也給后人看一下他和他的后宮的「高大上」,這才是他命人花費40年打造的一流宮廷人物畫的主要原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