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星漢燦爛》霍君華到死都不知道,凌不疑為了「讓三皇子當太子」對自己有多狠:至情至性好男兒!

凌不疑是皇帝最疼愛的養子, 皇帝總是有意無意地讓凌不疑和太子走在一起, 好讓太子登基后, 凌不疑能成為太子有力的幫手。

可惜, 事與愿違, 命運, 早就給每個人的結局做好了安排。 優秀的人總會相互吸引, 三皇子和凌不疑就是這樣惺惺相惜的人。

少商在雁回塔無意中撞見的密謀之人, 就是凌不疑、三皇子和三皇子的老師歐陽先生。 凌不疑發現以后, 用輕功「燕回旋」故意繞到偷聽者前面, 發現是少商便掰斷她的玉佩, 也是為了保護她, 不希望她卷入儲位之爭的漩渦中。

其實, 三皇子和凌不疑的故事,

在凌不疑8歲, 剛剛進宮不久就開始了。

三皇子、太子對凌不疑的「救命之恩」

凌不疑五六歲時和霍君華一道失散, 在外面逃亡兩年, 回來后沒幾個月, 霍君華就瘋癲成病, 凌不疑被皇帝接入宮中。

凌不疑那時剛進宮不久, 孤僻不合群, 也不知怎地跑到無人的水池邊, 不慎滑了下去, 還好他緊緊抓住了岸邊幾根枯草。 三皇子也是自小的孤僻不合群, 正在那里躲清靜, 發覺正在岸邊撲騰的凌不疑, 便過去將他拉了上去。 結果三皇子半個身子的衣裳都濕了, 回去就風寒高燒。

三皇子救凌不疑是真, 不過太子救他, 就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了。

凌不疑剛學會鳧水不久, 就在水中練習屏氣, 誰知太子以為他溺水了, 不管不顧將他「救」上來。 皇帝知道后很高興, 臣民間也傳為佳話, 紛紛夸太子看似文弱, 實則有膽氣。 凌不疑看這架勢, 也只能將錯就錯。

也許太子這輩子所有的「膽識」, 都用在年少時救凌不疑身上了。

太子的軟弱與太子妃的自私貪婪陰險

太子雖然是皇后和皇帝的嫡長子,

可是并不是帝王之才, 太過懦弱和偏聽偏信, 成為他致命的弱點。

太子妃孫氏更是自私自利, 小肚雞腸, 貪慕虛榮, 毫無母儀天下之風。 如果只是這樣就算了, 她還縱容自己的娘家不斷惹事, 胡作非為, 折磨百姓。

皇帝登基后, 也封賞了太子妃娘家。 孫家只是尋常地方望族, 哪里見過都城的氣派, 仗著太子妃撐腰, 很快就得意忘形。

不過短短兩年多, 就有幾十戶人家田地被占, 上百人被圈為奴仆。 更殘忍的是, 有個十幾歲的小女孩, 被太子妃的親弟弟搶入府中。 尸首被丟出來時, 皮肉沒一塊好的。

太子先是毫無所知, 后來三皇子和凌不疑實在看不過去, 暗中安排苦主告到太子跟前, 誰知孫家人巧舌如簧, 哭哭啼啼, 要死要活, 還倒打一耙說人家誣告。

凌不疑忍無可忍, 親自到太子跟前挑破孫家人的罪行。

可惜, 那時「白蓮花」太子妃的名聲還很好, 人人都夸「賢淑得體, 蕙質蘭心」, 太子怎麼可能狠得下心腸。

哪怕罪行清楚之后, 太子礙于太子妃的哭訴與求情, 加上太子妃還下了血本——失去了腹中的孩子,

太子依舊遲疑無為。

最后太子僅僅只是傷心地哭了一頓, 三個月沒與太子妃說話, 然后拿了許多錢給那小女孩的家人。 被孫家人禍害得百姓, 后來也都得了太子的撫恤。 太子對孫氏這樣不痛不癢的處置, 只能證明他處事太過優柔寡斷, 一味包庇妻族, 毫無儲君風范。

太子懦弱無為,可不代表皇帝會縱容太子妻族。皇帝查明真相后,為了顧及儲君顏面,只能不聲不響地將孫家人驅逐出都城,然后由原籍官吏發落。

幸好蒼天有眼,孫家人在回鄉途中,在狹道中遇上山石滾落,死傷不少,太子妃的兩個弟弟,全被砸成了肉泥。

看到太子對孫氏一族犯錯的處置后,凌不疑和三皇子越發認為,太子不配做這個儲君。所以二人便暗中施行將太子拉下馬的計劃。

凌不疑下的一盤「好棋」

皇帝仁厚,所以也喜歡太子的「仁厚」,哪怕他知道太子不是繼承皇位的最好人選,只要太子不犯大錯,皇帝相信,只要他為太子選好忠心有才能的大臣輔佐,他也能好好做一個守成的皇帝。

所以,凌不疑和三皇子最大的對手其實不是太子,而是皇帝。那要如何才能使皇帝改變心意呢?不能陰害,不能讒言,那麼只能用陽謀了。

他們要讓皇帝清清楚楚地看見,不得不承認太子是真的不堪為君。

平日里,太子寧愿在東宮看書寫字,閑來喝酒畫畫,湖畔垂釣,山間賞景,也不愿意聽朝臣們那些,或隱晦或激烈的奏報。但這些事情必須有人去做,所以,他將東宮的印信節符一股腦兒都交給了凌不疑。這正好成了凌不疑為霍氏全族報仇的砝碼。

凌不疑其實是霍翀將軍的兒子。當年,霍翀將軍率眾困守孤城,可是凌侯卻趁霍翀受傷不備殺死了他,并且聯合他的兩個弟弟暗中通敵賣國,打開城門放入敵軍。

霍君華發現了丈夫凌侯的陰謀,卻已經來不及阻止。他的親生兒子凌不疑,陰差陽錯穿上了霍無傷的衣服,被殺死在亂軍中。霍君華只能趁亂帶走了活下來的霍無傷。

霍君華沒有證據指證凌侯,她只能忍辱負重裝瘋,凌不疑也只能隱忍蟄伏,暗中收集凌侯的罪證,可是時隔日久,加上凌侯這些年一直在掩蓋罪行毀壞罪證,證據已很難收集。

凌不疑知道皇帝仁厚,哪怕是罪證確鑿,也只會殺幾個罪魁禍首以儆效尤。可凌不疑要的不是這個,他要的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他要凌氏全族的命,就像當年凌侯殺了霍氏全族一樣。

所以,他拿著太子的印信調動軍隊動手了。這樣做既可以讓凌氏所有人都逃不掉,也可以讓皇帝徹底對太子失望,一箭雙雕。

知道真相后的皇帝震怒,他質問凌不疑為什麼要這樣做,對得起太子對他的信任和皇后對他的養育之恩嗎?

凌不疑知道對不起他們,但卻不得不告訴皇帝心中所想:「臣與三殿下來往十幾年,可是動了易儲念頭,不過四五年。從那時起,臣就知道,自己將來難逃不忠不義忘恩負主之名。可是,陛下……臣在太子身邊才短短數年,就能總領東宮所有能轄制的軍隊官吏稅收密報,一應令符印信俱在臣手。等將來太子登基,臣立刻就能專國秉政,大權獨攬!陛下,您愿意看到這樣麼?」

皇帝遷怒三皇子,質問他,是否早就想把太子拉下馬,好自己做這個太子。

三皇子干脆坦蕩承認,深深吸了口氣道:「我以為太子不堪為儲君,他擔不起這座江山!但是兒臣敢以命起誓,這些年來從不曾施加太子一指!其實有幾回子晟在外征戰,東宮出事還是兒臣暗中擺平的呢,父皇不信可以去查!君主無所謂仁厚與刻薄,只需依情理行事。獎賞與懲罰,原本就是君王手中的兩柄利器,上能駕馭群臣,下能治理百姓。而太子的仁厚,恰恰是放棄了這兩件利器。從太子妃到東宮諸臣,皇兄該獎的不獎,該罰的不罰,弄的身邊處處隱憂。父皇以為這種仁厚是好事麼?」

皇帝氣得打了三皇子兩下,凌不疑適時發聲:「臣敢指天發誓,前夜之事三皇子斷斷不知——因為臣早一步用東宮的印信調虎離山,讓三皇子去查別的案子了。」

凌不疑這盤棋下得最好的地方是,皇帝最終對他只是小懲大誡,罰他去鎮守西北7年不得回京,不但自己全身而退,還保住了皇帝對三皇子的信任,同時還讓皇帝下了易儲的決心,一石三鳥。

寫在最后

其實,凌不疑可以活得不用這麼沉重的,霍君華對凌侯的仇恨種了十幾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凌不疑。凌不疑看著這世上自己唯一的親人,被折磨得這麼痛苦,他怎麼可能無動于衷。

只可惜霍君華到死也不明白,自己對凌侯的恨,會潛移默化地讓凌不疑對復仇形成一種執念。

如果凌不疑不用這樣激烈而決絕的方式,為霍氏全族報仇,或許少商也不會因為凌不疑的這次復仇,被他的不信任傷得痛入骨髓,堅決和他退親。二人更加不會在這段感情里,被折磨和蹉跎歲月五年之久。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提問:一個吃過太多苦頭的人,她得需要多少甜才能滋潤內心?最高贊的回答是:吃過很多苦的人,恰恰只需要一點甜,便能喚醒整個生命系統。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幸好,凌不疑最終還是等到了少商,這個給他帶來「一點甜」的人。

太子懦弱無為,可不代表皇帝會縱容太子妻族。皇帝查明真相后,為了顧及儲君顏面,只能不聲不響地將孫家人驅逐出都城,然后由原籍官吏發落。

幸好蒼天有眼,孫家人在回鄉途中,在狹道中遇上山石滾落,死傷不少,太子妃的兩個弟弟,全被砸成了肉泥。

看到太子對孫氏一族犯錯的處置后,凌不疑和三皇子越發認為,太子不配做這個儲君。所以二人便暗中施行將太子拉下馬的計劃。

凌不疑下的一盤「好棋」

皇帝仁厚,所以也喜歡太子的「仁厚」,哪怕他知道太子不是繼承皇位的最好人選,只要太子不犯大錯,皇帝相信,只要他為太子選好忠心有才能的大臣輔佐,他也能好好做一個守成的皇帝。

所以,凌不疑和三皇子最大的對手其實不是太子,而是皇帝。那要如何才能使皇帝改變心意呢?不能陰害,不能讒言,那麼只能用陽謀了。

他們要讓皇帝清清楚楚地看見,不得不承認太子是真的不堪為君。

平日里,太子寧愿在東宮看書寫字,閑來喝酒畫畫,湖畔垂釣,山間賞景,也不愿意聽朝臣們那些,或隱晦或激烈的奏報。但這些事情必須有人去做,所以,他將東宮的印信節符一股腦兒都交給了凌不疑。這正好成了凌不疑為霍氏全族報仇的砝碼。

凌不疑其實是霍翀將軍的兒子。當年,霍翀將軍率眾困守孤城,可是凌侯卻趁霍翀受傷不備殺死了他,并且聯合他的兩個弟弟暗中通敵賣國,打開城門放入敵軍。

霍君華發現了丈夫凌侯的陰謀,卻已經來不及阻止。他的親生兒子凌不疑,陰差陽錯穿上了霍無傷的衣服,被殺死在亂軍中。霍君華只能趁亂帶走了活下來的霍無傷。

霍君華沒有證據指證凌侯,她只能忍辱負重裝瘋,凌不疑也只能隱忍蟄伏,暗中收集凌侯的罪證,可是時隔日久,加上凌侯這些年一直在掩蓋罪行毀壞罪證,證據已很難收集。

凌不疑知道皇帝仁厚,哪怕是罪證確鑿,也只會殺幾個罪魁禍首以儆效尤。可凌不疑要的不是這個,他要的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他要凌氏全族的命,就像當年凌侯殺了霍氏全族一樣。

所以,他拿著太子的印信調動軍隊動手了。這樣做既可以讓凌氏所有人都逃不掉,也可以讓皇帝徹底對太子失望,一箭雙雕。

知道真相后的皇帝震怒,他質問凌不疑為什麼要這樣做,對得起太子對他的信任和皇后對他的養育之恩嗎?

凌不疑知道對不起他們,但卻不得不告訴皇帝心中所想:「臣與三殿下來往十幾年,可是動了易儲念頭,不過四五年。從那時起,臣就知道,自己將來難逃不忠不義忘恩負主之名。可是,陛下……臣在太子身邊才短短數年,就能總領東宮所有能轄制的軍隊官吏稅收密報,一應令符印信俱在臣手。等將來太子登基,臣立刻就能專國秉政,大權獨攬!陛下,您愿意看到這樣麼?」

皇帝遷怒三皇子,質問他,是否早就想把太子拉下馬,好自己做這個太子。

三皇子干脆坦蕩承認,深深吸了口氣道:「我以為太子不堪為儲君,他擔不起這座江山!但是兒臣敢以命起誓,這些年來從不曾施加太子一指!其實有幾回子晟在外征戰,東宮出事還是兒臣暗中擺平的呢,父皇不信可以去查!君主無所謂仁厚與刻薄,只需依情理行事。獎賞與懲罰,原本就是君王手中的兩柄利器,上能駕馭群臣,下能治理百姓。而太子的仁厚,恰恰是放棄了這兩件利器。從太子妃到東宮諸臣,皇兄該獎的不獎,該罰的不罰,弄的身邊處處隱憂。父皇以為這種仁厚是好事麼?」

皇帝氣得打了三皇子兩下,凌不疑適時發聲:「臣敢指天發誓,前夜之事三皇子斷斷不知——因為臣早一步用東宮的印信調虎離山,讓三皇子去查別的案子了。」

凌不疑這盤棋下得最好的地方是,皇帝最終對他只是小懲大誡,罰他去鎮守西北7年不得回京,不但自己全身而退,還保住了皇帝對三皇子的信任,同時還讓皇帝下了易儲的決心,一石三鳥。

寫在最后

其實,凌不疑可以活得不用這麼沉重的,霍君華對凌侯的仇恨種了十幾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凌不疑。凌不疑看著這世上自己唯一的親人,被折磨得這麼痛苦,他怎麼可能無動于衷。

只可惜霍君華到死也不明白,自己對凌侯的恨,會潛移默化地讓凌不疑對復仇形成一種執念。

如果凌不疑不用這樣激烈而決絕的方式,為霍氏全族報仇,或許少商也不會因為凌不疑的這次復仇,被他的不信任傷得痛入骨髓,堅決和他退親。二人更加不會在這段感情里,被折磨和蹉跎歲月五年之久。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提問:一個吃過太多苦頭的人,她得需要多少甜才能滋潤內心?最高贊的回答是:吃過很多苦的人,恰恰只需要一點甜,便能喚醒整個生命系統。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幸好,凌不疑最終還是等到了少商,這個給他帶來「一點甜」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