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聊聊張無忌的結局

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是三部完全連貫的著作。 其中的人物, 很多也是相通的。 在這其中, 射雕男主郭靖和神雕男主楊過的結局, 都是相對清晰的, 大俠郭靖戰死在了第三次襄陽保衛戰當中, 而楊過則是和小龍女歸隱到了終南山活死人墓。 根據倚天當中眾人的回憶, 和黃衫女出現之后的表現, 可以得出結論, 那就是楊過和小龍女從此之后就是歸隱山林, 生兒育女, 沒有在江湖當中走動。

相比之下, 倚天的男主張無忌的結局則是模糊的。 在全書的末尾, 他辭去了明教教主之位, 和趙敏、周芷若前往海外的時候, 不過二十五六歲, 人生只能算是剛剛開始。 他的結局會如何呢?對于這一點, 金庸先生沒有給倚天寫后傳。 而倚天的后傳其實在網絡上不少, 但大多是狗尾續貂之作。 這里僅根據金庸先生的原著做一些推測, 和眾位看官商討。

第一種結局:

前往冰火島。 張無忌是和趙敏、周芷若一起前往的海外, 那麼這個海外到底是哪里呢?書中沒有明說。 按照張無忌聽到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的談話之后, 心灰意懶的表現來看, 他歸隱很可能是找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

在張無忌的心目中, 冰火島不僅是他童年呆的地方, 而且那是他充滿快樂的一段時光。 那時候, 雖然他身邊一共才三個人, 但是那是他的親生父母張翠山和殷素素, 還有對他甚好的義父謝遜。 在那里, 有他最美好的回憶。

張無忌前往中原之后, 先是父母自盡, 緊接著就在江湖上顛沛流離。 雖然奇遇不斷, 還練成了前所未有的絕世神功, 成為了天下武林第一大勢力明教的教主, 甚至書中暗示, 張無忌如果繼續下去, 明教反元起義成功, 還有登基稱帝的可能。 然而, 這一切其實都不是張無忌想要的。

張無忌的性格比較懦弱, 其實也比較隨和。 他自從十歲之后, 就沒有做過一件是為了自己的事情, 就算是和趙敏走到一起也更多是機緣巧合。

終于有機會卸下包袱了, 他可能就是想和自己最親近的人一起白頭到老了。 雖然冰火島生存環境惡劣, 但是在這個武俠位面, 憑借張無忌的絕世神功, 一切都不是問題, 還可能過得很快樂。

第二種結局:

前往波斯。 張無忌歸隱海外的時候畢竟才二十多歲, 而且和趙敏、周芷若之間的關系還不能縷清。 雖然當時是元末, 三妻四妾不足為奇。 但是依據文中正派武林人士的價值理念, 還是更接近于一夫一妻制, 故而, 張無忌很有可能在這個時候選擇先不成親。 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趙敏、周芷若相處。

如果還沒有徹底的對紅塵失望, 那麼, 張無忌就算是前往海外, 也可能找一個有熟人的地方。 雖然張無忌在中原名揚天下,

但是他要選擇過普通人的生活, 就最好隱瞞身份, 前往一個有朋友的地方, 波斯無疑是一個合適的地方。

根據倚天當中的位面顯示, 波斯當時還是明教的天下(實際上早就是回教了)。 而小昭則是明教的教主, 加之十二寶樹王對張無忌的印象都不錯, 所以,去波斯定居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既遠離了中原江湖的紛爭,又可以享受人間繁華。當時光慢慢過去,張無忌就可以和趙敏、周芷若組建家庭,而中原的是是非非也就不用再管了。這種結局,比去冰火島要更安詳,也更幸福。

第三種結局:

張無忌雖然暫時去了海外,但是人生地不熟,也不適合長久生活,他和趙敏、周芷若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中原。而書中明確記錄,張無忌在離開中原之前,把教主之位傳給了楊逍。無疑,這是一次最正常的人事交接。張無忌是教主,而教主之下地位最高的就是光明左使了,所以楊逍繼承教主之位順理成章。

而書中卻說,因為楊逍「年老德薄」,最終沒有競爭過朱元璋。其實,這是金庸先生本身的心里矛盾所致。在金庸對朱元璋的在倚天當中,那些可憐的著筆當中,朱元璋完全不是一個好人。但是,為了在大脈絡上不改變歷史,還是要承認明太祖朱元璋的地位。

而實際上,根據倚天后期的表述,韓山童死后,朱元璋逐漸做大。也就是說,看似強大的明教,已經分成了兩個部分。所謂的總壇高層,更像是一群自娛自樂的江湖人。

雖然在少林寺大戰的時候,楊逍還拉出了五行旗的精銳一共兩千五百人,但是大機率這些人是因為張無忌的名望,被朱元璋、徐達等人派來的。五行旗掌旗使,很可能已經掌控不了總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人的五行旗了。也就是說,明教所謂的下層才是反元的主力。

在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之后,明教就急劇衰落了,最多重新成為武林勢力之一。而張無忌雖然性格軟弱,但是并不是不負責任的人。他如果在海外了解到了這一切,還是要回來重新振作明教的。只要他回來了,那麼楊逍勢必要比教主之位讓回來。

而這個時候,就如同很多續寫當中記述的那樣,張無忌勢必要和已經稱帝的朱元璋勢同水火。朱元璋決不能讓自己的頭上還有這樣一個「教主」存在。

重回光明頂的張無忌,面臨的是一個什麼局面呢?

應該是比當初光明頂大戰的時候還不如,因為明教曾經的那些高層,都已經老的老,死的死,后來的人才,絕大多數也都投靠朱元璋了。要想維持勢力,可能只有聯合趙敏的哥哥王保保了。但是,張無忌的性格讓他不會和蒙元的殘余勢力聯手。更不要說當時的王保保其實也是自身難保了。

而中原六大門派先不說根本影響不到大明朝分毫,而且也大機率不會和張無忌連手一起反明的。如果面對朱元璋派出的聊聊

畢竟,當年汝陽王府一戰表明,張無忌單挑縱然天下無敵,面對多名超一流高手的圍攻還是會不敵的,這可能是最殘酷但也現實的一種結局了。

所以,去波斯定居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既遠離了中原江湖的紛爭,又可以享受人間繁華。當時光慢慢過去,張無忌就可以和趙敏、周芷若組建家庭,而中原的是是非非也就不用再管了。這種結局,比去冰火島要更安詳,也更幸福。

第三種結局:

張無忌雖然暫時去了海外,但是人生地不熟,也不適合長久生活,他和趙敏、周芷若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中原。而書中明確記錄,張無忌在離開中原之前,把教主之位傳給了楊逍。無疑,這是一次最正常的人事交接。張無忌是教主,而教主之下地位最高的就是光明左使了,所以楊逍繼承教主之位順理成章。

而書中卻說,因為楊逍「年老德薄」,最終沒有競爭過朱元璋。其實,這是金庸先生本身的心里矛盾所致。在金庸對朱元璋的在倚天當中,那些可憐的著筆當中,朱元璋完全不是一個好人。但是,為了在大脈絡上不改變歷史,還是要承認明太祖朱元璋的地位。

而實際上,根據倚天后期的表述,韓山童死后,朱元璋逐漸做大。也就是說,看似強大的明教,已經分成了兩個部分。所謂的總壇高層,更像是一群自娛自樂的江湖人。

雖然在少林寺大戰的時候,楊逍還拉出了五行旗的精銳一共兩千五百人,但是大機率這些人是因為張無忌的名望,被朱元璋、徐達等人派來的。五行旗掌旗使,很可能已經掌控不了總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人的五行旗了。也就是說,明教所謂的下層才是反元的主力。

在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之后,明教就急劇衰落了,最多重新成為武林勢力之一。而張無忌雖然性格軟弱,但是并不是不負責任的人。他如果在海外了解到了這一切,還是要回來重新振作明教的。只要他回來了,那麼楊逍勢必要比教主之位讓回來。

而這個時候,就如同很多續寫當中記述的那樣,張無忌勢必要和已經稱帝的朱元璋勢同水火。朱元璋決不能讓自己的頭上還有這樣一個「教主」存在。

重回光明頂的張無忌,面臨的是一個什麼局面呢?

應該是比當初光明頂大戰的時候還不如,因為明教曾經的那些高層,都已經老的老,死的死,后來的人才,絕大多數也都投靠朱元璋了。要想維持勢力,可能只有聯合趙敏的哥哥王保保了。但是,張無忌的性格讓他不會和蒙元的殘余勢力聯手。更不要說當時的王保保其實也是自身難保了。

而中原六大門派先不說根本影響不到大明朝分毫,而且也大機率不會和張無忌連手一起反明的。如果面對朱元璋派出的聊聊

畢竟,當年汝陽王府一戰表明,張無忌單挑縱然天下無敵,面對多名超一流高手的圍攻還是會不敵的,這可能是最殘酷但也現實的一種結局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