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拜佛的功德意義

生活中、修行中遇到問題

太平禪之聲 傳以智慧語

願眾普悉聞 得慧煩惱輕

阿彌陀佛 大眾吉祥

一般人拜佛, 多為追求財勢名位及健康等利益, 但是, 有所求的拜佛, 不能算是修菩薩行, 故對人格的成長亦無助益, 甚至還有鼓勵人去投機取巧, 走偏鋒的負面作用。

其實修行的拜佛, 有三層意義:1.懺悔罪過, 2.修持禪定, 3.感恩禮敬。

佛教中常有批評只知瞌頭而不知懺悔、只知拜佛而不知慚愧者, 那種拜佛, 不過是如雞吃米、如搗蒜頭。 只有動作沒有用心, 對於身體健康, 雖也有用, 對於人格的提升則不起作用。

真懺悔是發自內心懇切的意念, 不拘限在一定的場所, 也不一定要在佛像之前。 佛像是禮拜時的道具, 是偉大人格的象徵。

對於拜佛的凡夫而言, 佛菩薩的聖像, 具有證明我們正在修持懺悔功德的功能。 只是佛與菩薩的法身, 遍處都是, 永遠都在。

拜佛的動作, 是心誠意敬地將雙手合掌, 低頭彎腰, 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 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的敬禮, 又稱為頂禮。

彎腰低頭是表示謙虛, 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 以致犯了許多的錯誤。 一般人是很難向人低頭的, 何況還要把額頭著地呢!

可是, 大地是非常偉大的, 大地孕育眾生, 負載眾生, 眾生把大地踩在腳下, 把不要的垃圾丟給大地, 大地卻提供我們無窮盡的資源,

我們如此的享用了大地, 無以為報, 是否應該心誠意敬來感謝大地呢?

其實, 我們如果能夠飲水思源, 應該要感謝感恩的人實在很多。

藉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 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 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 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