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天樂別著急,一切才剛剛開始!

古天樂這次是真的急了。

不久前, 古天樂和劉青云主演的《明日戰記》上映。

同樣是科幻題材, 它的票房還不到《獨行月球》的「個位數字」, 這個成績急壞了古天樂。

古天樂不僅是本片主演, 還是總監制和投資人。

熟悉他的影迷都知道, 古天樂是個科幻迷, 家里陳列著很多機甲模型, 拍一部科幻片一直是他的夢想。

而這部《明日戰記》從前期籌備到后期制作, 前后跨度長達10年, 用古天樂自己的話說, 這部影片就是他的孩子。

影片于2017年就拍攝完成了, 但后期制作耗時長達5年, 等影片上映時, 劉青云、劉嘉玲、謝君豪等主演的合約已經到期, 只剩古天樂一人單槍匹馬跑宣傳。

古天樂一向是極其低調的人, 老搭檔宣萱更是爆料他是「省話一哥」, 接受采訪時總是把話筒交給其他人。

但這一次古天樂為了宣傳自己這部心血之作, 卻表現得異常高調。

比如他在金像獎頒獎禮上, 他身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

卻謙遜地說:「小弟我拍了一部電影《明日戰記》, 希望大家去捧場。 」

比如他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紅毯秀上攜帶機甲頭盔亮相,

就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新電影。

比如他跑了好多城市參加路演, 為了宣傳電影, 他甚至對女粉絲說:「去看電影的都是我的女朋友。 」

他還跑去新東方董宇輝的直播間宣傳, 還親自下場去虎撲等論壇和網友互動。

就是這麼賣力地宣傳,

《明日戰記》的票房依然不太理想, 古天樂自己也郁悶了, 在談到電影製作時也幾度落淚:

目前來看, 古天樂很賣力, 但票房數字也令人傷心。

看似打了一場「敗仗」, 不過在這背后, 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問題, 值得我們關心。

第一個問題:《明日戰記》的失利, 帶來的兩個不好結果

古天樂的路人緣基本是數一數二的,

一方面,他是大家心中公認的黃種人顏值巔峰,這幾十年幾乎還是個緋聞絕緣體。

另一方面,他熱衷慈善,在內地捐了不少學校,自己的「不聲不響」又讓人心生好感。

當然,這些年他也拍了一些爛片。

對此他從不避諱,甚至很直白地說明知是爛片也要拍,因為底下一幫兄弟等著開工吃飯,他不拍整個行業就生存不下去。

這次他好不容易拍了一部心血之作,想要讓大家知道,所以主動走下神壇、四處趕場。

只可惜,他的「拼命」沒能帶來好的結果。

評分6.4分,這就是一部標準的爆米花電影。

本片的劇情好萊塢已經拍過,好在導演也知道揚長避短,在簡短交代故事背景后,就直接進入戰斗狀態。

影片片長也壓縮到了99分鐘,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震撼的特效場面。

《明日戰記》目前的票房剛過4億,最終票房應該會定格在5.4億。

它的制作成本是4.5億,按照電影行業的算法,一部電影的票房是成本的3倍以上才有的賺,目前這個票房鐵定是賠本了,如果古天樂簽了對賭協議的話,賠的錢會更多。

賠錢只是一個方面,更嚴重的是信任危機。

要知道古天樂現在是香港演藝協會的會長,也是多家電影公司的老板,在香港影壇擁有極重的話語權。

為了這部片,他多年奔波,2015年甚至拍攝了一部40秒的科幻短片,只為籌措資金,多方輾轉最終籌集到了4.5億的預算,也賭上了自己多年積累的口碑和人脈。

這次滑鐵盧之后,往淺了說,古天樂可能會失去資本信任,在之后的港片拍攝中,他的話語權或許也會面臨下滑;

往深了說,古天樂現在就是港片的領軍人物,很多人就是指著他吃飯的,這部電影賠了,對正在衰弱的港片也會是個致命的打擊。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理解了古天樂為何這麼急了。

第二個問題:古天樂做了一場幾乎必敗的賭博?

古天樂從來都不是一個「賭徒」。

但《明日戰記》的推出,確實可以用「一場賭博」來形容。

不僅因為影片4.5億的巨額投資,更因為這樣的科幻片,在之前的華語影壇是從未有過的。

而且好萊塢同類電影已經制定了「標準」,古天樂面臨的風險,很大。

從最終結果來看,影片上映后各種聲音不斷。

有人說這就是一部「機甲版」的香港警匪片,有人不理解古天樂為何煞費苦心去拍好萊塢十年前就拍爛的題材。

從主打的特效場面來說,影片和最新的好萊塢科幻電影,確實還是有著一定差距。

古天樂自己作為一個機甲迷,電影從業者,他肯定比誰都清楚這種差距。

作為監制、投資人,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不計成本拍這樣一部「自帶難度」的電影,會有多大的風險。

這是一場幾乎必輸的賭博,但他還是選擇去做了。

而且在特效制作上,他鉚足了勁,堆上了真金白銀。

在路演時,古天樂自己介紹,影片中的特效是按秒來計算的。

其中一個360度的鏡頭一共48秒,每一秒要花12天去做,他們一共花了576天才完成這個鏡頭。

古天樂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誠意。

所以當票房走勢不佳時,他語氣深沉地說:「電影不好的地方大家可以批評,我也可以改,但我真的勇敢地去做了。」

「真的勇敢去做了」看似平淡,背后卻有數不盡的辛酸淚。

這種辛酸,也很少有人會比古天樂體會得更深。

這幾年,香港電影式微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除了演員青黃不接,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題材重復。

這些年光是一個跛豪、一個雷洛就拍了多少次,而什麼重案組、反黑組、警匪槍戰的爛戲,來來回回就拍了成百上千部了。

不夸張地說,很多觀眾一看到《XX風暴》的港片已經可以自動腦補劇情,甚至是演員臺詞了。

古天樂作為扛大旗的人想要擺爛太簡單了,他再拍個三五十部《反貪風暴》就可以了,觀眾會寬恕他,他賺錢還容易。

但他不僅主動求變,還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科幻片。

香港是個彈丸之地,資本圈充斥著被金錢腐蝕過的銅臭味,這樣的土壤是很難培育出天馬行空的科幻片的,即使是港片最繁榮的90年代,也沒有誕生過哪怕一部優秀的代表作。

后來的《長江七號》《機器俠》《未來警察》等,要麼是軟科幻的溫情片,要麼是廉價特效的偽科幻,真正的硬核機甲科幻片沒人敢碰。

但是香港電影已經無路可退,必須走出一條新路,必須有人敢于邁出這一步。

從這個角度來說,古天樂是開創者,也是悲壯的殉道者。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我向古天樂獻上自己的敬意。

古天樂并不是孤例,

還有個最近的例子,

吳京在2015年還是個二線演員,拍攝《戰狼》時自己又是去部隊體驗生活,又是自掏腰包填補虧空,《戰狼》上映后,他也面臨和古天樂一樣巨大的票房壓力,為了宣傳《戰狼》,他也是親力親為。

最后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戰狼》雖然沒有大爆,但是也形成了一種探索,這種探索為《戰狼2》的火爆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當年吳京不走出這一步,他今天也不可能收獲如此高的成就,華語電影也不太可能會打出一片新天地。

《明日戰記》電影本身的特效夠精彩,電影背后的悲壯故事比電影本身更打動我,基于這兩個原因,我極力推薦這部影片。

最后小編想說,其實不是因為古天樂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古天樂,華語電影更需要古天樂這種無畏開拓者的榜樣。

希望《明日戰記》能得到它應有的肯定,小編希望能夠看到《明日戰記2》。

它們注定都不完美,但這才是華語電影崛起真正該有的探索。

值得欣慰的是,在影迷和網絡口碑的推動下,《明日戰記》的排片占比已經連續5天上升,這或許會是個好的勢頭。

古天樂,別著急,一切才剛剛開始!

帶來的兩個不好結果

古天樂的路人緣基本是數一數二的,

一方面,他是大家心中公認的黃種人顏值巔峰,這幾十年幾乎還是個緋聞絕緣體。

另一方面,他熱衷慈善,在內地捐了不少學校,自己的「不聲不響」又讓人心生好感。

當然,這些年他也拍了一些爛片。

對此他從不避諱,甚至很直白地說明知是爛片也要拍,因為底下一幫兄弟等著開工吃飯,他不拍整個行業就生存不下去。

這次他好不容易拍了一部心血之作,想要讓大家知道,所以主動走下神壇、四處趕場。

只可惜,他的「拼命」沒能帶來好的結果。

評分6.4分,這就是一部標準的爆米花電影。

本片的劇情好萊塢已經拍過,好在導演也知道揚長避短,在簡短交代故事背景后,就直接進入戰斗狀態。

影片片長也壓縮到了99分鐘,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震撼的特效場面。

《明日戰記》目前的票房剛過4億,最終票房應該會定格在5.4億。

它的制作成本是4.5億,按照電影行業的算法,一部電影的票房是成本的3倍以上才有的賺,目前這個票房鐵定是賠本了,如果古天樂簽了對賭協議的話,賠的錢會更多。

賠錢只是一個方面,更嚴重的是信任危機。

要知道古天樂現在是香港演藝協會的會長,也是多家電影公司的老板,在香港影壇擁有極重的話語權。

為了這部片,他多年奔波,2015年甚至拍攝了一部40秒的科幻短片,只為籌措資金,多方輾轉最終籌集到了4.5億的預算,也賭上了自己多年積累的口碑和人脈。

這次滑鐵盧之后,往淺了說,古天樂可能會失去資本信任,在之后的港片拍攝中,他的話語權或許也會面臨下滑;

往深了說,古天樂現在就是港片的領軍人物,很多人就是指著他吃飯的,這部電影賠了,對正在衰弱的港片也會是個致命的打擊。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理解了古天樂為何這麼急了。

第二個問題:古天樂做了一場幾乎必敗的賭博?

古天樂從來都不是一個「賭徒」。

但《明日戰記》的推出,確實可以用「一場賭博」來形容。

不僅因為影片4.5億的巨額投資,更因為這樣的科幻片,在之前的華語影壇是從未有過的。

而且好萊塢同類電影已經制定了「標準」,古天樂面臨的風險,很大。

從最終結果來看,影片上映后各種聲音不斷。

有人說這就是一部「機甲版」的香港警匪片,有人不理解古天樂為何煞費苦心去拍好萊塢十年前就拍爛的題材。

從主打的特效場面來說,影片和最新的好萊塢科幻電影,確實還是有著一定差距。

古天樂自己作為一個機甲迷,電影從業者,他肯定比誰都清楚這種差距。

作為監制、投資人,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不計成本拍這樣一部「自帶難度」的電影,會有多大的風險。

這是一場幾乎必輸的賭博,但他還是選擇去做了。

而且在特效制作上,他鉚足了勁,堆上了真金白銀。

在路演時,古天樂自己介紹,影片中的特效是按秒來計算的。

其中一個360度的鏡頭一共48秒,每一秒要花12天去做,他們一共花了576天才完成這個鏡頭。

古天樂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誠意。

所以當票房走勢不佳時,他語氣深沉地說:「電影不好的地方大家可以批評,我也可以改,但我真的勇敢地去做了。」

「真的勇敢去做了」看似平淡,背后卻有數不盡的辛酸淚。

這種辛酸,也很少有人會比古天樂體會得更深。

這幾年,香港電影式微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除了演員青黃不接,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題材重復。

這些年光是一個跛豪、一個雷洛就拍了多少次,而什麼重案組、反黑組、警匪槍戰的爛戲,來來回回就拍了成百上千部了。

不夸張地說,很多觀眾一看到《XX風暴》的港片已經可以自動腦補劇情,甚至是演員臺詞了。

古天樂作為扛大旗的人想要擺爛太簡單了,他再拍個三五十部《反貪風暴》就可以了,觀眾會寬恕他,他賺錢還容易。

但他不僅主動求變,還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科幻片。

香港是個彈丸之地,資本圈充斥著被金錢腐蝕過的銅臭味,這樣的土壤是很難培育出天馬行空的科幻片的,即使是港片最繁榮的90年代,也沒有誕生過哪怕一部優秀的代表作。

后來的《長江七號》《機器俠》《未來警察》等,要麼是軟科幻的溫情片,要麼是廉價特效的偽科幻,真正的硬核機甲科幻片沒人敢碰。

但是香港電影已經無路可退,必須走出一條新路,必須有人敢于邁出這一步。

從這個角度來說,古天樂是開創者,也是悲壯的殉道者。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我向古天樂獻上自己的敬意。

古天樂并不是孤例,

還有個最近的例子,

吳京在2015年還是個二線演員,拍攝《戰狼》時自己又是去部隊體驗生活,又是自掏腰包填補虧空,《戰狼》上映后,他也面臨和古天樂一樣巨大的票房壓力,為了宣傳《戰狼》,他也是親力親為。

最后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戰狼》雖然沒有大爆,但是也形成了一種探索,這種探索為《戰狼2》的火爆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當年吳京不走出這一步,他今天也不可能收獲如此高的成就,華語電影也不太可能會打出一片新天地。

《明日戰記》電影本身的特效夠精彩,電影背后的悲壯故事比電影本身更打動我,基于這兩個原因,我極力推薦這部影片。

最后小編想說,其實不是因為古天樂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古天樂,華語電影更需要古天樂這種無畏開拓者的榜樣。

希望《明日戰記》能得到它應有的肯定,小編希望能夠看到《明日戰記2》。

它們注定都不完美,但這才是華語電影崛起真正該有的探索。

值得欣慰的是,在影迷和網絡口碑的推動下,《明日戰記》的排片占比已經連續5天上升,這或許會是個好的勢頭。

古天樂,別著急,一切才剛剛開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