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你對我們一無所知”—獵豹在中國文化的形象

文:SHOWYU&非洲的青山

圖:非洲的青山(部分來自網路)

編:SHOWYU

歡迎關注哦

NEW

題注:

中國不產獵豹, 但是中國歷史上並不缺乏獵豹的故事和文藝作品。 獵豹以其獨特的身形、速度、花紋, 頗受上層社會的喜愛。 擁有一隻獵豹, 就是身份地位、審美情趣的象徵。

“疾馳的跑車;爆表重機;博爾特百米賽跑……

速度

遠不止這些

正如你們所知, 我們就是速度的代名詞

除此之外, 人類好像對我們一無所知

在我出生前, 已經發生太多事

那些久遠的歷史依然廣傳於我們同類之間

在中國, 你們再無可能找到我們的足跡, 但那也是我們生活過的一方樂土……”

SHOW TIME

壹 豹獵文化

Compere:中國古代狩獵歷來就有使用獵豹輔助捕獵的習俗, 聽說最早起源於西漢。 但漢朝以後, 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史料中罕見其蹤影, 直至唐代才再次出現了有關獵豹的文物和文獻記載

Cheetah:是的, 好像自古就把我們馴化為狩獵輔助工具, 不過那個時候我們被叫做“文豹”, 最遲在戰國時就已經出現了, 我們都沒有一個像樣的名字(無奈狀), 唐中亞“九姓胡”開始向朝廷進貢獵豹之後, 我們才開始有了“獵豹”的稱呼

Co:人們看中了你們的捕獵能力

Ch:還有我們的善良溫順, 我們比獅子容易豢養, 看這幅畫


唐 章懷太子墓壁畫《狩獵出行圖》

我的曾曾曾曾曾祖父和他的同伴們在唐代沿著絲綢之路, 被各國商人和使節帶到中國來,

充當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人們折服于祖先的奔跑速度和捕獵能力, 開始嘗試對其進行馴化。 唐代皇族以狩獵為樂, 攜帶我們同類狩獵以彰顯達官身份

Co:呵, 有點狐假虎威的意思啊

Ch:讓祖先狩獵不是為了食物, 皇室無需如此, 而是為了取樂, 為了運動競賽。 人們捕捉捕獵機巧成熟的成年野生獵豹, 馴養一段時間, 讓他們戴上眼罩, 看不見要進行的捕獵遊戲, 然後牽著他們, 讓他們坐在馬背上, 走到獵物旁邊, 摘掉眼罩, 他們就會沖出去抓住獵物, 之後, 訓豹師會獎勵他一塊肉, 然後再囚禁到養他的地方

Co:……(心痛狀)

Ch:人們試圖像養狗一樣把祖先培育成幫手:把剛斷奶的小獵豹抓起來養大, 訓練他們聽人號令。

因其善跑但耐力不強, 出獵的時候, 讓他們搭乘馬車或蹲在馬背上, 節省其體力

Co:當時的場景大約是什麼呢?

Ch:狩獵場上, 千騎賓士, 騰空越野, 颯遝流星……

祖先賓士在山林草原之間;戰馬嘶鳴, 飛箭如雨……他撕咬著, 神情銳利, 好像在發洩, 長期的積怨終於釋放出來!迅雷不及掩耳, 連最兇猛的禽獸見了, 也為之心驚肉顫, 經過一番追逐鏖戰, 獵物只剩下哀嚎, 人們滿載而歸

夜幕降臨, 人們舉行盛大的慶宴, 篝火燒烤著勝利品,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歌舞歡樂, 一片祥和!

Co:他們也會參與到慶宴當中來嗎?

Ch:大概不會吧, 祖先的用武之地僅止於此, 臥倒在一旁,狩獵時的霸氣重新束縛在鐵鍊之上, 只有在陪伴人類狩獵時才得以解脫, 自由飛馳……

Co:那這張呢?元代的時候也有相關記載的


元 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

Ch:你看他, 他蹲坐在馴豹師後的馬背上, 馴豹師牢牢地牽著拴在其頸部和肩部的繩索, 嘴上也套著皮制套具, 一副身不由己, 生無可戀的樣子

Co:我還瞭解到元朝漢人臣子王惲的詩作《飛豹行》, 是元世祖忽必烈早期豹獵的真實寫照, 詩前有一段較長序言, 記錄了忽必烈縱豹捕獵的梗概 “中統二年冬十有一月, 大駕北狩(時在魚兒泊), 詔平章塔察公以虎符發兵于燕。 既集, 取道居庸, 合圍于湯山之東, 遂飛豹取獸, 獲焉。 時予以事東走幕府, 駐馬顧盼, 亦有一嚼之快, 因作此歌, 以見從獸無厭之樂也。 (予時為左司都事)。 ”

當時的豹獵是在忽必烈繼位後不久舉行的, 當時也是忽必烈與外敵大戰的前夕。

忽必烈指揮軍隊圍獵, 實際上是借此機會收練兵之效, “飛豹取獸”似乎還能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 詩歌粗筆描繪了狩獵場面的磅礴氣勢

Ch:這個算是比較經典的歷史了, 元世祖統治中期, 義大利威尼斯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 其備受忽必烈信任, 甚至可以深入蒙古統治集團上層及民間, 觀察日常生活

他也記載了忽必烈在上都等地飛縱獵豹捕獵的情況:“大汗豢有豹子以供行獵捕取野獸之用”。 (大)“汗每週親往視籠中之禽, 有時騎一馬, 置一豹於鞍後。 若見欲捕之獸, 則遣豹往取, 取得之後, 以供籠中禽鳥之食, 汗蓋以此為樂也。 ”這一記載可以參照上圖, 神情細節之描繪, 若非親眼所見, 很難描繪出來

貳 權力的象徵

Co:所以說獵豹主要用來狩獵的意思嗎?

Ch:唐元兩朝是這樣,不過元代除了幫助人們狩獵之外,我們祖先還出現在各種慶典儀式上,例如:皇帝夏季到上都時,在迎接皇帝的儀式中就有這樣的場面記載:“撒道黃塵輦輅行,香焚萬室格天。兩行排列金錢豹,欽察將軍上馬駝。”

元朝的宮廷宴會也會用到豹:“錦衣行處狻猊習,詐馬筵前虎豹良。特敕雲和罷弦管,君王有意聽堯綱”

Co:意思是用你們來彰顯皇室的威嚴嘍?

Ch:可以這麼說,可笑的是當時的人們居然把我們的斑紋畫錯了!畫中的豹子從體型,長相上怎麼看都是一隻獵豹,斑紋卻是花豹(金錢豹),聽說,應該是畫家以為豹子的斑紋都是空心的,在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引導下,就把我們的斑紋畫錯了(捂臉苦笑)

所以,我在這鄭重聲明,不懂的趕緊百度,我們不管外形,斑紋,長相,區別跟花豹大了去了好嘛!花豹的空心斑紋哪有我們的實心好看!

我們眼睛下分明就是被斑鬣狗和獅子半路打劫太多次留下的淚痕,已經深刻到基因裡了!獵豹不要尊嚴的嗎?!獵豹沒有脾氣的嘛?!(痛心疾首壯)

古代認知水準受限,可以理解,如果現在的正在看這篇報導的你你你,再分不清的話,別說愛我,好走不送!好嘛!(危笑臉)

Co:哈哈哈,這個誤解有點深,還是希望大家多瞭解一下再發言,我們說回正題,據我瞭解,元朝皇帝有 時還會把獵豹作為珍稀之物賜給權勢顯赫的重臣或立下大功的官員

Ch:對,像我們這樣的頂級獵手,歷史上也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不單單是權勢的象徵,還有一點,雖然我們身材消瘦,每天也是要吃兩三公斤鮮肉的,一般人家根本養不起

三 承載中外文化交流重任

Ch:到了明朝,當朝與世界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緊密,中央對邊境地區的掌控之大,豹類作為供品進獻到中國,牽涉地域之廣,跨度時間之長,品種之豐富,明代官書中豹在宮廷中的作用,也是有作為宮廷典禮中的陳設動物出現的記載

《明實錄》、《大明會典》記載,用豹作為陳列動物的宮廷典禮有:皇帝登極儀,皇后皇太子冊立儀,百官稱賀上表箋儀,論功行賞儀,皇帝冠禮儀等等

明太祖以後,用獵豹作為宮廷典禮陳設的規定,好像就此消失了,專家推測,這種制度可能只停留在制度設想方面,還從未實施過

Co:而且那個時候你們好像並不叫“獵豹”,而叫“金線豹”是嗎?

Ch:對,據《李朝實錄》上記載,明宣宗時“中國以海青為第一寶,以金線豹為第二寶”海青就是一種雕,金線豹就是我們,就是獵豹,可見金線豹在當時之名貴。(傲嬌臉)

帖木兒帝國自洪武年間便於明朝頻繁外交,當地是獵豹原產地,西域向明宮廷頻繁覲獻獵豹

據記載,獵豹是僅次於獅子的第二重要進貢動物,一隻獵豹值15箱商品,說明當時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與緊密,到了明代中期之後由於西域商路衰敗,日漸蕭條,便很少再有獵豹來到中國了

Co:漢唐元明,宮廷貴族養豹是普遍現象,豹及豹獵等文化向我們證實了中西文化在古代的傳播,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藝術品和文學作品,明代也成了豹獵文化在中國的終結時代

肆 被豢養卻不被馴化

Co:歷史上,人類對獵豹的長期豢養和大量捕捉,為什麼沒能使你們成為像狗一樣陪伴在人類身邊的夥伴呢?

Ch:可能,是我們的本性吧……我們在演化過程中,身體結構為速度量身定做,但我們也因為這種演化失去了太多,力量和爪牙遠不如獅、虎、豹那般強大,所以人類能夠實現制服和馴養。千百年來,人類做到的也只是馴養我們的個體,並沒有真正把我們整個種族完全“馴化”

這裡面原因很多。我們雖沒獅子老虎那麼強的攻擊性,但仍保持著大型貓科動物的孤傲倔強,作為傲嬌的貓科動物,很難做到像狗那麼任人擺佈

我們確實是相較於其他貓科動物對人更友善,人類似乎找不到我們主動襲擊人類的事例,但是,友善不代表被束縛,我們更加渴望自由,在草原上的馳騁,那才是我們的歸屬

Co:古時候,你們的超能力好像賦予了你們一種......仿佛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氣息,很多淪為當時社會的犧牲品

Ch:我們就算被馴得再溫順,也拒絕在人類豢養下生兒育女!捕捉、培養、展示獵豹的歷史已經幾千年,但只有一例獵豹幼崽誕生的記錄,即Akabar大帝的兒子于16世紀蒙古人統治印度時的記載,之後就是在1956年的費城動物園發生過一次

許多皇帝養過數以百計的獵豹,全都捕自野外,捕獲的獵豹無法建立人工繁殖種群,因此維持數量的方法是不斷捕捉野生獵豹,大量獵豹從自然界流失,導致我們基因庫單一,近親交配嚴重,兩隻相隔幾千里遠的獵豹,基因可以說毫無變化

基因貧乏的後果就是繁殖失常、幼豹夭折率過高、對疾病過於敏感等等,對環境缺乏適應能力,容易受到自然界變動的傷害,這在動物界是非常不利於生存的,所以幼豹的死亡率相當高

伍 命運悲觀

Co:這方面我也有相關瞭解,人們意識到獵豹數量驟減,才如夢初醒,想要保護你們

不過很不幸,即便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獵豹繁殖仍是大難題。全球很多機構都有獵豹交配記錄,但僅有很小比例的幼豹能繁殖成功,而且夭折率很高。所以捕捉繁殖的種種努力還無法證明對你們的生存希望有幫助

Ch:如今,我們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十分有趣:美麗且帶有異國風情,速度像跑車一樣快,卻又出名的溫馴,我們既是媒體圈的明星也是野地居客,是全世界廣告商的寵兒……

好像這些過多的關注給我們帶來的只有災難,甚至迫使我們走上滅絕之路……

農夫,牧場,牧人佔據了我們的棲息地;盜獵者則捕捉我們,轉賣到異國黑市牟取暴利;人們喜歡我們的斑紋,從我們身上撕扯下來,穿在身上,留下我們的屍體,皮肉分離,血肉模糊……

Co:我們現在瞭解到你們的生存環境是如此的艱難,你們在這個地球上生活了千百萬年,現在卻因為人類活動成為瀕危動物,讓我們寒心

人們只會粗暴的奴役,殘忍的屠戮......動物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成為人類的附屬品,更不應該為了滿足人類的某些虛榮獻出自己的生命

記得林肯之前說過“我對於動物權益和人權一樣重要,而這也應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獵豹代表的權利與財富、狂野與放蕩、危險與性感,好像都在訴說著遠古時代的真實冒險......希望人類能早日還你們一片自由.....

貳 權力的象徵

Co:所以說獵豹主要用來狩獵的意思嗎?

Ch:唐元兩朝是這樣,不過元代除了幫助人們狩獵之外,我們祖先還出現在各種慶典儀式上,例如:皇帝夏季到上都時,在迎接皇帝的儀式中就有這樣的場面記載:“撒道黃塵輦輅行,香焚萬室格天。兩行排列金錢豹,欽察將軍上馬駝。”

元朝的宮廷宴會也會用到豹:“錦衣行處狻猊習,詐馬筵前虎豹良。特敕雲和罷弦管,君王有意聽堯綱”

Co:意思是用你們來彰顯皇室的威嚴嘍?

Ch:可以這麼說,可笑的是當時的人們居然把我們的斑紋畫錯了!畫中的豹子從體型,長相上怎麼看都是一隻獵豹,斑紋卻是花豹(金錢豹),聽說,應該是畫家以為豹子的斑紋都是空心的,在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引導下,就把我們的斑紋畫錯了(捂臉苦笑)

所以,我在這鄭重聲明,不懂的趕緊百度,我們不管外形,斑紋,長相,區別跟花豹大了去了好嘛!花豹的空心斑紋哪有我們的實心好看!

我們眼睛下分明就是被斑鬣狗和獅子半路打劫太多次留下的淚痕,已經深刻到基因裡了!獵豹不要尊嚴的嗎?!獵豹沒有脾氣的嘛?!(痛心疾首壯)

古代認知水準受限,可以理解,如果現在的正在看這篇報導的你你你,再分不清的話,別說愛我,好走不送!好嘛!(危笑臉)

Co:哈哈哈,這個誤解有點深,還是希望大家多瞭解一下再發言,我們說回正題,據我瞭解,元朝皇帝有 時還會把獵豹作為珍稀之物賜給權勢顯赫的重臣或立下大功的官員

Ch:對,像我們這樣的頂級獵手,歷史上也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不單單是權勢的象徵,還有一點,雖然我們身材消瘦,每天也是要吃兩三公斤鮮肉的,一般人家根本養不起

三 承載中外文化交流重任

Ch:到了明朝,當朝與世界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緊密,中央對邊境地區的掌控之大,豹類作為供品進獻到中國,牽涉地域之廣,跨度時間之長,品種之豐富,明代官書中豹在宮廷中的作用,也是有作為宮廷典禮中的陳設動物出現的記載

《明實錄》、《大明會典》記載,用豹作為陳列動物的宮廷典禮有:皇帝登極儀,皇后皇太子冊立儀,百官稱賀上表箋儀,論功行賞儀,皇帝冠禮儀等等

明太祖以後,用獵豹作為宮廷典禮陳設的規定,好像就此消失了,專家推測,這種制度可能只停留在制度設想方面,還從未實施過

Co:而且那個時候你們好像並不叫“獵豹”,而叫“金線豹”是嗎?

Ch:對,據《李朝實錄》上記載,明宣宗時“中國以海青為第一寶,以金線豹為第二寶”海青就是一種雕,金線豹就是我們,就是獵豹,可見金線豹在當時之名貴。(傲嬌臉)

帖木兒帝國自洪武年間便於明朝頻繁外交,當地是獵豹原產地,西域向明宮廷頻繁覲獻獵豹

據記載,獵豹是僅次於獅子的第二重要進貢動物,一隻獵豹值15箱商品,說明當時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與緊密,到了明代中期之後由於西域商路衰敗,日漸蕭條,便很少再有獵豹來到中國了

Co:漢唐元明,宮廷貴族養豹是普遍現象,豹及豹獵等文化向我們證實了中西文化在古代的傳播,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藝術品和文學作品,明代也成了豹獵文化在中國的終結時代

肆 被豢養卻不被馴化

Co:歷史上,人類對獵豹的長期豢養和大量捕捉,為什麼沒能使你們成為像狗一樣陪伴在人類身邊的夥伴呢?

Ch:可能,是我們的本性吧……我們在演化過程中,身體結構為速度量身定做,但我們也因為這種演化失去了太多,力量和爪牙遠不如獅、虎、豹那般強大,所以人類能夠實現制服和馴養。千百年來,人類做到的也只是馴養我們的個體,並沒有真正把我們整個種族完全“馴化”

這裡面原因很多。我們雖沒獅子老虎那麼強的攻擊性,但仍保持著大型貓科動物的孤傲倔強,作為傲嬌的貓科動物,很難做到像狗那麼任人擺佈

我們確實是相較於其他貓科動物對人更友善,人類似乎找不到我們主動襲擊人類的事例,但是,友善不代表被束縛,我們更加渴望自由,在草原上的馳騁,那才是我們的歸屬

Co:古時候,你們的超能力好像賦予了你們一種......仿佛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氣息,很多淪為當時社會的犧牲品

Ch:我們就算被馴得再溫順,也拒絕在人類豢養下生兒育女!捕捉、培養、展示獵豹的歷史已經幾千年,但只有一例獵豹幼崽誕生的記錄,即Akabar大帝的兒子于16世紀蒙古人統治印度時的記載,之後就是在1956年的費城動物園發生過一次

許多皇帝養過數以百計的獵豹,全都捕自野外,捕獲的獵豹無法建立人工繁殖種群,因此維持數量的方法是不斷捕捉野生獵豹,大量獵豹從自然界流失,導致我們基因庫單一,近親交配嚴重,兩隻相隔幾千里遠的獵豹,基因可以說毫無變化

基因貧乏的後果就是繁殖失常、幼豹夭折率過高、對疾病過於敏感等等,對環境缺乏適應能力,容易受到自然界變動的傷害,這在動物界是非常不利於生存的,所以幼豹的死亡率相當高

伍 命運悲觀

Co:這方面我也有相關瞭解,人們意識到獵豹數量驟減,才如夢初醒,想要保護你們

不過很不幸,即便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獵豹繁殖仍是大難題。全球很多機構都有獵豹交配記錄,但僅有很小比例的幼豹能繁殖成功,而且夭折率很高。所以捕捉繁殖的種種努力還無法證明對你們的生存希望有幫助

Ch:如今,我們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十分有趣:美麗且帶有異國風情,速度像跑車一樣快,卻又出名的溫馴,我們既是媒體圈的明星也是野地居客,是全世界廣告商的寵兒……

好像這些過多的關注給我們帶來的只有災難,甚至迫使我們走上滅絕之路……

農夫,牧場,牧人佔據了我們的棲息地;盜獵者則捕捉我們,轉賣到異國黑市牟取暴利;人們喜歡我們的斑紋,從我們身上撕扯下來,穿在身上,留下我們的屍體,皮肉分離,血肉模糊……

Co:我們現在瞭解到你們的生存環境是如此的艱難,你們在這個地球上生活了千百萬年,現在卻因為人類活動成為瀕危動物,讓我們寒心

人們只會粗暴的奴役,殘忍的屠戮......動物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成為人類的附屬品,更不應該為了滿足人類的某些虛榮獻出自己的生命

記得林肯之前說過“我對於動物權益和人權一樣重要,而這也應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獵豹代表的權利與財富、狂野與放蕩、危險與性感,好像都在訴說著遠古時代的真實冒險......希望人類能早日還你們一片自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