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孩子如何才能在學校表現更優秀?來自哈佛教育學院的報告

芥末堆

芥末堆是一個專注於教育產業資訊挖掘與傳遞的行業內資訊服務媒體平臺。

關注


譯者|王晏如 Mandy

來源|育言家

譯者導讀:

今年4月, 我在哈佛教育學院聽了一場關於保護兒童早期大腦發育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去做的講座。 我摘選了其中家長可以比較好操作的內容, 同時結合演講者在哈佛兒童發展中心發表的有關報告, 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兒童發展的黑匣子

大多數人都認同影響孩子一生成長(例如, 教育成就和身體健康)的因素非常複雜, 包括父母本身情況、父母教育方式、基因; 同時,

還有壓力和風險因素;以及, 支持和保護因素。 基本共識是, 這些因素或多或少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但具體影響多少, 就像在這黑匣子中一樣, 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能看到的, 就是影響後的結果。 有些孩子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和優秀行為, 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都很健康。 然而, 也有孩子學業跟不上, 有著各種不良表現, 又或經常性患病, 甚至壽命低於平均值。 科學所做的, 就是打開這個黑匣子。 最重要的發現是, 影響孩子成長的, 不是上述因素的簡單疊加, 而是這些因素本身的互相影響。

關於“天生(nature)”和後天培育(“nurture”)的辯論, 即基因和環境對成長影響比重的討論, 曾經是20世紀末最熱門的科學討論。 然而, 經過長期的科學研究,

人們已經達成了業界“不可以將基因遺傳與環境因素分開討論”的共識。 雖然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基因組合, 具有獨特的潛力, 但基因組成對你的人生成就並沒有真正的顯著影響。 回到教育上來說, 是你的生活經歷, 以及你與他人的關係, 直接影響了你的基因是否表達, 以及是如何表達的。 科學研究已經可以觸達分子層面, 科學家可以告訴你, 將特定的化學物質添加到基因的一部分或基因周圍的結構中將決定該基因是否產生蛋白質, 從而影響你如何處理壓力以及如何調節你的行為。 但是, 沒有任何基因層面的因素會絕對性地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人生, 所有事情都是被環境影響的, 你不能將遺傳學與個人經歷分開討論,
是經歷驅動基因的表達。

影響學生在學校表現的三大科學因素

1. 回應性關係(Responsive Relations)

回應性關係產生了正面的經歷, 有助於構建堅固的大腦架構, 促進嬰兒時期的健康發展。 實際上這種影響從出生前就開始了。 在早期發育階段, 回應性關係有助於促進兒童安全感和穩定感, 從而促進健康大腦發展, 這對早期技能發展至關重要。

雖然這種關係從家庭互動中開始, 但是不僅僅限於家庭, 與幼稚園教師、育兒保姆、 鄰居、朋友的互動中也存在這種關係。 這也不僅僅是你有多愛自己的孩子, 很少人不會為了孩子傾其所有, 甚至獻出生命。 但是當你每天都在處理過度的壓力, 當你不知道第二天能否讓家人吃上飯,

或者你在經歷像抑鬱症這樣的嚴重精神疾病, 或者你在經歷藥物濫用問題或家中的暴力事件, 這所有的一切, 使得每天都能積極回應孩子需求變得困難。 哪怕是現在在場最有能力的人, 只要是父母, 肯定會有完全精力枯竭或者非常忙碌的一天, 回家之後沒有任何體力或時間與孩子相處。 然而, 如果每天都這樣, 這不是愛不愛的問題, 這是有沒有能力參與親子關係的問題。

2. 毒性壓力(Toxic Stress)

所謂的“毒性壓力”並不是“我過了很糟糕的一天”這種壓力, 而是長期不間斷地處於逆境之中, 導致壓力系統一直在運作。 這種逆境包括嚴重的被忽略或者習慣性虐待。 當嬰幼兒處於“毒性壓力”的狀態中, 他們會血糖血壓升高、心跳加速 、壓力荷爾蒙升高、炎症系統也會被啟動。

有些情況下, 有壓力是好的, 有助於我們應對挑戰。 但長期處於壓力中, 就像是一周七天, 每天24小時都處於高腎上腺素的狀態, 這對於我們身體是極為不利的。

最重要的是, 這種長期高壓對孩子大腦的發育也是不利的。 例如, 大腦的一些敏感部分會因此失調, 從而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 想要解決學生自控力和專注能力弱的問題, 最好的辦法是從根源處避免“毒性壓力” 。 現在你開始明白為什麼那些在生命早期有更多逆境的人在未來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他們的身體早早受到了磨損和影響, 他們有更高的幾率患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濫用酒精藥品等。

3. 韌性的基礎(Foundation of Resilience)

韌性(Resilience)指的是在壓力和逆境中復原和成長的心理機制。 注意,這種韌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雖然每個孩子天生抗壓能力不一樣,就像幼稚園裡的孩子有的安安靜靜,有的活潑好動,有天生更加敏感,因為基因的影響,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

克服逆境的韌性並不是天生或者完全不變的,它也不是孩子靠自己可以自學的。我們常常會稱讚那些“靠自己”走出逆境的孩子,宣揚他如何成功克服了困難,認為其他孩子也可以那樣,這是非常可怕的觀念。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可以完全依靠自己去克服逆境的。這些走出困難的孩子,一定是獲得了某個成年人的幫助,可能是某一位家人、可能是阿姨、可能是祖母、可能是父親、也可能是鄰居,可能是任何人,但絕不是孩子自己一個人。

現在大家普遍特別專注執行力和自控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有別於早期的讀寫能力或計算能力,或者是語言發展能力,但執行力和自控力是培養上述能力的基礎,同時也是抗壓能力的基石。

同樣,執行力和自控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與不斷地與成人進行溝通和互動培養而來的。這些成人需要對孩子的反應進行迅速回饋並不斷與孩子們互動。或者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成為自律自控和強執行力的榜樣。這對照顧孩子的成年人有著極大的挑戰, 這些家長必須擁有這些技能並且必須能夠使用它們。

這裡我們可以想到幼稚教育系統中的問題。當一個工資不高,自己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得到機會培養執行力和自控力的人,被要求一天八個小時不間斷照顧十個幼兒,管理他們的行為,並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光靠學者和專家在不懈努力地研究如何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環境是不夠的,我們同樣要為那些長期在一線接觸孩子,但處於非常艱難境地的人提供資源和支援。哪怕是最好的父母,在照顧兩三個孩子的時候,都會非常的手忙腳亂,更不要說一堆孩子了。

早期兒童教育領域的三個前沿研究

1. 大腦的可塑性和發育的關鍵期

關於大腦的可塑性和發育關鍵期有著最新的發現。 關鍵時期是指大腦在發育特定腦回路的時刻,在這個階段,大腦是極其活躍和開放的,積極的環境和影響可以建立強大的回路;相反,負面的經驗環境和影響,會破壞這些回路形成。 在何時以什麼形式對兒童發育進行干涉,這種對關鍵時期的瞭解和發現有助於加速對此的思考。不同年齡的孩子是有區別的, 過早干涉某種發育,並不意味著我們能用更多的時間去塑造該類功能。後面會詳細談這個問題。

2. 壓力對於每個個體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我們使用脆弱(Vulnerable)這個詞來形容某些環境下表現不佳的孩子。有許多在高壓環境中依然可以表現出色的孩子,同時也有很多家庭,雖然條件有限,但依然為孩子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長經歷。但是,有些孩子在艱難的環境中苦苦掙扎,這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確實有基因因素,使得有一些孩子天生比其他人更敏感 。但有趣的是,這些對環境最為敏感的孩子,受逆境的打擊最大,然而如果身處高度安全且關注他們的環境中,他們會成為最有才華和天賦孩子。因為他們對環境的高敏感度,使得他們更有創造力,更具藝術性。

瑞典文化裡,有一種概念,把孩子分成“蒲公英(Dandelion)”兒童和“蘭花(Orchid)”兒童, 蒲公英的孩子適應性強,可以應對各類環境。而蘭花兒童則敏感,需要非常嚴格的環境,例如蘭花一般,需要適當的濕度和適當的溫度。如果確保了正確的環境, 你會得到最美麗的花朵,如果溫度錯誤或濕度不對,它們就會枯萎,死亡。因此,在設計幫助孩子走出逆境的課程和專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對環境敏感的孩子來說,干預和幫助的影響會更大。對於不敏感的孩子,可能效果會不夠明顯。

3. 兒童壓力和韌性的測量方法

第三塊逐漸成熟的領域,也是我們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持續研究的,是測量兒童壓力和韌性的生物學和行為學標準。

下面我具體解釋一下以上三個領域的研究突破給我們帶來的新方向:

我們非常清楚, 大腦不同部位的發育關鍵敏感時期並不相同。一般而言,感知通路最先發育(視覺、聽覺等),從出生前2~3個月開始到出生後三四個月進入最敏感期。 然後是語言的基礎能力的發育,從出生前2~3個月開始到9個月左右進入最敏感期。主要涉及語音、區分語音的接收和再生產。然後是高級認知能力開始發育,一歲左右到達高峰,一直持續到青春期。因此,大腦的不同部分在形成回路時,有著不同的敏感期和關鍵期。出生時,大腦的細胞已經基本都生成,但在腦回路相對較少。大腦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發育,回路逐漸被塑造,同時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例如,上圖陰影區域是生命的前12個月,這期間,各類腦回路(Brain Circuits) 的間隔已經逐漸形成,神經連接正在被修剪(Prune),發育關鍵時期正在逐漸消失。在這之後再做必須在回路形成之前做的事就為時已晚了。

我想特別提請你注意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注意力培養基礎的回路,即集中注意力維持注意力的能力,在嬰兒兩個月的時候,就會受到外界影響。與在相當規律的可預測環境中成長相比,兩個月大的孩子在高度混亂的管理不善的環境中更難管理他們的注意力。

雖然任何時候開始做一件事都不晚,但是,一旦錯過了發育的重要時期,一些幫助就相對顯得會有點無力。所以,對於兒童發育時期的保護,應當儘早開始。

實驗:母親壓力對孩子的影響

上圖是基於100個孩子大腦活動研究的結果。其中50個孩子來自于波士頓查克·納爾森的實驗室在兒童醫院開展的實驗,另外50個來自於洛杉磯的社區。研究結果顯示,母親所彙報的家庭生活壓力越大,其兩個月的孩子的腦電圖採集的電壓越弱(EEG Power)。同樣,母親回饋其孕期第七個月的時候壓力越大,其兩個月的孩子的腦電圖採集的電壓越弱。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生理上,孩子在兩個月的時候的,就會被家庭的壓力環境所影響。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影響並不是不可逆的。這裡檢測就像是通過測量血細胞比容來判斷孩子是否有貧血,然後儘早進行干涉和防護。

結局:幫助孩子和家庭改善學習結果的三大原則

支持成人與孩童的回應性關係(Support responsive relationship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加強培養核心生活技能(Strengthen core life skills)

減少孩童和其家庭生活中的壓力源(Reduce sources of stress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

第一,支持成人與孩童的回應性關係。對於孩子來說,建立與成人間的回應性關係有雙重好處,一方面,可以促進大腦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當孩子遇到困難挑戰經歷時,可以提供一定的緩衝保護,從而防止毒性壓力的釋放。對於成年人來說,健康和諧的關係同樣也會提升幸福感,不管是通過提供實際的幫助,情感支持還是加強信心,這些都是面對壓力的生存必需。

基本上每個教育專案和每個政策制定者、教學系統都要問問自己,是如何建立幼兒與照顧他們的成年人之間的回應性關係的。例如,在一個早教中心或幼兒託管中心,家長早上把孩子送去,晚上把孩子接回來。其中,有兩個方面可以考察,一個是如何建立早教中心員工與幼兒的回應性關係,還有員工在回應性關係的投入程度。這就是為什麼成人兒童比變得重要的原因,它取決於成人照顧者在一天中,能積極回應多少個孩子。

同時,還會有一些因為受到家庭影響,在執行力和自控力上有困難的孩子,僅僅是在兒童中心待上一天效果是有限的。政策設計的時候,要從根本上做好對家庭的支持工作。通過支持回應性關係,明智合理的政策能夠建立成人和孩童之間付出和回報的互動模式,建立社會工作者和成人客戶間的關係,從而促進孩童的健康發展,並強化成人的核心生活技能。 當成人在建立回應性關係上受到支持,開始在家庭中與孩子,與丈夫(妻子)形成良好的互動示範,從而形成良好互動的正向迴圈,會最終幫助孩子在未來也成為健康、善於回應互動的家長。

第二個要點是加強核心生活技能培養。我們都需要一系列重要技能來説明我們管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關係。這些核心能力能幫助我們專注、做計畫並最終實現目標,能根據情況的變化做出適應性改變,也能防止衝動性行為。沒有人是生來就具備這些技能的,而這些都需要通過長時間引導和練習來不斷完善。這些能幫助孩子和成人加強其核心生活技能的政策,不僅能讓他們在求學,工作中獲得成功,同時,當他們為人父母時,也能將這些重要技能傳承給下一代。大家都知道,語言、數學等這些知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對於那些正在經歷重大挫折的孩子,如果他們的自我調節的底層核心技能受到了破壞,必然會大大影響他們關於認知教育的獲益程度。

第三,減少孩童和其家庭生活中的毒性壓力源。不是所有壓力都是負面的,毒性的,但是,持續性重度壓力是千萬正在遭受極度貧困,社區暴力,濫用藥品,或精神疫病孩子們生活的顯著特點之一,而這些壓力將會對孩子和照顧他們的成年人造成持續性負面影響。減少連環的可能性壓力源會對孩子們產生直接保護(例如,他們的壓力應激性反應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弱)或間接保護(例如,孩子們所依賴的成人,能越來越好地保護他們,從而防止長期傷害)。家長們若能滿足家庭的重要需求,老師和社會工作者能接受實際有效的培訓,同時班級人數適量、工作量合理,再加上系統化、傳授得法的政策和專案加持,就能幫助減少壓力。家庭也能更好地利用社區服務來支援孩子們的健康發展。

演講者Jack P. Shonkoff博士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哈佛教育學院的兒童健康與發展教授; 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科教授; 哈佛大學大學發展兒童中心主任。 他目前擔任美國國家發展兒童科學委員會主席,這是一群傑出的學者,他們的使命是將可靠的科學應用于影響幼兒的公共政策,並主持毒性壓力研究聯盟,該聯盟正在研發用於評估過度壓力對於系統啟動的生物學,生物行為和健康後果。

本文系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學生原創,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育言家”。

韌性(Resilience)指的是在壓力和逆境中復原和成長的心理機制。 注意,這種韌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雖然每個孩子天生抗壓能力不一樣,就像幼稚園裡的孩子有的安安靜靜,有的活潑好動,有天生更加敏感,因為基因的影響,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

克服逆境的韌性並不是天生或者完全不變的,它也不是孩子靠自己可以自學的。我們常常會稱讚那些“靠自己”走出逆境的孩子,宣揚他如何成功克服了困難,認為其他孩子也可以那樣,這是非常可怕的觀念。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可以完全依靠自己去克服逆境的。這些走出困難的孩子,一定是獲得了某個成年人的幫助,可能是某一位家人、可能是阿姨、可能是祖母、可能是父親、也可能是鄰居,可能是任何人,但絕不是孩子自己一個人。

現在大家普遍特別專注執行力和自控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有別於早期的讀寫能力或計算能力,或者是語言發展能力,但執行力和自控力是培養上述能力的基礎,同時也是抗壓能力的基石。

同樣,執行力和自控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與不斷地與成人進行溝通和互動培養而來的。這些成人需要對孩子的反應進行迅速回饋並不斷與孩子們互動。或者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成為自律自控和強執行力的榜樣。這對照顧孩子的成年人有著極大的挑戰, 這些家長必須擁有這些技能並且必須能夠使用它們。

這裡我們可以想到幼稚教育系統中的問題。當一個工資不高,自己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得到機會培養執行力和自控力的人,被要求一天八個小時不間斷照顧十個幼兒,管理他們的行為,並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光靠學者和專家在不懈努力地研究如何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環境是不夠的,我們同樣要為那些長期在一線接觸孩子,但處於非常艱難境地的人提供資源和支援。哪怕是最好的父母,在照顧兩三個孩子的時候,都會非常的手忙腳亂,更不要說一堆孩子了。

早期兒童教育領域的三個前沿研究

1. 大腦的可塑性和發育的關鍵期

關於大腦的可塑性和發育關鍵期有著最新的發現。 關鍵時期是指大腦在發育特定腦回路的時刻,在這個階段,大腦是極其活躍和開放的,積極的環境和影響可以建立強大的回路;相反,負面的經驗環境和影響,會破壞這些回路形成。 在何時以什麼形式對兒童發育進行干涉,這種對關鍵時期的瞭解和發現有助於加速對此的思考。不同年齡的孩子是有區別的, 過早干涉某種發育,並不意味著我們能用更多的時間去塑造該類功能。後面會詳細談這個問題。

2. 壓力對於每個個體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我們使用脆弱(Vulnerable)這個詞來形容某些環境下表現不佳的孩子。有許多在高壓環境中依然可以表現出色的孩子,同時也有很多家庭,雖然條件有限,但依然為孩子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長經歷。但是,有些孩子在艱難的環境中苦苦掙扎,這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確實有基因因素,使得有一些孩子天生比其他人更敏感 。但有趣的是,這些對環境最為敏感的孩子,受逆境的打擊最大,然而如果身處高度安全且關注他們的環境中,他們會成為最有才華和天賦孩子。因為他們對環境的高敏感度,使得他們更有創造力,更具藝術性。

瑞典文化裡,有一種概念,把孩子分成“蒲公英(Dandelion)”兒童和“蘭花(Orchid)”兒童, 蒲公英的孩子適應性強,可以應對各類環境。而蘭花兒童則敏感,需要非常嚴格的環境,例如蘭花一般,需要適當的濕度和適當的溫度。如果確保了正確的環境, 你會得到最美麗的花朵,如果溫度錯誤或濕度不對,它們就會枯萎,死亡。因此,在設計幫助孩子走出逆境的課程和專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對環境敏感的孩子來說,干預和幫助的影響會更大。對於不敏感的孩子,可能效果會不夠明顯。

3. 兒童壓力和韌性的測量方法

第三塊逐漸成熟的領域,也是我們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持續研究的,是測量兒童壓力和韌性的生物學和行為學標準。

下面我具體解釋一下以上三個領域的研究突破給我們帶來的新方向:

我們非常清楚, 大腦不同部位的發育關鍵敏感時期並不相同。一般而言,感知通路最先發育(視覺、聽覺等),從出生前2~3個月開始到出生後三四個月進入最敏感期。 然後是語言的基礎能力的發育,從出生前2~3個月開始到9個月左右進入最敏感期。主要涉及語音、區分語音的接收和再生產。然後是高級認知能力開始發育,一歲左右到達高峰,一直持續到青春期。因此,大腦的不同部分在形成回路時,有著不同的敏感期和關鍵期。出生時,大腦的細胞已經基本都生成,但在腦回路相對較少。大腦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發育,回路逐漸被塑造,同時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例如,上圖陰影區域是生命的前12個月,這期間,各類腦回路(Brain Circuits) 的間隔已經逐漸形成,神經連接正在被修剪(Prune),發育關鍵時期正在逐漸消失。在這之後再做必須在回路形成之前做的事就為時已晚了。

我想特別提請你注意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注意力培養基礎的回路,即集中注意力維持注意力的能力,在嬰兒兩個月的時候,就會受到外界影響。與在相當規律的可預測環境中成長相比,兩個月大的孩子在高度混亂的管理不善的環境中更難管理他們的注意力。

雖然任何時候開始做一件事都不晚,但是,一旦錯過了發育的重要時期,一些幫助就相對顯得會有點無力。所以,對於兒童發育時期的保護,應當儘早開始。

實驗:母親壓力對孩子的影響

上圖是基於100個孩子大腦活動研究的結果。其中50個孩子來自于波士頓查克·納爾森的實驗室在兒童醫院開展的實驗,另外50個來自於洛杉磯的社區。研究結果顯示,母親所彙報的家庭生活壓力越大,其兩個月的孩子的腦電圖採集的電壓越弱(EEG Power)。同樣,母親回饋其孕期第七個月的時候壓力越大,其兩個月的孩子的腦電圖採集的電壓越弱。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生理上,孩子在兩個月的時候的,就會被家庭的壓力環境所影響。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影響並不是不可逆的。這裡檢測就像是通過測量血細胞比容來判斷孩子是否有貧血,然後儘早進行干涉和防護。

結局:幫助孩子和家庭改善學習結果的三大原則

支持成人與孩童的回應性關係(Support responsive relationship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加強培養核心生活技能(Strengthen core life skills)

減少孩童和其家庭生活中的壓力源(Reduce sources of stress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

第一,支持成人與孩童的回應性關係。對於孩子來說,建立與成人間的回應性關係有雙重好處,一方面,可以促進大腦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當孩子遇到困難挑戰經歷時,可以提供一定的緩衝保護,從而防止毒性壓力的釋放。對於成年人來說,健康和諧的關係同樣也會提升幸福感,不管是通過提供實際的幫助,情感支持還是加強信心,這些都是面對壓力的生存必需。

基本上每個教育專案和每個政策制定者、教學系統都要問問自己,是如何建立幼兒與照顧他們的成年人之間的回應性關係的。例如,在一個早教中心或幼兒託管中心,家長早上把孩子送去,晚上把孩子接回來。其中,有兩個方面可以考察,一個是如何建立早教中心員工與幼兒的回應性關係,還有員工在回應性關係的投入程度。這就是為什麼成人兒童比變得重要的原因,它取決於成人照顧者在一天中,能積極回應多少個孩子。

同時,還會有一些因為受到家庭影響,在執行力和自控力上有困難的孩子,僅僅是在兒童中心待上一天效果是有限的。政策設計的時候,要從根本上做好對家庭的支持工作。通過支持回應性關係,明智合理的政策能夠建立成人和孩童之間付出和回報的互動模式,建立社會工作者和成人客戶間的關係,從而促進孩童的健康發展,並強化成人的核心生活技能。 當成人在建立回應性關係上受到支持,開始在家庭中與孩子,與丈夫(妻子)形成良好的互動示範,從而形成良好互動的正向迴圈,會最終幫助孩子在未來也成為健康、善於回應互動的家長。

第二個要點是加強核心生活技能培養。我們都需要一系列重要技能來説明我們管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關係。這些核心能力能幫助我們專注、做計畫並最終實現目標,能根據情況的變化做出適應性改變,也能防止衝動性行為。沒有人是生來就具備這些技能的,而這些都需要通過長時間引導和練習來不斷完善。這些能幫助孩子和成人加強其核心生活技能的政策,不僅能讓他們在求學,工作中獲得成功,同時,當他們為人父母時,也能將這些重要技能傳承給下一代。大家都知道,語言、數學等這些知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對於那些正在經歷重大挫折的孩子,如果他們的自我調節的底層核心技能受到了破壞,必然會大大影響他們關於認知教育的獲益程度。

第三,減少孩童和其家庭生活中的毒性壓力源。不是所有壓力都是負面的,毒性的,但是,持續性重度壓力是千萬正在遭受極度貧困,社區暴力,濫用藥品,或精神疫病孩子們生活的顯著特點之一,而這些壓力將會對孩子和照顧他們的成年人造成持續性負面影響。減少連環的可能性壓力源會對孩子們產生直接保護(例如,他們的壓力應激性反應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弱)或間接保護(例如,孩子們所依賴的成人,能越來越好地保護他們,從而防止長期傷害)。家長們若能滿足家庭的重要需求,老師和社會工作者能接受實際有效的培訓,同時班級人數適量、工作量合理,再加上系統化、傳授得法的政策和專案加持,就能幫助減少壓力。家庭也能更好地利用社區服務來支援孩子們的健康發展。

演講者Jack P. Shonkoff博士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哈佛教育學院的兒童健康與發展教授; 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科教授; 哈佛大學大學發展兒童中心主任。 他目前擔任美國國家發展兒童科學委員會主席,這是一群傑出的學者,他們的使命是將可靠的科學應用于影響幼兒的公共政策,並主持毒性壓力研究聯盟,該聯盟正在研發用於評估過度壓力對於系統啟動的生物學,生物行為和健康後果。

本文系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學生原創,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育言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