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改革開放40周年:回望80年代石家莊的“城市顏值”

石家莊, 一座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我們在石家莊老照片中穿越回40年前, 感受滄桑巨變。 北岔道立交橋是當年石家莊的“明星橋”。 為啥這裡叫北岔道?因為道路分了岔, 所以當年這裡也是一個人多車亂、事故頻發的地方。 如今, 石家莊的立交橋早已有很多座, 交通方便、造型優美。 (騰訊大燕網 供圖/小麥撒野 編輯/范海玲)

上世紀80年代的欒城道口放射路環島。

上世紀80年代的石家莊市區紅旗大街。

上世紀80年代時, 石家莊和平路與建設大街的交叉口環島。

1996年, 棉一立交橋拔地而起, 後被稱為建和橋。

2004年前, 槐安路還是分隔兩地的斷頭路:槐南路與倉安路分隔在京廣鐵路兩側。 倉安路是橋西區很不起眼的一條路, 又窄又難走, 一下雨更是泥濘不堪。 2005年5月, 跨京廣鐵路斜拉橋橫空出世, 槐南路和倉安路連為一體, 並正式更名為槐安路, 並成為石家莊市首條設計時速高達60公里的城市主幹路。

燕春飯店曾經是石家莊最高的建築物, 當時的標誌性建築, 給人的感覺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 當時燕春飯店門前有專門給大家拍照的人, 還提供道具, 大家爭先恐後排著隊在飯店門前照相。 當年13層的建築, 對比周邊, 如今已經不算高, 不過周邊依然是商業集中地。 變化最大的是, 2017年投入使用的地鐵,

其中一個出站口就位於燕春飯店樓下,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地鐵口進進出出。 新的出行方式, 給城市發展帶來更大契機。

行政公署制度產生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其地位也幾經變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 許多省、自治區實行“市地合併”改革, 採用“市管縣”的體制, 行政公署逐漸減少。 圖為上世紀80年代的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

1940年, 正值抗戰期間, 日本人在石家莊西部修建了一條街道名為“日華大街。 1947年, 石家莊解放後, 改為中華大街, 一直沿用至今。 中華大街是石家莊第二迎賓大道, 包括多條橋樑, 渦輪型的北二環路互通立交橋縱橫交錯, 成為省會的新地標。

1987年11月12日, 石家莊解放40周年之際, 解放紀念碑落成, 是石家莊戰役的紀念性雕塑。

1982年, 河北省博物館從保定搬遷到石家莊, 借用河北省展覽館辦公並舉辦展覽。 1986年, 河北展覽館、博物館合併改建為河北省博物館。 2014年, 河北博物院揭牌, 正式對外開放。 館內藏有長信宮燈、金縷玉衣、錯金博山爐等珍貴文物。

石家莊中山路上第一條過街天橋。

上世紀80年代, 石家莊四中路與建設大街交叉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