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的「慕容世家」:天龍八部的慕容復把復國當成畢生所愿,其掛念的大燕,到底啥來歷

對于慕容復, 諸君并不陌生。 他本出身名門, 武功、學識、相貌皆是一流, 但為了復興「大燕」, 慕容復卻汲汲營營, 用盡滿腹心機與手段, 窮盡畢生之力, 卻淪為了主角成長的背景板。

在小說結局, 慕容復因備受打擊而神智失常。 可即便如此, 他仍沉浸在自己的復國夢中:只見在七八名鄉下小兒的擁戴中, 「慕容復坐在一座土墳之上, 頭戴高高的紙冠, 神色儼然」, 順利「登基稱帝」。

看罷小說, 部分讀者在唏噓感慨的同時, 也不禁感到好奇:慕容復為何要把復國當成畢生所愿?這個讓他心心念念的大燕, 到底有何來歷?

上圖_ 82版《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 石修飾演

一、靠打擊匈奴上位

慕容是鮮卑的一支, 而鮮卑, 又是東胡人的分支。

據《后漢書·西羌傳》記載:「至于漢興, 匈奴冒頓兵強, 破東胡, 走月氏, 威震百蠻, 臣服諸羌。 」冒頓單于統一草原期間, 大破東胡, 后者由此分裂為烏桓、鮮卑二部。

竺可楨先生曾指出:「東漢時代, 即公元之初, 我國天氣有趨于寒冷的趨勢。 」受此影響, 東漢初期的鮮卑、烏桓、匈奴各部常聯合侵擾邊郡。 為此, 光武帝劉秀任祭肜為遼東太守, 于建武二十一年(45年)大破鮮卑;至明帝劉莊繼位初年(58年), 祭肜再破之, 「于是鮮卑大人皆來歸附, 并詣遼東受賞賜」。

從這時起, 鮮卑各部便成了東漢王朝在草原上的「雇傭兵」。 且與匈奴、烏桓相比, 鮮卑人最早內遷, 率先接觸到漢文化, 這便為慕容氏后來對漢人的懷柔政策埋下了伏筆。

上圖_ 東漢時期

匈奴分裂為北匈奴與南匈奴后, 后者率先歸附, 前者的日子卻一日不如一日。 先是鮮卑大破北匈奴, 「斬優留單于, 取其匈奴皮而還」;后有東漢名將竇憲, 再破北匈奴, 燕然勒石而還。 北匈奴接連遭受重創, 不得不遠遁歐洲。 于是「漠南地空」, 「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 匈奴余種留者尚有十余萬落, 皆自號鮮卑, 鮮卑由此漸盛」。 不久后, 鮮卑又迎來了一位堪比匈奴冒頓單于的首領——檀石槐。

至桓帝年間, 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

建立聯盟, 而后「盡據匈奴故地, 東西萬四千余里, 南北七千余里, 網羅山川水澤鹽池」。 隨著鮮卑整體實力的增長, 檀石槐不愿再受東漢王朝管轄, 「寇鈔滋甚」。

上圖_ 檀石槐塑像

據《三國志·鮮卑傳》注引《魏書》記載:「(檀石槐)乃分其地為中、東、西三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為中部,

十余邑, 其大人曰柯最、闕居、慕容等, 為大帥。 」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晉紀三》曰:「是則慕容部之始也。 」

在檀石槐的帶領下, 鮮卑部落已成長為東漢王朝的心腹大患。 但隨著這位「草原梟雄」的突然去世, 原本未形成穩定社會結構的鮮卑聯盟, 又頓時四分五裂。

因此, 包括慕容部在內的一些部落, 再次倒向了中原政權。 這其中, 便有把慕容部發揚光大的「初代老祖」——莫護跋。 有意思的是, 莫護跋發家的第一桶金, 竟然來自司馬懿。

上圖_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二、發家的第一桶金

按《晉書·慕容廆載記》:「(慕容廆)曾祖莫護跋,魏初率其諸部入居遼西,從宣帝伐公孫氏有功,拜率義王,始建國于棘城之北。」

魏明帝在位期間,遼東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勾連孫權,聲勢浩大。司馬懿臨危受命,并帶上了莫護跋(慕容焉)。魏國有個發明家馬鈞,曾見過諸葛連弩,聲稱「作之可令加五倍」。馬鈞有沒有成功改進諸葛連弩,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馬鈞必然能復刻出這種新型連弩。那麼,莫護跋軍團的存在便很有意義了。

鮮卑是游牧民族,自詡「引弓之民」,是以騎射是他們必備的生存技能。而諸葛連弩可以連續發出十支箭矢,倘若將其配合善于騎射的莫護跋軍團,便能打出1+1大于2的效果。

上圖_ 馬鈞 (魏晉時期發明家)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司馬懿命人把「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誅之,以為京觀」。這種殘酷手段,固然能解決遼東地區的不臣之心,卻也便宜了鮮卑各部。公孫氏在遼東地區經營多年,雖有反心,卻仍為漢人;但隨著公孫氏及其黨羽盡數被滅,導致遼東地區成了「真空地帶」。于是,這里后來便成了慕容氏、宇文氏等鮮卑部落的棲息地。

莫護跋獲封率義王后,徹底倒向中原王朝;其子慕容木延,隨毌丘儉大破高句麗,得封左賢王;其孫慕容涉歸,則繼承鮮卑單于的名號。經過幾代人的發展,慕容部實力極為雄厚,這為日后的「大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上圖_ 鮮卑等部

三、慕容家族的執念

正如慕容氏的中興之主慕容廆(涉歸之子)所言:「吾先公以來世奉中國。」作為最早歸附中原的鮮卑部落之一,慕容氏接受漢文化已久,對待漢人并非特別排斥。就連他們的生產方式,都在朝著農耕轉變。見《晉書·慕容廆載記》:「(廆)教以農桑,法制同于上國。永寧中,燕垂大水,廆開倉振給,幽方獲濟。天子聞而嘉之,褒賜命服。」

可見,在常年的「雇傭兵」生涯中,慕容部已逐漸被漢人同化,并對中原產生了認同心理。所以,當中原地區陷入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的時候,慕容廆卻因「刑政修明,虛懷引納」,吸引了不少士族與流民加入,時中原「流亡士庶多襁負歸之」。

上圖_ 八王之亂

公元337年,慕容廆之子慕容皝自稱為燕王,在擊敗同為鮮卑部落的宇文部以及高句麗等部后,成功統一東北地區。至慕容皝之子慕容儁在位時,慕容恪大敗冉閔,向中原地區邁進一步。公元352年,慕容儁稱帝,定都鄴城,燕國正式建立,并與西北地區的前秦、長江以南的東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不過「燕國」卻有五個。慕容儁建立的政權,史稱「前燕」,除此之外,還有「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政權。而后面這四個燕國,都是慕容子孫為復興大燕而做出的努力。

回到小說《天龍八部》中:慕容復接連遭遇喬峰、段譽「毒打」,心態崩潰,遂打算引劍自刎。關鍵時刻,其父慕容博蒙面而來,將其救下,而后又勸道:「當年的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是何等的英雄,想不到竟成了無后之鬼。」

上圖_ 淝水之戰

慕容儁能擊敗冉閔,成功建立大燕,慕容恪居功至偉;慕容恪病逝前,曾推薦弟弟慕容垂接替自己,不料卻引起宗室猜忌。無奈之下,慕容垂只好投奔前秦;在前燕為前秦所滅后,慕容垂隱忍十余年,終于趁著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后脫離前燕,建立后燕。

與此同時,以慕容暐為首的前燕王室后裔也成功復國,史稱「西燕」。但沒過多久,西燕內斗愈烈,旋即被慕容垂殲滅。慕容垂去世后,怯弱的慕容寶繼位,后燕輝煌不再。公元397年,中山被北魏攻克,后燕首尾不能連,由此分裂。南方的慕容德再次復國,建立「南燕」,而北方的權臣馮跋叛亂,以慕容云(即高云,慕容寶義子)為新帝,建立「北燕」。

上圖_ 后燕 西燕 南燕 北燕

在這段幾十年的「慕容家族復國史」中,慕容垂、慕容德都曾出力頗多,為慕容家族的光復大業費盡心血。慕容博以他們來開解慕容復,便是想讓后者仿效先人,重新鼓起勇氣。

有這幾位祖先做榜樣,難怪慕容復會把復國大業當成自己的畢生執念。

參考資料:

[1]陳壽撰,裴松之注 《三國志》

[2]范曄撰,李賢注 《后漢書》

[3]房玄齡等撰 《晉書》

[4]司馬光撰,胡三省注 《資治通鑒音注》

[5]金庸著 《天龍八部》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圖_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二、發家的第一桶金

按《晉書·慕容廆載記》:「(慕容廆)曾祖莫護跋,魏初率其諸部入居遼西,從宣帝伐公孫氏有功,拜率義王,始建國于棘城之北。」

魏明帝在位期間,遼東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勾連孫權,聲勢浩大。司馬懿臨危受命,并帶上了莫護跋(慕容焉)。魏國有個發明家馬鈞,曾見過諸葛連弩,聲稱「作之可令加五倍」。馬鈞有沒有成功改進諸葛連弩,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馬鈞必然能復刻出這種新型連弩。那麼,莫護跋軍團的存在便很有意義了。

鮮卑是游牧民族,自詡「引弓之民」,是以騎射是他們必備的生存技能。而諸葛連弩可以連續發出十支箭矢,倘若將其配合善于騎射的莫護跋軍團,便能打出1+1大于2的效果。

上圖_ 馬鈞 (魏晉時期發明家)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司馬懿命人把「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誅之,以為京觀」。這種殘酷手段,固然能解決遼東地區的不臣之心,卻也便宜了鮮卑各部。公孫氏在遼東地區經營多年,雖有反心,卻仍為漢人;但隨著公孫氏及其黨羽盡數被滅,導致遼東地區成了「真空地帶」。于是,這里后來便成了慕容氏、宇文氏等鮮卑部落的棲息地。

莫護跋獲封率義王后,徹底倒向中原王朝;其子慕容木延,隨毌丘儉大破高句麗,得封左賢王;其孫慕容涉歸,則繼承鮮卑單于的名號。經過幾代人的發展,慕容部實力極為雄厚,這為日后的「大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上圖_ 鮮卑等部

三、慕容家族的執念

正如慕容氏的中興之主慕容廆(涉歸之子)所言:「吾先公以來世奉中國。」作為最早歸附中原的鮮卑部落之一,慕容氏接受漢文化已久,對待漢人并非特別排斥。就連他們的生產方式,都在朝著農耕轉變。見《晉書·慕容廆載記》:「(廆)教以農桑,法制同于上國。永寧中,燕垂大水,廆開倉振給,幽方獲濟。天子聞而嘉之,褒賜命服。」

可見,在常年的「雇傭兵」生涯中,慕容部已逐漸被漢人同化,并對中原產生了認同心理。所以,當中原地區陷入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的時候,慕容廆卻因「刑政修明,虛懷引納」,吸引了不少士族與流民加入,時中原「流亡士庶多襁負歸之」。

上圖_ 八王之亂

公元337年,慕容廆之子慕容皝自稱為燕王,在擊敗同為鮮卑部落的宇文部以及高句麗等部后,成功統一東北地區。至慕容皝之子慕容儁在位時,慕容恪大敗冉閔,向中原地區邁進一步。公元352年,慕容儁稱帝,定都鄴城,燕國正式建立,并與西北地區的前秦、長江以南的東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不過「燕國」卻有五個。慕容儁建立的政權,史稱「前燕」,除此之外,還有「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政權。而后面這四個燕國,都是慕容子孫為復興大燕而做出的努力。

回到小說《天龍八部》中:慕容復接連遭遇喬峰、段譽「毒打」,心態崩潰,遂打算引劍自刎。關鍵時刻,其父慕容博蒙面而來,將其救下,而后又勸道:「當年的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是何等的英雄,想不到竟成了無后之鬼。」

上圖_ 淝水之戰

慕容儁能擊敗冉閔,成功建立大燕,慕容恪居功至偉;慕容恪病逝前,曾推薦弟弟慕容垂接替自己,不料卻引起宗室猜忌。無奈之下,慕容垂只好投奔前秦;在前燕為前秦所滅后,慕容垂隱忍十余年,終于趁著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后脫離前燕,建立后燕。

與此同時,以慕容暐為首的前燕王室后裔也成功復國,史稱「西燕」。但沒過多久,西燕內斗愈烈,旋即被慕容垂殲滅。慕容垂去世后,怯弱的慕容寶繼位,后燕輝煌不再。公元397年,中山被北魏攻克,后燕首尾不能連,由此分裂。南方的慕容德再次復國,建立「南燕」,而北方的權臣馮跋叛亂,以慕容云(即高云,慕容寶義子)為新帝,建立「北燕」。

上圖_ 后燕 西燕 南燕 北燕

在這段幾十年的「慕容家族復國史」中,慕容垂、慕容德都曾出力頗多,為慕容家族的光復大業費盡心血。慕容博以他們來開解慕容復,便是想讓后者仿效先人,重新鼓起勇氣。

有這幾位祖先做榜樣,難怪慕容復會把復國大業當成自己的畢生執念。

參考資料:

[1]陳壽撰,裴松之注 《三國志》

[2]范曄撰,李賢注 《后漢書》

[3]房玄齡等撰 《晉書》

[4]司馬光撰,胡三省注 《資治通鑒音注》

[5]金庸著 《天龍八部》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