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見證內黃地震歷史的井店鎮“清重修財神、灶神、增福廟碑”

井店鎮北街村增福寺舊址北街村火神廟內, 有一通清重修財神、灶神、增福廟碑, 碑身斷為三截, 其中、上兩塊字跡清晰, 下邊一塊除少數字能辨識之外, 大多字體漫漶不清, 難以辨認。

碑青石質, 內橫刻楷書“重修”二字。 碑文楷書, 碑座遺失。 碑右上首題“重修財神、灶神、增福廟碑”。 正文記述清代乾隆時期, 因自然災害廟宇毀圯, 繼而重修事宜。 碑載:“廟創建於乾隆十二年, 在乾隆二十二年被黃水沖毀……, 乾隆三十二年因雷震將廟宇傾塌……, 乾隆四十六年重修”。 此載與高堤鄉袁莊村乾隆二十四年立的地震碑記載的地震和黃水氾濫的時間相一致。

地震碑記載:“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五地動, 十四日黃水至東門五尺深”。 據1980年版《內黃縣文物志·大事記》記載:“乾隆二十二年六月河水暴發, 田禾盡淹, 傾倒房屋數不勝數……”。 兩碑記載與文物志大事記的記載均相一致。 自古以來井店鎮一帶所處地理位置, 曾為古禹河、衛水、永濟渠(北運河、禦河)所泛之域。 唐、宋時期, 東有黃河, 西有運河, 南有清河, 北有黃澤。 史載金明昌五年(1195年)河決陽武, 黃河南徙, 應無黃河水患。 但是清代黃河多在武陟、陽武(今原陽縣)、開封等地決口。

《滑縣誌·水害》記載“乾隆十八年黃河再次決于陽武, 滑縣被淹。 二十二年六月大水, 滑城幾乎被毀。 嘉慶二十四年黃河再開封東儀決口, 滑縣被淹……。

”碑刻記載“黃水”為黃河決口, 水溢北上, 與衛河合流形成水患。 內黃縣西南與滑縣為鄰, 井店鎮一帶地勢較低, 一旦河水氾濫, 便淪為“澤園”。 “增福寺”則被水浸而塌圯。 歷經自然災害, 廟蕩然無存, 只留下此碑向人們傾述該廟宇曾經香火的興盛。

該碑的出土為考察清代內黃黃河水氾濫, 自然災害給百姓曾經帶來的災難之苦, 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

內黃旅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