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蘇武被困匈奴19年,與匈奴妻子生下一個兒子,蘇武回歸后,兒子命運如何?

西漢名將陳湯曾說:「明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 」每次聽到這句話, 心中總能涌現出一股莫名的自豪感。 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戰/爭年代, 自幼從馬背上長大的游牧民族具有先天優勢, 其建立的部族也大多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因此中原君主一直不留余力地打擊他們。

能做到雖遠必誅的皇帝并不多, 漢武帝劉徹就是其中一個, 漢武帝在位54年, 僅與匈奴打仗就打了44年, 也就是說, 漢武帝在位期間主要干的事情就是不留余力地打擊匈奴, 不惜耗盡國力也要揪住匈奴不放。

可匈奴也不是善茬, 總是仗著騎兵的強悍在漢朝邊境打秋風, 讓漢家百姓苦不堪言, 但漢軍卻對匈奴騎兵無可奈何, 直到衛青與霍去病兩位將才橫空出世, 才將匈奴的囂張氣焰打擊下去。

但匈奴的地盤遼闊, 以大漢的國力也很難將其一口吞下, 所以雙方經常互通使節, 以尋求和平的相處方式。 而蘇武就是大漢派出的眾多使節中的一員, 只不過他很不走運, 正好遇到匈奴內部發生叛亂, 結果被匈奴扣押了19年, 期間他還與匈奴女生了一個兒子。

蘇武出使, 反被扣押

蘇武之父蘇建曾經跟隨衛青抗擊過匈奴, 蘇武自然算是功臣之后,

他也因此被選入朝中擔任郎官, 但蘇武一直都渴望憑借自身的能力立下不朽功績, 而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公元前100年, 一直相互攻伐的大漢與匈奴, 關系出現緩和, 匈奴新上任的且鞮侯單于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 派使者向漢武帝示好并且還釋放了此前扣押的多批漢朝使節。

漢武帝為了試探新單于對漢朝的態度, 就決定派遣一批使臣帶著禮物出使匈奴, 而蘇武就被漢武帝選中成為使團的主事人。

漢武帝時期, 大漢對外交往的對象已經從匈奴、南越延伸到西域各國, 所以很多官員被任命為使節出使多個國家,

而由于大漢與匈奴的惡劣關系, 出使匈奴風險最大, 但高風險往往代表著高回報, 大漢對出使匈奴的使節十分優待, 甚至有人因此而得以拜相。

蘇武對于出使匈奴信心滿滿, 畢竟漢朝與匈奴關系已經趨于緩和, 自己又帶著大量金銀珠寶前來送賞賜, 匈奴單于怎麼也不會怠慢他, 可好巧不巧, 蘇武遇到匈奴內部發生的叛亂, 蘇武的使團也被牽連其中。

當時匈奴緱王和漢人虞常準備策劃叛亂投漢,虞常原本是衛律的手下,因為痛恨衛律的投降行徑,一直想要逃回漢朝,而他和蘇武使團副使張勝曾是舊識,于是便聯絡張勝參與他們的謀劃:

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張勝同意了虞常的計謀,不料虞常被人告發捉拿,匈奴緱王也被除,在匈奴的嚴刑拷打下,虞常供出了張勝,結果使得蘇武也被扣押下來。

寧4不降,牧羊北海

說來蘇武也是挺倒霉的,剛想要回家的時候,自己手下就出了事,不過蘇武真的對虞常、張勝的謀劃一無所知嗎?估計也不盡然。反正蘇武在匈奴審問時,想要引刀自盡,結果被負責審問蘇武的衛律救了回來。

蘇武傷勢好轉之后,匈奴單于又派使者勸他投降,但蘇武始終不為所動,衛律在蘇武面前親自除掉虞常,副使張勝見此叩首投降,之后衛律又威脅蘇武,如果不投降就會落得和虞常一樣的下場,如果投降,就能像他一樣享受榮華富貴,蘇武對此不屑一顧,斥責衛律:

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

蘇武軟硬不吃的模樣徹底將匈奴單于激怒了,命人將蘇武丟到地窖中去,不給吃喝,希望蘇武在面臨危機時能改口投降,可惜單于低估了蘇武的信念,他渴了就吃雪,餓了就吃身上的羊毛,硬生生在寒冷的地窖中撐了好幾天。

匈奴單于也被蘇武的忠心所震撼,蘇武拒不投降既讓他生氣,又讓他起了愛才之心,于是他決定將蘇武送到貝爾加湖那個苦寒之地去放羊,并說等羊產下小羊,就會放蘇武回漢朝,可實際上,單于給蘇武的都是公羊。

也就是說,單于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將蘇武放歸漢朝。

重回漢朝,漢宣帝贖其子

天漢二年,李陵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征討匈奴,結果李陵兵敗被俘,匈奴很賞識李陵,希望讓他投降,起初李陵寧4不降,當得知漢朝家眷都被漢武帝誅滅之后,李陵才決定投降匈奴。

而李陵和蘇武在漢朝時素有來往,于是單于派李陵前去蘇武牧羊之地勸降蘇武。

李陵沒有打算威逼利誘投降,而是試圖用親情攻克蘇武內心防線,李陵對蘇武說,漢家皇帝對蘇家太苛刻,兄弟蘇嘉、蘇賢之所以自盡,還不是被漢武帝逼迫的嗎?而且你在漢朝的妻子也都已經改嫁,兒子和妹妹也都沒了音訊,你還有什麼堅持的理由呢?

面對李陵一連串的逼問,蘇武堅定地認為,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蘇家受皇帝恩惠,自然應盡臣子本分,4又何懼?況且他是漢家使節,代表的不僅是皇帝,而是大漢萬千子民,他萬萬不能向匈奴投降。

李陵被蘇武的氣節所感動,羞愧地退走了:

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

漢昭帝即位后,匈奴與漢朝達成和解,雙方互放使節以表善意,而漢朝這時候也提出讓蘇武回歸漢朝,就這樣,在匈奴被困19年之久的蘇武終于返回故鄉,而漢昭帝也感慨蘇武的氣節,封他為官。

其實,蘇武在匈奴這些年中,娶了一位匈奴女子,并且還生下了一個兒子,蘇武為之取名蘇通國,以表示自己對大漢的思念之情,后來蘇武在大漢所生的兒子蘇元因為參與謀逆而被處決,蘇武也被牽連免官。

漢宣帝繼位之后,感懷蘇武年事已高且無子嗣,便命人將蘇通國從匈奴人那里贖了回來,蘇通國到達長安之后被漢宣帝任命為郎官,此后便再無蘇通國的任何記載。

結語

蘇武能在北海那樣的苦寒之地生活19年,最重要的是他心中的精神和信念,他誓4不降,寧愿在北海待19年的目的就是為了回到家鄉,回到那個令他朝思暮想的漢朝,為此,那個代表使者身份的旌節,他也小心翼翼保存了19年。

蘇武回到漢朝之后,他忠貞的氣節成為大漢乃至后世官員的典范,成為千古頌揚的正面人物,這也算是對他一生磨難的補償。

當時匈奴緱王和漢人虞常準備策劃叛亂投漢,虞常原本是衛律的手下,因為痛恨衛律的投降行徑,一直想要逃回漢朝,而他和蘇武使團副使張勝曾是舊識,于是便聯絡張勝參與他們的謀劃:

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張勝同意了虞常的計謀,不料虞常被人告發捉拿,匈奴緱王也被除,在匈奴的嚴刑拷打下,虞常供出了張勝,結果使得蘇武也被扣押下來。

寧4不降,牧羊北海

說來蘇武也是挺倒霉的,剛想要回家的時候,自己手下就出了事,不過蘇武真的對虞常、張勝的謀劃一無所知嗎?估計也不盡然。反正蘇武在匈奴審問時,想要引刀自盡,結果被負責審問蘇武的衛律救了回來。

蘇武傷勢好轉之后,匈奴單于又派使者勸他投降,但蘇武始終不為所動,衛律在蘇武面前親自除掉虞常,副使張勝見此叩首投降,之后衛律又威脅蘇武,如果不投降就會落得和虞常一樣的下場,如果投降,就能像他一樣享受榮華富貴,蘇武對此不屑一顧,斥責衛律:

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

蘇武軟硬不吃的模樣徹底將匈奴單于激怒了,命人將蘇武丟到地窖中去,不給吃喝,希望蘇武在面臨危機時能改口投降,可惜單于低估了蘇武的信念,他渴了就吃雪,餓了就吃身上的羊毛,硬生生在寒冷的地窖中撐了好幾天。

匈奴單于也被蘇武的忠心所震撼,蘇武拒不投降既讓他生氣,又讓他起了愛才之心,于是他決定將蘇武送到貝爾加湖那個苦寒之地去放羊,并說等羊產下小羊,就會放蘇武回漢朝,可實際上,單于給蘇武的都是公羊。

也就是說,單于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將蘇武放歸漢朝。

重回漢朝,漢宣帝贖其子

天漢二年,李陵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征討匈奴,結果李陵兵敗被俘,匈奴很賞識李陵,希望讓他投降,起初李陵寧4不降,當得知漢朝家眷都被漢武帝誅滅之后,李陵才決定投降匈奴。

而李陵和蘇武在漢朝時素有來往,于是單于派李陵前去蘇武牧羊之地勸降蘇武。

李陵沒有打算威逼利誘投降,而是試圖用親情攻克蘇武內心防線,李陵對蘇武說,漢家皇帝對蘇家太苛刻,兄弟蘇嘉、蘇賢之所以自盡,還不是被漢武帝逼迫的嗎?而且你在漢朝的妻子也都已經改嫁,兒子和妹妹也都沒了音訊,你還有什麼堅持的理由呢?

面對李陵一連串的逼問,蘇武堅定地認為,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蘇家受皇帝恩惠,自然應盡臣子本分,4又何懼?況且他是漢家使節,代表的不僅是皇帝,而是大漢萬千子民,他萬萬不能向匈奴投降。

李陵被蘇武的氣節所感動,羞愧地退走了:

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

漢昭帝即位后,匈奴與漢朝達成和解,雙方互放使節以表善意,而漢朝這時候也提出讓蘇武回歸漢朝,就這樣,在匈奴被困19年之久的蘇武終于返回故鄉,而漢昭帝也感慨蘇武的氣節,封他為官。

其實,蘇武在匈奴這些年中,娶了一位匈奴女子,并且還生下了一個兒子,蘇武為之取名蘇通國,以表示自己對大漢的思念之情,后來蘇武在大漢所生的兒子蘇元因為參與謀逆而被處決,蘇武也被牽連免官。

漢宣帝繼位之后,感懷蘇武年事已高且無子嗣,便命人將蘇通國從匈奴人那里贖了回來,蘇通國到達長安之后被漢宣帝任命為郎官,此后便再無蘇通國的任何記載。

結語

蘇武能在北海那樣的苦寒之地生活19年,最重要的是他心中的精神和信念,他誓4不降,寧愿在北海待19年的目的就是為了回到家鄉,回到那個令他朝思暮想的漢朝,為此,那個代表使者身份的旌節,他也小心翼翼保存了19年。

蘇武回到漢朝之后,他忠貞的氣節成為大漢乃至后世官員的典范,成為千古頌揚的正面人物,這也算是對他一生磨難的補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