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吳三桂的賣明降清並非是滿清統治者南下一統的原因,確實有點冤

1912年,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走向了滅亡, 禁錮了中國人民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一瞬間缺少了統治的根基, 中國歷史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它之後的命運如何, 當時的人們或許誰都沒有意料到。

1644年, 當腐朽的明王朝正於國內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不斷爭鬥時, 東北的女真族群卻在不斷壯大, 最終叩開關門, 入主中原, 統一天下, 成了這泱泱華夏的共主, 開始了延續268年的統治。 同樣, 誰也沒有料到, 清朝的統治者會帶領中國走向怎樣的輝煌, 更沒有預測到中國會經歷多麼困苦的磨難。

當然, 這一切都已經成了後話。

當然在清朝入主中原的過程中, 有一位漢族大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個人就是吳三桂。 可謂是一個少年得志的英雄人物, 但是因為一次不明智的舉動, 造成了自己背上了這千古駡名, 但是, 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沒有吳三桂, 清朝統治者就不會南下了嗎, 大明難道就不會亡了嗎?

關於清朝入關與吳三桂降清的關係方面, 史學界也是有不同的看法。 陳生璽認為清兵入關是南下政策的繼續, 吳三桂降清也給清兵入關提供了條件。 李治亭認為, 清軍入關是皇太極定下的基本國策, 與吳三桂迎降並無必然聯繫, 清軍入關前已經形成了明朝的對峙局面, 具備了取勝的條件。

顧誠指出不能將既定事實當做歷史必然性。 他否定清朝取代明朝是歷史的必然, 認為在可以取代明王朝的政治勢力中, 清王朝只是其中之一。

關於這三種觀點, 總體都認為吳三桂最多是導致清朝入關的一個因素, 並非是直接的決定作用。 當時的社會中, 內部有李自成代表的農民起義軍的勢力, 但是農民起義又有著自身的缺陷, 目光的短淺性再加上幾千年來的一些經驗, 即使能夠推翻前代統治, 但缺少穩固的心態。 而當時的女真族群, 是在內部穩固統一的過程中逐漸擴張勢力的, 具有了一個統一的基礎, 相比來說, 勢力最強大的還是女真勢力, 它的南下一統也就自然而然了。

至於很多人貶斥的吳三桂所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

“陳圓圓誤國”也就是真的有點冤枉人家小女子和吳三桂了。 在《明史•流寇》稱:“初, 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 京師陷, 猶豫不進。 自成劫其父襄, 作書招之, 三桂欲降, 至灤州, 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 憤甚, 疾歸山海, 襲破賊將。 自成怒, 親部賊十余萬, 執吳襄於軍, 東攻山海關, 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 三桂懼, 乞降於我。 ”很多人對吳三桂的誤解可能更多的是《明史》關於李自成的記載, 而《明史》又是清朝統治編纂, 自然有一定的不真實性。

我們要正確認識關於吳三桂的記載。 他的“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妻室而何為”的口號, 是站立在降清的口號之上的。 而吳三桂降清之前, 是有著向農民起義軍投降的口號的, 只是李自成殺了人家的父母和家人,

所以才加入了清朝統治者的隊伍, 自然也說不上所謂的投敵了, 畢竟殺父之仇, 大丈夫自然自然不能卑躬屈膝。 只是陳圓圓實在是委屈, 自己竟然成了禍國殃民的代表, 作為當時千千萬萬受屈辱的女性, 只是當時社會中的一個弱勢群體, 如何擔得起紅顏禍水的罪名。

在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之後, 對中華大地進行了一次殘忍的屠殺過程, 尤其是江南人民的激烈的反清鬥爭, 更是一部血淚史。 但是之後的清朝的統治者調整了政策, 緩和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 完成了國家的統一。 最終開始了自己的歷史章程, 只是過去的那些人, 那些事, 又有多少人記起, 往事又有多少人回味。

歡迎各位歷史愛好者關注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