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從小沒得到過零花錢的孩子,長大后都怎麼樣了?

知乎上有一個熱議的話題:從小到大都沒有零花錢是什麼體驗?

有人說:「我從小就生活在‘別人有我沒有’的狀態中, 長大后非常自卑。

有人:「在大人的眼中, 零花錢等同于亂花錢, 所以, 我只能靠省錢和撒謊。 」

還有人說:

「長大后, 我的金錢觀崩塌。

我現在整個人對錢很敏感, 很計較, 也很累, 對家人也是, 沒有安全感, 不信任他們。

如果他們對我好, 我會覺得很偽善。 」

如今, 越來越多的家長懂得應該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 把錢留給他們。

但與此同時, 卻很少有家長能夠把健康的金錢觀教給孩子。

他們覺得, 孩子還小, 要什麼零花錢?

想要買什麼, 和家長說就行了, 要是養成亂花錢的壞毛病, 可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 對孩子來說, 零花錢不僅代表著他們現在的幸福與快樂, 更影響著孩子未來能夠走多遠、飛多高。

小時候很羨慕那些兜里有錢的孩子, 覺得他們好幸福。

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 看到自己喜歡的卡片和糖果, 他們總是會從兜里掏出幾個硬幣, 硬氣地一拍, 然后挺起瘦小的胸脯:

「給我來根冰棍, 帶巧克力的那種。 」

看著他滿足地吃著冰棍, 眼里散發著快樂的光芒, 周圍的孩子, 齊齊地羨慕了。

在年幼的孩子眼中, 那個走起路來, 兜里的零錢咣當帶響的孩子, 真的太幸福了。

他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可以收獲其他小朋友的崇拜, 還可以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孩子。

都說錢可以給人帶來安心和底氣, 對于孩子來說, 也是一樣。

孩子的圈子雖小, 也同樣會遇到很多需要處理的事情和關系。

有錢, 才會讓孩子活得放松有底氣。

就像電視劇《少年派》中, 林妙妙找媽媽要零花錢時說的:

「小孩子也需要錢壓兜啊, 這樣身板才能直起來。

我缺的, 是選擇的快樂和自由。 」

梅琳達·蓋茨在一次采訪中也談到, 如果孩子變得非常小氣, 那一定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可以支配的金錢。

孩子們渴望擁有的, 并不是金錢本身, 而是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美食和玩具的那份喜悅感, 是能自己掌控人生的成就感, 是能夠有「大財富」的滿足感。

《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中說:讓孩子內心擁有豐足感, 他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更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金錢觀。

小小的一份零花錢中, 藏著的,

是孩子的幸福和安心, 折射的, 是他們內心豐盈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綜合的體系, 唯有全面、平衡、多角度地教育, 方能為孩子的未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很遺憾, 在當下, 不少家長重智商輕財商, 他們總是認為, 過早談錢對孩子不好, 等他們長大些, 自然就懂了。

這樣的認知, 未免有些偏頗。

哈佛教授將財商、智商和情商, 并列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質。

給孩子零花錢, 不僅是讓他們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更是教會孩子如何獲得錢、使用錢、分配錢, 如何平衡金錢和欲望的關系。

這個意義, 要遠遠高于金錢本身。

2018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 一名年僅8歲的小姑娘達芙妮「一問成名」。

她問:為什麼很多投資已經偏離了你們早期輕資產投資的理念?

巴菲特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誠實地回答:你這次真的問倒我了。

在很多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無憂無慮地吃著零食,看著動畫片的時候,這個面容稚嫩的小姑娘竟然已經站在上了巔峰,成為了公司的股東。

她的成就就來自于小時候家長給她的財商教育。

她5歲時開始閱讀巴菲特的傳記,并在公園擺攤賣檸檬水,賺取零花錢。

從小給孩子進行金錢教育,讓他們明白獲得與失去的意義,懂得如何做出性價比做高的選擇,這樣的孩子,未來也一定不會差。

有錢、懂錢、賺錢,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守正用奇、高度自律、遵守規則,擴充視野的過程。

這個過程,既是時間的打磨,也是能力的積累,更是未來的鋪墊。

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小,有了零花錢后,會不會亂花呢?

澳洲的一位媽媽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

她讓14歲的女兒奧利維亞打理家庭財務,并答應女兒,如果這個月有結余,她就可以自由支配。

開心不已的女兒于是很認真地開始了她的理財工作。

她首先認真分析了家庭的消費結構,縮減了很多不合理的支出,還優化了不少生活習慣,如節約用水、白天關燈等。

教會孩子認識錢、使用錢,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蘊含著家長的大智慧。

1、什麼時候給?

曾經在一次采訪中,有記者問巴菲特:「你覺得父母在孩子幾歲時就可以和他們談論金錢和投資?」

他回答:「越早越好。」

美國麥迪遜大學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敏感性,而小學期間則是進行金錢教育的最佳時機。

☆3-5歲:教會孩子明白錢的含義。

☆6-7歲:通過少量的零花錢培養孩子的購買力。

☆8-9歲:讓孩子懂得如何正確花錢和存錢。

2、給多少?

至于零花錢具體的金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家庭的實際需求而定。

年紀小的孩子,少給一些,比如十元,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則可以適當增加。

但有三點要注意:

☆要和孩子商量好零花錢的金額和頻度,不要給得過多過頻。

☆家長要主動給,讓零花錢成為一件開心的事。

☆要堅持原則,不能透支,遇有特殊情況,則需特別對待。

3、怎麼用?

孩子有了零花錢后,引導他們正確使用是關鍵。

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

同樣,三個方面需注意:

☆尊重孩子對于金錢的自主權,不要過多干涉,讓孩子自己做主。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不要批評,而要讓他們明白為什麼錯。

☆教會孩子區分「想要」和「必要」,學會平衡金錢和欲望的關系。

《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一書將孩子金錢意識的發展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層,沒有金錢意識,認為金錢是一種玩具。

第二層,朦朧的金錢意識,只知道可以用它換東西。

第三層,簡單的金錢意識,會用金錢來買東西。

第四層,復雜的金錢意識,認識到錢的多種交換功能。

第五層,全面的金錢意識,認識到金錢的物質功能、精神功能、社會功能。

第六層,創新的金錢意識,意識到金錢是可以越變越多的。

從孩童時開始,金錢意識會伴隨著他們成長的每一天。

其實,給孩子零花錢的本質,就是讓孩子能夠正確對待「得到」與「失去」。

只有那些手里有零花錢,心里有理財觀的孩子,才會安心、踏實而快樂。

愿我們的孩子:

沒錢的時候,不自卑,努力掙錢;

有錢的時候,不亂花,努力存錢;

富裕的時候,不自滿,努力更好。

巴菲特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誠實地回答:你這次真的問倒我了。

在很多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無憂無慮地吃著零食,看著動畫片的時候,這個面容稚嫩的小姑娘竟然已經站在上了巔峰,成為了公司的股東。

她的成就就來自于小時候家長給她的財商教育。

她5歲時開始閱讀巴菲特的傳記,并在公園擺攤賣檸檬水,賺取零花錢。

從小給孩子進行金錢教育,讓他們明白獲得與失去的意義,懂得如何做出性價比做高的選擇,這樣的孩子,未來也一定不會差。

有錢、懂錢、賺錢,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守正用奇、高度自律、遵守規則,擴充視野的過程。

這個過程,既是時間的打磨,也是能力的積累,更是未來的鋪墊。

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小,有了零花錢后,會不會亂花呢?

澳洲的一位媽媽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

她讓14歲的女兒奧利維亞打理家庭財務,并答應女兒,如果這個月有結余,她就可以自由支配。

開心不已的女兒于是很認真地開始了她的理財工作。

她首先認真分析了家庭的消費結構,縮減了很多不合理的支出,還優化了不少生活習慣,如節約用水、白天關燈等。

教會孩子認識錢、使用錢,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蘊含著家長的大智慧。

1、什麼時候給?

曾經在一次采訪中,有記者問巴菲特:「你覺得父母在孩子幾歲時就可以和他們談論金錢和投資?」

他回答:「越早越好。」

美國麥迪遜大學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敏感性,而小學期間則是進行金錢教育的最佳時機。

☆3-5歲:教會孩子明白錢的含義。

☆6-7歲:通過少量的零花錢培養孩子的購買力。

☆8-9歲:讓孩子懂得如何正確花錢和存錢。

2、給多少?

至于零花錢具體的金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家庭的實際需求而定。

年紀小的孩子,少給一些,比如十元,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則可以適當增加。

但有三點要注意:

☆要和孩子商量好零花錢的金額和頻度,不要給得過多過頻。

☆家長要主動給,讓零花錢成為一件開心的事。

☆要堅持原則,不能透支,遇有特殊情況,則需特別對待。

3、怎麼用?

孩子有了零花錢后,引導他們正確使用是關鍵。

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

同樣,三個方面需注意:

☆尊重孩子對于金錢的自主權,不要過多干涉,讓孩子自己做主。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不要批評,而要讓他們明白為什麼錯。

☆教會孩子區分「想要」和「必要」,學會平衡金錢和欲望的關系。

《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一書將孩子金錢意識的發展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層,沒有金錢意識,認為金錢是一種玩具。

第二層,朦朧的金錢意識,只知道可以用它換東西。

第三層,簡單的金錢意識,會用金錢來買東西。

第四層,復雜的金錢意識,認識到錢的多種交換功能。

第五層,全面的金錢意識,認識到金錢的物質功能、精神功能、社會功能。

第六層,創新的金錢意識,意識到金錢是可以越變越多的。

從孩童時開始,金錢意識會伴隨著他們成長的每一天。

其實,給孩子零花錢的本質,就是讓孩子能夠正確對待「得到」與「失去」。

只有那些手里有零花錢,心里有理財觀的孩子,才會安心、踏實而快樂。

愿我們的孩子:

沒錢的時候,不自卑,努力掙錢;

有錢的時候,不亂花,努力存錢;

富裕的時候,不自滿,努力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