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始皇和紂王是一家人?800年后幫商朝報仇,秦趙民族起源淺探

秦趙與商, 吞卵而生

「天命玄鳥, 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湯, 正域彼四方。 」

在商人的記載中, 他們的祖先簡狄又一外出沐浴, 吞食了燕子的鳥卵, 而后生下了商朝的先祖殷契, 殷契又帶領著最早的商民族不斷發展壯大, 后人在不斷地遷移擴張之后, 建立了盛極一時的商王朝。

「圣人皆無父, 感天而生。 」——《春秋·公羊傳》

這是母系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典型傳說, 母系社會的兩個部落男女可能會在某個固定的時間節點來到指定的地點進行男女速配, 而后返回自己部落, 由母親一方的部族將后代養大。 在那個年代, 舅舅就代替了父親在養育中的作用能夠, 所以不論是斧劈桃山還是沉香救母, 舅舅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那時的小孩子也會向母親或者舅舅問及自己從哪里來的, 當時的人們也是一知半解, 可能隨口編個理由就把小孩子糊弄過去了,

類似我們現在的充話費送的、垃圾桶里撿來的種種, 而不同的部落也會有著各自的特色解釋。

像伏羲的母親華胥也是踩了在外出洗澡的時候, 踩了雷澤某個的大神的腳印之后, 懷孕生下了人首蛇身的伏羲, 開啟了華夏族的篇章。

諸如此類的傳說比比皆是, 但我們在翻閱古籍之時, 發現秦人和趙人的祖先也是也是吞鳥蛋而生, 和商朝人的傳說無比的相似, 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

秦之先, 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 女修織, 玄鳥隕卵, 女修吞之, 生子大業。 ——《史記·秦本紀》趙氏之先, 與秦共祖。 ——《史記·趙世家》

《史記》是當時最接近秦朝的一部史書, 太史公司馬遷也是搜集了當時的「國家圖書館」以及民間的各種資料, 也是相當可信的, 相信太史公也不會偷懶, 隨隨便便就給兩個民族同樣的起源傳說。 但我們也不能憑借一個無據可查的小小傳說就蓋棺定論, 認為秦、趙和商民族同源, 但起碼可以猜測秦趙兩國和商民族有著一定的關系。 那我們先來確定一下秦趙兩者的先祖:

「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 而命其一子曰惡來, 事紂, 為周所除, 其后為秦。 惡來弟曰季勝, 其后為趙。 」——《史記·趙世家》

蜚廉是惡來和季勝的父親, 惡來是秦人先祖, 季勝是趙人先祖, 那麼他們又是何許人也呢?

商紂改革, 提拔嬴姓

商紂王即位之時, 年紀還很年輕,

于是大事小情多有家族內的老人輔佐商定。 不論是大哥微子啟還是聞太師聞仲, 都是當年紂王父親帝乙托孤的對象, 在前期對商王多有輔佐, 但時間長了, 理念不合, 也難免會有分歧, 阻礙行動。

再有就是舊貴族的掣肘, 商朝已經在如今的安陽定都很久了, 盤踞在商朝京畿之地的各種貴族勢力根深蒂固,利益圈子盤錯復雜。雖然商王是地位最高的人,但盤踞在都城周圍的貴族們也是有著自己的政/治力量和軍事力量,再加上當時的政/治更偏向貴族政/治,商王朝的各大貴族在朝廷上還是非常有話語權的。

除了族權和貴族權力,還有神權。殷商時期的巫蠱色彩十分濃厚,事無巨細都要用龜甲或者牛骨等來求問上天吉兇。而掌管祭祀權力的巫師在千萬次的占卜中多多少少都會掌握一些占卜技巧,左右卦象的好壞。當時掌管祭祀的大祭司比干在帝乙時代就和反抗神權的帝乙不對付,在帝辛繼位之后,更是要繼續掌握神權,對紂王這個侄子的所作所為多加干預,動不動就搬出來神鬼祖先什麼的來嚇唬我們的帝辛。

對于這些,我們的商王帝辛很是頭疼,和他的很多先祖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遷都,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但遷都這麼大的決定八成是通不過的,于是他就沒有正式遷都,只是把日常起居、辦公的地方搬到了朝歌城,多少是擺脫了一點家族的控制。

要想打擊舊貴族,那就得扶植新貴族啊。于是帝辛就扶植了蜚廉、惡來和季勝一家軍功貴族以及其他的一些底層貴族,企圖培育真正屬于自己的力量,和舊貴族對抗。正是商王的重用,使得蜚廉和惡來在歷史上開始顯風露水。

古之惡來,善走飛廉

蜚廉是紂王受眾非常重要的一個戰將,能力出眾。《史記》說蜚廉(飛廉)善走,一般有兩種解釋,一是像神行太保戴宗那樣跑的非常快;第二種解釋就是蜚廉善于騎馬或是駕馭馬車,車技高超,行駛速度很快。根據其后人秦人的祖傳駕駛技術來看,很有可能是第二種。

蜚廉得到商紂王的重用之后,常常在外面幫紂王辦事,最開始是守衛西邊,抵御西戎入侵,后來商王把西戎平定以后,就把蜚廉派到北方辦事。「蜚廉為紂石北方」,有解釋說蜚廉是在北方為紂王置辦某種祭祀用的石材、玉器種種。

蜚廉在正在北邊的方國索要貢品,結果回去的時候發現商朝已經滅亡,自己的大王商紂帝辛也倒在了鹿臺之上。之后他就帶著自己的小兒子季勝趕到霍太山附近隱居起來,并在此終老。

不過也有學者考證說蜚廉可能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方國名字或者方國首領的名稱。畢竟在夏朝的時候也曾出現過叫做蜚廉的人,不排除同名的可能性,也可能是一個姓氏。

至于惡來,世人可能更加熟悉,已經大火很多年的《三國演義》里,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將——典韋,典韋因為相貌魁梧,膂力過人而被稱作「古之惡來」。而典韋如此重要的人物,用惡來來比喻他,可見惡來在古代世界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惡來是蜚廉的大兒子,在后世的《封神演義》中被描繪成一個處事圓滑的文臣,最后還被姜子牙斬首封神。但在歷史上,惡來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武將。

紂有勇力之人,生捕兕虎,指畫沙人。——《墨子》飛廉、惡來力角犀兕,勇搏熊虎也。——《尸子》

古時文字記載有限,但這寥寥數字,就可以看出來惡來的勇武,力量可以和犀牛、水牛相比,還能夠和熊和老虎搏斗。這樣天生神力之人不上陣除敵也應該像趙云一樣當個大王身邊的保鏢隊長,文臣是不太可能的。

惡來和父親蜚廉都是商紂王寵信的親信,為帝辛車前馬后出了不少力。在周武王率領大軍偷襲商王行都朝歌時,惡來仍然是盡忠報國,拼力抵抗,奮勇除敵,隨后被周武王一箭射中嘴巴,馬革裹尸,葬身戰場。

惡來生秦,季勝生趙

惡來雖然沒了,但是惡來的家眷還在,由于蜚廉一家人都非常擅長養馬和御馬,所以周武王就把他的族人后代貶為奴隸,繼續為周王朝養馬御馬。后來惡來的弟弟季勝之后在朝廷有功,才免除了惡來一脈的奴隸身份。直到周孝王之時,秦非子養馬有功被分封到隴外秦地抵御西戎,才有了后來大秦帝國的家業。

至于季勝,就是蜚廉的小兒子,史書上記載不多,一直跟隨父親,最后一道死在了霍太山上。而季勝的兒子孟增因為一些過人之處,受到了武王姬發的兒子周成王所喜愛,留在周朝做了大臣。還被分封到了皋狼這個地方,成為了后來趙國的發家之地。當然,自己發達了,也不能忘記大伯惡來家的家眷,雖然被貶為了奴隸,但孟增多多少少也會進行一些扶持。

到了季勝的五世孫造父時,造父又憑借著祖上傳下來的御馬技藝立了大功,在叛亂中一日駕車千里,救了周繆王一命。而周繆王也是知恩圖報,把趙城分封給了造父。趙人由此得氏為趙,而惡來一脈也承受蔭蔽,也姓了趙。(兩家都是嬴姓趙氏)

以上就是商周交替之時,嬴姓一族和商紂王、周王室的各種關系糾葛。嬴姓一族善于御馬,是商周兩朝杰出的「弼馬溫」,更是兩個朝代國立駕校的校長一般的人物。惡來和蜚廉都是精忠報國之人,追隨自己雄才大略、改革失敗的商紂王而去。

而蜚廉的嬴姓一族,也是世代在商王朝為官的,先祖費昌還參與了商湯伐桀的戰爭中。在夏桀時期,費昌是夏朝非常賢能的一個大臣,但是夏桀荒淫無度,奢侈腐朽,費昌看了十分憂心。在冒著危險進諫之后,反而遭到了夏桀的猜疑,派人捉拿他關到牢獄中囚禁等候發落。

費昌知道自己兇多吉少,就跑到了商地隱居。恰逢商湯舉大義,「伐無道,誅暴桀」,在伊尹和商湯的請求下,費昌也加入到了討伐夏桀的大部隊中,最后推翻了夏朝的統治。由于征戰有功,費昌一家就留在商朝繼續做了大臣,一直到商朝滅亡,飛廉和惡來盡忠報國。

結語:

由此可見,秦、趙雖然和商朝有著一些君臣關系,但不至于同根同源。可能是嬴姓一族在修族譜的時候借鑒了商族的起源神話,畢竟那個時代沒有文字,口口相傳,難免會出現一些人為添加。

嬴姓一族從商朝開國到滅國,都為商朝鞠躬盡瘁。哪怕是被滅國了八百年之后,還出了個秦始皇,滅了周朝,蕩平六國,也算是為商紂王報了仇吧。

盤踞在商朝京畿之地的各種貴族勢力根深蒂固,利益圈子盤錯復雜。雖然商王是地位最高的人,但盤踞在都城周圍的貴族們也是有著自己的政/治力量和軍事力量,再加上當時的政/治更偏向貴族政/治,商王朝的各大貴族在朝廷上還是非常有話語權的。

除了族權和貴族權力,還有神權。殷商時期的巫蠱色彩十分濃厚,事無巨細都要用龜甲或者牛骨等來求問上天吉兇。而掌管祭祀權力的巫師在千萬次的占卜中多多少少都會掌握一些占卜技巧,左右卦象的好壞。當時掌管祭祀的大祭司比干在帝乙時代就和反抗神權的帝乙不對付,在帝辛繼位之后,更是要繼續掌握神權,對紂王這個侄子的所作所為多加干預,動不動就搬出來神鬼祖先什麼的來嚇唬我們的帝辛。

對于這些,我們的商王帝辛很是頭疼,和他的很多先祖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遷都,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但遷都這麼大的決定八成是通不過的,于是他就沒有正式遷都,只是把日常起居、辦公的地方搬到了朝歌城,多少是擺脫了一點家族的控制。

要想打擊舊貴族,那就得扶植新貴族啊。于是帝辛就扶植了蜚廉、惡來和季勝一家軍功貴族以及其他的一些底層貴族,企圖培育真正屬于自己的力量,和舊貴族對抗。正是商王的重用,使得蜚廉和惡來在歷史上開始顯風露水。

古之惡來,善走飛廉

蜚廉是紂王受眾非常重要的一個戰將,能力出眾。《史記》說蜚廉(飛廉)善走,一般有兩種解釋,一是像神行太保戴宗那樣跑的非常快;第二種解釋就是蜚廉善于騎馬或是駕馭馬車,車技高超,行駛速度很快。根據其后人秦人的祖傳駕駛技術來看,很有可能是第二種。

蜚廉得到商紂王的重用之后,常常在外面幫紂王辦事,最開始是守衛西邊,抵御西戎入侵,后來商王把西戎平定以后,就把蜚廉派到北方辦事。「蜚廉為紂石北方」,有解釋說蜚廉是在北方為紂王置辦某種祭祀用的石材、玉器種種。

蜚廉在正在北邊的方國索要貢品,結果回去的時候發現商朝已經滅亡,自己的大王商紂帝辛也倒在了鹿臺之上。之后他就帶著自己的小兒子季勝趕到霍太山附近隱居起來,并在此終老。

不過也有學者考證說蜚廉可能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方國名字或者方國首領的名稱。畢竟在夏朝的時候也曾出現過叫做蜚廉的人,不排除同名的可能性,也可能是一個姓氏。

至于惡來,世人可能更加熟悉,已經大火很多年的《三國演義》里,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將——典韋,典韋因為相貌魁梧,膂力過人而被稱作「古之惡來」。而典韋如此重要的人物,用惡來來比喻他,可見惡來在古代世界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惡來是蜚廉的大兒子,在后世的《封神演義》中被描繪成一個處事圓滑的文臣,最后還被姜子牙斬首封神。但在歷史上,惡來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武將。

紂有勇力之人,生捕兕虎,指畫沙人。——《墨子》飛廉、惡來力角犀兕,勇搏熊虎也。——《尸子》

古時文字記載有限,但這寥寥數字,就可以看出來惡來的勇武,力量可以和犀牛、水牛相比,還能夠和熊和老虎搏斗。這樣天生神力之人不上陣除敵也應該像趙云一樣當個大王身邊的保鏢隊長,文臣是不太可能的。

惡來和父親蜚廉都是商紂王寵信的親信,為帝辛車前馬后出了不少力。在周武王率領大軍偷襲商王行都朝歌時,惡來仍然是盡忠報國,拼力抵抗,奮勇除敵,隨后被周武王一箭射中嘴巴,馬革裹尸,葬身戰場。

惡來生秦,季勝生趙

惡來雖然沒了,但是惡來的家眷還在,由于蜚廉一家人都非常擅長養馬和御馬,所以周武王就把他的族人后代貶為奴隸,繼續為周王朝養馬御馬。后來惡來的弟弟季勝之后在朝廷有功,才免除了惡來一脈的奴隸身份。直到周孝王之時,秦非子養馬有功被分封到隴外秦地抵御西戎,才有了后來大秦帝國的家業。

至于季勝,就是蜚廉的小兒子,史書上記載不多,一直跟隨父親,最后一道死在了霍太山上。而季勝的兒子孟增因為一些過人之處,受到了武王姬發的兒子周成王所喜愛,留在周朝做了大臣。還被分封到了皋狼這個地方,成為了后來趙國的發家之地。當然,自己發達了,也不能忘記大伯惡來家的家眷,雖然被貶為了奴隸,但孟增多多少少也會進行一些扶持。

到了季勝的五世孫造父時,造父又憑借著祖上傳下來的御馬技藝立了大功,在叛亂中一日駕車千里,救了周繆王一命。而周繆王也是知恩圖報,把趙城分封給了造父。趙人由此得氏為趙,而惡來一脈也承受蔭蔽,也姓了趙。(兩家都是嬴姓趙氏)

以上就是商周交替之時,嬴姓一族和商紂王、周王室的各種關系糾葛。嬴姓一族善于御馬,是商周兩朝杰出的「弼馬溫」,更是兩個朝代國立駕校的校長一般的人物。惡來和蜚廉都是精忠報國之人,追隨自己雄才大略、改革失敗的商紂王而去。

而蜚廉的嬴姓一族,也是世代在商王朝為官的,先祖費昌還參與了商湯伐桀的戰爭中。在夏桀時期,費昌是夏朝非常賢能的一個大臣,但是夏桀荒淫無度,奢侈腐朽,費昌看了十分憂心。在冒著危險進諫之后,反而遭到了夏桀的猜疑,派人捉拿他關到牢獄中囚禁等候發落。

費昌知道自己兇多吉少,就跑到了商地隱居。恰逢商湯舉大義,「伐無道,誅暴桀」,在伊尹和商湯的請求下,費昌也加入到了討伐夏桀的大部隊中,最后推翻了夏朝的統治。由于征戰有功,費昌一家就留在商朝繼續做了大臣,一直到商朝滅亡,飛廉和惡來盡忠報國。

結語:

由此可見,秦、趙雖然和商朝有著一些君臣關系,但不至于同根同源。可能是嬴姓一族在修族譜的時候借鑒了商族的起源神話,畢竟那個時代沒有文字,口口相傳,難免會出現一些人為添加。

嬴姓一族從商朝開國到滅國,都為商朝鞠躬盡瘁。哪怕是被滅國了八百年之后,還出了個秦始皇,滅了周朝,蕩平六國,也算是為商紂王報了仇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