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遇到困難想逃避,不要說「你一定可以」,聰明的父母只做這3點

有位媽媽說, 兒子馬上4周歲, 總喜歡逃避競爭。 上體能課的時候, 開始報名的孩子少, 基本上是單獨上課, 沒有比較, 不在意快慢好壞。 后來, 班上來了兩個小朋友一起上課, 孩子做的比他們慢, 非常沮喪, 號啕大哭, 不想再繼續上課。

這種負面情緒甚至遷移到其他方面, 比如畫畫的時候, 也拒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課, 害怕不如別人畫得好。

媽媽說不知道怎麼安慰他、幫助他。

類似這樣逃避困難的情形很常見, 這個孩子是逃避競爭, 還有的會逃避陌生環境、逃避自己設想的困難。

有的孩子和別人下棋、搭積木、玩游戲的時候,

如果沒有贏得比賽, 或者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 做的不如別人好, 就撂挑子不干。 有的孩子剛去幼兒園的時候, 要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感到害怕。 幼兒園混熟了, 再去上課外班的時候, 還是會害怕課外班的老師和同學。 有的孩子在去打疫苗或者治療牙齒的時候, 會認為特別疼, 嚇得不敢去, 也是哄孩子, 孩子的情緒越是激烈。

遇到這種情況, 我們通常的做法是鼓勵孩子, 「不要怕, 一定可以贏。 」「不要怕, 他們都很友好。 」「不要怕, 一點都不疼」。

我們的想法是這樣說可以給孩子打氣, 讓孩子消除內心的恐懼, 讓孩子堅強面對所有的困難。

但這只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想法而已, 我們告訴孩子「不要怕」, 實際上是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害怕說明你有問題, 我不接納你害怕, 我不允許你害怕, 你要趕緊改正。

有位朋友小時候突然被選去演講, 但是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演講, 就特別緊張。 媽媽可能是想安慰她, 但只說了句「沒事, 沒事」。

她就感覺媽媽很敷衍、很無所謂, 在心里留下陰影。

再后來偶爾遇到幾次焦慮, 媽媽還是說「沒事」, 她心里就特別火。

我們告訴孩子「不要怕, 你一定可以」, 實際上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 不允許孩子表達害怕情緒, 不允許孩子逃避困難。 孩子很困惑, 「我不覺得我能做到, 如果我搞砸了, 是不是會批評我、嫌棄我?」

有位朋友回憶說, 小時候有困難就告訴媽媽, 但是媽媽說「一定可以」, 壓力就特別大, 情緒沒有得到緩解, 而且特別害怕。

如果達不到媽媽的預期, 媽媽會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看待。 每次媽媽嘴上說得好聽, 事后她做不到, 媽媽的臉色就特別難看, 言語也非常刻薄。

孩子很聰明, 都想被表揚不想被批評。 出于一種自我保護心理, 孩子會選擇逃避。 如果不去做, 就不會有失敗, 就不會遭受批評。 一旦形成這樣的逃避心理, 孩子會習慣性地避重就輕, 不會迎難而上, 不利于個人成長。

有很多朋友表示, 成年后遇到困難會選擇逃避, 總是害怕做不好。 源于小時候總是得到一些無效鼓勵, 沒有得到共情。

孩子遇到困難想逃避, 「你一定可以」是無效鼓勵, 那怎麼才是有效鼓勵呢?帶孩子10多年, 發現做好下面3步, 孩子即使害怕困難, 也能夠努力去克服。

第一步,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現出畏難情緒時,我們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覺得很難,這種感受很正常,即使大人也有這種感受。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可以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不用擔心別人的眼光、不用在意別人的說法。我在乎你的感受,我會幫助你,我們一起看看怎麼才能變得更好一點」。

當然,不用跟孩子說這麼長的話,從中截取幾句就可以。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有畏難情緒很正常、被理解,無需自責。

比如,孩子害怕競爭,我們說「媽媽知道你害怕比別人慢,這很正常,媽媽剛開始學的時候也會怕輸。」這樣就可以和孩子共情,消除孩子內心的不安,只剩下解決具體的問題,而不用在意別人的評價。

第二步,用既往經歷肯定孩子的能力

孩子遇到困難時,往往不確定自己能行,所以才會畏難。我們要幫他找到「我能行」的證據,描述曾經由害怕到成功的經歷,讓孩子確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讓過去的自己給自己力量。

比如,孩子因為擔心比別人慢不想去上體能課,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孩子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可能是騎平衡車,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你開始騎平衡車的時候,不敢把腳放到踏板上,后來練習了一段時間,膽量變大,雙腳騰空也可以騎得很穩。開始和別的小朋友一起騎車,你會在后面,后來,你就敢騎到他們前面去了。這種怕輸的感受以前也存在過,你練習之后就慢慢克服了。

幫孩子把思緒拉回從前,孩子就發現自己也有能力克服困難。

第三步,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孩子的情緒得到接納,能力得到肯定,最后一步趁熱打鐵鼓勵孩子克服當前的困難。

比如,還是孩子害怕競爭這件事。鼓勵孩子再像上次一樣嘗試,看看能不能收獲一樣的結果,不管結果怎麼樣,我們都會接受。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堅定、自信的態度,孩子感覺很舒服,就能夠和自己的情緒和解,雖然也會害怕,也敢于去嘗試。

做完這3步,孩子如釋重負,不再害怕問題本身,也不會害怕父母施加的壓力,輕松上陣,就能敢于直面困難。積累很多成功經驗之后,孩子也能夠自我治愈。

第一步,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現出畏難情緒時,我們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覺得很難,這種感受很正常,即使大人也有這種感受。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可以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不用擔心別人的眼光、不用在意別人的說法。我在乎你的感受,我會幫助你,我們一起看看怎麼才能變得更好一點」。

當然,不用跟孩子說這麼長的話,從中截取幾句就可以。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有畏難情緒很正常、被理解,無需自責。

比如,孩子害怕競爭,我們說「媽媽知道你害怕比別人慢,這很正常,媽媽剛開始學的時候也會怕輸。」這樣就可以和孩子共情,消除孩子內心的不安,只剩下解決具體的問題,而不用在意別人的評價。

第二步,用既往經歷肯定孩子的能力

孩子遇到困難時,往往不確定自己能行,所以才會畏難。我們要幫他找到「我能行」的證據,描述曾經由害怕到成功的經歷,讓孩子確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讓過去的自己給自己力量。

比如,孩子因為擔心比別人慢不想去上體能課,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孩子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可能是騎平衡車,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你開始騎平衡車的時候,不敢把腳放到踏板上,后來練習了一段時間,膽量變大,雙腳騰空也可以騎得很穩。開始和別的小朋友一起騎車,你會在后面,后來,你就敢騎到他們前面去了。這種怕輸的感受以前也存在過,你練習之后就慢慢克服了。

幫孩子把思緒拉回從前,孩子就發現自己也有能力克服困難。

第三步,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孩子的情緒得到接納,能力得到肯定,最后一步趁熱打鐵鼓勵孩子克服當前的困難。

比如,還是孩子害怕競爭這件事。鼓勵孩子再像上次一樣嘗試,看看能不能收獲一樣的結果,不管結果怎麼樣,我們都會接受。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堅定、自信的態度,孩子感覺很舒服,就能夠和自己的情緒和解,雖然也會害怕,也敢于去嘗試。

做完這3步,孩子如釋重負,不再害怕問題本身,也不會害怕父母施加的壓力,輕松上陣,就能敢于直面困難。積累很多成功經驗之后,孩子也能夠自我治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