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女兒被冤枉,媽媽的做法獲千萬贊:信任是父母給孩子最有底氣的愛

父母只有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感和依賴感, 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和傷害, 才會勇敢告訴父母, 而不是默默忍著。

「為什麼很多家長,

寧愿相信外人, 也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這是知乎上的一個熱門提問。

其中一個答案既戳心又殘酷地說明真相:

「因為這讓他們無上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能力受到了質疑, 而真理也比不過家庭尊嚴。 」

所以對外人說的話, 哪怕有違常理或者不真實可信, 他們都選擇無條件相信。

而對于自己孩子話語的真實度和可信度永遠都有所保留, 哪怕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小, 說的話他們都會相信, 唯獨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因為在他們眼中, 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即便是真的, 他們也會存在質疑。

殊不知, 這樣只會消弭孩子和你之間的信任感。

信任, 是父母給孩子最有底氣的愛

「我不是小偷!」

當你的孩子被冤枉是小偷時, 你會有怎樣的態度和做法?

最近河北一5歲女孩和媽媽逛超市的時候, 因為戴了一款和超市賣的同款電子手表, 超市柜臺的工作人員看到后直接就說孩子偷竊。

還未進行檢查就直接把小偷的帽子扣在了女孩頭上, 之后還去翻女孩和媽媽的包!

后來媽媽自證清白后要求道歉卻遭到超市人員和經理的拒絕,

還說這邊解決不了她們的事, 頗有推脫的意味。

超市事前冤枉人的態度和發現冤枉錯人后的做法, 都著實令人憤怒。

對于他們來說, 不過是說了幾句「莫須有」的話, 進而翻了一下包, 事后就可以輕飄飄揭過,

重新翻篇。

可對于孩子而言, 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孩子因為被冤枉, 在學校別人對她指指點點, 已經引起流言蜚語, 她自己也因為被冤枉是小偷從而陷入自我懷疑。

唯一慶幸的是, 媽媽一直都相信她, 并盡自己所能力挽狂瀾, 找證據證明女兒的清白, 洗刷她的冤屈。

這位媽媽的態度和做法引發千萬網友的點贊, 讓人感動, 也讓人淚目, 畢竟被冤枉的感覺實在是太委屈。

當孩子被冤枉, 大人的處理方法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和性格發展, 也直接影響孩子未來對事情的應對方式。

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就將孩子內心所受的委屈抵消了一半。

此外, 父母在幫孩子討回公道的同時, 也要適當疏導孩子的情緒,

消除負面心理。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反應做法, 會對一個孩子產生多大的的影響, 或許孩子不會停止愛你, 但是孩子會因此而質疑你對他的愛。

誠如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所說:「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 」

信任, 就是父母給孩子最有底氣的愛!

父母的不信任,

正在將孩子推向委屈的深淵

最近微博有一個熱搜話題:「被父母不信任是什麼感受?」

笙南學長用四個字概括:自卑而敏感!

是呀, 不被信任的感覺不就是這樣麼。

自卑于后面受什麼委屈都不敢隨意張揚說出口, 敏感于任何一點信任危機都承受不了, 因為那種不可名狀的委屈受了太多太多。

一位網友就分享了他從小不被父母信任而自卑敏感的經歷。

他小學三年級時,期末剛剛考完,因為班里有幾個同學的家長是老師,所以可以提前知道成績,唯獨他和幾個同學還不知道。

他媽媽聽說了這件事,還不知道具體的原因,就認定是孩子不愿意告訴她,所以當著他的面打電話給老師一個一個地問,那時候他無奈只能站在旁邊哭。

后來,六年級時,有一次他感冒很嚴重,胸悶、氣短,回家就和媽媽說,但媽媽卻認為他是因為想逃課所以才裝病。

之后帶他去校醫室檢查,結果遇到一個庸醫,隨了媽媽的說法,也說他是因為想要逃課裝病。

他被質疑得實在受不了了,就求媽媽帶他去正規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出來是心臟問題,建議立刻停課。

可當他問媽媽明天還要上學的時候,媽媽說:去,難道你想要逃課嗎?媽媽依然斬釘截鐵的認為他是在撒謊。

后來他又再次去醫院診斷,醫生診斷的結果是心肌炎,因為癥狀出現時沒有第一時間就診,差點錯過最佳治愈時間,雖然后面也進行治療,可也留下了后遺癥。

至他成年之后,這種不被信任的情況非但沒有終止,反而愈演愈烈,他從最初的傷心到后來的自我懷疑,再到如今的麻木,都一點點將他對父母的信任感透支。

父母的不信任,會導致孩子在他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多少抹不掉的陰影,以后每每回憶起來會有多少委屈和不甘。

這些孩子內心隱忍的苦與痛,大人們永遠不會知道。

他們總是以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和說法,可是孩子卻是因為信任爸爸媽媽才想到要傾訴,才想要告知自己的委屈。

如若作為孩子最親的人都不能及時幫助孩子疏導解決,那麼無疑是把孩子推向委屈的深淵。

作為父母,記得提醒自己相信孩子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取決于父母給孩子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孩子感到自己被信任,那麼孩子自然也愿意主動和父母交心。

1、不了解真相前先等一等,別著急下定論

日本動漫《蠟筆小新》的小新是一個調皮又讓人無比頭疼的小孩,平常不管是大錯小錯都不斷。

所以媽媽就將小新定位為不懂事的「壞小孩」。

但常言道:凡事都有例外,調皮的孩子也有乖巧的時候。

小新有一次他出去買東西碰到正南,在付錢時正南發現自己的錢掉了100塊,就哭鬧起來,小新看到后不忍,便將剩下的100塊給正南。

正南擔心他回家會被媽媽罵,但小新裝作很輕松的樣子,想著先去公園玩一會兒再回家,這樣媽媽就不記得了。

可即使如此,他也難逃被冤枉的宿命。

他去公園剛好碰到媽媽帶著小葵在公園散步,之后媽媽在數錢時發現少了100塊,還沒問清楚就說是小新花掉了,小新否認她不信。

小新氣不過和媽媽頂嘴,結果被媽媽扇了一巴掌。

等到正南媽媽帶正南想要感謝小新時,她才知道是自己冤枉了小新,懊悔不已,好在小新是一個心大的孩子,沒有太放在心上。

但信任一旦被破壞,就很難被修復,與其在后來花大力氣去修補,不如在孩子解釋時,別著急下定論,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間去了解事情的始末。

2、給孩子充分的信任,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

不少父母不信任孩子,無非是覺得孩子是一個小人兒,聲音太過微弱稚嫩,不足以讓人信服。

可朋友的爸爸卻不以為然,每次朋友遇到困難和委屈都會主動告訴爸爸,因為她知道爸爸不會因此懷疑她,讓她不安,更不會在她的傷口上撒鹽。

她爸爸每次都耐心聽她傾訴,幫她分析如何解決,引領著她成長。

父母無條件的信任給足了孩子安全感,孩子才會勇敢地向父母坦露自己內心的脆弱。

3、別給孩子太多畏懼,孩子受傷才不會懼于告訴父母

去年一個6歲女孩的經歷讓人無比心疼。

她因為在工地幫爸爸媽媽去拔氣管,之后將氣管抱在身上,所以導致自己的腹部戳進了一枚鋼釘。

可女孩因為害怕父母的責備,所以即便很疼,也未曾想過要告訴父母,一直忍著鋼釘帶來的劇痛。

后來她實在疼得受不了了,才小心翼翼地告訴父母,他們得知后,馬上帶女兒到醫院去看,結果發現那枚鋼釘距離心臟的位置僅26.4毫米,無比危險!

好在最后醫生成功將那枚鋼釘拔出來,女孩也沒有危險。

讓人有一絲憤怒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于女孩的心疼。

這是有多不被信任才會讓女孩默默忍著痛不告訴父母,選擇自己獨自承受。

父母只有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和傷害,才會勇敢告訴父母,而不是默默忍著。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不和父母說實話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于父母不信任孩子。」

不被信任所滋養的孩子,長大后也會用質疑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很難與別人建立信任和諧的關系,內心的世界鮮少是彩色的,更多的面積是充滿灰暗的。

因此,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信任與愛中沐浴中長大;

愿每一對父母都給孩子充分的信任與愛,成就孩子向陽的心態,積極探索屬于自己的世界。

他小學三年級時,期末剛剛考完,因為班里有幾個同學的家長是老師,所以可以提前知道成績,唯獨他和幾個同學還不知道。

他媽媽聽說了這件事,還不知道具體的原因,就認定是孩子不愿意告訴她,所以當著他的面打電話給老師一個一個地問,那時候他無奈只能站在旁邊哭。

后來,六年級時,有一次他感冒很嚴重,胸悶、氣短,回家就和媽媽說,但媽媽卻認為他是因為想逃課所以才裝病。

之后帶他去校醫室檢查,結果遇到一個庸醫,隨了媽媽的說法,也說他是因為想要逃課裝病。

他被質疑得實在受不了了,就求媽媽帶他去正規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出來是心臟問題,建議立刻停課。

可當他問媽媽明天還要上學的時候,媽媽說:去,難道你想要逃課嗎?媽媽依然斬釘截鐵的認為他是在撒謊。

后來他又再次去醫院診斷,醫生診斷的結果是心肌炎,因為癥狀出現時沒有第一時間就診,差點錯過最佳治愈時間,雖然后面也進行治療,可也留下了后遺癥。

至他成年之后,這種不被信任的情況非但沒有終止,反而愈演愈烈,他從最初的傷心到后來的自我懷疑,再到如今的麻木,都一點點將他對父母的信任感透支。

父母的不信任,會導致孩子在他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多少抹不掉的陰影,以后每每回憶起來會有多少委屈和不甘。

這些孩子內心隱忍的苦與痛,大人們永遠不會知道。

他們總是以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和說法,可是孩子卻是因為信任爸爸媽媽才想到要傾訴,才想要告知自己的委屈。

如若作為孩子最親的人都不能及時幫助孩子疏導解決,那麼無疑是把孩子推向委屈的深淵。

作為父母,記得提醒自己相信孩子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取決于父母給孩子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孩子感到自己被信任,那麼孩子自然也愿意主動和父母交心。

1、不了解真相前先等一等,別著急下定論

日本動漫《蠟筆小新》的小新是一個調皮又讓人無比頭疼的小孩,平常不管是大錯小錯都不斷。

所以媽媽就將小新定位為不懂事的「壞小孩」。

但常言道:凡事都有例外,調皮的孩子也有乖巧的時候。

小新有一次他出去買東西碰到正南,在付錢時正南發現自己的錢掉了100塊,就哭鬧起來,小新看到后不忍,便將剩下的100塊給正南。

正南擔心他回家會被媽媽罵,但小新裝作很輕松的樣子,想著先去公園玩一會兒再回家,這樣媽媽就不記得了。

可即使如此,他也難逃被冤枉的宿命。

他去公園剛好碰到媽媽帶著小葵在公園散步,之后媽媽在數錢時發現少了100塊,還沒問清楚就說是小新花掉了,小新否認她不信。

小新氣不過和媽媽頂嘴,結果被媽媽扇了一巴掌。

等到正南媽媽帶正南想要感謝小新時,她才知道是自己冤枉了小新,懊悔不已,好在小新是一個心大的孩子,沒有太放在心上。

但信任一旦被破壞,就很難被修復,與其在后來花大力氣去修補,不如在孩子解釋時,別著急下定論,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間去了解事情的始末。

2、給孩子充分的信任,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

不少父母不信任孩子,無非是覺得孩子是一個小人兒,聲音太過微弱稚嫩,不足以讓人信服。

可朋友的爸爸卻不以為然,每次朋友遇到困難和委屈都會主動告訴爸爸,因為她知道爸爸不會因此懷疑她,讓她不安,更不會在她的傷口上撒鹽。

她爸爸每次都耐心聽她傾訴,幫她分析如何解決,引領著她成長。

父母無條件的信任給足了孩子安全感,孩子才會勇敢地向父母坦露自己內心的脆弱。

3、別給孩子太多畏懼,孩子受傷才不會懼于告訴父母

去年一個6歲女孩的經歷讓人無比心疼。

她因為在工地幫爸爸媽媽去拔氣管,之后將氣管抱在身上,所以導致自己的腹部戳進了一枚鋼釘。

可女孩因為害怕父母的責備,所以即便很疼,也未曾想過要告訴父母,一直忍著鋼釘帶來的劇痛。

后來她實在疼得受不了了,才小心翼翼地告訴父母,他們得知后,馬上帶女兒到醫院去看,結果發現那枚鋼釘距離心臟的位置僅26.4毫米,無比危險!

好在最后醫生成功將那枚鋼釘拔出來,女孩也沒有危險。

讓人有一絲憤怒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于女孩的心疼。

這是有多不被信任才會讓女孩默默忍著痛不告訴父母,選擇自己獨自承受。

父母只有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和傷害,才會勇敢告訴父母,而不是默默忍著。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不和父母說實話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于父母不信任孩子。」

不被信任所滋養的孩子,長大后也會用質疑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很難與別人建立信任和諧的關系,內心的世界鮮少是彩色的,更多的面積是充滿灰暗的。

因此,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信任與愛中沐浴中長大;

愿每一對父母都給孩子充分的信任與愛,成就孩子向陽的心態,積極探索屬于自己的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